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蛋糕」 車企都想嘗

2020-12-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南京「私家車+網約車」博覽會現場,琳琅滿目的車型吸引觀眾。王路憲攝 (人民圖片)

網約車市場越來越熱鬧了。近日有媒體報導,寶馬在成都拿到「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成為首家在華拿到網約車牌照的外資車企,拿到牌照的寶馬計劃今年12月在中國推出網約車服務。從吉利集團推出的曹操專車,再到首汽集團旗下的首汽約車宣告成立,眾多車企試圖發力網約車,傳統汽車製造商為何紛紛瞄上了出行服務這塊大蛋糕?

車市遇冷,傳統車企謀變

「車子不好賣了」,很多汽車製造公司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8年10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同比降幅更為明顯。10月,國內乘用車總計銷售204.68萬輛,同比下滑12.99%。

2018年1月至10月,國內汽車產銷同比雙雙下降,為今年首次負增長。

中汽協對後續的汽車銷售市場也並不樂觀,據判斷,國內今年的全年汽車產銷量或將出現20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8年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也表示說,中國汽車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常態。

從「汽車經銷商庫存」上看,這種趨勢同樣可見一斑。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外發布的2018年10月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為1.88,同比上升41%,環比上升3%,庫存水平位於警戒線以上。

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範圍內的車市遇冷也已成為趨勢。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受交通擁堵嚴重、養車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擁有汽車」的需求正在向「使用汽車」轉變。汽車智能化時代逐漸來臨,傳統汽車製造商不願只做代工廠,他們看到了風向標,主動求變。「轉型」,是諸多國際車企共同的訴求。

謀定後動,布局出行服務

多家車企早已開始了行動。今年11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3天後,廣州國際車展前夕,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亮相,「逸駕智能」將與本土領先的出行企業合作,布局網約車和分時租賃出行市場。而在此之前,一汽集團、吉利集團、首汽集團、長城汽車等車企均已布局網約車市場。無疑,布局移動出行服務市場成為車企謀轉型時最好的選擇之一。

不久前,普華永道旗下的思略特團隊發布了一篇名為《2030年,共享出行和自動化將如何徹底改變汽車行業》的報告,其中提到,由於新技術革命,到2030年,汽車業勞動力將至少削減50%,同時,出行服務將為汽車行業貢獻22%的收入和30%的利潤,而新車銷售將提供38%的收入及26%的利潤。按照這樣的估算,出行服務的利潤甚至會超過新車銷售。

世界範圍內,傳統車企都在轉型路上「躍躍欲試」。通用汽車發布共享品牌Maven;大眾發布第十三個品牌Moia,致力於服務移動出行;而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展(CES),豐田也發布了新的移動出行生態系統和概念車e-Palette。

立足自身優勢,車企在出行服務領域也廣圖合作。不僅盯著其他汽車製造廠商,也考慮與其他企業「跨界」合作。比如,數月前,福特公司在中國與眾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致力於為網約車運營商和網約車司機提供智能、定製化的純電動車出行解決方案,助力中國網約車市場發展。

前路漫漫,機遇挑戰並存

看到了未來廣闊的市場和發展趨勢,讓汽車廠商堅定地邁出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步伐,但轉型的道路上,機會很多,風險和挑戰也不少。

出行領域,從不缺少新入場的挑戰者。智能化,可以說是如今車企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傳統車企致力於打造在移動出行服務方向的新鏈條,是一次迎難而上、主動應變的嘗試。移動出行市場的需求在不斷擴大,但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如何能在行業巨頭的競爭壓力下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值得認真思考。

業內人士認為,傳統車企在汽車研發製造、銷售及產品售後等方面擁有成熟的經驗,如何能把這些經驗有效地利用到降低用戶出行成本、降低司機的使用成本上,仍待探討。同時,車企還掌握著眾多車主的一手數據,如何能根據數據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並保證個人隱私不被洩露,也是在轉型途中需要車企認真想清楚的。

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已經形成對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主要品牌的使用習慣。新入場的車企在前期推廣階段要努力讓消費者熟悉自己的品牌、信賴自己的服務。同時,在公眾心中,傳統車企在品質和安全方面或許擁有優勢,如何有效地把車企的口碑帶到提供出行服務的口碑上來,我們將拭目以待。(記者 孫亞慧)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1月28日 第08 版)

相關焦點

  • 上汽「享道出行」:車企網約車探路的另一種視角
    上汽集團是第一個進入網約車市場的整車國有集團,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中國的網約車市場,有了支「國家隊」。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是第一個進入網約車市場的整車國有集團,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中國的網約車市場,有了一支「國家隊」。事實上,上汽集團在11月就已經開啟了「享道出行」的試運營。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透露,上線一個月以來,「享道出行」的註冊用戶超過60萬,服務裡程100萬多公裡,完成出行服務30萬次,用戶滿意度超過99%,這對於一個剛剛上線一個多月的網約車平臺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成績。
  • 深圳加速網約車「電動化」 國產車企吃蛋糕需「充電」
    從中可以看出,不僅是深圳,未來更多地區將推動傳統計程車、網約車、公交車等各類公共運輸工具「變燃為電」。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將出現巨大增量,對於電動車企而言將是一塊不小的「蛋糕」。尤其是作為公共運輸工具,網約車、計程車相比私家車的特點是使用頻率高、時間長、磨損程度偏高,這都將對意圖獲取這塊蛋糕的國產電動車企形成考驗。我國對於新能源車市場的政策開放是大勢所趨,這也就意味著,國產電動車企將面臨特斯拉、奔馳、寶馬、日產、起亞等國外各種新興和老牌車企的激烈競爭。網約車、計程車電動化市場不是藍海而是紅海。
  • 重慶網約車市場「蛋糕」或再添「分食者」
    11日,由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三家車企聯合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的智慧出行平臺「T3出行」宣布將進入重慶市場。在不少人看來,背靠三大汽車行業以及多家電商、網際網路巨頭,T3出行可謂「來勢洶洶」。重慶網約車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競爭風口嗎?
  • 滴滴比亞迪聯合造網約車,動了誰的蛋糕?
    所以,當網約車駛來時,不必開著電話問司機是哪一輛車,也不必盯著車牌找車了,司機也不用濫用雙閃燈了。這是非常典型的用戶思維。後排乘客座位是有加熱功能的,最關鍵的是,乘客可以遠程設定車內空調的溫度、風量,以及打開後排座椅加熱功能。這在冬天呼叫網約車,簡直是非常暖心的一種設計。
  • 群雄逐鹿 20餘家網約車搶灘杭城 每天3.5萬輛網約車在途
    「有時候下班晚了,還是想約正規一點的車。」  記者從杭州市交通運輸管理服務中心了解到,杭州市實際開展網約車運營服務的平臺企業25家,已發許可證44家,每日上路運營網約車車輛約3.5萬輛,而註冊網約車運輸證的車輛有多達7.5萬輛。  這其中,又以滴滴出行一家獨大,僅在杭註冊的司機就有3萬人。
  • 新網約車公司如群狼,作為出行市場老大哥,計程車將何去何從?
    本文概要:新網約車公司如群狼,作為出行市場老大哥,計程車將何去何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這樣一個消息,那就是新網約車公司如群狼來了,看到這個消息的小編第一反應就覺得中國的網約車市場真的是塊人人都想沾手的大蛋糕。
  • 上汽入局分食網約車蛋糕,考驗也接踵而至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工商信息中自2018年7月起賽可出行已在蘇州、南京、長沙、青島、鄭州、成都、杭州七個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億歐汽車推測,這七個城市有可能成為「享道出行」首批運營城市,另外,也說明其或已經開始申領上述城市的網約車運營牌照。既然網約車是上汽「共享化」戰略的產物,此時推出網約車業務究竟為何呢?
  • 滴滴「造」車,比亞迪助攻,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的野心有多大?
    這是在同檔車中首次採用AEB系統,也是首款搭載AEB系統的網約車。 與此同時,針對出行這個場景,滴滴對司機端、乘客端都做出了很多「定製化」的設計。 在乘客端,滴滴做了很多周到的考慮,例如開門方式上,採用了電動側滑門的方式,上下車體驗更好。同時,D1是一款「可遙控」的網約車,乘客上車前可以通過滴滴App調節車內空調溫度、風量等。
  • 網約車市場又有新動作,曹操專車改名曹操出行,意欲何為
    曹操專車加入網約車市場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已經取得了其實一個城市的網約車運營資格。投放的車型主要是吉利旗下自己的純電動汽車,還有少部分的別克GL8和沃爾沃s90等燃油車。這些商務車和高級的s90汽車已經在北京等城市上線。
  • 哈囉、T3將在鄭州布局網約車?網約車江湖「風雲再起」
    其CEO崔大勇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按照規劃,T3出行在全國範圍內鎖定了48座城市,這48座城市的網約車市場份額就佔到全國網約車市場份額的80%。長三角、大灣區、成渝、京津冀以及中部地區,這5大城市圈都是T3出行開城布局的優先級。T3出行相關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48個城市中包含鄭州,只是入鄭時間暫不確定。
  • 【安全課】情景預防理論視角下網約車車內暴力犯罪研究
    但隨之而來的是,在網約車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車內暴力犯罪頻發不止。近年發生的多起網約車車內犯罪案件,如鄭州空姐遇害案、樂清女孩遇害案等,均引起了社會強烈關注。網約車車內暴力犯罪是指網約車在提供載客服務過程中,因司機與乘客之間出現的衝突所導致的犯罪,包括肢體、語言上的暴力,繼而由此引發的後續暴力升級。
  • 【易曉車】車企官降看似很熱鬧 其實都是假高潮
    3.主流車企想要壟斷市場,用價格打亂市場,將小車企趕盡殺絕。對於產能過剩這一點,是因為前幾年市場的瘋狂增長,讓所有車企嘗到了甜頭,快速擴充產能,市場突然遇冷,供應又逐年增長的時候,庫存讓車企叫苦不迭,生產又不能停產停線,所以迫使以降價為手段來快速清理庫存。
  • 太原市網約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
    早在2017年5月份,太原市便出臺了網約車細則,規定燃油車滿足使用年限未滿3年,5座的排量不小於1.6L/1.4T、軸距不小於2650mm,7座的排量不小於2.0L/1.9T、軸距不小於3000mm;新能源車軸距不小於2600mm,即可申請網約車運輸證。
  • 網約車新戰事,BMW ReachNow重新定義專車?
    不斷入場的車企巨頭意欲重新整合網約車服務和格局,對消費者來講百利而無一害。2016年當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併,新公司一舉佔領網約車90%以上的市場份額,如今這觸及公眾生命安全的行業亂象,說是滴滴的責任也不為過。不過期待架構調整發揮作用,消費者終究還只能依賴滴滴一方的作為和自律,沒人能擔保滴滴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疼」,故而,通過網約車競爭形成相互制衡的狀態,才更有利於消費者利益。這也是傳統車企進入出行服務的一層考量。
  • 網約車兼職送「快遞」 「跨界經營」有待明確身份
    「用網約車送快遞能即時跟蹤,隨時可以看到『貨』送到什麼地方了,而通過快遞公司寄件,光取件就要等半天,有時同城的快件隔天才能到。」 吳昊翔說,現在很多人通過網約車來送快遞。  除了「個人業務」,不少小微企業對一些票據、非機密文件等相關物件的同城運輸也會選擇網約車:通過網約車平臺的客戶端直接叫車,將票據、文件等交給司機,告訴他送達的地址和聯繫電話,及時送達後結束行程。
  • 寶馬宣布拓展旗下ReachNow即時出行業務範圍 推出高端網約車業務
    「汽車企業都在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布局網約車市場是企業戰略落地的一個具體表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郎學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網約車市場也是未來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目前中國網約車市場有很多選擇,但是真正豪華、高端的網約車是市場目前缺乏的。」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執行長潘鼎喬表示,車輛擁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愈加明顯,越來越多的客戶會選擇車輛使用權。 除了布局網約車市場外,早在2011年,寶馬集團就在歐洲推出了DriveNow分時租賃服務,2016年又在美國市場推出了網約車等服務。
  • 網約車,在快車領域,滴滴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網約車,在快車領域,滴滴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入冬了,北方開始降溫。部分工地停車工,一直在工地上幹活兒的老雲想找點兒其實差事。考慮到北方冬天戶外的氣候,老雲準備跑一段網約車,掙錢多少在其次,最起碼不受冷凍。本地也有幾家網約車平臺,可是選來選去還是滴滴合適。問了周邊許多跑網約車的朋友,專車自己的車夠不著,快車倒是有個一兩家,可是根本就沒有單子,有時候一天都接不到一單。問了周邊的親戚朋友,大家都不知道還有其它,壓根兒就沒用過。看來跑快車,只能是選擇滴滴,一番權衡之下,老雲決定跑幾天試試。
  • 一餵順風車:特斯拉殺入網約車,滴滴結束壟斷!
    滴滴、嘀嗒、一餵順風車等平臺正在神仙打架,滴滴還騰出手聯合比亞迪造車進入「賣車」領域,其他新能源車企也不能眼巴巴看著,於是特斯拉也要入局網約車分一杯羹。亂!平臺想賣車,賣車的想做平臺,都是吃著碗裡瞧著鍋裡。
  • 網約車張貼統一標誌,方便運管查車還是?
    此前,我們曾報導濮陽市發布通知,為便於環保、公安、交通等部門稽查甄別,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要求「凡是合法網約車「均需粘貼印有「濮陽網約車」字樣的識別標誌。對此,廣大網約車司機爭論不休,為什麼是合法的貼,憑什麼要貼,當真是方便運管部門查車?為什麼不直接去查平臺呢?而在業內,對於網約車是否要張貼統一標誌,也是意見各異。
  • 三更半夜叫了一輛網約車!車來了,但是沒有司機!
    其實標題裡想說的並不是靈異事件,而是無人駕駛的網約車。谷歌,世界公認的最大搜尋引擎。現在基本上就是一個「技術宅」,一直在研究著無人駕駛汽車。不過近兩年百度也開始在科技上下手了,也研究起了無人駕駛汽車,並且在北京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也挺好的,變道、超車、調頭和上下匝道等複雜動作都做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