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男人總對韋小寶總有幾分羨慕嫉妒恨,憑什麼他韋小寶一個小混混,竟然混得如此成功?
作者:廖保平(西越),騰訊大家專欄作家,知名評論家、作家、詩人,「中國反憤鬥士」。
韋小寶是金庸的小說《鹿鼎記》裡的人物,揚州麗春院妓女韋春花的私生子,俗稱「婊子養的」。他曾拜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為師,也曾向洪安通、澄觀等武林高手學武,機遇千載難逢,完全有可能修煉成絕世高手,但韋小寶生性懶惰,淺嘗而止,只學得一鱗半爪,唯獨九難師太教的「神行百變」學得不錯,說白了就是「逃跑術」,憑此腳上功夫常常得以逃過追殺。就這樣一個只有三腳貓功夫的人,身居武林要職,力壓武林高手,一路風光。
他不僅在黑道吃得開,在白道上也混得好,他因緣際會進入皇宮,認識了康熙皇帝並成為皇帝的寵臣,擒拿鰲拜,解救沐王府,探望順治帝,出使雲南,平叛神龍島,幫助索菲亞公主奪權,獲雅克薩之戰大捷,封公加侯,揚名天下,發了大財,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最後功成身退,結局圓滿。王學泰先生說,韋小寶實現了遊民的最高理想:「物質上的只有皇上才可比擬的享受,精神上做到顯性社會的最高爵位(鹿鼎公),隱性社會天地會的總舵主;正教——少林寺中輩份極高的長老,邪教——神龍教地位次於教主和教主夫人的白龍使。這些許多是做了皇帝也達不到的境界。」(王學泰《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學苑出版社,1999年版)說實話,中國男人總對韋小寶總有幾分羨慕嫉妒恨,憑什麼他韋小寶一個小混混,竟然混得如此成功?
韋小寶的成功,成功學導師們已然分析出一大堆成功秘笈:靈活圓通,隨機應變;講義氣,知恩圖報不忘本;為人豪爽不吝嗇;認準目標,勇往直前;得饒人處且饒人,說話辦事留有餘地;重承諾,答應別人的事就想方設法辦到;善於大帽子壓人;巧用欲加之罪;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說謊成性,表裡不一;善於推卸責任;會找關係,找門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韋小寶的成功秘訣足可以寫成一本本書,但是為什麼是這些因素致其成功,而不是別的,為什麼這些因素經常是矛盾的?這些自相矛盾的秘訣都能讓他得手,說明要麼同樣一件事情,可以用正反的方法搞定,要麼說明對不同的事情,運用了或正或反的方法搞定。但從一個社會的公平正義來說,無論用什麼方法,各種搞定的標準規則應該是統一的,這就好比跳高比賽,你可以用剪式、滾式、俯臥式、背越式、跨越式,但都不能違規將橫杆弄掉,這就是標準和規則,是所有參賽選手必須遵守唯一標準的,在這個前提下,你跳得最高,你就成功了,你就是英雄。
換言之,通往成功的道路千萬條,但不可違規,不可搞雙重標準,在此前提下,「管他黑貓白貓,捉得老鼠就是好貓」,值得鼓勵,否則,靠違法亂紀、破壞規則、搞雙重標準的方式方法獲得成功,應該受到處罰和唾棄。如若還受到稱讚,說明競爭缺乏基本的公平正義,規則遭踐踏,必然導致標準失衡,價值混亂,社會墮落,他人即地獄,人人恐懼不安。
從正統的眼光看,韋小寶的成功並非總是靠正途、正道、合法合規得來,他的成功經常是靠違規得來,靠耍流氓得逞。他被兩個太監劫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想殺而沒有機會),又將名叫小桂子的小太監殺死,冒充小桂子做假太監,開始了自己的發跡之路。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害人,這已經證明他的發跡是靠不當的、違法手段開始的,是有「原罪」的,但韋小寶的成功卻成了人們欣賞學習的教材,這足以說明社會價值之混亂,笑貧不笑娼,笑無能不笑流氓。
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應該走邪門的比走正道的更成功,違法亂紀榮顯,合法合規倒黴,壞人得志,好人吃虧。在中國古典禮教社會,有一套相對公正的禮義規則,逾越禮義而成功,就不被人認可。譬如被孟子認為「春秋無義戰」的春秋時期,即便是事關兩國生死存亡的戰爭,也是要講禮義。周洪先生說:當兩國正準備交戰之際,忽聞敵國國君去世,另一方則會主動休戰或撤退,以示哀悼:「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喪乃止」;「晉士丐侵齊,及穀,聞喪而還,禮也。」這種聞喪乃止的做法包含著對共同人類終極命運的悲憫,在當時是備受稱道的。更有甚者,交戰時如敵方國君去世,攻伐的諸侯不僅會停戰,還會至敵軍陣前行哭喪哀悼之禮:「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於鄎。齊人弒悼公,吳子三日哭於軍門之外。」(皆出《左傳》)這些與後世完全不同的戰爭行為正反映出春秋時人敬德、從禮、重仁的思想觀念。(周洪從《看春秋戰爭中的禮》,載《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這一套禮義就是當時社會認同的、清晰的、強大的、公正的規則,任何人不能靠違背禮義來獲取成功,正是有這一套禮義,中國才成其為「禮義儀邦」,當然,「禮崩樂壞」後,不講古典規則的流氓手段層出不窮。
如果說一個社會的標準規則不清晰,甚至有兩套矛盾對立的標準規則,韋小寶這樣的人就會利用標準規則的模糊性、不一致性,鑽空子,打擦邊球,在灰色地帶謀取私利,又或者利用兩套標準規則,採取黑白兩套手段方法行事,左右逢源,飛黃騰達。這兩套規則就是人們常說的顯規則和潛規則,顯規則是正式規則,放在檯面上的,合法合理的,見得了光的;潛規則是上不了臺面的,無法示人的。顯規則是主流社會最為通行的規則,潛規則是江湖最為通行的規則(另見本人相關文章論述)。當一個社會通行顯規則和潛規則,兩套規則並存共用時,說明這個社會已經嚴重江湖化,主流與江湖、正與邪的界限變得模糊。那些吃透顯規則和潛規則裡的道道,又能按這兩個規則行事,遇到什麼事用什麼規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麼,他一定是主流社會與江湖社會通吃的人。
綜觀韋小寶,他與金庸過去所塑造的俠客人物截然不同,他不像那些俠客有比較純粹的江湖身份,主要在江湖上行走,介入主流社會也多以江湖身份,偶爾為之。韋小寶則不同,他有雙重身份,既是一個江湖人士,又是一個主流社會、尤其是廟堂之上的人。這樣,無論主流社會有沒有江湖化,他這種人都是吃香的,因為他兩種社會規則都懂,兩種資源都有。如果主流社會江湖化,那麼,他就更加吃香喝辣,在兩種規則之中,哪一種有利於他就用哪一種,做到穿梭往來、進退自如。
有意思的是,韋小寶所生活的時代,就是主流社會被江湖化的時代,這註定了他黑白通吃,混得極為成功。其成功還引起人們的學習效仿,某種意義上說,韋小寶這樣的人多了導致主流社會標準和規則的變遷,重構了世界的生存法則。
(《鹿鼎記II神龍教》劇照)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