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許多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
操碎了心的爸爸媽媽們
擔心孩子入園後哭鬧怎麼辦?
睡覺踢被子怎麼辦?
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
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
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
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
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名詞解釋
「分離焦慮」使孩子產生一種離開家長的不安全感;
「陌生焦慮」使孩子因為接觸到新環境和新老師、新同學而感到緊張。
入園焦慮
入園焦慮的學術定於是分離性焦慮 ,它是指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
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
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 :噁心、嘔吐、頭疼、胃疼、 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入園焦慮?
缺乏在新環境中的安全感。
幼兒在入園前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了對自己父母、親人的信任,對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則是完全陌生的。對幼兒來說,幼兒園裡的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感,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必然要求回到熟悉的可信任的父母身邊,表現為一種逃離行為和對自己的及熟悉的物品的依賴。
更多感受到集體生活的約束
幼兒在家庭中面對的都是成人的圍繞和陪伴,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有著很大的自由度,是一種個體生活,受到的約束很少。而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環境,三個老師需要面對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這樣的幼兒,又必須按照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幼兒集體的活動,每項活動都有具體的要求。在完成這些要求中,幼兒必然受到各種限制。
個人自理能力的欠缺
幼兒在家裡一般都比較嬌慣,家長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能做,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或者認為孩子做不好,就代勞,剝奪孩子的練習機會,致使一些孩子本該掌握的技能沒能掌握,這樣,幼兒在集體生活中必然處於弱勢,缺乏對所做事情的可控感,從而增加了幼兒的心理負擔和焦慮情緒。隨著幼兒自理能力的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逐漸增強,這種焦慮情緒也就自然減弱甚至消失。
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強化了幼兒對新環境的不信任,給予了孩子消極影響。
針對幼兒入園,作為家長對孩子在園情況有些擔心,害怕老師照顧不周、害怕孩子哭鬧影響身體健康、擔心孩子無法適應都是正常的心理,老師會用熱情的服務、耐心的照顧陪伴、及時的介紹幼兒在園情況、具體指導家長如何配合等贏得家長的信任、消除家長的擔心。但仍有部分家長把孩子入園看成天大的事,比孩子還焦慮。背後哭泣、送完孩子不馬上離開、提前接孩子回家,不堅持來園,不能給老師充足的時間與幼兒建立親近關係。幼兒會覺得幼兒園是可去可不去的,哭鬧可以讓家長早來接,哭鬧是正常的。此時孩子思考的不是如何適應走進新環境,而是用什麼辦法可以逃避。這些家長的行為也會對其他幼兒起到感染作用,帶來更多孩子的哭鬧,加重他們的焦慮心理。
家長解決「入園焦慮」的前期準備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般是整天和親人在一起。進入幼兒園以後,突然和親人分離,加上老師、小朋友、周圍環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園時,很容易出現「入園焦慮」 ,甚至可延長到一兩個月之久。許多媽媽在送孩子入園之初,也同樣出現「入園焦慮」 。各位家長一起來看看愛尚幼兒園為大家準備的幼兒入學秘籍吧!
入園前家長的準備工作
一、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也可以在初入園的日子裡,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媽媽還是十分愛他,家庭還是「安全基地」;並且,也感到幼兒園老師喜歡他,小朋友都願意和他玩時,「入園焦慮」就會逐漸消失。
二、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
在家裡,孩子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要服從集體生活活動規則;在家裡,孩子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裡,孩子幾乎可以佔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按時停止遊戲或看電視,按時漱洗,按時睡覺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要注意讓其改正,如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輪流,並找機會操作和實踐。緩釋焦慮在入園前。
三、提前告訴孩子要上幼兒園
家長在家裡提前和孩子說要去幼兒園的事,好讓他心裡有準備,如果孩子有排斥心理,可以嘗試著跟他溝通,鼓勵。有的家長覺得小孩不願意去就隨小孩,其實這是一種增加小孩對幼兒園的排斥和恐懼的心理,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和鼓勵他們。
四、幼兒入園早準備
如果孩子能在入園前具有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他就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教孩子獨立吃飯。學會用勺子自己舀飯菜。即使是吃得滿地都是飯粒也沒關係,到了幼兒園裡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他吃得乾淨些。
2、想小便的時候 ,跟老師說。有些孩子剛入園時不會自己大小便,沒有爸媽提醒,又不敢告訴老師,因而憋著,或乾脆拉到褲子裡。因此在入園前,必須 訓練孩子需要大小便時會主動向成人講出,並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 訓練孩子在口渴時會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
4、 訓練孩子當感到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部位(例如頭痛、肚子痛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5、教孩子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教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溝通:「告訴媽媽,你想幹什麼?」、「你剛才玩什麼呀,給爸爸講講好嗎?」……孩子掌握一些獨立生活的本領後,會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增強自信心。
資深幼師教你解決入園後焦慮的方法
入園後幼兒園給你支招
寶寶初入園,不適應的佔多數。和在家相比,環境和要求都不同了。如何化解寶寶初入園遇到的不適應?快來聽聽幼兒園給你們支的招兒吧!
一、早晨入園哭鬧不休
● 相信孩子的心理自愈力。孩子跟媽媽分離,會出現哭鬧、打滾等現象,這很正常。但如果家長毅然決然地走了,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就能夠自我安撫、自我調控,由負性情緒調整成為正常的情緒。孩子不可能長期沉浸在負性的情緒裡,因為這樣很累、很耗體力。而且老師也會去鼓勵和引導他,帶他去做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家大可放心,入園分離不僅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反而能夠鍛鍊他的心理和情緒自我調 控的能力。
● 早晨送園有技巧。比如寶寶從出生就一直由媽媽照顧,非常黏媽媽,建議剛去幼兒園的時候 不由媽媽送。不管誰送寶寶,都要避免兩種情況:對孩子親了抱、抱了親,反反覆覆不捨得離 去;躲在某個地方偷偷地看孩子,如果被孩子看到,他會哭得更厲害,因為覺得自己的行動自由被限制了。
● 送完孩子後建議媽媽馬上離開,當然,也可以設計一種小的分別儀式,比如說貼貼臉蛋,媽媽就走,緊緊抱一下,媽媽就走,然後儘快離開幼兒園。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家長離開一會兒他就會沒事兒了。
二、就是不想午睡
● 在家練習陪孩子午睡。周末中午,家長最好陪寶寶午睡。當寶寶看到大人躺下睡了,他也容易安靜下來。陪睡時,可輕拍寶寶的背,輕哼小曲,或放輕音樂,使他儘快進入睡眠狀態。
● 睡不著就閉眼安靜下來。告訴孩子,如果在幼兒園實在睡不著,可以安靜地閉眼躺著,不影響別人就行。或給他找點事做:想想今天回家後要對爸媽說什麼話;想想下周末我們到哪兒玩?或許寶寶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 家園共育強化午睡意識。如果寶寶周末都做到了午睡,周一時可在老師面前特意表揚寶寶在家的表現,強化他午睡的意識。
三、會不會吃不飽、要不要加餐?
● 鼓勵孩子自己吃。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鼓勵孩子自己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盆飯菜,以便他們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在進餐到一半的時候,老師會針對每個孩子不一樣的情況,給予必要的幫助,以保證孩子吃飽、吃好。對此,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 幼兒園配餐有營養保證。幼兒園一天的夥食都是按照兒童身體發育的需求進行了科學的營養計算的,幼兒園都有自己專門的營養師,這些營養師會遵循幹稀搭配、粗細搭配、營養均衡的原則制訂一周的營養食譜,以保證孩子吃飽、吃好。有的小朋友如果對某 種食物過敏,廚房還會為孩子單獨準備食品。
● 回家加餐不宜過多。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吃得不夠多,或者接回來之後活動量大,就很容易餓。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抱有一種補償心理,認為只要孩子喊餓就一定要給他單做大魚大肉,讓他盡情吃飽。晚上過度加餐會加重 孩子腸胃的負擔,導致孩子發胖,甚至會影響睡眠質量。如果孩子喊餓,可以給他吃點水果、酸奶、餅乾。到了晚上,尤其是7點半以後,就儘量別讓孩子吃東西了。
四、
● 晚上早點兒睡。剛入園的孩子回到家,父母和孩子可能都會比較興奮,父母會陪著孩子玩很久,甚至有的孩子不想睡,家長也陪著不睡。由於睡得晚,睡眠不足,肯定會造成第二天早上起床困難。
● 讓孩子設定小鬧鐘。可以準備一個小鬧鐘, 頭天晚上讓孩子自己來操作:第二天準備幾點起床,調好時間,上好鬧鐘。第二天,他就會像玩遊戲一樣,鬧鐘一響就起床了。
● 適當用點兒小懲罰。如果各種「軟招」都沒作用,可以來點兒懲罰。如不按時起床,就取消原計劃的周末外出遊玩,就不能吃到喜歡的東西、不能買想要的玩具等,但是懲罰一定要慎用,而且一定要先跟孩子約定好規矩才能執行。
● 請老師來幫忙。比如提議老師在班級開展「早上準時入園」的評比活動,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養成準時起床的意識和習慣;也可就自家孩子與老師做個起床記錄表,如果孩子一周達到要求,請老師在班級上當眾予以表揚、肯定,幫助孩子強化這種行為。
正如我們自身某些時候都需要調整心態才能重返快樂工作、生活一般,幼小的寶貝也需要家長們多多給他一段調整適應期好讓其快樂成長,只要能好好度過適應期緩解焦慮,你家寶寶就能愛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