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除某些特殊行業外,由於供過於求,市場的變化以消費者的意志為轉移,只有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與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然而,市場競爭中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要想優質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得依賴於營銷。
網際網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特別是同質化嚴重的餐飲業,如果沒有行而有效的營銷策略,也很難做大做強。因此,餐飲人也應關注餐飲營銷,促進餐飲業疫情後的復甦。
市場經濟中有許多來自於各行各業的經典營銷案例,並且許多營銷人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借鑑經典營銷案例經驗,也取得了良好的營銷業績。例如小米手機的飢餓營銷,便被應用至許多企業的營銷中,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麼這些經典營銷案例是否值得餐飲企業借鑑,應用於餐飲營銷中呢?答案是肯定的,今日小編便分享3個經典營銷案例,借鑑經驗,助力餐飲業復甦。
經典案例
A、網際網路營銷——雕爺牛腩
雕爺牛腩是一家專門做牛腩的輕奢餐廳,其創始人孟醒擅長網際網路玩法,在餐廳未開業時便開展網際網路營銷,吸引了大量關注,很多網友稱之為餐飲界的初代網紅。
雕爺在菜品方面追求極簡主義,只有12道菜品,但營銷需要噱頭,雕爺花費500萬向香港食神戴龍購買了牛腩的秘制配方。利用當時火熱的微博開展引流,利用微信進行客戶管理。並且雕爺還形成了粉絲文化,培養了大批忠實粉絲,運作僅3個月便成為當時商圈中最熱門的餐廳,並且僅2家門店就獲得6000萬融資。
點評:雕爺牛腩自2016年COO穆斌出走後持續走下坡路,並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2020年雕爺牛腩被投資人告上法庭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但雕爺牛腩確實是最早期的一批網紅餐飲品牌,以網際網路思維進行著產品運營、會員管理,完全詮釋了網際網路產品思維。或許也正是由於如雕爺牛腩這些初代網紅的成功經驗,現在許多餐飲企業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營銷,構建私域流量,並且許多餐飲企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B、O2O整合營銷——黃太吉煎餅
在網際網路未進入餐飲業前,很多人難以想像,1家面積10多平米的煎餅店能實現1年500萬的流水,並被風投估值4000萬元,然而煎餅果子遇上網際網路擦出了別樣的火花,黃太吉煎餅做到了。
O2O是將線下的商務運營與線上結合,讓網際網路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黃太吉便充分利用O2O整合營銷,主要的營銷渠道是微博,這跟雕爺牛腩有些相似。黃太吉當時的主要營銷方式有:
線上微博營銷:利用美女老闆娘的照片,通過美女「吸晴」;同時微博中的每一條粉絲評論都能夠得到回覆,微博發布的內容新穎、獨特,以及轉發顧客的觀點等,同時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勾起他們到線下消費。
線下營銷:用奔馳送煎餅,製造話題;每個節日都有創意,如七夕節情侶KISS送豪華煎餅等等;利用從眾心理,以多人排隊吸引顧客。
點評:黃太吉煎餅雖然當時紅極一時,但從2016年開始,黃太吉大量門店關閉,隨後就慢慢地淡出了視野。黃太吉煎餅跟雕爺牛腩一樣都屬於失敗的案例,但是他們的營銷策略卻是值得借鑑的,只是這兩家餐飲企業在管理、產品方面仍顯不足,如黃太吉煎餅最大的問題便是產品品質未得到顧客認可、定價高、類百麗計劃失敗、自建外賣平臺效率與水平較差等等。
C、社會化營銷+飢餓營銷——小米手機
小米手機大家並不陌生,成立於2010年,目前市值已突破400億美元。很多年輕人對小米手機的飢餓營銷是深惡痛絕,但又經不住小米手機高性價比的誘惑,在罵罵咧咧的同時,又情不自禁的參與搶購,這便是飢餓營銷的魅力。
另外,小米手機最早期在營銷方面基於是「零投入」,主要通過微博、論壇等社會化渠道展開營銷,通過「價格屠夫」、關注用戶體驗、口碑積累了大量粉絲,利用粉絲便打造出了「知名品牌」。
點評:小米手機的成功不僅歸功於成功的產品,也歸功於成功的產品營銷。充分利用了零成本的社會化營銷渠道,吸引了大量粉絲,並利用飢餓營銷調控供求關係,為品牌樹立起高價值的形象,促進了小米品牌的快速建立。
經驗借鑑
通過上述3個營銷案例可以發現他們的成功都是基於網際網路,並且雕爺牛腩、黃太吉煎餅這2個案例利用網際網路思維開展餐飲營銷取得了成功,那麼餐飲企業可不可以直接學習、實施這些營銷策略呢?答案是可以的。
A、利用網際網路建立私域流量
傳統餐飲經營都是打開店門等客來,或者發送傳單、戶外廣告等吸引顧客,這種方式如果沒有良好的品牌或口碑,很難吸引到顧客,並且傳單、戶外廣告成本高、轉化率低。
餐飲企業完全可以借鑑雕爺牛腩、黃太吉煎餅開展網際網路營銷,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目前,新媒體平臺豐富,並且各新媒體平臺擁有海量的用戶,為餐飲企業開展網際網路營銷奠定了基礎。
例如餐廳可建立各新媒體平臺帳號吸粉,開展粉絲運營,將粉絲從線上轉至線下消費。很多中小餐飲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玩轉新媒體,但是肯定都會建群組,如微信群、QQ群,顧客在餐廳消費時可採用折扣、送禮品等手段吸納進群,進群的顧客便是餐廳的「私域流量」,日常運營時派送些福利,便能夠提高這些顧客的復購率。
B、開展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雖然影響用戶體驗,但小米手機的飢餓營銷卻用的「很香」。餐廳在經營過程中同樣可以開展飢餓營銷,如雕爺牛腩在開業前半年搞了個所謂的「封測」,免費邀請藝人、社會名流、網絡大V試吃,並讓他們發送微博或文章,利用這些藝人、名流、大V的傳播效應,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讓許多消費者想一探究竟,但由於處於「封測」階段,只能望而興嘆,這便屬於飢餓營銷。
臺灣「牛爸爸麵館」飢餓營銷玩得最「狠」,每天限量10碗面,而且一碗牛肉麵賣10000臺幣,但每個吃過的顧客都讚不絕口。西班牙鬥牛犬餐廳經營期間預約量超過200多萬單,但每年只接待八千人,能去這裡吃飯真有種中彩票的感覺。
當然,上述的案例充分展示了飢餓營銷的精髓,傳統的餐飲經營肯定是顧客多多益善,那麼傳統餐廳如果玩轉飢餓營銷呢?或許我們需要換一個思路。
例如可以將餐廳的特色菜每日限量供應,形成緊張供應的心理。同時也可以將一些活動進行限量,如每日高額折扣限時限量,每日免費菜品限量等等。
飢餓營銷也並不適合於所有餐廳,小編認為實施飢餓營銷的餐廳必須具有強大的品牌支持、擁有極富競爭力的菜品,不具備競爭力的餐廳搞飢餓營銷,只能送七個字「不作死就不會死」。
結束語
產品是「1」、營銷是「0」,只有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再加入優秀的營銷策略,才能「+∞」。因此,餐飲企業在開展營銷活動時必須要有過硬的菜品,優質的服務質量,良好的就餐體驗,否則一切都只是空談。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敬請點讚、關注【佳餚聯購餐飲食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