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的「好藥」都在櫃檯最下面?
業內人士:利潤大的放上面 利潤小的放下面
「跟藥廠打交道,聽藥廠裡老師傅一句話:去藥店買藥,一定要蹲下來,站著視線內的藥全是提成高的,效果一般『好藥』都在下面。」近日,這則消息在網絡上被瘋傳。一時間,這則「藥店潛規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那麼,藥店裡的好藥真的都在櫃檯下面嗎?2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求證。
藥物成分相同 銷售員說貴的效果好
「藥店潛規則」到底是真是假?2日,記者來到紅旗街一家藥店,並表示胃部有些不適,向銷售員諮詢服用哪種藥效果好,銷售員便從櫃檯最上面一層拿出了一款價格為22.8元的胃藥,並稱這種胃藥效果比較好,一般胃不好的人都吃過這種藥。當記者表示想要最便宜的這種藥時,銷售員便從櫃檯下面取出了同名不同品牌的一款胃藥,但價格卻只有4元錢。
記者將兩盒藥進行對比後發現,除了生產廠家不同外,這兩盒藥的成分和適應症基本相同,但貴的價格卻是便宜的5倍多,價格之懸殊令人驚訝。在問及這兩種藥存在什麼區別時,銷售員稱:「便宜的肯定沒有貴的效果好,你要是買的話還不如買貴的,吃了好的快。」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紅旗街其他幾家藥店後發現,一些價格相對較高的藥被擺放在了較顯眼的位置上,面對顧客的需求,銷售員更是主動熱情地向顧客推薦價位相對較高的藥。
記者在紅旗街一家藥店裡看到,部分藥品被擺放在自選貨架上,顧客可以將自己想買的藥品進行一一對比後再做選擇,這種藥店裡的藥似乎更受顧客的喜愛。
利潤最大的藥放在櫃檯最上面
那麼,藥店的「好藥」到底是不是放在櫃檯的最下面呢?2日,一位從事多年藥品銷售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並不是把「好藥」都放在最下面,而是把賺得少的都放在最下面,賺得多的放上面。「其實放在櫃檯最上面的藥不分好壞,多數都是進價便宜,賣得貴的藥,也就是說利潤大的藥都放在上面了。」她說。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銷售員的工資收入與藥店的銷售利潤掛鈎。有的藥店是看總利潤,按總利潤給銷售員提成,有的藥店則是按照銷售員自己賣出去的藥的利潤進行提成。總的來說就是賣出去的藥利潤越高,銷售員的提成就越高。所以銷售員在向顧客推薦時,自然會選擇利潤高的藥品。」這位業內人士稱,也不全這樣,每個藥店之間會有所不同。
兩種藥物成分一樣 價格懸殊 該咋選?
採訪中,不少市民稱,買藥時一般都會買銷售員推薦的藥品,「我感覺她們推薦的藥應該是口碑最好的,平時賣的多,大家吃了效果比較好。況且,貴的藥肯定比便宜的效果要好。」一位市民說。
那麼,兩種藥物成分相同,價格卻很懸殊,市民在購買時到底該怎麼選?這位銷售藥品的人士表示:「同一種藥,只要裡面成分一樣,劑量可能有差距,但是效果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因為兩個廠家不同,它們的成本、包裝、廣告、品牌的附加費用和銷售渠道有所不同,所以導致藥品的價格不同,但前提必須是從正規渠道進來的藥。他表示,顧客在購買藥品時不能輕信銷售員的推薦,要諮詢醫生後再進行購買。 本報記者 盧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