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手機日曆一看,
哇噻~
寶寶入園時間倒計時啦!
內心是焦灼也是小歡喜。
思想的小九九飛奔而出:
哈哈哈,家裡那小子終於有人管管了!
回頭一想,不對呀
萬一那小子在幼兒園哭鬧怎麼辦?
寶寶想我了,我也想他怎麼辦?
寶寶會不會不吃東西呀,他餓了老師會知道嗎?
寶寶肯定不午睡,睡不著老師會批評他嗎?
……
最後,爹媽都變成了這樣
今天,我們請到公立園資深幼師
一起來說說寶寶入園適應困難的具體典型表現,教你如何見招拆招
先來看看入園適應期孩子們的幾種表現
哭一天型:入園的第1天哭,以後慢慢不哭了;
早不哭晚哭型:前幾天很高興,以後越哭越厲害;
堅持哭型:從頭一直哭到尾,大約能哭兩個月。
從一開始就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的,這種孩子很特別。
絕大多數的寶寶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主要原因在於幼兒園和家裡不一樣!
開學後你會看到這樣的寶寶:
入園抵制情緒大,大哭大鬧的小朋友
一看到幼兒園就開始撕心裂肺的哭喊:媽媽!我不要上幼兒園!外加掙扎!
爸爸媽媽生拉硬扯,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又心疼又尷尬地請老師出來抱進去。
這種強烈的抵抗情緒,入園時可能會出現尖叫、哭泣不止、咬人、摔玩具、獨自跑走不進班等方式來抵抗內心的不安和焦慮。
教你來拆招:
1、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安撫好情緒後應該用肯定的語氣明確告訴孩子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幾點來接他。(語言簡短、明確;語氣要溫柔又堅定)
你可以這樣說:「現在你需要到班上找老師,老師會帶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等你吃完午飯,11:40媽媽準時來接你,記住了嗎?」
2、說好之後要果斷的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附近徘徊或者偷看,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和對幼兒園是信任的。上學這個事情是自然而然,沒有後退的餘地。(拖拉、粗魯的語氣或依依不捨的情緒要避免,儘量用平靜而又肯定語言和孩子交流)
入園時情緒低落,默默掉眼淚的小朋友
這類小朋友很有可能會出現2種情況:
教你來拆招:
內心敏感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較弱或在家時過分依賴某一個成人導致的。(這類小朋友前期入園準備真的很重要噢~)
1、如果在入園時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和老師溝通,配合老師鼓勵孩子自己吃飯、洗手、喝水等事情,給孩子多點時間和耐心,但一定要放手。
如,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或不肯吃飯怎麼辦?
老師會這麼做:
先鼓勵小朋友自己吃,在氛圍帶動下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吃完。對於能力弱的孩子,老師會鼓勵吃一半餵一半方式。
在飯量可以從少逐漸增加,一開始可以裝1/3飯,讓孩子感覺我能吃得完,成功一次後增加孩子自信心,以後可以適當增加但也要在他能吃完的前提下。讓孩子養成不剩飯的習慣,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在家裡噢!
(注意:一定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看動畫,從開始杜絕後期吃飯問題就可迎刃而解,爸爸媽媽堅守住底線)
2、與老師溝通後,可以給孩子帶一件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告訴他想媽媽時候可以抱抱它或者對它說,讓孩子有情感依戀,也能緩解心中的不安。
以上兩大類型是新生入園焦慮比較典型的表現,不同孩子會在行為上有所差異,這是一個複雜的現象,需要老師和家長更多的耐心,逐一化解。
老師有話說:
在入園初期,面對孩子的哭鬧老師和家長的心情是一樣的,也很心疼,這個時候,請爸爸媽媽要擺正心態,切勿難捨難分,配合老師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的難關。
孩子的分離焦慮無法完全避免,但如果能做好前期準備是可以緩解和縮短適應期的。每一個習慣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單靠老師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很多時候家庭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源。馬上就要開學了,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可以提前這麼做:
1.幫助寶寶了解幼兒園:幼兒園的環境、在裡面做什麼等。
2.做好寶寶的心理建設:為什麼要去幼兒園,去了會怎樣等。
3.調整寶寶作息時間:吃飯、睡覺、外出活動,家裡要和幼兒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