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暑假的時光過得飛快,轉眼間9月1日就要到了,許多孩子的家長已經開始籌備孩子的入園工作了。
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如何運用入園前的幾天,讓孩子渡過過渡期,順利開啟新階段?今天託幼君給大家帶來幼兒園新生入園準備全攻略,有孩子的家長們記得馬克起來吧!
一、情緒準備
許多家長都知道,入園階段,寶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心理上的。他們需要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生活,加入陌生的集體。那麼,寶爸寶媽們可以做些什麼,來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減輕TA的緊張感和排斥感呢?
01、首先,家長應適當提前一段時間讓孩子去試著接觸即將要面對的新的集體環境。家長可以選擇在家進行幼兒園生活的模擬,和孩子一同體驗幾天幼兒園的嶄新生活,讓孩子逐漸習慣入園生活,形成一個很自然而然的過渡階段。
02、其次,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開始不必太過心急,可以適當提供給孩子一個比較寬鬆的環境。可以通過共讀繪本、建立固定的分別儀式、提前帶孩子認識同班的小夥伴等方式,做好緩解分離焦慮的準備,逐漸過渡,讓孩子漸漸去適應集體生活。
03、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默契配合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老師應多多交流溝通。家長不要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以免孩子對老師、學校產生不好的情緒。
04、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接送孩子最好儘量準時,儘可能不要遲到,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放學之後,爸爸媽媽會來帶TA回家,依然陪伴在TA身邊。這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更好適應集體生活。也能給孩子樹立守時的榜樣,一舉兩得。
二、健康準備
01、配合新冠疫情的防護規定
中小學校、幼兒園師生員工應在開學前14天在滬開展自我健康觀察。師生須持健康碼綠碼或有效健康證明方可返校。原則上,尚在或需途經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員工在該地區恢復低風險級別前暫不返滬。境外返滬的師生員工在入境後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本市相關管控措施,持健康碼綠碼且核酸檢測為陰性的方可申請返校。
對幼兒園及託育機構,國家規定實施早午晚三次檢查和報告制度,確保學生在校園內身體狀況得到有效的監測和控制。從學生健康管理的角度上,國家要求學生及家長配合及時提供相關信息(如外地返滬情況、接觸人員記錄等)。託幼機構及幼兒園,園內可不佩戴口罩。
02、根據園所要求進行體驗
03、做好一類疫苗的接種
家長們可以根據以下程序表自查一下,看看自家寶寶有沒有漏種的情況,一類疫苗的接種與否會影響入園哦!
圖片來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臺
註:上海2018年的通知表明,水痘疫苗已被列為免費疫苗。2014年8月1日以後出生的本市居住兒童,需在12月齡和4周歲各免費接種1劑水痘疫苗。
三、社會交往準備
01、教會孩子問好
不要以為「禮貌」是上了學的孩子才要學的內容,其實,要在剛上幼兒園前,就要先讓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孩子在學會遇到老師習慣性問候「老師好」,遇到朋友學會說「早上好」或「下午好」;老師反過來誇孩子懂事懂禮貌,其他小朋友也會回饋寶寶善意和友好,在這樣良性循環下,孩子自然更加喜歡幼兒園。
02、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孩子在學習社會交往時,還要學會保護自己。比如,吃飯的時候,喝水的時候要注意別燙著自己;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要注意自身安全,危險動作的遊戲不要參與,感覺到危險的時候要學會喊老師救助;在幼兒園之外找不到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跟陌生人說話,不讓陌生人把自己帶走,不吃不喝陌生人給的東西。要記住家長的電話號碼,要找可靠的人(比如警察叔叔)求救...總之,從上幼兒園前就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03、教會孩子控制脾氣
對於小朋友來說,情緒來得非常快,負面的情緒很容易在孩子們中間「傳染」。不同脾氣性格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表現。在受到其他小朋友的無理取鬧時,TA會怎麼處理?是也哭鬧喊叫還是已經有「自控」意識地不去做過火的事情?如果在入園前,父母們能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和其他小朋友溝通交往的過程中會順利很多。
04、教會孩子友愛和分享
每個孩子在家裡都像是個獨一無二的小太陽,尤其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成長過程中也不太懂得關愛和友愛跟自己一樣的小朋友。所以,在入園前,家長們可以試著教會孩子分享自己的小零食、水果等,教會TA和同齡的小朋友敞開心扉相處。如果能夠跟小朋友之間建立起「友愛」,交到朋友,那自然能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
05、教會孩子用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樂觀向上,是一種生活態度。並不是說,人生態度只是對大人而言的,孩子也一樣面臨人生基調的確定。在集體生活中難免要遇到一些比賽或競爭,難免有輸有贏,TA面對「失敗」是積極進取還是大發雷霆呢?是越挫越勇還是自暴自棄?所以,幫助和引導孩子,教會TA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小挫折,也是對入園之後的生活有重大意義的。
06、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往往很難做到像家裡一樣,有好幾個長輩圍繞著寶寶,關心TA 每一個小小的舉動,因此,在入園前,家長們可以試著鼓勵寶寶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要喝水了,就讓TA試著開口說:「我嘴巴幹,我要喝水」;如果肚子有點疼,要能夠告訴老師,是這裡疼還是那裡疼。
當然有的孩子語言能力比較弱,真的遇到問題,我們建議教孩子去拉、抓老師的手或衣服。老師一旦發現孩子有需要,就會主動詢問,讓孩子獲得幫助。
四、行為習慣準備
要想讓孩子順利地融入幼兒園生活,最重要的其實是「習慣的養成」。其實,在家一樣可以做「託升幼」的銜接,就讓我們從養成這些習慣開始吧!
01、獨立吃飯
許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不能獨立吃飯,都是由家長餵飯的。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開始鍛鍊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了,先從用勺子吃飯開始練起,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在幼兒園能夠自主的進餐。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選購一些帶有輔助功能的餐具,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用餐習慣。
02、學會大小便
許多新入園的孩子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面對新的環境,孩子自己不會上廁所,又不敢跟老師說,經常發生尿褲子的事情。
因此,我們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上廁所的能力,鼓勵孩子放鬆,不要緊張,試著教孩子如何自己穿脫褲子。有困難時,告訴孩子一定要求助老師,這樣可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孩子入園之後每天都要上廁所的引起的尷尬。
03、建立合適的作息
幼兒園都有午休的習慣,既能保證孩子下午活動效率高,又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因此,中午沒有午休習慣的孩子,爸爸媽媽要幫孩子建立起午休習慣。幫助孩子養成在提醒下,能按時睡覺和起床的能力,並能堅持午睡。
04、鍛鍊拿杯喝水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尤其剛到幼兒園,口渴了也不好意思跟老師說,但是喝水少了不僅免疫力會下降,容易生病,還會有其他各種連帶的問題出現。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得鍛鍊孩子自己拿小杯子喝水的能力。這樣不僅能給孩子成就感,也能讓他們養成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的好習慣。如果實在還是沒養成習慣就上幼兒園了,家長也要記得告訴孩子,遇到任何問題要學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
五、學習準備
在入園的前幾天,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繪本。既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節奏,又可以通過簡單有趣的小故事,讓孩子增加對幼兒園的了解和興趣,減少排斥感!
綠洲幼兒園託幼銜接推薦書單:
緩解入園焦慮:
《幼兒園裡我不哭》《20個上幼兒園的好理由》《魔法親親》《小豬菲奧娜的重要一天》《阿文的小毯子》
了解幼兒園生活:
《我愛幼兒園》《湯姆上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
調整行為習慣:
《幼兒園裡守規則》《噓,午安》《我想和你交朋友》《大衛上學去》《請你像我這樣做》
六、必備材料/物品
入園物品清單
1寸照片(4-8張)(老師會將照片貼在小朋友的茶杯、書包、床的附近,方便分辨)
全家福(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預防接種證
體檢表
報名資料
防水姓名貼
貼有寶寶名字的小書包、小文具
寶寶的依戀物品(如心愛的玩具、小毯子、小玩偶)
兩套換洗衣服(儘量選擇舒適柔軟、輕薄透氣、有利於孩子戶外運動的衣物)
軟底透氣運動鞋
小毛巾
床上用品(如幼兒園發,則無需準備)
註:入園物品清單將根據園所的要求有所改變,請查閱園所官網/園所官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