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新入園寶寶的「分離焦慮」?

2020-09-10 90後寶坻媽媽育兒心經



新生入園,許多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

操碎了心的爸爸媽媽們

擔心孩子入園後哭鬧怎麼辦?

睡覺踢被子怎麼辦?

被人欺負了怎麼辦......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每一樣媽媽們都不放心

但孩子終究是要入園的

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防護措施吧!

新生入園前,不光要做好環境準備、教師心理準備,更要做好家長的工作。

今天學前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新生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以及影響幼兒情緒不穩定的原因分析及解決策略。

名詞解釋

「分離焦慮」使孩子產生一種離開家長的不安全感;

「陌生焦慮」使孩子因為接觸到新環境和新老師、新同學而感到緊張。

入園焦慮

入園焦慮的學術定於是分離性焦慮 ,它是指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

多發生在6歲以前,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擔心與父母或其他依戀者的分離;因害怕分離而不願去學校或幼兒園。

持久而不恰當的害怕獨處,當預料將於依戀者分離的時候,馬上會表現出過度的反覆發作的苦惱,如哭叫,發脾氣,淡漠或社會退縮,部分患者甚至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 :噁心、嘔吐、頭疼、胃疼、 渾身不適等此類兒童的焦慮在嚴重程度上超過正常兒童的離別情緒反應,社會功能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入園焦慮?

缺乏在新環境中的安全感。

幼兒在入園前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了對自己父母、親人的信任,對幼兒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則是完全陌生的。對幼兒來說,幼兒園裡的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不確定感,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必然要求回到熟悉的可信任的父母身邊,表現為一種逃離行為和對自己的及熟悉的物品的依賴。

更多感受到集體生活的約束

幼兒在家庭中面對的都是成人的圍繞和陪伴,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有著很大的自由度,是一種個體生活,受到的約束很少。而幼兒園是集體生活環境,三個老師需要面對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這樣的幼兒,又必須按照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幼兒集體的活動,每項活動都有具體的要求。在完成這些要求中,幼兒必然受到各種限制。

個人自理能力的欠缺

幼兒在家裡一般都比較嬌慣,家長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不相信孩子能做,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或者認為孩子做不好,就代勞,剝奪孩子的練習機會,致使一些孩子本該掌握的技能沒能掌握,這樣,幼兒在集體生活中必然處於弱勢,缺乏對所做事情的可控感,從而增加了幼兒的心理負擔和焦慮情緒。隨著幼兒自理能力的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逐漸增強,這種焦慮情緒也就自然減弱甚至消失。

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強化了幼兒對新環境的不信任,給予了孩子消極影響。

針對幼兒入園,作為家長對孩子在園情況有些擔心,害怕老師照顧不周、害怕孩子哭鬧影響身體健康、擔心孩子無法適應都是正常的心理,老師會用熱情的服務、耐心的照顧陪伴、及時的介紹幼兒在園情況、具體指導家長如何配合等贏得家長的信任、消除家長的擔心。但仍有部分家長把孩子入園看成天大的事,比孩子還焦慮。背後哭泣、送完孩子不馬上離開、提前接孩子回家,不堅持來園,不能給老師充足的時間與幼兒建立親近關係。幼兒會覺得幼兒園是可去可不去的,哭鬧可以讓家長早來接,哭鬧是正常的。此時孩子思考的不是如何適應走進新環境,而是用什麼辦法可以逃避。這些家長的行為也會對其他幼兒起到感染作用,帶來更多孩子的哭鬧,加重他們的焦慮心理。

家長解決「入園焦慮」的前期準備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般是整天和親人在一起。進入幼兒園以後,突然和親人分離,加上老師、小朋友、周圍環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園時,很容易出現「入園焦慮」 ,甚至可延長到一兩個月之久。許多媽媽在送孩子入園之初,也同樣出現「入園焦慮」 。各位家長一起來看看愛尚幼兒園為大家準備的幼兒入學秘籍吧!



入園前家長的準備工作

一、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也可以在初入園的日子裡,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媽媽還是十分愛他,家庭還是「安全基地」;並且,也感到幼兒園老師喜歡他,小朋友都願意和他玩時,「入園焦慮」就會逐漸消失。

二、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

在家裡,孩子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要服從集體生活活動規則;在家裡,孩子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裡,孩子幾乎可以佔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按時停止遊戲或看電視,按時漱洗,按時睡覺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要注意讓其改正,如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輪流,並找機會操作和實踐。緩釋焦慮在入園前。

三、提前告訴孩子要上幼兒園

家長在家裡提前和孩子說要去幼兒園的事,好讓他心裡有準備,如果孩子有排斥心理,可以嘗試著跟他溝通,鼓勵。有的家長覺得小孩不願意去就隨小孩,其實這是一種增加小孩對幼兒園的排斥和恐懼的心理,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和鼓勵他們。

四、幼兒入園早準備

如果孩子能在入園前具有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他就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教孩子獨立吃飯。學會用勺子自己舀飯菜。即使是吃得滿地都是飯粒也沒關係,到了幼兒園裡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他吃得乾淨些。

2、想小便的時候 ,跟老師說。有些孩子剛入園時不會自己大小便,沒有爸媽提醒,又不敢告訴老師,因而憋著,或乾脆拉到褲子裡。因此在入園前,必須 訓練孩子需要大小便時會主動向成人講出,並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 訓練孩子在口渴時會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

4、 訓練孩子當感到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部位(例如頭痛、肚子痛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5、教孩子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教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溝通:「告訴媽媽,你想幹什麼?」、「你剛才玩什麼呀,給爸爸講講好嗎?」……孩子掌握一些獨立生活的本領後,會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增強自信心。



資深幼師教你解決入園後焦慮的方法

入園後幼兒園給你支招

寶寶初入園,不適應的佔多數。和在家相比,環境和要求都不同了。如何化解寶寶初入園遇到的不適應?快來聽聽幼兒園給你們支的招兒吧!

一、早晨入園哭鬧不休

● 相信孩子的心理自愈力。孩子跟媽媽分離,會出現哭鬧、打滾等現象,這很正常。但如果家長毅然決然地走了,你會發現孩子很快就能夠自我安撫、自我調控,由負性情緒調整成為正常的情緒。孩子不可能長期沉浸在負性的情緒裡,因為這樣很累、很耗體力。而且老師也會去鼓勵和引導他,帶他去做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家大可放心,入園分離不僅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反而能夠鍛鍊他的心理和情緒自我調 控的能力。

● 早晨送園有技巧。比如寶寶從出生就一直由媽媽照顧,非常黏媽媽,建議剛去幼兒園的時候 不由媽媽送。不管誰送寶寶,都要避免兩種情況:對孩子親了抱、抱了親,反反覆覆不捨得離 去;躲在某個地方偷偷地看孩子,如果被孩子看到,他會哭得更厲害,因為覺得自己的行動自由被限制了。

● 送完孩子後建議媽媽馬上離開,當然,也可以設計一種小的分別儀式,比如說貼貼臉蛋,媽媽就走,緊緊抱一下,媽媽就走,然後儘快離開幼兒園。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家長離開一會兒他就會沒事兒了。

二、就是不想午睡

● 在家練習陪孩子午睡。周末中午,家長最好陪寶寶午睡。當寶寶看到大人躺下睡了,他也容易安靜下來。陪睡時,可輕拍寶寶的背,輕哼小曲,或放輕音樂,使他儘快進入睡眠狀態。

● 睡不著就閉眼安靜下來。告訴孩子,如果在幼兒園實在睡不著,可以安靜地閉眼躺著,不影響別人就行。或給他找點事做:想想今天回家後要對爸媽說什麼話;想想下周末我們到哪兒玩?或許寶寶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 家園共育強化午睡意識。如果寶寶周末都做到了午睡,周一時可在老師面前特意表揚寶寶在家的表現,強化他午睡的意識。

三、會不會吃不飽、要不要加餐?

● 鼓勵孩子自己吃。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鼓勵孩子自己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盆飯菜,以便他們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在進餐到一半的時候,老師會針對每個孩子不一樣的情況,給予必要的幫助,以保證孩子吃飽、吃好。對此,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 幼兒園配餐有營養保證。幼兒園一天的夥食都是按照兒童身體發育的需求進行了科學的營養計算的,幼兒園都有自己專門的營養師,這些營養師會遵循幹稀搭配、粗細搭配、營養均衡的原則制訂一周的營養食譜,以保證孩子吃飽、吃好。有的小朋友如果對某 種食物過敏,廚房還會為孩子單獨準備食品。

● 回家加餐不宜過多。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吃得不夠多,或者接回來之後活動量大,就很容易餓。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抱有一種補償心理,認為只要孩子喊餓就一定要給他單做大魚大肉,讓他盡情吃飽。晚上過度加餐會加重 孩子腸胃的負擔,導致孩子發胖,甚至會影響睡眠質量。如果孩子喊餓,可以給他吃點水果、酸奶、餅乾。到了晚上,尤其是7點半以後,就儘量別讓孩子吃東西了。

四、

● 晚上早點兒睡。剛入園的孩子回到家,父母和孩子可能都會比較興奮,父母會陪著孩子玩很久,甚至有的孩子不想睡,家長也陪著不睡。由於睡得晚,睡眠不足,肯定會造成第二天早上起床困難。

● 讓孩子設定小鬧鐘。可以準備一個小鬧鐘, 頭天晚上讓孩子自己來操作:第二天準備幾點起床,調好時間,上好鬧鐘。第二天,他就會像玩遊戲一樣,鬧鐘一響就起床了。

● 適當用點兒小懲罰。如果各種「軟招」都沒作用,可以來點兒懲罰。如不按時起床,就取消原計劃的周末外出遊玩,就不能吃到喜歡的東西、不能買想要的玩具等,但是懲罰一定要慎用,而且一定要先跟孩子約定好規矩才能執行。

● 請老師來幫忙。比如提議老師在班級開展「早上準時入園」的評比活動,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養成準時起床的意識和習慣;也可就自家孩子與老師做個起床記錄表,如果孩子一周達到要求,請老師在班級上當眾予以表揚、肯定,幫助孩子強化這種行為。

正如我們自身某些時候都需要調整心態才能重返快樂工作、生活一般,幼小的寶貝也需要家長們多多給他一段調整適應期好讓其快樂成長,只要能好好度過適應期緩解焦慮,你家寶寶就能愛上幼兒園!

相關焦點

  • 如何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幾乎是每一個入園孩子必經的正常過程孩子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有沒有做好,入園當天家長情緒是否平穩、愉悅,該走的時候是不是果斷離開,這些都是相當關鍵的影響因素。 每個孩子的適應狀況都不太一樣,通常分離焦慮會持續一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也有分離焦慮可能會反反覆覆持續一年,甚至更長。
  • 寶寶新入園,分離焦慮令寶媽憂心,如何才能有效解決分離焦慮?
    這些孩子大部分都存在分離焦慮,一旦和父母分開一段時間就會哭鬧得很厲害,即使幼兒園老師怎麼哄?寶寶依舊是自己哭自己的,很多家長可能都聽過老師反映情況,但是家長的經驗更少,對於如何解決好寶寶的分離焦慮,寶媽也十分的頭疼。
  • 麗水網丨新生入園哭聲一片 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每年新生入園季,那就是一部大型的親子分離劇。孩子們入園哭、吃飯哭、睡覺哭、睡醒了還哭……這聲聲哭泣,把老母親們的心紮成了篩子。「媽媽,我不想上學」「媽媽,你不要我了麼?」「媽媽,我頭好疼」「我肚子很不舒服,很噁心」……這些都是「分離焦慮」的表現,分離焦慮即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連接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
  • 幼兒園開學季:如何緩解寶寶的入園焦慮?
    她沒有出現分離焦慮,不是說她的適應能力特別強,一到陌生環境就立馬可以適應,只是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說到寶寶的心理準備,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一個概念「分離焦慮」。寶寶不適應幼兒園,是「分離焦慮」在作怪。當你和寶寶說再見的時候,他開始煩躁不開心,或者不安地大哭,哭著找媽媽。
  • 秋季入園:你的寶寶是哪種分離焦慮?
    不論如何表現,家長應對寶寶入園焦慮,都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 不在寶寶不知情或受騙的情況下,從幼兒園悄悄溜走。如果送入園時媽媽表現出焦慮和擔心寶寶,寶寶會感受到並更加焦慮。很多媽媽並未察覺自己也有分離焦慮,甚至有些爸爸送完孩子後也會哭得稀裡譁啦的呢!這些父母都要先療愈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才能真正幫助到寶寶應對好分離焦慮。
  •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金秋九月,天氣爽朗,又到了孩子們開學的季節。被疫情困在家中幾個月的神獸終於能夠返校了,家長也算能夠放鬆一點,但是家長們又要開始憂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對於新入學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雖然這是很普遍,並且正常的情況,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情緒上的變化,還是入園以後的學習狀況,甚至之後對於學校的喜愛和厭惡,都會受到影響。
  • 孩子要入園了,如何幫他適應新環境、緩解分離焦慮?
    脫離家人的陪伴,進入陌生環境,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該怎麼應對?希望下面這些小建議能幫到大家。Q1如何幫孩子做入園準備?可以玩球、剪紙、玩積木,可以跳舞、玩沙、揉橡皮泥,還可以畫畫,把媽媽的樣子畫下來,畫我們一家人一起玩,畫我想和媽媽一起玩的遊戲......我還可以在院子裡找媽媽的影子,那裡有一棵大樹和一棵小樹,是媽媽樹和寶寶樹,還有媽媽草和寶寶草、媽媽石頭和寶寶石頭……等到了下午,媽媽就來接我啦!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寶寶入園分離焦慮
    會對幼兒園這一新環境感到不適應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入園分離焦慮會掛在爸爸媽媽身上哭鬧 幼兒入園焦慮是一個普遍現象因去幼兒園導致寶寶周邊環境及其生活規律發生變化給寶寶心理造成負擔 幼兒園是孩子獨立闖蕩的第一個「江湖」,應對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情緒是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的裡程碑。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邁出其社會化進程第一步。
  • 花式入園!寶寶們玩嗨了,看包頭這所幼兒園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新入園時,大多家長與孩子們難逃分離焦慮,第一天入園更是經常會上演孩子在教室裡哭,家長在教室外抹眼淚的場景。然而,也有不少幼兒園,為了緩解孩子們的分離焦慮情緒,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用花式入園、階梯式入園的方式幫助孩子與家長們渡過分離焦慮。
  • 如何緩解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家長不妨試試這3大方法!
    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提前預防!隨著寶寶的成長,已經到了要去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但是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應該怎麼解決呢?所以說,解決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變成了每個家長都迫在眉睫的事情。
  • 如何緩解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家長提前做好這3個準備
    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提前預防!隨著寶寶的成長,已經到了要去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但是很多家長都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應該怎麼解決呢?所以說,解決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變成了每個家長都迫在眉睫的事情。
  • 開學季入園哭鬧?媽媽必知的寶寶入園指南,從容解決分離焦慮
    媽媽們是不是都已經送寶寶入園了呢?入園,是每位寶寶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不少寶寶在入園前都會哭鬧不止,尤其是第一次入園的寶寶,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那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幫助孩子過度,更好得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新生入園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又可以如何配合幼兒園,科學、有效地應對孩子的焦慮情緒?,把緩解孩子分離焦慮的「任務」只交給老師就可以了?」為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除了需要老師在園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幼兒之外,還需要家園互動,共同努力,使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找到安全感、歸屬感,消除分離焦慮。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開學季又要到了,很多家長開始考慮如何送寶寶上幼兒園了。可是很多家長都聽說寶寶上幼兒園頭1-2個月很不易,就有點犯難了。下面聽聽一些家長反映的一些情況吧。「今天送寶寶去幼兒園,孩子哭的厲害,看寶寶那樣子,心裡好難受。」
  • 新生入園季,「哇」聲一片,專家教你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何謂分離焦慮? 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連接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於學齡前期。
  •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3招緩解分離焦慮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分離焦慮,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是一種和親近的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情緒,歸根結底是內心缺乏安全感,不敢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大人都難以面對分離,更何況孩子。
  • 新星教育 | 新生入園告別小技巧,緩解入園分離焦慮
    作為新生入園的父母,該如何處理好這種情況呢?是送孩子入園後,悄悄的沿著門口逢往幼兒園裡面看?還是跟孩子撒謊說等一會就來接他回家?新學期,孩子上幼兒園了,新生爸媽也要學會如何跟孩子進行入園告別哦。星星姐姐今天為新生家長們分享一些入園告別的小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孩子們緩解入園分離焦慮,讓孩子們愉快地開啟幼兒園的新生活。
  • ​開學季: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
    寶寶「入園難」,開學產生分離焦慮,寶媽應該怎麼做?被疫情困在家中幾個月的神獸終於能夠返校了,家長也算能夠放鬆一點,但是家長們又要開始憂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對於新入學的幼兒來說,大多數幼兒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雖然這是很普遍,並且正常的情況,但是分離焦慮處理不好,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情緒上的變化,還是入園以後的學習狀況,甚至之後對於學校的喜愛和厭惡,都會受到影響。
  • 小繪本大魔力,輕鬆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長假結束了,很多寶寶們都要回到幼兒園了,因為長時間陪在爸爸媽媽身邊,所以入園後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本期小編就為大家推薦8本緩解孩子入園分離焦慮的繪本,希望藉助繪本的力量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撫,幫他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要「對症下藥」
    寶寶新入幼兒園,看到一張張陌生的面孔,自己的爸爸媽媽卻沒有陪在身邊,會哭、會鬧、會發脾氣。看著寶寶緊張、焦慮的情緒,家長們心疼不已。據有關材料統計顯示,在小班新入園的寶寶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65%,三周以上的佔20%,「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是寶寶入園的正常現象,但是現在很多寶寶的反應過於強烈、持續時間長,需要提前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養。」紅黃藍教育機構入園預科班的專家老師通過調查發現,孩子們的分離焦慮有不同的類型,家長們需要「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