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文化就是個笑話?nice不同意

2021-01-11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今天借著鞋圈最近很熱的兩件事來聊一個實際上我也不是很想談的話題,球鞋文化。畢竟只有外行人才關心這個問題,懂的人不會糾結。

到底有沒有球鞋文化?球鞋文化到底是什麼?球鞋文化就是炒鞋嗎?

其實能夠問出這些問題的人,就已經說明他完全不懂球鞋、不懂球鞋文化,更談不上是sneakerhead。真正的球鞋玩家根本不會糾結這三個問題,「球鞋文化」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存在於每個球鞋玩家心中那些無法取代的故事。

就像左述曾在微博上說過:「你覺得球鞋沒有文化。那是因為你還沒遇到那個會跟你講故事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關於球鞋文化的回覆點讚很高,「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能找到三井的影子,『科學家』、『工程師』、『運動員』、『設計師』... 在很早以前這些都是屬於我們的夢,但我們卻都在現實社會的打磨中逐漸地走向了平凡,球鞋也成了我們作為情感寄託的載體。」

懂的人自然會懂。

如果不懂,那就看看網飛製作的美劇《SNEAKER HEADS》,也是最近鞋圈的第一個熱點。劇情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主角壓抑不住對球鞋的喜愛重新回到了球鞋圈子,並且希望通過球鞋賺錢來提高生活水平,和他的朋友們在球鞋市場中經歷的一場又一場「奇遇」。

拋開劇集製作水平不談,仔細去看美劇《SNEAKER HEADS》就能發現,整部劇還是很完整的呈現出當下鞋迷的生活以及與球鞋的故事,能找到所有 Sneakerhead 的影子。

即使有網友說,這部劇明明應該叫「鞋販子的一生「,但誰又能否認,導演不是藉此希望純粹的球鞋文化回歸?

畢竟除了加價買鞋、鞋販子投機抬價,整部劇融梗無數。隱退江湖的OG瞞著家人到處排隊抽籤、看似一無是處滿嘴跑火車的球鞋老炮卻對經典版復刻版限量版背後每一場比賽娓娓道來,更能看鞋識碼、深諳潮流之道,劇集最後還引入了當今非常熱門的球鞋清潔的元素……可以說非常專業了,想必引起不少鞋迷的共鳴。

關於球鞋文化,我想說的是,球鞋文化是文化的一種,對任何文化沒有深入了解其中,都無權發言。球鞋文化也一樣。

但是,球鞋文化又很特殊,大量新生代的加入讓這個圈子越來越大,人員越來越混雜。如果我不說,你不說,大家都不說,那麼球鞋文化真的要被炒鞋淹沒了。而且,越是頭部的玩家越應該站出來,保護整個行業。

這部劇出來以後,nice app在站內banner位直接上了一篇對這部劇的影評,微信公眾號也推了。要知道,廣告位賣貨為主,很少有平臺會拿出輪播圖和公眾號的資源推廣關於球鞋文化的內容。

但nice就這麼做了,而且旗幟鮮明,直接否認了球鞋文化是個笑話。這麼看,nice骨子裡是有球鞋文化的。作為一個商業平臺,我們接受平臺的商業行為,所以這次周老闆的表現值得點個讚,可以稱得上球鞋轉賣圈最有球鞋文化和情懷的老闆了。

真正熱愛球鞋文化的人,為了收集幾雙鞋,願意跑遍大半個地球;為了說服球鞋收藏家出售一雙鞋,可以默默等待好多年。為了保護球鞋文化,即使不想羅嗦,也不得不站出來說。他們願意相信,跟風、浮躁並不是真正的球鞋文化,投機者沒有能力讓球鞋文化變味,最多只是製造了一些眼球罷了。

買鞋是熱愛,賣鞋也無可厚非,把球鞋轉賣給更喜歡的,自己再去入手其他喜愛的,有何不可?

球鞋二級市場長久以來就是這麼運轉的,有球鞋買手第一時間將首發球鞋帶到國內;有熱愛球鞋的玩家在線上、線下交易、交流;有專業的鞋頭辨析流行趨勢與潮流熱點,洞察大眾品味與市場契機,結合自己的經驗、資金、人脈,苦心經營,把球鞋做成事業。

當然,也有惡意投機者的加入,這些人把球鞋僅僅當作一個載體,是他們炒作的對象,鎖單、內部交易是他們的慣用手段,只為抬高球鞋價格從中牟利。這些惡意投機者的加入只是帶來了一些雜音。鞋販子受到關注,是因為外界對真正球鞋市場的不了解。蹭熱點的行為在任何領域都有,不能因為旁的,否認了主流。

第二件事就是,今年國內還舉辦了首個超限量頂級球員版典藏球鞋專場拍賣會。作為北京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的專場,拍賣會共拍出376雙鞋,總成交額達到718.405萬元人民幣,平均每雙鞋約1.9萬元。

央視財經對此次拍賣會進行了直播,很多媒體也對活動進行了報導。這是對球鞋文化的正名。不管是在二手球鞋交易市場還是球鞋拍賣會上,真正懂得和喜愛球鞋文化的買家,最看重的是球鞋背後所蘊藏的情感價值,這也是他們願意以高出市場價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價格將這些球鞋收入囊中的原因。

球鞋文化在sneakerhead的保護下,越來越回到本源,依然是鞋狗們情感的寄託、情緒的載體、文化的濃縮。

在《SNEAKER HEADS》的結尾,OG回歸了家庭,對妻子說「我知道你覺得這就是雙鞋而已,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這鞋為什麼重要?因為這是我愛上你那天,所穿的鞋。」

所以,球鞋文化究竟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都與球鞋的故事密不可分。

相關焦點

  • nice:從潮流社區到球鞋交易,初心不變
    來源:時刻頭條潮流文化是海外的舶來品,但文化傳播本身並不受限。國內的潮流文化起步雖晚,發展卻並不緩慢。短短二十年,尤其是近幾年間,潮流文化已經從新鮮事物演變成幾乎能與時尚相提並論的主流文化之一。潮人也不再是不被理解的少數,而是形成了穩固的圈層,並不斷吸納新的血液,顯示出強大的內生驅動力。nice幾乎與國內潮流文化的爆發同時起步。2013年nice成立,主打圖片社交,滿足了年輕人對fashion、個性以及積極的生活態度的表達,在國內迅速躥紅。玩潮流,就看nice,成為了潮人的共識。
  • 社區當道 ,球鞋交易平臺nice成95後球鞋愛好者首選聚集地
    誰是球鞋文化的忠實粉絲,毫無疑問Z世代。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通過球鞋文化,嘗試走進Z世代,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價值觀,了解這群可愛的人與球鞋的故事。Z世代(GEN Z),通常指生於1995年至2009年的一代人,是當今中國社會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群體。這群人雖然年輕,但並不盲從。在經濟高速發展浪潮中長大的Z世代,獨立、個性、多元。
  • 買球鞋到nice App 與潮人一起分享潮流穿搭
    比如買球鞋,首選就是niceAPP。這裡有潮人在社區分享穿搭,有最新款、限量款的首發,有火爆的二手交易,有玩具衣物一應俱全的興趣選擇。與經營範圍廣闊的多元電商相比,至少有三個優勢。其一,在垂直電商的經營活動中,平臺對產品質量有著不可推卸的直接責任,促使垂直電商在品控方面有著更加科學的管理。其二,垂直電商對產品服務更完善。
  • 社區當道 nice成95後球鞋愛好者首選聚集地
    誰是球鞋文化的忠實粉絲,毫無疑問Z世代。從了解球鞋,到球鞋消費,再到鑑定保障,nice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了Z世代的消費痛點,深受喜愛。 興趣轉化為了能量,也讓這個喜愛球鞋的年輕人看到無限可能。 Z世代願意為了興趣愛好付出真實行動,過好當下。對於原因,別問,問就是熱愛。 從線上到線下,Z世代因為球鞋聚集到一起。2019年,Sneaker Con落地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聚集了45家品牌大量來自國內外的個人入駐,展覽並售賣二手球鞋。200元一張的門票在幾分鐘內售罄,3天內吸引了2萬參與者。
  • 一雙球鞋能有多貴?看 nice如何規範球鞋市場最後一公裡
    以往要在品牌旗艦店門口「連夜排隊、抽籤」才能買到的限量款、聯名款球鞋也都取消了線下發售,改到線上抽籤發售。究竟這些球鞋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人為此著迷?誰又該來推動球鞋市場的規範化發展?球鞋文化,全球年輕人的潮流載體球鞋文化起源於美國。1970年代,橡膠鞋底被用於藍球鞋,Converse開始流行。
  • 創始人狂言炒鞋,nice的現在和未來很不nice
    但這些sneaker並沒等到一個「逆襲」的故事,在知乎一個有關「nice好貨和毒比怎麼樣,更看好哪家」的問題中,高贊回答直斥nice為「一個圈錢騙子平臺」,有關球鞋鑑定不靠譜,平臺售假以及服務推諉不負責不透明的質疑絡繹不絕,這非常讓人懷疑nice切入球鞋二級市場的初心是什麼。
  • 競品分析:nice好贊 VS 毒APP,球鞋交易平臺的未來發展
    隨著潮流文化的普及,諸如《中國有嘻哈》、《這就是街舞》以及最近宣傳火熱的《潮流合伙人》都昭示著潮流文化已經不再小眾,儼然有成為主流文化趨勢。而在潮流文化中球鞋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潮流的普及,球鞋文化的擴張發展而來的球鞋交易已成為現今潮流市場中的最重要部分。而且球鞋的溢價造成了全民皆販的現象產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球鞋交易市場,產生了鞋市如股市的迷幻現象。
  • 社區當道 niceAPP成95後球鞋愛好者首選聚集地
    誰是球鞋文化的忠實粉絲,毫無疑問Z世代。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通過球鞋文化,嘗試走進Z世代,了解他們的消費觀、價值觀,了解這群可愛的人與球鞋的故事。Z世代(GEN Z),通常指生於1995年至2009年的一代人,是當今中國社會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群體。這群人雖然年輕,但並不盲從。
  • 球鞋轉賣平臺nice榮獲CBNData2020中國消費商業力量「年度增長力」獎
    轉型球鞋潮牌轉賣平臺以來,nice致力於平臺創新與球鞋文化的推廣,為年輕消費者打造全新的消費體驗。特別是2020年,疫情形勢變化莫測,球鞋交易比以往被賦予了更多期待,賣家和消費者都寄望於平臺能進一步盤活市場,帶來新的增量。   憑藉著多年的深耕,nice不斷優化平臺的運營模式,將活躍的小微賣家納入到整個交易體系中來,配合抑制炒鞋的多項機制,從供需兩側匹配需求,打破信息不對稱,大大推動了球鞋交易效率的提升。
  • 我為鞋狂,nice!
    但依然想說,拋開劇集的製作水平和劇情本身設置不談,從內容來看,這部劇確實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球鞋市場現狀,為鞋迷和想要了解球鞋文化的觀眾,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我為鞋狂,很nice了。Boddy數十年如一日輾轉在球鞋市場,雖然看似孤家寡人,但每每談起球鞋眼中帶光,總是讓人氣不起來……還有很多細節故事不一一舉例,想要追劇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這些案例想要表達的,是球鞋之所以發展成為文化,正是因為承載了太多故事與人生片段。故事之外,不失樂趣。排隊等首發、搶定製、與門店打得火熱,刷社交網絡、養護鑑定、滿世界找限量款,都是Sneakerhead的日常。
  • 科比相關球鞋被炒價,毒APP、nice平臺下架相關商品並封禁違規帳號
    值得一提得是,網友爆料稱,今日早上,科比相關品牌鞋子在得物(毒)APP、nice平臺等售賣球鞋電商平臺上的價格暴漲,其普通鞋款價格翻五倍,聯名鞋款價格翻十倍,最高價格被炒到2萬多。隨後,得物App於發布公告稱,平臺商品價格主要受市場供需雙方影響,可能存在波動,我們一貫倡導用戶理性消費,堅決反對惡意炒作行為。
  • 對話球鞋電商Nice周首:很多人不理解球鞋賣3萬
    一個只是想買球鞋使用而非收藏或投資的小白用戶,至少在他眼中,不是Nice服務的用戶,也不是服務的重點。 而球鞋交易平臺的崛起,本來需要歸咎的應是潮流文化的興起對人們的影響。 在這場近年來由年輕人引領的潮流文化風中,球鞋不經意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為年輕人眼中的新式「奢侈品」後,球鞋本身的價值發生改變。
  • 球鞋文化火爆催生新職業,但你的球鞋鑑定師真靠譜嗎?
    995說:「球鞋鑑定師前期積累經驗的階段,其實不需要投入太多金錢成本,主要是時間和精力。」球鞋鑑定師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圖片來源:engadget)剛開始從事球鞋鑑定時,995根本想不到球鞋有朝一日可以「火出圈」。
  • 換湯不換藥的Nice雲炒鞋,做錯了什麼?
    「雲炒鞋」的商業現象已經很不正常,而nice的這種遮遮掩掩的商業策略則更不正常。為什麼會有這種「割韭菜」現象出現呢?答案就是其中蘊含的巨大的利潤以及作為一家企業的「一夜暴富」上市需求。首先, nice只發了個banner,並很快撤下了,而取「閃購轉售」而代之的「寄存」、「速達」都沒有一個詳細的說明,這很令人疑惑。更重要的是,如果nice下架「閃購轉售」功能是充分認識到了炒鞋的危害性,那為何將「鍋」甩給68名平臺用戶?要知道,就在今年5月份,周首在一次直播裡說:「賺錢是必須的,誰(此處省略三個字的粗話)炒鞋不賺錢呢?
  • 與niceApp共同抵制炒鞋,分享潮流時尚穿搭
    本文轉自【《經理人》】;原標題:與niceApp共同抵制炒鞋,分享潮流時尚穿搭如果手機裡只有一個購物APP,那肯定不能稱之為「潮人」。去各個購物平臺掃貨,才是打開潮人生活的正確方式。比如買球鞋,首選就是niceAPP。
  • 溢價5倍、有鞋款漲價過萬,得物與nice下架科比系列球鞋球衣
    南都記者發現,在得物APP(毒)平臺上,時間僅相隔8小時,「NIKE MAMBA FOCUS科比曼巴精神 湖人色」系列球鞋的售價從599元飆升到了4899元。對此,得物App(毒)今日發布公告稱,作為第三方潮流網購平臺,平臺業務不涉及自營,不直接出售商品、不參與定價。
  • 與潮品交易平臺nice共同抵制炒鞋,探討買鞋最新趨勢
    垂直電商好在哪?與經營範圍廣闊的多元電商相比,至少有三個優勢。其一,在垂直電商的經營活動中,平臺對產品質量有著不可推卸的直接責任,促使垂直電商在品控方面有著更加科學的管理。其二,垂直電商對產品服務更完善。
  • 第一財經數據盛典落幕 nice平臺榮膺「年度增長力」獎項
    轉型球鞋潮牌轉賣平臺以來,nice致力於平臺創新與球鞋文化的推廣,為年輕消費者打造全新的消費體驗。特別是2020年,疫情形勢變化莫測,球鞋交易比以往被賦予了更多期待,賣家和消費者都寄望於平臺能進一步盤活市場,帶來新的增量。 憑藉著多年的深耕,nice不斷優化平臺的運營模式,將活躍的小微賣家納入到整個交易體系中來,配合抑制炒鞋的多項機制,從供需兩側匹配需求,打破信息不對稱,大大推動了球鞋交易效率的提升。
  • nice榮獲CBNData2020中國消費商業力量「年度增長力」獎
    其中,球鞋交易平臺nice獲得「年度增長力「獎。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後疫情時代新業態、新模式所引領的「新消費」,較之以往釋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潛力。轉型球鞋潮牌轉賣平臺以來,nice致力於平臺創新與球鞋文化的推廣,為年輕消費者打造全新的消費體驗。特別是2020年,疫情形勢變化莫測,球鞋交易比以往被賦予了更多期待,賣家和消費者都寄望於平臺能進一步盤活市場,帶來新的增量。
  • niceAPP榮獲CBNData2020中國消費商業力量「年度增長力」獎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疫情常態化時期新業態、新模式所引領的「新消費」,較之以往釋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潛力。轉型球鞋潮牌轉賣平臺以來,nice致力於平臺創新與球鞋文化的推廣,為年輕消費者打造全新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