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寶寶身上連接的管子都是幹什麼用的

2020-08-26 兒科醫生王志新

有些孩子出生後,需要進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很可能要在孩子的身體上要引入一些管路。根據寶寶的健康和發育情況不同,需要的管路也不一樣。很多媽媽看到孩子身上連接的管子都很心疼。其實它們和監護設備一起構成了孩子的生命保障系統。


靜脈通路

從最簡單的一個開始說起吧,就像有些媽媽在生孩子時,醫生也會給你接入靜脈輸液通路。NICU裡的嬰兒也會接通一個靜脈輸液管,新生兒的靜脈輸液一般是扎在手或腳上,而不是象成人那樣扎在肘部,因為我們希望保留較大的靜脈,以備可能以後可能會使用。

通常,靜脈注射會給提供糖水(含10%的糖),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糖以來滿足他的代謝需求。如果嬰兒在出生時接近足月,但有呼吸困難,則通過這種途徑可以讓我們在不餵食嬰兒的情況下,給他們提供足夠的糖和能量,等他們的呼吸穩定下來。為什麼這時不給孩子餵奶?這是為了避免胃被奶充滿後上推隔膜,擠壓肺部。所以短暫時間靜脈葡萄糖,讓呼吸先穩定下來。

臍帶導管

有兩種:臍靜脈和臍動脈導管,可以簡單地把它們想像為媽媽分娩時扎在手上的靜脈注射管。在靜脈導管,我們可以輸入葡萄糖,或進行全胃腸外餵養(TPN)為孩子提供必須的營養。還可以用它給寶寶提供對手或腳上的小靜脈有刺激作用的藥物,例如升高血壓的藥物。

另一方面,動脈導管可以幫助我們連續監測寶寶的血壓。

當我們需要做一些檢查需要抽血提供方便,例如檢查嬰兒呼吸情況,或檢查一些生物化學指標,例如電解質等。還有,在此接入的管路並不會刺痛孩子,因為臍帶中沒有神經末梢。

鼻飼管

這些塑料管從鼻子(如果是口腔胃管,則從嘴巴進入)進入胃中。 當寶寶是早產兒,不知道如何吸吮,吞咽和呼吸協調不好,而不能攝入食物時,最安全的方法是通過鼻胃管或口腔胃管,提供奶。 這是很常見!

氣管導管

當寶寶不能自主呼吸時,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機上。 呼吸機連著氣管導管,可幫助寶寶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 這些試管還可以非常短暫地用於表面活性劑的施用,使嬰兒的肺部更容易張開並吸入空氣。您可能會聽到醫生採用了INSURE方法,這是插管,表面活性劑 ,拔管的意思。

胸腔導管

非常慶幸的是現在這種方法使用越來越少了。這是當空氣進入​​肺和胸壁之間時,我們稱之為氣胸。這些空氣會積聚,使下面的肺部打不開,無法讓肺部充滿空氣。發生這種情況時,寶寶的氧氣水平會下降,二氧化碳會上升。放入這個導管是為了排出空氣,釋放壓力。一旦它們停止「鼓泡」,即不再有空氣積聚,則將管子夾緊,然後拔出。嬰兒還有可能在胸腔同一空間出現積液而不是空氣,這時您可能還會看到這些導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排除的是進入肺和胸壁之間液體,而不是空氣了。

當然,除了這些管路外,還有一些監測輸出的電信號線路,比如心電監測,血氧監測等。這類設備是在實時監測孩子的生命體徵供醫護人員隨時查看,如果孩子的生命體徵,比如心率超出了正常範圍,就會發出報警。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內的「37℃關愛」
    在北京協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一名護士在餵奶前整理奶瓶(8月2日攝)。  北京協和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為了這些剛剛出生就離開媽媽的小寶寶們,24小時接收家長送母乳,並且第一時間把送來的母乳餵給寶寶們吃,在母乳量不夠的情況下也是優先餵母乳。家長們有泌乳的問題,醫護人員會隨時耐心解答,並且根據孩子們病情的變化精確計算、隨時調整母乳餵養的劑量。有的早產兒可能需要母乳加上強化劑,為此,NICU為寶貝們的「口糧」配備專職「配奶員」。
  • 用愛點亮「新希望」 走進綿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NICU),是為各種高危新生兒提供生命支持的地方。「再有幾天,你們就可以健康回家了,」新生兒監護室副主任陳佳笑著對保暖箱裡的寶寶說,「這是一對雙胞胎寶寶,媽媽因為妊娠期高血壓,宮頸機能不全,因為慢性宮內窘破,這對雙胞胎在 28 周+5 天的時候早產了,小雙生下來 1.2 公斤,大雙生下來只有 920 克。」
  • 小雅琳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
    本版稿件 首席記者 周立 文 記者 周舸 攝本報訊 昨日上午,兒童醫院傳來好消息,受繼母毒打已昏迷8天的墊江4歲女童譚雅琳,終於從重症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但仍處於昏迷狀態,尚未脫離危險。主治醫生李醫生說,小雅琳之所以轉到腦外科普通病房,是因為她的生命體徵相對平穩、電解質平衡、能自主呼吸,「但這並不表示她快醒了,或脫離了危險。她隨時可能出現各種併發症,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再次轉到重症監護室。」李醫生介紹,腦外傷一般有3個步驟,一是救命,二是綜合治療促醒,三是恢復治療,小雅琳現在處於第一和第二階段之間。
  • 甘肅省四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床位費收費標準獲批覆
    我省四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床位費收費標準獲批覆——  3至4人重症監護病房每日每床80元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記者熊園)昨日,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我省四家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及幹部病房的床位費收費標準日前獲得批覆
  • 一名重症護士帶您探秘荷蘭的重症監護病房
    擴大重症監護病房的床位,這是近期在荷蘭媒體上看到的政治家和專家經常談論的話題,這並非僅僅是騰出新的房間,或者調動一些醫務人員那麼簡單。在重症病房中,需要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而重症病房也需要相當多的醫療設備。今年51歲的重症監護護士Christel Schilders,在蒂爾堡伊莉莎白·特威斯泰登醫院(ETZ)中工作,她解釋了護理新冠肺炎患者所涉及的一切。
  • 重症監護病房(ICU):
    周源主任及護士長時刻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重症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全院危重病人,對其進行嚴密監護治療的科室。該科配備有醫院最先進的監護儀器、急救設備及生命支持器械,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運用最新的理論和技術,對危重病人進行全面的臟器支持和監測,以求阻斷危重疾病的進展,維護全身器官的功能和內環境的穩定,幫助危重病人度過生命的垂危關頭,儘可能地提高病人存活率和生存質量,恢復健康。    我院ICU的建設規模居全市第一,設置床位30張,其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設備及醫療條件達國內先進水平。
  •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增設新生兒母嬰同室病房
    左圖:母嬰同室病房病床全部從國外進口。 (邱天 攝)隨  著「二孩潮」的不斷發酵,無論是產科病房還是新  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都面臨著一房難求或者一床難求的現狀,不少父母擔心寶寶病情只能守在NICU外,很難掌握寶寶的病情,隨之帶來擔憂與焦慮。
  •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病房:用醫術和愛心呵護幼小生命
    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病房的是一些需要特別精心呵護的寶寶。他們有的因早產只有巴掌大小,體重多數在1500克左右;有的是因為窒息、黃疸、肺炎而入院;還有的則是因危重症和先天性疾病需要系統治療。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病房的醫療團隊用高超的醫術和父母般的愛,精心呵護每一名患兒,為孩子們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
  • 重症監護除了費用昂貴,您還了解什麼?
    重症監護,ICU,這是很多人一生都不願再聽到的名詞。因為,一提起ICU,人們就聯想到昂貴的費用和曾經的生離死別。渾身上下插滿管,患者的身體和親友的心靈受盡折磨,有時留下的只是讓人難以承受的帳單。為什麼要進ICU?裡面在做什麼?值嗎?讓我們從ICU的發展歷程中找答案吧。
  • 同仁醫院新生兒病房正式啟用!
    日前,同仁醫院兒科新生兒病房正式啟用,為新生兒的健康保駕護航,也讓選擇在這裡生產的新生兒父母更為安心啦! 對身體較弱的新生兒而言,轉運過程中不僅存在各類風險,也會給遠離寶寶的新媽媽增添極大的心理負擔。 如今,醫院在四樓的兒科住院部開闢出了專門的新生兒病房,為本院出生的新生兒開展出生前會診、產時新生兒醫療急救和轉運、母嬰同室新生兒醫療保健、新生兒疾病門診和高危兒隨訪、住院治療等醫療保健工作。
  • 此間|重症監護室醫生鄧超:每一個生命都不能放棄
    微小變化VS生死較量當危重病人病情穩定,成功從重症監護室回到普通病房,他們可能自己都未必知道,那些生死攸關的時刻,背後是重症監護室醫生、護士的悉心照顧和徹夜守護。5月份的一個清晨,上午7點30分,距離交接班還有半個小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監護室主治醫師鄧超提前來到重症監護室。
  • 新手爸爸迷信"米湯泡奶粉"偏方 嬰兒被送重症病房
    沒想到,這讓孩子出現了嚴重低鈉血症,進了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  大年初八,一輛120救護車疾馳而來停在了醫院的急診門前,一個還未滿月的嬰兒四肢抽搐,面色青白,被醫護人員護送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據孩子的父親林先生說,孩子出生之後總有眼屎,村裡的老人說這是因為奶粉泡多了,太濃了,孩子喝了上火了,才眼屎不斷,建議奶要稀釋些喝。「老人經驗豐富,村裡不少孩子不舒服都找這位老人看。」
  • 北大醫院—密雲院區綠色通道轉診首例重症新生兒
    2020年12月9日下午18時30分,3名疾步走來的北大醫院醫護人員推著轉運暖箱進入密雲院區兒科病房,護士站的護士喊了一聲「北大醫院來接孩子啦」!3名北大醫院專家在了解患兒現狀以後,嫻熟的氣管插管、固定、吸痰、連接轉運監護儀及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在確保患兒生命體徵平穩後,放入轉運暖箱,交接手續簡潔而全面,這是深度融合建立兒科疑難危重症綠色轉診通道後成功轉診的首例患兒,從溝通到轉診不到2小時。據了解目前患兒生命體徵平穩。
  • 2歲寶寶進入重症監護病房,身上滿是紗布,不省人事
    兒科重症監護病房接收了一位2歲的男孩,全身裹滿紗布,人事不知。調整溫度時家長要用手試水溫。 水蒸汽導致的燙傷更為嚴重,比如蒸包子、蒸饅頭時,蒸鍋掀開那一刻尤其小心,熱蒸汽引起的燙傷不少見。比如作者小時候在樹林裡挖坑烤紅薯、烤玉米吃;農村農忙時燒秸稈、燒草木灰都很容易接觸到明火;還有過年放煙花、爆竹,都很容易引起兒童燒傷的發生。
  • 英首相離開重症監護病房 發言人稱其「情緒極佳」
    中新網4月10日電 綜合英媒報導,當地時間9日晚,英國唐寧街10號發言人表示,首相詹森離開重症監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繼續住院觀察。唐寧街10號發言人表示,詹森在康復初期將繼續留在醫院普通病房接受密切觀察,現在「情緒極佳」。
  • 寶媽驚魂記,生產時寶寶吸入羊水住加護病房(小ICU)
    原以為生完可以好好休息,沒想到當天晚上11點多,護士讓我到育嬰室,醫生有話要跟我說(感覺事情不太對勁)醫生說寶寶有吸入羊水,積在肺部,呼吸很費力,要轉新生兒加護病房觀察一星期,我心想,生出來的時候不是還好好的嗎?明明哭聲很大的呀!怎麼突然就說要送加護病房了呢?醫生開了一張「重症通知單」給老公,單子上的診斷寫著鬥大的四個字-【呼吸窘迫】,有……有那麼嚴重?!
  • 新生兒因病入院就要與母親分開?濟南現母嬰同室病房
    剛生下來的寶寶或因為肺炎或因為黃疸等疾病住院,以往都要與媽媽分開治療。但從26日起,這一常規做法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被打破,「出生28天內的嬰兒,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由母親陪伴入院,一方面方便母乳餵養,增加母嬰親情交流,緩解母嬰分離的焦慮,一方面也能促進寶寶儘快康復。」新開設的新生兒科病房(A區)主任醫師範秀芳告訴記者。
  •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過半是早產兒
    本報長沙訊 在長沙市婦幼保健院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病房,一排排的保溫箱裡住滿了剛出生不久的嬰兒。11月14日,這60多個寶寶身體孱弱,或因出生缺陷住進來,或因早產而在此接受治療。其中,過半是早產兒。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早產兒出生原因複雜,而性觀念開放、高齡產婦增多成前兩大原因。
  • 「二孩潮」來襲 濟南增設母嬰同室病房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滿負荷運轉,80多個床位均住滿。  9月26日,為給病情允許離開監護室的小患兒更好的治療環境,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病房(A區)正式啟用。「醫院將原來的辦公等用房都騰出來搶空間,精心設置,就是為了引入更先進的治療理念,讓新生兒能在媽媽的陪伴下順利康復。」濟南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範秀芳說。早產等重症患兒擠滿監護室  「孩子,別怕,加油!」
  •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心臟重症監護病房(CCU) 正式運行
    大慶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心臟重症監護病房(CCU) 正式運行 2021-01-08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