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原創】
記者 丁淑華
在青島市市北區卓越新媒體大廈的廣場上,間或可以看到舉著手機、相機,邊走邊拍的年輕人,有人妙語連珠,和網線另一端的「老鐵」熱情互動,有人反覆NG,耗盡整個下午只為一段半分鐘的小短劇……沒有侷促和羞赧,這幫年輕人站在「新媒體」的風口上,夢想成為網紅,帶動巨大流量,出名、變現,走向人生巔峰。
新媒體公司、知名IP、頭部網紅,一個個年輕的傳奇在這誕生。「17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8歲註冊公司」「19歲年薪超五十萬」「20歲當CEO」「21歲辭職創業做網紅」,這其中任何一個標籤拿出來都能講一段傳奇故事,而1999年出生的青島小嫚倪小雨則像打怪通關一樣,從17歲到21歲,集齊了上面所有的標籤。
今年九月初,這個在「新媒體」風口打拼了3年有餘的「主播經紀人」,決定放棄在業內極具影響力的MCN公司的直播分公司CEO的職位,放棄近百萬年薪,獨立創業,來到鏡頭前當主播。
辦理好離職交接完工作,倪小雨自立門戶,她叫自己「野雨」,給公司取名「野行」,靠著這股敢闖敢拼的「野」勁兒,她瀟灑作別青島業內最年輕的CEO的身份,向著網紅主播的賽道疾馳而來。
「任何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我的特質就是野」
高一時,小雨從雜誌上看到了一則招募快手主播公會的消息,因為覺得有趣和新奇她二話不說便「入圈」了,也是因為這個機會,小雨成了青島最早一批站上「短視頻」「直播」風口浪尖的弄潮兒。
還是高中生的小雨著手找來了幾名大學生到平臺做直播,在當時,這是片未被發掘的「藍海」,第一個月,她便拿到了10萬元的獎金,第二月就掙到了30萬。
「高中那會兒,我已經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整個人很飄,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嘛,就到全國各地去玩。」二十歲出頭的小姑娘說起人生中的輝煌時刻,驕傲和興奮在她的眼睛裡閃著光,「直到有一天,我在成都的電梯裡遇到一位外賣小哥,他一手拎著外賣,一首捧著手機看迷你劇節目《陳翔六點半》。」就像被一道光擊中,在一旁看著被視頻逗笑的外賣小哥,小雨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想做短視頻,想做外賣小哥快遞員、白領高管都愛看的,讓人開心的短視頻。
敢想敢做,到了18歲,小雨用賺來的錢註冊了「青島自娛自樂」新媒體公司,更野的是,還是高中生的她拿著自己剛註冊的公司,跑遍看青島各大新媒體公司,找老總談合作。
如果開啟「上帝視角」回溯2018年可能會看到,一個綁著馬尾的高中生捧著一紙合同在中國前三的短視頻公司「谷麥嘉禾」、中國第一的公號品牌「視覺志」以及「國夢」「掌上風暴」等新媒體公司的前臺,和工作人員軟磨硬泡。
「您好,我要見你們老總,有個合作要談一下。」
「有預約麼?」
「沒有……」
「那不行,同學,老總不是隨便就能見的。」
儘管換掉校服,打扮也儘量往成熟女人靠攏,但小雨還是無法完全掩飾稚氣而遭到「輕視」。但一次兩次挫折打不垮她,十次挫折對「野雨」來說也構不成風暴,終於,在一次和前臺軟磨硬泡時她遇到了一家新媒體公司的老總,老總被她天馬行空的想法打動,不痛不癢地投了一筆錢,這棵小樹苗就這樣野蠻生長了起來。
做主播之前,小雨一直在做直播經紀人的工作,她曾在國慶七天假期一口氣找到百名主播,這在業內是十分亮眼的成績,不僅如此,作為業內最年輕的管理者,小雨敢想敢做,懂得如何調動當代年輕人的工作積極性,在她管理下的企業文化獲得同事和領導的雙向認可。
從主播經紀人到CEO,原本前途開闊的職業生涯並沒有給小雨更多的歸屬感,每個月固定五六萬的月薪,讓她感覺到危機,「值錢的是平臺,不是我,在公司裡,我所有的價值都是平臺賦予的,我想要讓自己變得真正值錢。」
於是,不顧昔日合伙人、同事的挽留和勸誡,野雨風風火火地走了,帶著三五個人,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直播公司。
「一個阿姨送來擁抱,我哭了」
短視頻平臺的直播模式之一是主播連線PK,用「打擂臺」的方式吸引粉絲刷禮物,從而在這場小型比賽中獲勝,將流量賞金一併收入囊中。這一模式下,雙方除了比拼「老粉」的打賞能力,更多的要吸引「自來水」的流量。
剛開始做主播時,9月末的某個下午,小雨照例上線直播,這天她要和一位粉絲數不少的主播PK。本以為自己對吸引眼球、流量變現的直播PK模式已經有了一整套成體系的了解,但真正與別人打擂臺,在看到對方直播內容是女生當街脫衣服的時候,小雨還是受到了衝擊。
「利用人的惻隱之心,刷禮物才可以『保護』直播中的小姑娘,讓她不用繼續脫衣服,甚至一架『浪漫馬車』就能解救這位『水火中的灰姑娘』。」這裡說的「浪漫馬車」不是真的馬車,而是平臺直播禮物的一種,約3000元人民幣。
在這場PK中,她無疑是敗北的一方,比起失敗更讓小雨感到困惑的是那個從來沒想過的問題——要不要在大街上脫衣服?「當行業裡為吸引眼球,賺取流量而沒有下限的時候,你也會被同化,開始考慮一些偏離價值觀的問題。」
小雨告訴記者,她糾結的點不在於敢不敢脫而是為什麼脫,如果僅僅為了吸引流量,小雨覺得自己不能脫,在她看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就像預知風口一樣,小雨也提前感知到危機,這不久之後平臺新制定的規則印證了她的觀點——由於「戶外」「挑戰」等內容形式的直播為吸引流量而劍走偏鋒的情況時有發生,攻擊路人、影響正常社會秩序……為了追求爆點的直播內容開始變得不受控,因此平臺發布新規,凡是帶有「戶外」標籤的主播都會受到較為嚴格的審查,超過幾千人的直播間會被限流,小雨的「野雨的戶外挑戰」也被圈定在這一範圍之內。
小雨在臺東「免費擁抱」的直播預告。
不過,小雨策劃的戶外免費擁抱活動還是很成功的。給陌生人送去充滿善意和溫暖的擁抱,消除陌生人之間的冰冷,當然她也不否認活動的吸引眼球的效果,小雨的活動開展到了全國很多城市。
你或許見過她,在熙熙攘攘的臺東三路步行街,小雨和團隊架起直播設備,手舉一塊「免費擁抱」的牌子,與陌生人互動。她永遠記得這一幕:有一次,一位四五十歲的阿姨走過來,久久地抱住了自己,阿姨還從兜裡拿出幾個蘋果給了自己,臨走時眼角溼潤了。這一幕使得小雨也感動地流下了淚水,像是感受到了母愛。
不過,後來由於直播間限流,她第一場「免費擁抱」直播4.1萬人在線兩百萬流量的盛況很難再現,這是她獨立創業後,繼選擇更換賽道、外部成型主播湧入平臺後遇到的又一道坎兒。
「不過我已經想明白了,我必須做好內容,靠內容的『厚度』圈粉,而不是一時的『爆點』割韭菜賺快錢。」倪小雨說。
「做更有價值的年輕人」
在直播圈有句經典的話兒:網紅不努力,三年就過氣。如今,「三年前」的羊腸小徑已經拓寬成一條急速狂奔的快車道,三分鐘後,網友的注意力可能就會隨著指間滑動的動作,轉移到下一個直播間。
如何留住流量,小雨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
「接下來的工作計劃是做扶貧相關的內容直播,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有很多故事值得被看見,被講述。」小雨坦言,創業的這幾個月以來,她帶著團隊飛到天南海北,找選題、做策劃、開直播,但是他們發現,即使是在不同的城市,能做的差異化內容也並不多。
如何在內容重疊的直播市場上獨樹一幟,又能避開審查、限流的重重圍擋,扶貧、進山、講中國故事,是小雨不斷試錯後選定的「新賽道」。
流量是時刻湧動的,要承接這些流量,必須做好每一個細節。成大事者必做於細,對小雨而言,每次出鏡直播,從穿的衣服到臉上的妝容,從站位、動作到每一句說出口的話術都必須推敲到極致。這次全新的直播計劃,需要她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籌劃,就比如在三個月前,不想有資本介入公司的她,已經說服自己,開始尋求投資合作。
採訪最後,記者問小雨,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她不假思索地表示希望明年有能力參加平臺的年度盛典,不是作為幕後經紀人,而是以一個網紅主播的身份站上盛典的舞臺。末了,她又想了想說,「我們都沒有改變世界的魔法,我希望自己在摸爬滾打中,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年輕人,這過程中,做出來的內容可以影響一些人,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傳播價值和正能量的網紅主播。」
【記者手記】
奔湧吧,後浪
你可以不相信有平行世界的存在,但一定相信,這個世界上有著很多種的生活方式。有一些生活方式你很可能不理解,或感覺「這有什麼前途」,但你也要相信,我們自己的眼界會有局限,一成不變的生活會束縛我們的想像,社會潮流永遠如潮水一樣奔湧向前,新的職業、新的領域永遠在不斷推陳出新。
這是個創新加速的時代,也是個顛覆想像的年代,有多少事物直到發展成熟之後深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才會驚嘆,「啊,怎麼還會這樣!」於是有人總結出一些新詞:跨界打劫、降維打擊……
近日,青島媒體報導的一篇《中國「流量之王」在這兒,青島30歲以下年薪百萬人群也集中在這兒……》的文章,引發了不少人的好奇,流量,果真如此兇猛、神奇嗎?
想知道什麼是流量,可以看看丁真。丁真是流量的「王中王」,也不屬於直播行業(當然如果願意可以輕鬆跨入),在他的下面,無數從事直播行業的年輕人,引領著大大小小的流量,掀起了網際網路業的一朵朵浪花。
倪小雨,遠遠看去,帶著「百萬」的光環,顯得有些神秘而不可測。可走近了會發現,她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島女孩兒,只是從事著新的行業,很多人對此並不熟悉。她也有著自己堅定的夢想,並為之付出努力頑強打拼。
她也是網際網路大潮裡的一朵浪花,用此前很火的一個讚美年輕人的短視頻的名字來祝福她,祝福所有像她一樣心懷夢想敢打敢拼的年輕人:奔湧吧,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