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趴·Sneakers潮薈|球鞋,是文化和藝術的載體

2020-12-25 紅網

編者按

當今,人們酷愛體育,有人熱衷一場場競技賽事的快樂,有人堅守在健身房塑造完美體格。

其實,還有一些人,他們為鞋而生、為鞋而狂。每一雙球鞋都是來之不易的藏品,每一件收藏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

從本期開始,紅網體育聯合翌希體育,共同推出《轟趴·Sneakers潮薈》系列專題報導,帶領讀者走進球鞋潮流文化,一同揭秘球鞋收藏達人們背後的故事。

文末互動還有禮品相贈!不要錯過噢~

稿件及商務合作請聯繫

微博:greatkobe816

郵箱:hnyxty1124@163.com

球鞋,是文化和藝術的載體

作者/王鍇

大家好,我叫王鍇,是一名球鞋愛好者。

談到球鞋,大家可能會因為這兩年興起「炒鞋」這個詞而對球鞋文化充滿著習慣性的負面懷疑和爭議,認為這是投機倒把的亂象產物。

但拋開價格,球鞋作為一種大眾流行商品,在設計背後確實也存在著文化層面的價值討論,除了黃牛從中牟利之外,也存在相當數量的真誠愛好者群體,我希望可以向大家聊聊球鞋這個領域,也分享一下我和球鞋的故事。

作者和他的部分藏品。

博物館式收藏理念收集球鞋

相信很多人,最初都是自然而然被吸引到自己日後熱愛的領域。高考畢業後,我受同城朋友們的影響開始接觸球鞋,現在回憶起來,當時的我們可以算是後來DunkBoyz Club的部落雛形。

我收藏的球鞋領域是Nike SB系列,耐克旗下的復古滑板鞋,主要是Dunk SB鞋款,起源於滑板運動,興盛於街頭文化,最吸引我的,是球鞋背後體現著的包羅萬象的主題故事。

2002年3月,Nike SB旗下四位滑板手的個人設計款,成為了Nike SB整個產品系列的起源。

我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是美術史與現當代美術研究,我發現,其實作為工業消耗產品的球鞋,在設計方面和藝術作品有很多相似之處,無論是個性的外觀或是配色的由來,這些球鞋背後的設計故事非常吸引我。

我希望能夠堅持一種博物館式的收藏理念,在歷史資料的支撐下,儘可能全面的通過自己球鞋收藏把豐富的街頭文化展現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到,每雙鞋都蘊含著某個社會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現象或是故事。

我理解的球鞋文化的魅力,就在於球鞋的價值可以不再只是運動工具和消耗品,而是一種文化和藝術的載體。

作者收藏的NIKE SB展示。

我接觸球鞋的時間其實比較晚,和那些早期因為受NBA籃球文化影響而熱衷收藏球星代言或上腳球鞋的籃球死忠,或是21世紀初受到中國最早發展街頭文化影響的前輩們不一樣,我喜歡球鞋,純粹是因為球鞋設計中具備許多豐富的主題故事。

高中最早受同學影響,接觸了Dunk SB系列,發現原來球鞋也可以擁有名字,原來每個顏色的搭配都代表著某種街頭文化現象。

一雙鞋可以代表著某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某位藝術家的天才創作理念,某部電影裡令人難忘的經典劇情,某支樂隊從地下到殿堂的奮鬥史,這些文化現象或多或少都曾影響著大眾文化的發展方向,最終都可以濃縮到一雙球鞋的設計中去表現。

集結黃金年代31雙經典鞋款元素為一身的WHAT THE DUNK。

幾段難忘的球鞋收藏經歷

上大學之後,我搜集了大量的球鞋故事和資料,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買自己喜歡的鞋去穿著和體驗。隨著對球鞋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我開始踏上了搜尋稀有冷門,具備優秀設計的球鞋之路。

回想過程相當艱辛,存錢只是最基礎的工作,上學期間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辛苦到手的古董鞋也肯定不捨得上腳,甚至到後來買鞋已經不限尺碼了,時隔多年能找到全新就是萬幸。我開始習慣去用自己的方式保養和收藏球鞋,有一種傳承潮流歷史文化的「球鞋考古」心理滿足感。

後來,更是開始深入到同時收藏與球鞋配套發售的服飾,因為我發現,服飾設計中總能出現不同於球鞋的更多主題細節。這是更難、更冷的一個領域,因為幾乎完全沒有文獻支持。很多年代久遠的配件服飾在偶然見到實物之前,壓根不知道有它們的存在,只能摸索前進。

總之,一切收藏都是為了儘可能全面完整的體現設計師理念,以及產品背後所蘊含的街頭文化,構建我心中的球鞋博物館。

2005年著名街頭品牌Stussy聯名款式,以三色櫻桃那不勒斯雪糕為靈感。

以西方文化習俗中的數字寓意為靈感設計的「幸運&厄運」套裝。

聊起來自己最難忘的球鞋經歷,肯定是作為嘉賓在Nike SB新品發布會上,見到了香港玩具教父Michael Lau,我最愛的中國街頭藝術家,他的全部Nike SB聯名作品我都有收藏,其中初代的Gardener更是我個人全部收藏裡最愛的一雙球鞋。

在現場,我有幸能夠作為收藏家代表上臺發言,和Michael Lau近距離籤名合影交流。之後,更是驚喜接到了他2019佳士得《全收》個人藝術展覽的開幕私人酒會的邀請,更深刻感受他近年的藝術創作,也在酒會上見到了劉嘉玲、NPC主理人李晨和DOE主理人王秉彝。

作者受邀參加香港玩具教父劉建文的球鞋新品發布會。

Michael Lau的藝術我最驚喜的一點是,作為中國藝術家長期身處國際街頭文化環境,他在設計中沒有把民族宏大視角代入,藉助中國身份來代表傳統文化,而是很輕鬆的解構宏大。

但這,卻能體現出真實中國人受街頭文化影響所表現出的民間智慧和幽默的生活方式,在國際化、現代化和都市化中透漏著民族傳統習俗和市井生活,這很「港味」。

作者作為NIKE官方活動特邀嘉賓上臺發言。

今年4月的時候,我作為全球首位華人嘉賓,接受了Nike「What You Got」的邀請,登上了Nike Snkrs App首頁,向所有熱愛球鞋的朋友分享了我自己的球鞋故事,英文版之後也登陸了美國地區的首頁,一些海外朋友看到後,也有給我留言交流。

以前在和一些國外愛好者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對於一些我們國內很喜歡的中國球鞋設計而言,其實大部分都不了解設計背後具體故事和配色的來源。所以,在採訪中我講了一些代表性的中國元素主題的球鞋設計故事,比如王秉彝設計的「上海豫園」和彭凱設計的「小籠包」兩雙上海主題的鞋款,還有我們的驕傲——香港玩具之神Michael Lau的Gardener Dunk,希望能夠讓海外朋友也更好的了解我們的藝術。

其實有些遺憾的是,原本我最想傳達的是Nike SB與上海滑板店Fly聯名的Blazer SB「牛奶」這雙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重大的鞋款,除了作為Nike SB與中國滑板店首次聯名,更是承載著主理人韓敏捷從牛奶廠員工到滑板教父的奮鬥史。更可貴的是,作為中國主題作品,同樣沒有民族宏大視角,很輕鬆體現了街頭滑板人專注理想的日常生活狀態。可惜,因為採訪的主題是體現Dunk的節日,最終只能作罷。

2007年與上海FLY聯名的牛奶BLAZER SB,以中國滑板教父韓敏捷的傳奇經歷為設計靈感。

追求的經歷比擁有本身更值得回味

談起球鞋歷程的困難,除了前文提到的這些年來尋找稀有冷門鞋款和搜集大量球鞋資料的艱辛,不得不承認其實所有愛好也都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

讀大學時候,想方設法的從生活費中攢錢周轉,甚至還背上了校園貸;畢業後,首選接觸與球鞋相關的工作,在努力把愛好當工作的過程中也在不停的透支工資買鞋,想想也是難忘的回憶。

這兩年,相信大家也突然被「炒鞋」這個現象刷屏,如今球鞋普遍誇張飛漲的價格,也確實讓一些曾經錯失良機入手的球鞋,成為了我永遠的遺憾。其實面對環境巨變,我現在對於球鞋的得失更加理智,追求過程中的經歷和成長比擁有本身更值得回味,也更像一件事業。

我的收藏其實比較專一,全部是Nike SB系列的產品,最早只買Dunk SB,後來也開始買Janoski和Blazer等其他鞋型,並被這些滑板的故事所打動。其實,我也有很欣賞的其他系列甚至是其他品牌的球鞋,比如Air Force 1就有很多我喜歡欣賞的優秀設計,但是猶豫再三都沒有入手。我還是想嚴格控制好收藏的體系,專一而精,先集中精力把自己領域內的部分做好。

我挑了一些喜歡的球鞋藏品,下面給大家展示:

Michael Lau x Nike Dunk Low Premium SB 「Gardener」

2006年9月29日,為紀念香港知名玩具教父 Michael Lau旗下玩偶系列「Gardener」成立7周年,雙方以街頭運動與滑板文化為靈感,舉行「Gardner meets Nike」合作活動,打造出一系列「Gardner」主題的聯名鞋款與服飾配件,鞋款全球限量106雙香港獨家發售,採用全木紋包裝設計向滑板文化致敬。

看似簡單純粹的設計,從雕刻滑板鑽孔的木製鞋盒、滑板形狀的木製吊牌、整體色系高度統一的花園人玩偶,諸多細節都讓我驚嘆產品整體的超高完成度。

像我之前說到的一樣,你從中看不到中國藝術家的民族性痕跡,這次甚至沒有了港式市井幽默,但這種含蓄而深厚的設計內涵卻隱含了中國人的文化思維表達方式。

Concepts x Nike Dunk Low Premium SB 「Red Lobster」

2008年,NIKE SB邀請潮流設計師Rob Heppler以及麻薩諸塞州精品概念設計店鋪Concepts 主理人Tarek Hassan攜手Nike SB團隊設計師Deon Point圍繞新英格蘭的特產——龍蝦進行聯名鞋款的設計。

鞋身由龍蝦外殼斑紋填充,鞋頭特殊設計了可拆卸的橡膠封套來模擬捆綁蝦鉗,新英格蘭地區用餐時所用圍兜的傳統紋飾,展示於內襯與鞋墊印花。其中限量發售150套的印刷特殊鞋盒版本,模擬漁民捕蝦箱的特製紙盒,並附送了模擬新英格蘭地區龍蝦賣家最常用的紙袋的「Fresh Catch」聯名主題大紙袋與小紙盒,內置豐富的CONCEPTS FISHING CO. 漁業公司字樣組合配件,包括特殊聯名字樣的橡膠封套、印有新英格蘭圍兜紋飾的防塵紙,聯名字樣刺繡貼,店鋪貼紙,聯名字樣鑰匙鏈以及裝有黃色鞋帶的黃油盒、溼紙巾、圍嘴、開啟龍蝦殼的金屬鉗和叉子等一系列餐具。

龍蝦系列的意義,在於開啟了特殊鞋盒和豐富周邊的產品模式,從此球鞋不再是單一的產品,而是通過包裝外延構造了一個豐富的主題生態景觀。

MIA Skate Shop Nike Dunk Low PRM SB

2013年7月4日,南佛羅裡達著名滑板店MIA Skate Shop為慶祝成立十周年,聯同 Nike SB 展開聯名合作。

鞋身水紋印花、鞋舌棕櫚樹剪影以及鞋墊彩色鵝卵石印花設計都展現出當地蓬勃發展的沙灘文化。這是我的第一雙球鞋,我媽給我的大學錄取禮物,存了一年多才捨得上腳。

初到手時並沒有覺得欣喜,久了越來越覺得清爽耐看。這雙球鞋對我意義重大,激發了我對球鞋的興趣和收藏,當時也從未想到未來會成為狂熱的球鞋收藏愛好者。同時發售的帽子、T恤、開瓶器、浴巾和滑板等配件,我花了五年時間才全部收齊。

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

2004年,Nike SB邀請了中國本土街頭文化先鋒、中國元老級街頭文化雜誌《Urban》創始人王秉彝(Himm),進行了首次中國元素Nike Dunk SB鞋款設計,以上海標誌性建築——豫園為靈感發想,朱門、白牆、灰瓦的配色結合傳統木窗紋路融入鞋款設計之中,顯露在鞋舌與內襯中的繁體漢字「滬」無疑作為點睛之筆。

這雙可以說是中國元素球鞋的開山代表作了,Himm作為街頭文化傳教士,對傳統文化尺度的掌握也相當精髓,這雙鞋在那個年代的誕生也讓中國街頭文化的傳播度到達了一個頂點。

Nike Dunk Low Pro SB 「Shanghai 2」

繼2004年,中國本土街頭文化先鋒王秉彝以上海豫園為主題設計的Nike Dunk Low Pro SB"Shanghai "之後,2005年Nike SB邀請上海平面設計師/插畫師彭凱,再度以「上海」為主題進行中國元素鞋款設計。

經過與Nike SB中國部門團隊的溝通討論,彭凱選擇以上海本土標誌性美食「小籠包」作為設計出發點,命名為「Xiaolong」的第二代產品——Nike Dunk Low Pro SB「Shanghai」由此誕生。

鞋款以小籠包的籠屜作為主要元素取材,隨機磨損痕跡的油漬皮革,搭配雕刻竹織紋路翻毛皮鞋面的設計,使籠屜的形象巧妙呈現,連接處的十字紋設計源於蒸籠竹片的粗線縫合,籠屜提環麻繩作為附屬鞋帶材質,小籠包麵皮色鞋舌上的圖標設計則象徵食用小籠包必備的筷子與醋碟。

這兩雙以上海作為主題的Dunk SB鞋款,相信是很多中國球鞋愛好者的最愛,無論是DOE主理人Himm 以豫園為主題設計的中國球鞋文化裡程碑之作「上海」或是弘揚本土美食文化的「小籠包」,我們的文化能夠被世界認可,我作為中國人也感到非常自豪。

一次偶然的機會,也有幸採訪了「小籠包」設計者PK,他的其他作品如「狗年」Air Force 1和Air Foamposite「天津」等,也都是非常具備中國文化特色的作品。

Diamond Supply Co. X Nike Dunk Low Pro SB

1998年,設計師、滑板運動員Nicholas Tershay於美國舊金山創立了滑板品牌Diamond Supply Co.,該品牌憑藉一向以獨特的用色,精緻的細節,紮實的用料以及醒目的鑽石元素而著稱。

在2005年Nike SB「Team Manager Series」活動中,Nick Tershay 選擇了美國著名奢侈品珠寶公司Tiffany作為靈感發想,將其標誌性的水藍色禮盒(Tiffany Blue Box)與奢華的鱷魚皮紋相結合設計出了一度最具影響力的球鞋作品,鞋舌上醒目的Diamond Supply Co.的鑽石圖標刺繡巧妙點綴,全球限量發售4000雙。

這可能是最能代表Dunk SB黃金年代的一雙作品,甚至是那個年代最廣為人知的球鞋代表作之一。這雙具有鑽石般奢華質感的神鞋,讓我第一眼就被吸引,這可能是在我心目中認為外觀最漂亮的球鞋了,它的影響力之大遠超出了滑板鞋的範圍,甚至連很長一段時期Nike SB的鞋盒設計都是取自這雙Diamond的配色。

有成就也有遺憾

其實,對於Nike SB領域我的收藏還算圓滿,基本90%以上的經典款式我都收集齊了。

雖然有些遺憾,比如聲名與影響力最大的「四大城市」,但最想得到的球鞋是美國鼻祖級塗鴉藝術家Futura在2004年慶祝日本店鋪開業而全球限量24雙製造的親友限定鞋款「For Love Or Money」,鞋面設計由世界各國的錢幣拼接而成,這也是一直以來市場價格最高的Dunk SB鞋款了,如今的價格更是到了一個很誇張的地步,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所幸,收集到了全球限量100塊的同款主題滑板,正反兩面還有Futura的親筆籤名。

2004年,全球限量24雙的塗鴉藝術家Futura重磅親友限定鞋款 For Love Or Money。

NIKE舉行全球巡迴球鞋藝術展,推出了「四大城市」限定——巴黎、東京、倫敦、紐約。

其實,面對球鞋這門我以為的事業,很多時候都會陷入迷茫,尤其是最近兩年開始嘗試成為球鞋從業者之後,發現這個行業內部結構的運轉,其實並不是我作為愛好者的時候所想像那樣的純粹,熱愛這個名詞,成為了各種人從中牟利的擋箭牌。

很懷念以前學生時代,能夠只關注追求球鞋的設計和文化本身,也在這種衝突和矛盾中掙扎過,現在的我,還是想把球鞋當成單純的愛好和溝通朋友的橋梁,希望這個圈子多點真誠,少一點攀比和虛榮。

回想接觸球鞋的這些年,從穿到藏,最讓我開心的還是和朋友一起研究和分享球鞋設計的故事,一起到不同的城市參加活動,偶爾也聊聊生活,這些經歷遠比擁有一雙球鞋要深刻得多。

我們都知道,Dunk SB的全民鼎盛時代,是2003-2005年,但曾經的Dunk SB愛好者群體,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小眾狀態,尤其在2015-2016幾乎是球鞋大環境中無人問津的領域。

那時候,感覺我們就像發現寶藏的一小群人,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喜歡的好設計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我當時也寫過不少科普推廣Dunk SB的文章,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反響與收穫。

想做一本關於球鞋的書

2017年開始,一些經典款式復刻回歸,各種媒體公眾號也開始千篇一律的報導Dunk SB,現在回想其實都是商業運作的結果,2018年Concepts紫龍蝦的問世終於打破了這個臨界點,Dunk SB終於又出現了一雙全民焦點的球鞋。

以特殊包裝聞名的Conceptes聯名龍蝦系列。

從此之後,儘管大部分年輕人壓根分不清Dunk和Dunk SB的區別,不那麼了解系列的歷史與球鞋設計所蘊含的具體的故事,還是會跟風溢價去購買追逐剛上市的明星網紅同款,市場一片衝動的泡沫繁榮。

媒體和販子們都在說今年是「Dunk年」,具備火熱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其實大多數人更在意的是哪雙明星穿了,哪雙比較貴穿出去有面子,哪雙又漲價了。說實話我有點厭倦了,已經到了喪失憤怒懶得去表達負面情緒的程度。關於球鞋大環境如今這麼熱鬧,這麼多從業者,這麼多愛好者,看似是同類同好,其實完全是兩個物種,這種代溝無法填補,這種矛盾也永遠難以消除。

從我收藏球鞋開始,一直想做一本書,記錄這些球鞋故事,也一直在準備,斷斷續續好幾年。迷茫之後雖然還沒確定答案,但現在保持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平時得閒也自己做做視頻,聊聊自己對球鞋的理解認識以及一些收藏心得,不想去做吸引眼球的娛樂節目,把愛好當成一門生意去運營,最重要的是保持我自己對球鞋的態度不被影響,儘量做到球鞋審美觀的傳達。

作者收藏的部分經典款NIKE SB。

關於2020滑板進入奧運會項目,其實和剛才我們談的是一樣的,就像2008年同樣代表街頭文化運動的小輪車進入奧運項目一樣,肯定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接觸到這項運動被吸引,也一定會出現資本造星以供大眾娛樂。

但是真正守護這項文化的核心,永遠是堅守在地下的那群死忠,大眾不會注意到他們,他們也不在意大眾是否接受,這是一群自得其樂被主流淘汰的人,街頭文化就是這樣,歷史就是這樣。

Michael Lau為慶祝街頭運動小輪車首次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而特別設計的Blazer SB小輪車。

偏執熱愛,做文化的傳播者

2019年,我正式加入了The Parks,一群熱愛球鞋到偏執的人組成的大公園,我們將熱愛的潮流文化當成生活和事業,我和主理人老劉因為我寫過的一篇文章相識。

作者與團隊攜個人收藏,一起參加了2019上海SneakerCon全球巡迴鞋展。

我們成立了媒體,在視頻中分享我們對球鞋的理解和態度。上架了The Parks APP,集合潮流資訊和球鞋百科和商城,擁有了自己的死忠用戶群體。

在雪梨,我們開設了實體店,架設了開放參觀的歷史球鞋博物館,構造了華人球鞋江湖,可能接下來的計劃就是國內的球鞋博物館。

很多人說我們是球鞋老炮,是骨灰級收藏家,是球鞋江湖記錄者,其實我們就是一群自我感動的玩鞋的孩子,只是想把自己生活中對球鞋最真實的衝動和感受儘可能傳達給更多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僅此而已。

2020年,作者收到NIKE寄來的珍貴紀念禮物 。

回想起這些年被球鞋支配的歲月,不知不覺怎麼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我們和球鞋江湖的故事還在繼續,保持滿腔熱血,傾盡不息的生命力去折騰,和自己年輕時追求的生活拼個你死我活來日方長。閒言碎語聊勝於無,一切歸結於一句話,鞋來鞋往人常在。

感謝聆聽!

本文圖片全部由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轟趴·Sneakers潮薈|愛就折騰著,因球鞋而快樂
    每一雙球鞋都是來之不易的藏品,每一件收藏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從本期開始,紅網體育聯合翌希體育,共同推出《轟趴·Sneakers潮薈》系列專題報導,帶領讀者走進球鞋潮流文化,一同揭秘球鞋收藏達人們背後的故事。文末互動還有禮品相贈!
  • 轟趴·Sneaker潮薈|UT:我,球鞋,生活
    每一雙球鞋都是來之不易的藏品,每一件收藏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現在,紅網體育聯合翌希體育,共同推出《轟趴·Sneaker潮薈》系列專題報導,帶領讀者走進球鞋潮流文化,一同揭秘球鞋收藏達人們背後的故事。文末互動還有禮品相贈!
  • 鋼炮CP潮範出街 吉利雙繽潮玩轟趴夜熱辣山城
    在轟趴夜當晚,吉利汽車重慶力人4S店總經理向芳致辭,對潮玩青年、雙繽車主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並表示,「今夜不設防,吉刻出發,吉利雙繽潮玩轟趴夜就是要大家跟雙繽CP一起燥起來,嗨玩今宵。」此次活動由吉利汽車西南區域發起。
  • 潮玩悅活薈玩趣新地標 松江保利悅活薈周年慶系列主題活動帶來生活...
    潮玩悅活薈玩趣新地標 松江保利悅活薈周年慶系列主題活動圓滿閉幕作為松江泗涇地區首座品質型商業中心,通過一年來的創新經營和不斷發展,松江保利悅活薈已經成為本地消費者最喜愛的商業新地標,從衣食住行到吃喝娛樂,給附近居民們帶來了諸多優質便利的生活消費體驗
  • 玩鞋的朋友必備的經典球鞋
    鞋控必看,在我們所接觸的這個球鞋圈中,每一雙鞋本身都具備代表性和特點,眾所周知,球鞋文化的最早起源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寓意和特殊的重要含義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典之作吧。Nike Air Force 1(空軍一號),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吧。
  • 超兩萬雙球鞋同場,全球最頂級的球鞋潮流文化現場 | 2020 SC攻略
    趣味十足的 「大眼鞋頭」概念源自於張呵呵對球鞋元素的想像:當球鞋文化(元素)在一個名為 ODD 的虛擬星球裡和更多生命融合,這些「大眼鞋頭」眼神怪異,就像人類看待球鞋的目光和角度卻各有千秋,趣味十足的女生專屬周邊,各位女鞋頭切勿錯過!
  • 悅薈上海首層打造主題街區潮薈社 驚魂秘境主題館夏季開業
    1月31日,悅薈·上海購物中心主題街區潮薈社正式開業,這也是繼2017年對外釋放出將攜手默林娛樂在商場內聯合打造「驚魂秘境」家庭娛樂場館後的又一動作。   悅薈·上海位處上海最繁華的南京東路步行街中央地段,緊鄰地鐵2號線和10號線,該項目建築面積約40,270平米,整個營業區域分為七層,涵蓋購物、餐飲、時尚和娛樂等多元業態,是南京路上最新潮、最娛樂化的購物中心代表之一。
  • 東方薈範本國潮|匠人採訪第一期「甄景虎」
    中華文明世代相傳,創造了豐富的中國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涉及傳統技藝、民俗、曲藝、民間文學等,是世代相傳的智慧經驗凝聚而成的核心工藝、技藝和藝術,然而這種技藝傳承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甚至正在流失。以往,工匠作品更多的是藝術品與裝飾品。然而博物館中的古代漆器雖然精美,卻不適合日常使用。
  • 將藝術融入球鞋,這些藝術家聯名的球鞋已經成為了藝術品
    藝術與球鞋的合作如今已不再新奇,近些年不斷湧現出的各路新、老藝術家,與潮流領域的跨界合作也愈發頻繁,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藝術潮流產品。如何結合鞋款本身特點,運用藝術打造與眾不同的潮流球鞋,成為每一位藝術家的最大功課。其中就有很多鞋款通過球鞋的載體傳達出了藝術的真諦 1.
  • 上海潮人們偏愛的Sneakers,你買不到的球鞋為什麼都在他們腳上
    對於上海的潮流和球鞋愛好者來說,最近兩周可謂驚喜不斷。寺庫體育也深入到上海潮人中,和他們大談球鞋之道,還讓他們推薦出自己的年度推薦鞋款。並且,我們還在各種活動中,拍下了各路潮人腳上的球鞋。那些你買不到或者捨不得買的球鞋,都在他們腳上了。
  • 球鞋文化就是個笑話?nice不同意
    在很早以前這些都是屬於我們的夢,但我們卻都在現實社會的打磨中逐漸地走向了平凡,球鞋也成了我們作為情感寄託的載體。」懂的人自然會懂。如果不懂,那就看看網飛製作的美劇《SNEAKER HEADS》,也是最近鞋圈的第一個熱點。劇情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主角壓抑不住對球鞋的喜愛重新回到了球鞋圈子,並且希望通過球鞋賺錢來提高生活水平,和他的朋友們在球鞋市場中經歷的一場又一場「奇遇」。
  • |今日球鞋上腳
    看完精彩比賽再來看看球鞋上腳吧!Jamal MurrayAdidas DAME 5這鞋讓我想起一句歌詞:「不同於任何意義你就是綠光,如此的唯一。」看完球員上腳再來看看潮鞋搭配吧。。vyckkisNike Air Force 1秋意濃,小哥這身行頭保暖又亮眼。
  • 一雙球鞋能有多貴?看 nice如何規範球鞋市場最後一公裡
    以往要在品牌旗艦店門口「連夜排隊、抽籤」才能買到的限量款、聯名款球鞋也都取消了線下發售,改到線上抽籤發售。究竟這些球鞋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人為此著迷?誰又該來推動球鞋市場的規範化發展?球鞋文化,全球年輕人的潮流載體球鞋文化起源於美國。1970年代,橡膠鞋底被用於藍球鞋,Converse開始流行。
  • 「愛情說•沐蘭薈」直擊第四次單身潮
    原標題:「愛情說•沐蘭薈」直擊第四次單身潮  「愛情徵程·築夢遠方」愛情說三周年慶暨沐蘭薈·CLUB啟動儀式  如今第四次單身潮快速來臨,國內離婚率連續多年攀升,婚戀問題已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此現狀下,2017年10月14日,「愛情徵程築夢遠方」
  • 從炒球鞋到炒盲盒,潮玩屆「出圈」就只能靠投機者遊戲了?
    為什麼「潮玩」品牌都賣那麼貴?這是絕大多數跟「潮」無緣的路人消費者們都在心底裡曾經泛起的嘀咕。不論是近年來不斷翻紅的「國潮」文化,還是源自歐美日韓的潮流玩具、小眾球鞋、潮牌時裝、IP跨界等亞文化,這些往往讓普通人「不明覺厲」的商品常常要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溢價,才能來到潮玩愛好者們的手中,滿足他們對於個性與愛好的追逐。
  • 日本福岡潮店店員提醒您,在街頭,球鞋和襪子很配哦
    日本福岡潮店店員提醒您,在街頭,球鞋和襪子很配哦! 提到日本福岡,他是日本的第四大城市,這個港口城市除了擁有必不可少的美食以外,同樣蘊含著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說潮流文化。我的學長因為那位小哥哥的介紹有幸認識了SKIT Fukuoka 潮店店鋪的老闆,雖然這家店鋪位於天神區,但是我的學長獨自去找的時候卻很辛苦,當學長找到這家店鋪的時候,老闆Yoshitoshi Mitsuta正在門口抽菸,待他抽完煙,並向他表明了此行的目的,他就拿出了一套襪子,並解釋道:球鞋需要用襪子來搭配才會更加亮眼。
  • GO範(夠範)APP街頭文化為時尚帶來的不僅是球鞋,還有「真我」
    街頭風格並不是時尚中的一個類別,而是一種橫跨時尚、藝術和音樂的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你關注的是球鞋是否還會繼續火熱下去,你就看關注錯點了。關鍵點在於,這個流行文化背後的思維模式將持續下去。GO範(夠範)APP今天就以街頭文化開頭和大家聊聊,【草根】和【真我】的逆襲。
  • 球鞋文化擁抱主流的時代,我們還需要怎樣的球鞋博主?| 資訊
    提起「球鞋文化」,你會想到什麼?是年輕人縱情飛揚的個性穿搭風格?是另類叛逆的文化?還是令人瞠目、「壕」氣十足的藏品?2020年的抖音球鞋領域繞不開一個人, NBA球星PJ-Tucker 。這位NBA公認的鞋王在抖音發起了一場鞋王之王的挑戰,一度引爆全網。
  • 轟趴·Sneaker潮薈|ZoomMilk:牛奶鞋控十年精彩待續
    每一雙球鞋都是來之不易的藏品,每一件收藏都是歷史文化的見證。紅網體育聯合翌希體育,共同推出《轟趴·Sneaker潮薈》系列專題報導,帶領讀者走進球鞋潮流文化,一同揭秘球鞋收藏達人們背後的故事。「Zoom 牛奶」心愛的NIKE DUNK SB「紫龍蝦」和「綠龍蝦」。「Zoom 牛奶」收藏的部分DUNK鞋款。一開始,我基本沒有收藏球鞋的概念,處於買回來「有的穿、有的捨不得穿」狀態,隨著時間推進,漸漸開始收藏自己覺得有意義的鞋子,比如這十年賣鞋經歷當中很有紀念意義的球鞋,或是做自媒體之後收藏到的一些球鞋發展歷史上很有歷史意義的球鞋。
  • 「風起南方」珠實薈第三屆文化藝術節開幕
    信息時報訊(記者 羅莎琳)12月5日,珠實薈第三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珠江實業集團旗下珠江花城項目營銷中心啟幕。廣州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及眾多粵港澳文化藝術屆名人齊聚一堂、共度盛會,共同開啟為期一個月的珠實薈第三屆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