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寶寶到底秋季入園好還是春季入園好呢?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很多的家長。
小朵已經快3歲了,而小朵媽媽想,現在也是讓寶寶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了。在之前小朵年齡還小的時候,小朵媽媽並沒有考慮過到底是春季,還是秋季上幼兒園的事情,但是現在小朵的年齡到了,小朵媽媽突然之間就產生了這個問題。
小朵媽媽自己覺得,秋季是所有學校的正式開學日,無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都是在秋季開學的。
所以,秋季開學是一個「正式」的入園時間,但是,當小朵媽媽和同小區的一些寶媽談論這件事情的時候,卻有很多的寶媽表示,會讓自己的寶寶再等等,到了春季的時候在上幼兒園。
對於這些寶媽的行為,小朵媽媽十分的不解,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寶媽覺得讓寶寶在春季上學更好,畢竟根據學校的正式開學時間來看,秋季才是寶寶的最佳入學時間。
但是,為什麼又有這麼多的寶媽,要讓自己的寶寶在春季上幼兒園呢?在春季上幼兒園和在秋季上幼兒園有什麼區別呢?
1)對寶寶的成長影響不同
春季入園和秋季入園之間,相隔的問時間有半年時間,如果寶寶特定選擇某一個季節進行入學,那麼將會在時間上存在差異。
比如,寶寶年初的時候已經三歲,可以上幼兒園了,但是媽媽覺得寶寶必須春季入園,就會導致寶寶延遲半年才能夠上幼兒園,而要知道,這半年時間對於寶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寶寶本身正處於快速的學習和生長階段,耽誤半年的時間,可能會對寶寶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2)招生政策不同
一般來說,幼兒園在秋季招生的時候,招生名額都會比較多一些,因為秋季的時候,幼兒園的大班寶寶已經要上小學了,將會空餘下一整個年級的名額。
但是春季招生的情況就不同的,嚴格來說,並不是說每個幼兒園在春季都會進行招生的,如果幼兒園本身在秋季招生的時候,已經生源爆滿,那麼在春季的時候很可能將不會再進行擴招。
大部分的幼兒園之所以春季招生,是因為幼兒園本身還有生源名額,各個班級的學生數量還未飽和,適量的招收一些學生,將會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一些民辦幼兒園,在春季招生也可能是因為一些經濟問題等等。總體來講,在春季入園的寶寶,一般都屬於「插班生」。
3)受老師的關注程度不同
春季入園的寶寶,更能夠引起老師的關注。因為春季入園的寶寶,都屬於插班生,屬於班級中的「少數派」,而那些秋季入學的同學,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所以並不需要老師過分的關心。
但是春季入園的寶寶就不同了,老師是知道寶寶剛入園時,可能產生很多問題的,就會將自己的精力側重於這些插班生,期望能夠更好的讓這些插班寶寶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其實,很多寶媽之所以讓自己的寶寶春季入園,多數都是想要讓自己的寶寶能夠收到老師更多的關注,也就是「開小灶」心理。
4)融入群體的效率不同
秋季入園的寶寶,因為每個寶寶之間都是一種陌生的關係,所以,大家都具有相同的陌生感,恐懼感等等。
但是這些相同的感覺,反倒能夠讓這些寶寶們引起共鳴,從而能夠更好的適應這個集體。雖說秋季入園的寶寶數量較多,但是這些寶寶對於集體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好的。
春季入園的寶寶,在班級裡面所處的環境就不同了,自己的周圍都是秋季入園的寶寶,而那些寶寶之間已經熟絡,就可能會讓春季入園的寶寶形成「孤島效應」,視插班生為外人,如果這時候春季入園的寶寶本身性格也比較內向的話,那麼是很難融入這個集體的,家長不要小看這個很難,有時候會長達一個月,甚至是一整個學期。
5)季節對寶寶健康的影響不同
春季和秋季的氣候是不同的,春季的氣候波動較大,早晚溫差較大,天氣變化頻繁,這就可能導致寶寶容易生病。
另外,寶寶在春季入園的時候,因為還沒有在幼兒園學習到一定的生活技能,沒有養成一些健康的習慣,就可能會讓寶寶生病的機率更高一些。
但是秋季的氣候較為平穩,溫度波動較小,本身對於寶寶的健康就比較友善,就算寶寶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學習到一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技能,寶寶生病的機率也並不大。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寶寶的穿衣問題,由於春季是由冷入熱,所以,寶寶穿的衣服都比較多,穿脫不便,那麼春季入學的時候,寶寶將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但是秋季是由熱入冷,寶寶穿的衣服都是比較少的,不但便於寶寶穿脫,還方便寶寶學習穿脫衣服的技巧。
6)心理狀態不同
正常入班和插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而這些區別除了學習、交際等方面,對寶寶影響最大的,就是心理方面了。
秋季正常入班的寶寶,因為全班都是同樣的入班時間,所以寶寶們其實在心理方面都是處於同一種不適應的狀態,這這種相同的心態環境,將會讓寶寶的心理環境更容易受到引導和管理,從而讓寶寶的心態變得比較健康。
但是春季插班的寶寶,因為本身屬於插班生,心態方面有一種「排外」因素,總覺得自己是位於集體之外的,心態方面更需要老師的關心。
因為這樣的寶寶內心如果不夠堅強,將會產生一種「受欺負」的心理,而這種不平衡心理的持續發展,還將會導致寶寶出現一定的心理偏差。
為了能夠讓寶寶更好的入園,並且適應集體生活,在入園之前,寶媽們也是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的。
1)打好「心理預防針」
寶寶入園之前,家長一定要提前的告訴寶寶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並且需要將幼兒園的一些常態、場景、情景等對寶寶做一個演示,讓寶寶能夠在心裡擁有一個幼兒園的基本概念,知道幼兒園是怎麼一回事。
從而讓寶寶獲得一定的熟悉感,這樣寶寶在正式面對幼兒園的時候,才不會那麼的牴觸。
另外,家長最好詳細的闡述一些幼兒園裡面的遊戲,設施以及可能發生的交友情況,讓寶寶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一定的憧憬,這樣的話,將會對寶寶上幼兒園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果。
寶寶在了解到一些幼兒園的常態活動之後,通常都會充滿好奇和盼望,而這些情緒將會很好的衝淡寶寶對於幼兒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有利於寶寶順利入園。
2)做好環境預適應
單方面的對寶寶說,而沒有帶寶寶進行實物觀察,寶寶肯定是無法具體的想像到幼兒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家長還需要在入園之前,多帶寶寶到一些幼兒園去看看,讓寶寶親眼看到幼兒園的設施都是怎樣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裡面的小朋友是不是很開心等等。
這樣的話,寶寶就能夠對幼兒園以及幼兒園的生活有一個詳細的認識,從而進一步的消除寶寶對幼兒園的陌生感。
另外,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帶寶寶參觀幼兒園的時候,很可能會碰到同樣參觀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能夠讓寶寶提前找到「夥伴」,激發寶寶上幼兒園的積極性等。
3)提高寶寶的自主能力
寶寶進入幼兒園之後,生活狀態就和在家裡完全不同了。老師由於同時照顧寶寶的數量龐大,所以不可能對每個寶寶都細緻入微的,這時候寶寶本身的自主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等等,老師不可能挨個寶寶去餵飯,也不可能在午睡的時候挨個寶寶去脫衣服。
當然,除了吃穿方面的技能,家長還需要教會寶寶一些其他的基本生活能力,寶寶掌握的生活技能越多,那麼寶寶在幼兒園就將會生活的越好,甚至還可能會因為「能力顯著」而受到各種表彰。
不要小看幼兒園的那些表彰哦,那可是激發寶寶積極心理、培養寶寶健康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4)優化寶寶的作息時間
無論寶寶在家的時候是如何作息的,到了幼兒園的時候,就一定要按照幼兒園的時間表來進行,整個班級的小朋友,不可能為了一個小朋友而改變作息時間,集體生活就是這樣的。
所以,在入園之前,家長也要做好寶寶的作息時間修正,讓寶寶能夠接受幼兒園的作息時間,這將會讓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後更加適應園內生活,同時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等,也是有很大好處的。
5)做好物質準備
物質準備其實很簡單,在開園之前,幼兒園的老師一般都是將一份物品清單交於家長,家長只需要按照清單進行準備即可。
但是這裡要注意一點,最好在寶寶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部分物品最好貼上寶寶的照片,以便老師辨認。
另外,家長最好提前的將一些物品的性質、使用方式等相關知識傳授給寶寶,增加寶寶的認知度,便於寶寶在幼兒園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