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的關心

2020-10-11 雲朵親子教育


文/雲朵老師原創

案列

玲玲是個可愛的女孩,現在的她已經8歲了,在學校很喜歡交朋友,在外面也喜歡跟人聊天,因此,誰見了她都喜歡,但不到一會兒,她就表現出黏人的樣子,甚至想一整天跟別人在

一起,於是,很少有小夥伴和同學願意跟她玩。其實,玲玲很孤單,在一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出國了,然後把她丟給了表姨,而表姨也很忙,家裡只有一個保姆,保姆除了給玲玲做飯外,基本不跟玲玲說話,所以她特別渴望跟人說話和交流,渴望被關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黏人的性格。

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玲玲之所以會養成過度依賴的性格,是和父母對她的教育有極大關係的,她的父母因為太忙沒有給她足夠的愛,導致她逐漸養成了這種黏人的性格。

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需要身為父母的我們進行引導,對孩子脆弱的心靈進行呵護。不難發現,一些父母,因為忙碌的工作而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他們認為,教育孩子,只要讓他們努力學習即可。實際上,學習知識只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個方面而已,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職責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獨立完善的人格,否則,孩子永遠無法獨立於世。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5個中學生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佔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其根源都與心理承受力有關。

我們的孩子將來會生活在一個更多變的社會,他們將會面對職場的激烈競爭,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免不了一生中遭遇情場失意,事業困境,生意敗北……家長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如果孩子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如何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呢?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觀察孩子的行為動態和心理變化,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要關注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一旦發現他們出現了心理問題的苗頭,就要及時做好指路人,幫孩子疏導心理問題,以防問題積壓,釀成大錯。


措施

作為家長,要這樣做:

1. 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

父母、家庭成員之間相親相愛、關係和諧,這是融化孩子所有問題的前提,事實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更小。對此,專家建議,家長應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定、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要讓孩子一顆紛亂的心安定下來,這樣孩子才願意與父母溝通,也才願意敞開心扉接納來自父母的幫助。

2.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名次,還要關心他們的情緒變化,如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受到什麼委屈,學習上是不是有挫敗感,最近跟哪些人打交道等。當然,了解這些問題,我們要通過正面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不要命令孩子告知,也不可窺探,只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他們才願意向你傾訴想法。

事實上,我們的孩子都是脆弱的、敏感的、容易受傷的當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你要讓孩子盡情宣洩,而不要說「別哭別哭」「男孩子不能哭」這樣的話。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或者什麼都別說,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去消化自己的情緒,幫孩子輕輕帶上門就好。

3.壓力是百病之源,幫孩子卸下心理壓力

曾經有這樣一則調查報告稱:在被訪的學生中,35%的學生稱「做中學生很累」,有34%的學生表示有時「因功課太多而忍不住想哭」,對於孩子遇到的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不少父母給予的並不是理解,而是繼續施壓,讓很多父母恐慌的是,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竟然還有1/5的學生有過「不想學習想自殺」的念頭。

總之,作為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極為重要,我們無論多忙,也要重視與孩子溝通,而在平時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心理情況。如果發現孩子岀現情緒、心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然後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科學的教育方法。

相關焦點

  • 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
    8個最佳時間 共1338字,建議閱讀時長3分鐘現在的中國家庭,為了讓孩子過上優渥的生活,不僅爸爸們每天忙得腳丫子朝天,媽媽們也擯棄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紛紛投身於職場媽媽的大軍,每天忙得昏天暗地。
  • 孩子故意尿床,原因讓人心酸,父母再忙也別忽視孩子
    有時候忽視掉孩子的生活細節,時間越久孩子的心理就會有負面情緒,為人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工作每天都有,什麼時候都是忙碌奔波,可是想想孩子在家裡看著整個房間,沒人陪著說話也異常孤獨。現在很多老人都會幫助兒女照顧娃,可畢竟他們年歲也大了,本來是頤養天年,每天出門鍛鍊聊天的時候,現在卻成了帶孩子的好幫手。
  • 從心理學解析《傷痕俱樂部》:父母的情感忽視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年齡要小的,他們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總是認為父母不要自己。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情感忽視的影響,因而不利於心理成長。《傷痕俱樂部》這部短片裡面提到了情感忽視一詞,小男孩總是被媽媽忽視甚至是排斥,因此身上出現了藍色傷痕。忽視和排斥越多傷痕就越多。由此可見,父母的情感忽視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 「媽媽你不要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但是這樣的訓練其實就是赤裸裸地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01 生活中那些我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有些家長想自己平時還是很關心孩子,應該沒有對孩子"情感忽視"。再給你買個新的不就得了!不許哭!聽到沒有?"但是後來媽媽也沒有買新玩具給我。其次是「不可及」"不可及"指的是當孩子需要關心、理解、陪伴的時候,家長沒有時間去理會,或者家長常常不在孩子身邊,孩子很難找到家長並向他們求助。
  • 從心理學解析《傷痕俱樂部》:情感忽視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暴力
    很多父母都有過對孩子"情感忽視"的時候,但是不要小看"情感忽視",這會讓孩子遭受到更大的傷害。《傷痕俱樂部》短片中就講述了關於父母的情感忽視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父母們要引起重視了。《傷痕俱樂部》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與另外兩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 3歲以內的孩子,媽媽再忙也不能讓他和老人睡,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導讀:3歲以內的孩子,媽媽再忙也不能讓他和老人睡,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以內的孩子,媽媽再忙也不能讓他和老人睡,對孩子的傷害很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會怎麼樣?家庭矛盾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長期被爸爸媽媽忽視的孩子,她的眼裡沒有色彩,是黑色的。育兒老師通過這三天的觀察發現了一些現象:豆豆的爸爸是做銷售工作,平時比較忙,所以每次一在家不是看手機就是睡覺,基本上不會關注孩子。在家裡有沒有幫過忙?豆豆:沒有,爸爸整天躺在床上看手機。阿姨:那你有沒有給爸爸說叫爸爸多陪陪豆豆豆豆:有,但是爸爸一直看手機,他也都知道,然後爸爸一直都不看我。然後我都拿手機,爸爸就要搶。希望爸爸的手機關機然後陪著豆豆跟妹妹玩。阿姨:阿姨可不可以帶你一起回北京豆豆:可以(沒有一絲猶豫)阿姨:為什麼呀?
  • 媽媽很忙:一直忽視情感需求,孩子很難健康長高
    」,即:家長沒有給予兒童應有的愛,忽略了對兒童心理、精神、感情的關心和交流,缺少對兒童情感需求的滿足。長期情感忽視,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那麼請誠實、耐心地跟孩子解釋,不讓孩子覺得是媽媽不愛自己了:——「媽媽今天做了***(陳述原因),現在感覺很累,我們一起休息好不好,明天晚上(一定是能兌現的時間)再陪你玩***(孩子喜歡的遊戲),好嗎?」
  • 再累,也別無視關心你的人,再忙,也別冷落在乎你的人
    真正關心你的人,關心的不是你的錢包,而是你的喜怒哀樂,因為他知道,只要你好,他才會好。一輩子能遇到這樣一個人,實屬不易。你沒錢,他給你;你哭了,他哄你,護你周全,視你如寶。這樣的人,才是你一輩子該珍惜的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記住:再窮,也別出賣陪伴你的人,再富,也別忘記幫助你的人,再累,也別無視關心你的人,再忙,也別冷落在乎你的人。
  • 童年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一生的危害
    被忽視、不被看見,看起來不是多麼大不了的傷害,但是,只有被忽視的孩子,懂得心底的傷。甚至有些傷,連來訪者都不曾覺察到,因為相比於被虐待、被控制、被苛求,被忽視,常常最不足言說的那一種。從此,全家人的關心都轉移到了弟弟身上。畢竟,他看起來真的很需要關心。父母花了很多的心思關心弟弟上學是否順利,卻忘了轉頭問維婭一句「你今天過得怎麼樣?」父母關心弟弟在學校有沒有交到新的朋友,卻沒有人注意到維婭和最好的朋友分道揚鑣,正在獨自舔傷。維婭就這樣成長為了一個懂事、體貼、不需要家人操心的孩子。
  • 父母的回應中承載著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不要用忽視當做懲罰手段
    父母及時地看見和回應,能給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和自信父母對孩子都是抱有愛和期望的,但是現實中的瑣事容不得父母對孩子每時每分投入全部的精力。有的時候忙於工作和生活,會忽略孩子的需求和內心的感受。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就是他們的全部,長時間地忽視或者不重視孩子,即使給他們再優渥的條件,也有可能讓孩子得不到內心的滿足。
  • 寶寶洗澡容易忽視的幾個部位,新手父母要牢記,再忙都不能忘
    其實這種想法都是不正確的,新生兒不僅要洗澡,下面這幾個部位還要重點清潔呢,即使父母忙,沒時間給孩子洗澡,這些部位也不能忘哦!第一個,脖子底下新生寶寶通常頭部比例大,有些脖頸部位肉嘟嘟的,很容易藏納汙垢,尤其吐奶、流口水的時候,這些汙垢都會堆積到脖子底下,如果不清潔的話,很可能出現淹脖子的現象。
  • 不能忽視的情感忽視
    一,什麼是情感忽視當孩子發生了重大的事情,父母沒有關心孩子的情感並做出反應。第二,父母長期沒有與孩子共情。從來不理會,在乎孩子的感受。二,健康父母的表現:第一,父母跟孩子有良好的情感連結。第二,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第三,父母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三,為什麼要重視情感忽視的問題?第一,情感忽視微妙不可見。
  • 一個人在乎你,再忙也會抽出時間來關心你
    你知道嗎,一個人在乎你,他就不會欺騙,你就算他答應的事做不到,他也會儘量去做,一個人在乎你再忙的話他也會抽出時間。來給你打個電話或者發個信息,一個人在乎你,再忙他也會抽出時間來給你回電話或者回信息因為他知道你在想他。
  • 親歷者的忠告:同學關係再好也不能幫這個忙
    章同學跟吳同學的確是好夥伴,算是幫個「忙」吧!平時也沒少教育孩子,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沒錯呀!但是有些忙可以幫,有些是不可以幫的呀。我就地開始教育起孩子來:孩子,你看到了吧!當你遇到好夥伴提出要你幫忙時,你要學會明辨是非。你要清楚哪些事要幫,哪些事不能幫。如果是不能幫的事,即使自己的能力再強,也要學會婉拒。
  • 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高三這一年 考爸考媽們必看!
    為了生活、為了賺錢、為了養家餬口、為了讓孩子生活得更好……我們的家長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家長們很可能忽略了一件事——你的忙忙忙,很可能正在蠶食著你對孩子教育的關心!    而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去彌補!!!    因此,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尤其是高三這個關鍵期。
  • 父母再忙也要關注孩子教育
    但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忙,或以工作忙為藉口,並沒有在孩子教育上投入過多精力。工作再忙,也不應該成為缺席孩子教育的藉口。據說,歐巴馬在21個月的總統競選期間,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有的家長,與孩子最大的交集,就是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有的家長,每天最關心的是孩子的作業,哪怕陪到晚上11點,也要盯著孩子把作業做完;有的家長,能夠參加孩子每一次家長會和每一次重要的人生時刻......
  • 父母 對孩子真正的關心是了解其擅長之處並長遠規劃
    這個理論的邏輯是,父母不會承認自己的孩子在學習這方面比不過人家,因為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學習等同於智商(事實上智商不能完全由考試體現),在龍生龍鳳生鳳的中國思想中,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就說明雙方父母的智商有差距。正常人都不會質疑自己的智商,所以只能遷怒於孩子不用功不努力。
  • 再難也不能忘了對孩子的培養,再苦也不能少了對孩子的教育
    因為布衣人的心中一直秉承著一個信念:再難也不能忘了對孩子的培養,再苦也不能少了對孩子的教育,希望以此翻身。每人心中都存在著期盼,都抱著幻想,那就是心中的光芒,眼裡的希望。這一絲光芒,這一分希望,在鞭策著人努力,指引著人前進,向著目標,向著方向邁進。
  • 紐奶樂|電子產品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不能忽視
    可是紐奶樂奶粉要嚴肅的告訴家長,電子產品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不能忽視,嚴重的後果可能讓你追悔莫及!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孩子在2歲之前不應該久坐不動的看屏幕,包括電腦遊戲。而2~4歲的兒童也應當限制在1小時以內,甚至越少越好。其實父母給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最多的理由就是,讓孩子安靜一會兒。電子產品搖身一變成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兒的利器,更成為了我們的「電子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