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從全局出發,為湖南發展錨定了新坐標、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十四五」大幕拉開之際,面臨發展黃金期、社會轉型期、矛盾易發期「三期疊加」特殊區情的嶽麓,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如何結合區情實際,創新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邁向更高水平、展現更大作為?11月13日下午,由長沙晚報社、嶽麓區委宣傳部主辦的《你說話吧》來到嶽麓區梅溪湖街道,與會者圍繞社會治理落到基層該如何創新暢所欲言,共同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長沙實踐出謀劃策。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雄輝,長沙晚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長沙晚報執行總編輯李萬寅等參加討論。
高樓林立的背後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近年來,嶽麓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社會治理擺在突出位置,力求走出一條具有嶽麓特色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從2018年到今年,社會治理這項工作,嶽麓區連續幹了三年,特別是在區委提出的「黨建引領、教育引導、依法治理、服務下沉、深度融合」五篇文章指導下,嶽麓區在社會治理上有著沉甸甸的收穫。
從機制到形式,從內容到行動,從親身經歷到切身感受,嶽麓區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正讓更多幸福變得可觸可感。
座談會上,來自有關區直部門、街道、村(社區)相關負責人及居民群眾志願者、物業公司代表等結合自身經歷,圍繞活動主題展開熱議。陽明山莊社區居民龔芳玲說,社區環境越來越好,鄰裡關係越來越好,通過一些小小的行為讓我感覺到了鄰裡關係的融洽和和諧,同時也感受到鄰居的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了。陽明山莊社區黨總支書記鍾娟表示,做社區工作就是要挖細挖深、做細做實、久久為功,特別是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打造美麗樓道就是堅持黨建引領的最大收穫,把樓道打造好以後,社區的文明創建、防疫工作更好做了,鄰裡、工作關係的融洽自然而然就有了。居民代表楊計發說,我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共產黨員,2018年退役後定居晟秀園社區,2年時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嶽麓區黨建引領帶給我的獲得感。未來,我將繼續用自己的志願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
認真聽取發言後,劉雄輝就如何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抓好基層社會治理分享自己的感悟。他指出,一要聚焦需求導向,堅持頂層設計,力求做到用心用情解難題。要用心用情做足「黨建引領、教育引導、依法治理、服務下沉、深度融合」五篇文章,凝心聚力答好嶽麓基層治理這道「題」,著力打造一個基層社會治理的嶽麓樣板,為全國創建可複製可推廣的新鮮經驗。二要聚焦目標導向,堅持標本兼治,力求做到落細落實到項目。治理要靶向化,以目標為導向,做實做細為民服務工作;要做到任務項目化,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和項目思維,堅持軟體和硬體「兩手抓」,以項目為抓手促進治理水平提升;要做到推進常態化,堅持「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講評、半年一小結、年度一總結」,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三要聚焦效果導向,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力求做到創新創優固長效。要服務到家門,由村(社區)陣地為基點,向樓道、屋場、庭院、電梯廂、車庫等「毛細血管」延伸,把為民服務工作做到群眾家門口。要走訪上門,變原來的「坐班制」為「值班制」,深入群眾聽心聲,從源頭主動發現並幫助解決群眾的愁難之事。要隨時開「門」,暢通網絡問政渠道,真正實現政務服務「一鍵通」,營造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和健全的便民服務體系。要共開心「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真正推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創新優化物業管理,統籌各類資源,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要敞亮庭門,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凝聚全民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要主動出門,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變「旁觀者」為「志願服務者」,依託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大力弘揚「雷鋒志願服務」文化,凝心聚力共同把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文章做足做好。
採 編 | 彭 娟
校 對 | 謝 汀
校 審 | 潘振興 羅 瑤 李 丹
原標題:《《你說話吧》走進嶽麓區:創新社會基層治理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