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5季巨虧的陰影下,臺灣面板巨頭奇美電子(3481.TW)最終爆發人事大地震。
12月2日,奇美電子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廖錦祥因個人健康原因,辭去董事長和奇美實業(奇美電子大股東)指派的法人董事職務;與此同時,奇美電子副董事長段行建也請辭副董事長一職,但仍擔任奇美電子董事和CEO職務。
廖錦祥在請辭聲明中表示,近期因健康因素,已兩次住院醫療,體力與心力已日漸衰退,恐怕影響奇美電子未來經營。對於公司高層的變動,奇美電子官方表示,奇美實業將在近期內改派新任董事代表,並儘快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推舉新任董事長與副董事長。
「廖錦祥的辭職標誌著奇美實業淡出面板產業的經營。」臺灣IT行業一位分析師指出,目前臺灣業界普遍推測,奇美電子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將全面接手奇美電子,而奇美電子董事長一職有可能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接任。至於臺灣當局推動的友達光電與奇美電子的合併案,可能因鴻海的接手變得更難。
業績虧損
2009年11月,鴻海集團旗下面板廠群創光電與奇美電子合作,新公司名稱仍為「奇美電子」,合併後的奇美電子銷售規模超過友達光電,成為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僅次於三星和LGD。其中,奇美實業佔股40%,鴻海持股36%。奇美實業委派廖錦祥出任奇美電子董事長,鴻海則委派段行建出任副董事長。
然而,合併後的奇美電子並沒有實現當初「1+1>2」的效果。相反,在三星、LGD和友達光電均實現盈利的2010年,還虧損3.24億美元。今年又因為面板價格持續下滑,前三季度虧損額已達441億元新臺幣,虧損面也遠大於三星、LGD和友達光電。
為此,奇美電子在年中還啟動600億元新臺幣銀團聯貸案,以緩解運營資金的緊缺。廖錦祥也為此抱病奔走,但到9月,銀團僅同意300多億元新臺幣,根本達不到預定額度。
與此同時,由於友達光電也身陷連季虧損,所以臺灣當局開始撮合友達光電與奇美電子的合併,以掌握面板市場主動權。廖錦祥和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均表示出開放態度,不排斥雙方的整合。
畢竟,友達光電與奇美電子面板合計產能佔全球份額25%,若能合併將成為全球第一。「李焜耀和郭臺銘兩個在併購歷史上,都是收購別人,從沒有被別人併購過。從這一點來看,臺灣面板雙虎合併難度很大。」上述分析師說。
面臨大陸面板追擊
「此次奇美電子高層變動,可能讓奇美與鴻海的整合更加緊密,也是整合奇美觸控面板及零部件資源的一大契機。」群智諮詢研究總監李亞琴指出,鴻海是蘋果產品的主要代工廠,可以強化奇美的觸控面板和中小尺寸面板優勢。
據悉,郭臺銘之前也是希望分拆奇美電子觸控面板和中小尺寸面板業務,但與奇美電子創始人許文龍意見相左,而未能成行。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指出,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劇烈變化和臺灣兩大面板巨頭的動向,其實都是因為中國大陸高世代面板項目所影響。
若華星光電和京東方的高世代面板線如期達到滿產,因為關稅的原因,京東方和華星光電肯定能獲得大陸彩電廠家的面板訂單,影響最大的就是奇美電子。
群智諮詢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奇美電子佔中國大陸面板市場份額達30.7%,LGD佔25.5%,三星佔19.1%,友達光電為18.3%。
李亞琴也指出,未來隨著中國大陸面板廠的擴產,或將影響到中國臺灣和韓國面板廠的市場地位,臺韓廠家需要提前布局做出相應的調整。(文/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