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文化簡述

2020-12-17 騰訊網

筷子的起源有很多說法,較為廣泛的說法是:相傳在大禹治水期間,由於時間緊迫,大禹為了快速吃飯用餐,在鍋裡的肉食還很燙的時候,就隨手用兩根小樹枝取出肉塊,好讓其快速冷卻,以便食用,後來人們紛紛效仿,小木棍也逐漸變成了精緻的餐具。

但是這種餐具最早不叫筷子,而叫「箸」(zhu),直到《康熙字典》中註明叫「箸子」。而在江蘇吳忠地區,百姓多以行船打魚為生,在船上用「箸子」,往往有「卡住」「停住」「蟲蛀」等不吉利的諧音,出於希望行船快去快回的樸素想法,就把「箸子」改稱「筷子」。如今,筷子不僅為中國人所普遍使用,而且走出國門,成了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

為什麼西方人多用刀叉,而中國卻發明了筷子,而且一用就是幾千年?其實道理也很簡單,西方人多為遊牧民族的後裔,食物以燒烤為主,刀叉便於切割撕扯。而中國的中原地區多為農耕文化,食物以穀物果蔬為主,特別是漢代以後發明了煎炒的菜餚,各種菜品在加工時已經被切成細碎的小塊,筷子攪拌夾取都非常方便。

筷子的製作一般以竹子為主,也有用象牙、銀子、銅鐵甚至金子製作的。但是由於金子、象牙太貴,銅鐵容易生鏽、長銅綠,有異味。銀子既有貴重的特點,又沒有其他問題,更重要的是銀筷子可以試毒,過去的毒物主要是砒霜,銀筷子遇到砒霜馬上變黑,因而銀筷子慢慢被一些富貴人家所喜愛。

筷子最初的形狀是上下一般粗,兩頭都是圓的。這種造型放在桌上容易滾動,不易擺放。到了明朝,才開始出現頭大足小、頭方足圓的筷子。這一改動有三大優點:其一是擺放平穩,不會滾動;其二是,方便使用,夾取靈活;其三是,雕刻點綴,成為工藝品,一些工匠藝人在筷子的方頭,雕刻上一些圖案花紋,幾雙筷子往桌上一擺,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圖,進一步豐富了中華美食文化。

筷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還因其在使用過程中有許多的講究和忌諱,有專家將其總結為十個方面:

1、「三長兩短」,即兩隻筷子長短不一,常見的一些餐館,一桌飯菜,筷子五顏六色,七長八短,客人忌諱使用長短不一的筷子;

2、「仙人指路」,即在吃飯的時候,邊吃飯邊用筷子指著別人講話;

3、「品過留聲」,即在進餐中發出吮吸筷子的嘖嘖聲;

4、「擊盞敲盅」,用筷子敲擊餐具等等;

5、 「指箸巡城」,即手持筷子在盛菜的盤中、盆中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也稱「謎箸刨墳」;

6、「淚箸滴珠」,在夾菜的過程中,把一種菜品的湯滴到另一種菜品上;

7、「乾坤顛倒」,即吃飯時兩隻筷子大頭小頭不一致。

8、「單柱上香」,給別人盛飯的時候,把一雙筷子直接插在飯上,遞給本人。

9、「十字交叉」,在放置筷子的時候,兩隻筷子不是並排,而是呈十字交叉。

10、「落地驚魂」,一般筷子不能落地,雖然有「筷落」即「快樂」之說,但國人始終認為筷子落地不是好事。

END

編輯 | 瀟湘飛雨

圖片 | 攝圖網

相關焦點

  • 筷子的文化和使用筷子的忌諱
    筷子是我們在生活中用到的餐具之一,關於筷子的起源和文化你了解多少呢?而筷子使用的時候也是有著講究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筷子的來歷和文化以及筷子使用的忌諱。首先筷子是我國獨特的餐具之一,是東方文明的象徵,是華夏的智慧的結晶。
  • 中國筷子:筷子的文化符號
    筷子在早期,在漢代的時候可以用來算卦,所以它是算籌碼,出徵打仗,佔撲卦兇都要用 筷子來決定,若筷子能立起則是吉卦,反之不能立則為為兇。唐代的壁畫上,桌子和椅子上放的有勺子有筷子,說明勺子和筷子在比較正式的宴會場合也都是要齊備的。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筷子的放法也有特點。漢晉的時候是直著放的。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
    另外在使用筷子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力氣太大打不開,力氣太小夾不住菜,這表示人在天地間應該懂分寸知禮節,更應該知道天高地厚,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既有包容心又有進取心。所以我們老祖宗的這份傳統和智慧確實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作為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記住這一份驕傲。筷子早期稱為「箸子」,明清時期改為「筷子」,「箸」有停駐拋瞄之意,「筷」是希望船兒快點。
  • 筷子中的中國文化
    筷子 享有延年益壽的美德筷子 肩有撲湯蹈火的使命筷子 譽有古老文化的美名筷子 傳承中華情感的使節>筷子一頭圓、一頭方。——《西餐》筷子中的文化內涵筷子不僅代表餐桌上的」禮「,而且還含有寓意。髒筷:忌用筷子在盤裡扒拉夾菜。指筷:不能拿筷子指人。淚筷:夾菜時不乾淨,菜上掛湯汁淋了一桌。別筷:不能拿筷子當刀使用,撕扯肉類菜。供筷:忌諱筷子插在飯菜上。
  • 筷子背後的歷史與文化
    在亞洲存在著一個獨特的「筷子文化圈」。對於移居海外的華人來說,許多本土文化漸漸遺忘了,但筷子仍然是他們的日常用具。 王晴佳一家是美籍華人。在教兒子用筷的過程中,歷史學家的本能讓他意識到了筷子所蘊含的文化。他驚訝地發現,在西方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筷子專著。因此,他決定撰寫《筷子:飲食與文化》。
  • 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
    中新網福州10月31日電 題:福州「筷子大王」張國天:讓中國筷子文化薪火相傳作者 鄭江洛 彭莉芳「5000年燦爛的華夏文明,民族風格、百家姓、十二生肖……在一雙小小的筷子裡就能得到體現。」有著福州「筷子大王」之稱的福州市倉山天天筷廠董事長張國天如是說。
  • 【清風文苑】筷子中的文化
    筷子中的文化   筷子中的文化   在我國,人們很早就形成了用筷子吃飯的習慣,這已成為華夏五千年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開始狩獵,他們會用木棍來翻動肉類,使其受熱均勻,這些木棍似乎可視作筷子的雛形。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了最古老的筷子——骨筷,後來在很多地方又發掘了金、銀、象牙、竹、木等質地的筷子。因為筷子大多是用竹子、木頭做的,因此,人們最早將筷子叫做「箸」。   別小看這小小的筷子,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卻不可小覷。筷子可以入謎。
  • 筷子蘊含的文化,一個人的文化素質也體現在上面
    飲食文化無疑是中國千年傳承下來的重要文化之一,作為飲食中使用的筷子,也中國飲食文化上的重要標誌之一。筷子發源於中國,後流傳至周邊國家,成為多數人常用的餐具之一。早在幾千年中國人就有使用筷子的習慣,先秦時期,筷子被稱呼為梜,後又被稱為「箸」。明朝開始,正式稱呼為筷子。據記載是因為江南地方的人認為筷子的稱法「箸」與「住」發音一樣,而江邊行船之人不喜歡「停住」,故而取反意為「快」,筷子大多使用竹子製成,因而形成現在「筷子」的叫法。
  • 古代筷子文化:小小兩根筷子,何以成為文明的載體?
    中國人在漫長的文明歷程之中,發明了筷子這一飲食工具,而時至今日,筷子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 在中國,筷子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很多的講究和禮俗,體現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 馬未都:中國人最講究的筷子文化,通過筷子,顯現一個人的修養
    #中華文化上下傳承五千年,只能用博大精深來相容,它包含華夏文明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其中中國人獨有的便是餐桌上的筷子文化。其實在中國出現最早的餐具並不是筷子,筷子大致有著3000年的歷史,而叉子則有著約4000年的歷史,勺子更是有著8000年的歷史,比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歷史還要早。但是被人們選為作為中國人餐飲文化標誌的則是筷子。
  • 品讀筷子背後的文化意蘊
    【現象】今天,世界上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用筷子進餐。筷子不僅是一種取食工具,也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最近出版的《筷子:飲食與文化》一書中,歷史學者王晴佳聚焦「筷子文化圈」,讓筷子成為歷史研究的主題。該書通過將飲食文化置於中國、韓國、日本等國的東亞文化傳統之中進行考察,發掘了筷子在文化傳統的形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讀來引人入勝。【點評】對中國人來說,筷子屬於尋常日用之物,但對歷史學者來說,可以從一根筷子中窺見一段歷史。「垂垂水線白封青,一箸能生兩眼明。」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詩詞書畫,也在一飲一啄、一杯一箸間。
  • 筷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和謎底有關的,老祖宗關於「筷子」的故事。筷子是人們生活中每日三餐必備的用品,可不要小瞧了這兩隻小棍棍,它的學問大著呢,讓我們來看看吧:中國人用的筷子七寸六長,代表著人的七情六慾。七情是指:喜怒哀樂悲恐憂,說的是人的情緒。
  • 筷子與飲食 我們的餐桌文化
    中國人使用筷子,大約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實,在使用筷子之前,我們的祖先同樣也經歷了一個用手抓飯吃的過程.但熱粥湯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於是不得不隨地折取一些草莖木棍來幫助.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它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我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
  • 趙麗穎因筷子引熱議:中國的筷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但以弘揚中華美食為己任的《中餐廳》,在呈現一道道美味中華菜餚的同時,是否也相應推廣一下中國的餐桌禮儀、筷子文化?藝人「扒拉菜」引熱議,恰恰說明筷子在中國人的餐桌乃至文化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想想看,小小一雙筷子,承載了中國人多少情感與記憶?
  • 品牌故事會——上海筷子店:小小筷子的"筷樂"文化
    民以食為天,食以筷先行」,筷子,在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海筷子店,一家專營各類筷子的老店,許多80後回憶起來都會說,「兒時去城隍廟時就知道這家店了,裡面的筷子都非常漂亮精緻。」
  • 筷子的歷史文化,你們了解多少
    筷子文化淵源流長,看似平淡無奇的筷子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文化筷子中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使用餐具了,用筷子的時間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了,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
  •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筷子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今天說到筷子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呢是指筷子裡邊超越使用功能以外的一些寓意。你比方說咱有人說筷子,筷子就快點生子,往往結婚的時候呢咱送小兩口筷子,是判他們早生貴子,快點生孩子,這關於會計的文化了解的多。嗎?
  • 談一雙筷子的文化基因
    筷子,作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餐工具,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看似簡單,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筷子,這一中國獨特的文化符號,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基因裡,天南海北,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在傳承它的文化與內涵。
  • 筷子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飲食的重要標誌
    文/芸豆【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筷子,是中國獨有的東西,是最令國人引以為傲的。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關於筷子的傳說也有很多,有的傳說講:是妲己為討商紂王歡心,用頭上的兩個玉簪做筷子。有的說:姜子牙受神鳥的啟示發明筷子。有的又說:大禹治水為節省時間,用樹枝做筷子。
  • 筷子的文化,從一雙筷子的形態看東亞各國的國民習慣!
    文/歷史城詩,本文為百家號「歷史城詩」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城詩筷子的文化,從一雙筷子的形態看東亞各國的國民習慣!筷子,是我們國人飲食文化的必需品,最常用的款式就是前圓後方,這種款式最早出現在明朝時期,也是明代理學盛行的歷史見證!東亞各國都有用筷子的習慣,可是筷子的形態卻是大相逕庭的。從筷子形態的微妙變化也可以了解每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