在北京協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一名護士在餵奶前整理奶瓶(8月2日攝)。
今年的8月1日至7日是第26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母乳餵養,共同堅持」,旨在促進社會和公眾對母乳餵養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和支持母乳餵養,創造愛嬰愛母的社會氛圍。在推動母乳餵養過程中,醫院發揮著重要作用。
北京協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為了這些剛剛出生就離開媽媽的小寶寶們,24小時接收家長送母乳,並且第一時間把送來的母乳餵給寶寶們吃,在母乳量不夠的情況下也是優先餵母乳。家長們有泌乳的問題,醫護人員會隨時耐心解答,並且根據孩子們病情的變化精確計算、隨時調整母乳餵養的劑量。有的早產兒可能需要母乳加上強化劑,為此,NICU為寶貝們的「口糧」配備專職「配奶員」。另外,一種有利於寶寶出院後母乳餵養和母嬰關係的護理方式——「袋鼠媽媽」,已經在NICU開展了兩三年。早產兒體重和各項指標達標後,媽媽可以來病床旁與孩子「肌膚相親」,或者親餵母乳,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緩解母親的焦慮,還能學習出院後對孩子的生活護理,甚至縮短寶寶的住院天數。
37℃的母乳,對於NICU的小寶寶們,是食物,也是良藥。而NICU醫護人員對寶寶們的關愛,是溫度,也是態度。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