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摯的聲音,溫暖的陪伴 | 第69期
攝影:慄世民
美編:鄧磊
駐村扶貧我不怕累,就怕脫貧戶再掉隊…
15:00來自中國市場監管報
點上方按鈕收聽主播播讀音頻
截至11月23日,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這意味著,我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成就,來之不易,令人振奮!
這驚人成就的背後離不開這樣一個特殊群體——駐村幹部。今天的音伴,帶您走近廣東省肇慶市市場監管局伍明天,聆聽他的扶貧故事。
01
我來自廣東省肇慶市市場監管局,主要從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
去年5月,作為肇慶市市場監管局第二批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我和同事正式駐村,接續對泗科、大和、岐嶺三個村子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我們的扶貧村位於肇慶市封開縣大洲鎮的北部,緊靠東安江,西北部與廣西蒼梧縣交界,地緣優勢較弱,農民收入來源以種植業、林業和外出務工為主。
我們駐村時,三個村還有112戶貧困戶。
扶貧先扶志,兜底不兜懶,這是我們扶貧幹部堅守的原則。我和工作隊隊長利用一個月時間,分頭行動,挨家挨戶給貧困戶做思想教育工作,解決「精神貧困」問題,帶領群眾衝出慣性思維的「重圍」,激活安於貧困這「一潭靜水」。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村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上致富路,大和村的黃亞勉就是其中的一員,他也是我的重點關注對象。
黃亞勉家因殘致貧。年邁的父母喪失勞動能力,媳婦身體有殘疾無法勞動,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是家裡的唯一勞動力。
第一次見到黃亞勉時,他面帶笑容,黑黑瘦瘦的。
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只有他們自己的脫貧意願強了,我們才能更好幫扶。
伍明天(右一)在扶貧工作中
02
經過和黃亞勉幾次的交談,我們能感覺出他的變化很大。現在,我每次到他家時,他總會暢談他從種植百香果、鳳梨、水稻等農作物到養殖雞苗、牛苗的事。
黃亞勉不止是說說而已,而是付諸行動。他家的果園是我見到所有種植鳳梨的貧困戶中雜草最少、排水溝最深的。
2019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下,我們成功地為黃亞勉申請了1萬元定向扶貧資金用於種植繡珍菇。
事實證明,他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在他的努力下,從菇棒成長到出菇的三個月時間裡,他共獲得了2千多元純利潤。
黃亞勉還想要養牛,他說:「養1頭牛也是養,養多頭牛也是養,還不如將養牛規模化,雖然管理起來難度更大,但只要多花心思,養牛的收益也會更加可觀。」
於是,由駐村扶貧工作隊作擔保,銀行為他無息貸款4.9萬元,黃亞勉購買了9頭乳牛來養殖。
作為家裡的唯一勞動力,黃亞勉辛勤勞動一整年的收入平攤到全家後,只是勉強超過脫貧標準。所以,我沒有將他列入去年11月貧困戶退出名單,我們要對他繼續幫扶。
對我來說,駐村扶貧我不怕累,就怕脫貧戶再掉隊。
今年4月,在得知黃亞勉家即將迎來一個新生命時,我和隊長特意為他申請了公益性崗位,還為他提交了低保申請。
今年5月,我和隊長將他列入了今年相對貧困戶退出名單,在經過村民代表大會及鎮、縣審核並通報後,黃亞勉家正式退出相對貧困戶。
至此,肇慶市市場監管局幫扶的泗科、大和、岐嶺三個村子相對貧困戶退出率達100%。
貧困狀態都是動態變化的,剛剛脫貧的群眾有時會非常「脆弱」。
黃亞勉在照看家裡養的牛
03
5月底,作為家裡唯一勞動力的黃亞勉因為一場車禍導致左鎖骨骨折,暫時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女兒出生後,因黃亞勉未被納入貧困戶的妹妹暫未將戶口遷出,他的低保申請沒有被民政部門審批通過。
黃亞勉出車禍後,我一是擔心他的傷勢不能恢復正常;二是擔心他受傷後,生活的重擔會壓倒他家對未來的希望。
精準脫貧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臨時救助資金……我們不僅想辦法,而且幫著跑。
在黃亞勉住院期間,我多次前往鎮扶貧辦、鎮民政、人社、醫保等部門反映並諮詢該戶可享受的政策。
由於及時幫扶,黃亞勉的醫療費用沒有拖垮這一家,他也沒有因此再度致貧。
難關過了,我們的幫扶仍在繼續。
我們在努力著,黃亞勉也在不斷思考著自己接下來該走的路……
大和村地貌
04
以前聽說扶貧,只是簡單理解為幫助貧困農戶,但當自己駐村下沉去開展扶貧工作時,才深刻感受到脫貧攻堅之難。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在2500年前的《詩經》裡,我們的祖先用這樣的詩句表達了對豐衣足食的嚮往。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景,卻讓中國人苦苦追尋了數千年。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這幾天,看到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新聞報導,我特別地高興。
脫貧攻堅,成千秋偉業。作為一名市場監管幹部,能有幸參與到這一偉大事業中,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我感到很自豪。
音伴主播|崔瀚文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齊越朗誦藝術節斬獲獎項,他是第一位為音伴發聲的主播。
策劃:慄世民
作者:伍明天
剪輯:崔瀚文
執行編輯:刁靜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冠名播出
音伴工作室出品
徵稿
歡迎您為《音伴》投稿。您的或您推薦的文章(散文、詩歌、小說、新聞故事)可以是感人的、優美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發人深省的……見人見事,情真意切更能與讀者產生共鳴。
音伴工作室將竭力以最優的聲音、最優的配圖、最優的設計給予完美呈現。
我們也期待您有關市場監管題材的攝影、手繪、漫畫等插圖作品。
郵箱:yinban0217@163.com
電話:6378449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