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錯把烏龜當生肖,媒體: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小學生錯把烏龜當生肖,媒體: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

胡印斌/中國教育報

2018-01-03 09:23

14%被測學生把洋節錯認為中國傳統節日,還有部分被測學生把小烏龜錯認為十二生肖。日前,遼寧瀋陽市約六萬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參加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涉及語文、數學、英語、基本素養四科。當地教育界人士表示,調研和監測發現,目前學生閱讀能力總體偏弱。(《遼瀋晚報》12月28日)

小學都上到四年級了,居然還有把小烏龜扯進十二生肖、把洋節當成傳統節日的,這樣的「梗」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儘管僅憑一次或幾次測評,未必就能反映出小學生真實的傳統文化常識水平,但出現如此「低級」錯誤,胡亂「拉郎配」,真的說不過去。

這個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現實中,一些家長更關注的是奧數,是英語、早教等「新知」,或者是舞蹈、球類、跆拳道等健身項目。小孩子的興趣往往被遊戲或玄幻讀物等吸引,他們的世界裡多的是各種豐富駁雜的知識,是另一種「與時俱進」。至於那些經歷了歲月淘洗的傳統文化常識,很多被棄置一邊,甚至成為「老祖母」的專屬。十二生肖是這樣,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也是這樣,當然還包括諸多中國人的歷史與地理等。這其中,「三國」的命運稍好些,但孩子們獲知的三國知識,很多甚至來自網路遊戲……

傳統文化常識果真過時了嗎?且不說其中好多知識反映的是中國人的世界觀,是一種自成系統的認識論,即使以現代社會的知識體系而言,也離不開這些傳統文化常識。某種程度上講,現代社會越往前走,越是呈現出某種新變,越能體現出傳統文化常識的重要性。這本身就是一種互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參照系。

因此,有必要在學校教育中強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這不是復古,也不是食古不化,而是一種回歸,是在找回中國人的固有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尋求更充分的認同。瀋陽市的綜合評價只是一個標準,真正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譬如,如何習得這些傳統常識?如何將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如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而非硬性灌輸……

目前,中小學語文課本已經加大了傳統文化課程的比例,一些學校也在常態化組織經典誦讀等活動,但僅有這些還不夠。在新一代學生的知識體系中植入傳統文化元素,並不是幾首古詩、幾個典故所能支撐的。要真正引起學校、家長的重視,必須想辦法營造一種濃鬱的學習氛圍。

傳統文化常識並非簡單的知識積累,而是體現在生活態度上。我們現在常常強調中國人要有文化自信,但文化自信從何而來?正是從傳統文化中來。有傳承、有汲取、有浸淫,才會經由與外部世界的碰撞而產生自信。如果缺乏傳統文化常識,即便擁有再多的技能,也是瘸腿的。

是時候重視傳統文化常識教育了。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一個民族的精神發育是不是健全、是不是既能接續傳統又能吸納新知,關鍵在於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是不是有敬畏。從這個意義上講,錢穆先生所言的對歷史要有「溫情和敬意」,應該成為一種警醒。

(原題為:《傳統文化教育還得做實做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小學生,傳統文化,生肖

相關推薦

評論(1152)

相關焦點

  • 孩子把烏龜當生肖不是小事兒
    (原標題:孩子把烏龜當生肖不是小事兒)
  • 上萬名小學生深信:有烏龜!
    ,相信這些基本常識大家應該不陌生,但最近瀋陽市的6萬多名小學四年級學生參加教育質量總和評價測驗,結果竟有高達1萬名學生認為烏龜是十二生肖的成員,更有不少學生將西洋節日錯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據報導,為了引導孩子從小多閱讀、關注生活實踐,瀋陽自四年前開始推行「四年級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包含語文、數學、英文及基本素養四門科目,檢驗學生們的基本文化教育程度。
  • 小學生談中秋節只知「吃月餅」 媒體籲重視傳統文化
    原標題:小學生談中秋節只知「吃月餅」 媒體籲重視傳統文化  新華網長春9月20日電(記者 趙丹丹)中秋小長假第一天一大早,長春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周東就背起書包出門了,這個小長假對他來說格外「充實」,因為他要上英語班、作文班、數學班、書法班和遊泳班。  問及中秋節是什麼,周東除了「吃月餅」外一無所知。
  • 【教育雜談】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然而近年來,在應試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學校和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取得滿意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人文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殊不知,我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理念、教學素材和教授方法,其在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給學生帶來諸多益處。
  • 校長訪學筆記:日本為什麼這麼重視傳統文化教育?
    編者按:5月10日,一起教育科技發起的首屆「新竹獎-教育者訪學計劃」訪學團從北京出發,抵達日本開啟正式訪學之旅。當地接待人員告訴我們,這次訪學是令和元年的首次中日教育交流活動。隨團人員包括中國國內教育學者、首屆新竹獎獲獎校長和老師以及媒體記者等。
  • 十二生肖有烏龜嗎?一萬多名小學生答錯這題暴露出啥?
    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負責此次命題工作的瀋陽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評價與質量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請他來介紹綜合評價的目的、意義,以及試題特點。20%的被測學生把小烏龜錯認為十二生肖的一員,還有14%的被測學生把洋節錯認為中國傳統節日。在幾年前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中,諸如此類的問題暴露出來,這也讓瀋陽市教育研究院教育評價與質量監測中心更加堅定地將綜合評價工作繼續做下去,到今年已經連續做了四年。
  • 傳統文化與書法教學
    傳統文化與書法教學相結合的呼籲由來已久,可是,美好的想法與現狀差距還是很大。古代社會是十分重視書法教學的,雖然有其如求仕、顯名等的實用目的,但是,人們更重視書法本身的文化內涵,把它當作修身養性的法寶。據《禮記》等典籍記載,西周即設有&34;,教育內容為&34;,所謂&34;,書列其中。
  • 語文老師總結了100句「順口溜」,串起中國文學常識!適合小學生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資深語文老師總結的100句「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小學生,關鍵是這100句「順口溜」巧妙地串起了中國文學常識,對孩子們的語文學習很有幫助。
  • 中國有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傳統
    這就是珍視文化傳統。所以,幾乎歷朝歷代,在政權穩定之後,都會出臺鼓勵民間獻書的政策。民間收藏的圖書,國家花大成本購進,如果不同意出賣,國家就派人抄寫。漢興一百年,根據司馬遷的說法,「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圖書的存在,是文化傳統能夠流傳的一個保證。思想家孔子的貢獻,人所共知是教育。他開創的私學教育,在一個動亂的年代,把傳統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 寫鼠畫鼠手工鼠,傳統文化迎新春
    翰墨迎鼠年,學童展才藝,書法,國畫,剪紙,手工製作……無論社區、學校,老人、孩子,大家樂享傳統文化,為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增添了濃濃的文化韻味。 1月15日,青島市即墨區潮海街道銀華社區,小朋友在展示創作的「鼠」題材的國畫作品。
  • 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傳統文化教育自成體系
    千龍網北京10月18日訊 (記者 李思瑾)10月18日,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舉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討活動,來自豐臺區100餘所中小學,順義、密雲、石景山部分學校,山西山陰一中共計2百餘人齊聚,觀摩了麗澤中學傳統文化學科滲透、綜合課、校本課程、社團活動,並就如何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行了分享和研討。
  • 漢字筆順筆畫智能糾錯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然而,現在的家長都普遍只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對孩子的認字能力要求很高,對筆順筆畫則重視不夠,孩子寫字時經常「依樣畫葫蘆」, 「湊」字、「畫」字的現象日趨嚴重。當孩子對原來錯誤的寫法已經熟記以後,要想改過來就困難重重。  日前,小學生必備漢字智能糾錯神筆重磅面市。真筆真紙真手寫,哪字不對糾哪字!
  • 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事實性課程主要表現為傳統文化常識,即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基礎性內容。我們幾代人中國傳統文化素養薄弱,對於老祖宗創造的歷史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認知。那麼,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最基礎、最初步的常識性課程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 一位中國校長的訪日經歷:日本學校竟如此重視傳統文化
    最後登場的「野外教室」  桃山小學的課堂積極擁抱科技帶來的學習方式,而他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讓這所學校顯得尤為厚重。科技與傳統交相輝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點跟我們慧園街小學(以下簡稱「慧小」)倒有幾分相似。
  • 語文教育與傳統文化的碰撞
    其實,所舉臺灣中學的國文試題,並不是很難,多 屬傳統文化方面的常識,只要大體接觸過一些古代典籍,讀過不少詩文名篇,具有一定的閱讀和領會能力,是不會被難住的。   博士答不來中學國文試題,除了我們多年來對傳統文化重視不夠、學生讀古代經典太少的緣故外,還與教育部門的失誤以及命題者的思路、水平有關。即 就古典詩詞知識而言,臺灣鳳山國民中學某次月考便舉出首句不入韻且有的韻腳讀音與今之讀音已不同的唐詩名篇《遊子吟》,要學生指出韻腳是哪幾個字。又如高 雄市立前金國民中學某次月考,有兩道題為:一首「五絕」加上二首「七絕」共有多少字?
  • 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傳統文化常識100題
    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傳統文化常識100題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傳統文化常識,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周村區王村鎮中心學校榮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學校
    近日,淄博市教育局對全市各中小學申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 進行區縣遴選、專家審核,共評選出66所示範校和26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校創建學校,周村區王村鎮中心學校光榮上榜。該校本著 「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培養「五育人才」的目標,充分利用本地的傳統文化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將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研學實踐活動以及語文課程整合起來,按照本地區文化的特色,有甄別性地選取有價值的、思想性較強的內容,精心提煉,分層次、分系列、分專題開發,進行創新性、提升性和延伸性地閱讀與綜合實踐活動,開闢了一片特色教育的天空。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傳統文化100題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傳統文化100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不管是國考還是省考對常識都有一定的考察,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
    在幼兒園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與其價值訴求緊密聯繫。一方面,在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所生發的價值迷思,影響了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在幼兒階段的深入;另一方面,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也成為其發展的根源和動力,促進我國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創造與創新。
  • 傳統文化教育要多些身體力行
    千百年來,這樣的標準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被不斷地傳承下來,即便是在今天也同樣具有推廣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但是,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如何讓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植根於民眾的心田,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使傳統文化的根脈綿延不絕,顯然絕非易事。  近些年來,在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雙重擠壓下,傳統文化受到冷落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