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初次入園的分離焦慮,其表現各有不同:
不論如何表現,家長應對寶寶入園焦慮,都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送寶寶時悄悄溜走的家長行為,看起來減少了寶寶的哭鬧,省事省心,其實不然。這會使得寶寶後續的入園更加困難,因為你會逃跑,會說話不算數,寶寶會感到不安全、不信任,甚至是被遺棄,自然會更加抗拒下次的入園。
如果送入園時媽媽表現出焦慮和擔心寶寶,寶寶會感受到並更加焦慮。很多媽媽並未察覺自己也有分離焦慮,甚至有些爸爸送完孩子後也會哭得稀裡譁啦的呢!這些父母都要先療愈好自己的分離焦慮,才能真正幫助到寶寶應對好分離焦慮。
客體永存的概念怎麼教給寶寶?其實,這個過程,就是要讓寶寶明白,看不見的人或物,並沒有消失,而是存在於某個地方,並且會再次出現。有「客體永存性」認知的寶寶在安全感和分離焦慮方面會表現得更好。具體應該怎麼樣幫助寶寶提高對客體永存性的認識呢?
對於寶寶來說,最早的認知是:媽媽離開=媽媽消失,這是引起他們不安的來源。所以,要儘早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媽媽還會回來。
如前所述,入園焦慮的表現,每個寶寶千差萬別:有的寶寶不哭,有的寶寶哭很久;有的寶寶只是入園前哭但在園中不哭,有的寶寶始終都想哭;有的寶寶前幾天不哭但後面逐漸哭起來,大部分寶寶一入園就哭後面慢慢好起來……
不論是哪種分離焦慮的哭,如果寶寶一哭鬧,家長就輕易不給寶寶上學了,這樣斷斷續續地入園,對寶寶的入園焦慮減低並沒有好處,甚至由於不規律的生活帶來不可預見性,可能更加重寶寶的焦慮。
在入園焦慮階段,家長首先應堅定信心,克服自身的焦慮,才能很好地安撫和鼓勵寶寶勇敢走向人生的第一次集體生活。
如果寶寶新入學階段過分焦慮,不良情緒威脅寶寶的身心健康,建議家長在園中陪伴寶寶一段時間,讓寶寶覺得幼兒園和家裡都是一樣安全可靠的。等寶寶熟悉幼兒園的新環境和人後,家長再逐漸退出,一般寶寶都會非常適應。
有的蒙特梭利幼兒園應對入園焦慮的做法是:
在寶寶正式入園前,家長帶寶寶全程在園玩耍至少一個星期,讓寶寶充分熟悉園中環境、規則和老師孩子,再讓寶寶獨自入園;
每次每班只接收一個新入園寶寶,避免同時入園導致不良情緒的寶寶互相影響;
每個寶寶入園後,由一個專門的老師一對一帶著這個寶寶一個月,專門幫助他建立安全感並熟悉園中的生活。
——但是家長要理解,不是每個幼兒園都能做到以上這些安排的,因為不同的教育機構有不同的理念和硬體約束,家長都要相信孩子和幼兒園。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特別嚴重,可以考慮參考借鑑這種方法。
寶寶平時經常玩的毛絨玩具,最好是他從小抱著睡覺和玩耍的「安慰物」,也能部分代替媽媽起到園中生活時給寶寶安全感的作用。帶安慰物上學的做法能給孩子更多的心理能量,幫助他們去勇敢面對幼兒園的一切。一般的幼兒園都會支持新生帶安全的安慰物上學。
更多育兒知識請參考《懂兒方知如何愛——貝貝媽媽育兒經》人民衛生出版社
微信公眾號ID:defzrh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懂兒方知如何愛"育兒科普團隊溫馨提示家長:
懂才是愛-When parents know, children g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