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校長的訪日經歷:日本學校竟如此重視傳統文化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5月10日,一起教育科技發起的首屆「新竹獎-教育者訪學計劃」訪學團從北京出發,抵達日本開啟正式訪學之旅。當地接待人員告訴我們,這次訪學是令和元年的首次中日教育交流活動。隨團人員包括中國國內教育學者、首屆新竹獎獲獎校長和老師以及媒體記者等。一周的探訪我們先後來到日本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為隨團的南京市慧園街小學副校長王格,講述她在桃山小學和長田高中的見聞。

  以下為正文:

  此次參加「一起教育科技」的訪學活動,我們除了參觀位於札幌的北海道大學,還去到了大阪的兩所學校,一所是京都教育大學附屬桃山小學校,另一所是兵庫縣立長田高等學校。

  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信息化教育

  在第一所京都教育大學附屬桃山小學校,感受到這裡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學習規劃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尤其在信息化教育方面。這裡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會接觸信息化產品,跟國內不同的是,學校免費為學生們配備了iPad(平板電腦),一般擺放在走廊和教室後面等公共區域,使用完後放到指定區域充電即可。而且在課堂上不需要經過老師的同意就可以使用。

  

  作為大學的附屬學校,桃山小學的ipad裡面的軟體是和大學聯網的,大學生可以隨時和小學生進行溝通。孩子們還可通過自己的獨立帳號和密碼管理自己的學習資料,回家後則通過共享雲實現同步學習。

  

  桃山小學副校長介紹說,1-3年級主要通過信息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比如思考力,表達力,分析力;4-6年級主要通過信息化教育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科技產品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批判性的思考力方面扮演了更好的角色。

  

  參訪中,我們還發現了非常有特色的、學校自主研發的書包。這種橙黃色的書包,是桃山小學自主研發的一款書包,書包裡有可以浮起40kg左右體重的安全防護道具,讓人驚嘆。既可以在孩子落水時,作為救生圈使用,也可以在遇到火災和地震時,從中取出早已配置好的頭部護罩。我們分別試背了一下,書包雖然配備了很多防災道具,但是書包的重量非常的輕,不會給學生的身體添加額外的負擔。這種做法值得借鑑。

  最後登場的「野外教室」

  桃山小學的課堂積極擁抱科技帶來的學習方式,而他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視讓這所學校顯得尤為厚重。科技與傳統交相輝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點跟我們慧園街小學(以下簡稱「慧小」)倒有幾分相似。

  在桃小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陳列著廢棄火車頭但已成為當地地標的操場,巡遊了一至六年級每一間教室和一個個功能齊備、設計巧妙的專用教室……最後帶我們參觀的是一間名為「野外教室」的屋子,這個名稱真是令人過耳不忘,詢問得知是因為在這裡上的課有時會弄髒教室,這個命名原因也真的很是特別。

  屋子設在教學樓的外部,像是專門加蓋出來的。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門口桌子上擺放的一個個藍色的塑料盒,裡面整整齊齊排列著已清洗乾淨的毛筆,基本都是大楷兼毫毛筆,與我們慧小孩子使用的一樣。我又拿起幾支細看了一下,筆桿上印著日文,有的既有中文也有日文,不禁遐想:這是中國生產出口日本的,還是日本本地生產的呢?後來查了下資料,日本本土生產的毛筆價格很高,便宜的是人造毛的,所以多半使用的是咱們中國生產出口的吧。

  轉身看到門後的桌子上還有兩個硬紙盒,一個個小瓶子樹立其中,大小形狀大致相同卻又不完全一樣,瓶蓋各種顏色,乍一看宛如一群小娃娃,我也好像看見一群可愛的孩子在排著隊拿取自己的小瓶子、毛筆等用具,然後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待著書法課的到來。這小小的瓶子裡裝的都是墨汁,書寫時還要找個小碟子再倒出來,現在慧小的孩子已方便不少,因為都開始使用墨盒上課,本想推薦給桃山小學的老師,只可惜未帶實物,姑且作罷。

  走到教師的講臺前,看見兩摞學生的練習作業,興許是剛收上來吧,還散發著陣陣墨香。打開一看,四年級孩子書寫的,雖筆法顯得稚嫩,但明顯看出是有基礎的,行筆正確,且不僅僅是練習單字,而是嘗試寫作品,正文、落款一應俱全。這個書寫水平和慧小一般大的孩子是有差距的,但轉而一想,慧小是書法特色學校呀,如果將之與國內未正常開設書法課的學校的四年級學生相比,也許並不遜色。

  

  通過桃小教導主任的介紹,我們知道這裡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每周都要上書法課,我們看到的作業就是剛上完課的四年級學生留下的,學校雖然地方也不大,有的教室還是一室多用,但是再緊張都會保證這間「野外教室」上書法課的正常使用。聽到此處,我心中對桃山小學在翰墨教育這一塊的重視程度產生了讚許和敬佩之意。

  

  在之後的訪學交流中,我向桃小老師們介紹了慧小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做法,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到了他們對我校「慧人教育」理念的高度認同。從面對面的言語中,我聽到了他們對我校書法特色教育中的「以書啟智、以書導行、以書怡情、以書礪志、以書健體」的教育內涵深感興趣。我帶去的我校薛凱校長的書法作品,贈送給桃小紀念,我帶的一方印章被桃小的老師輪流觀賞,一位老師還拿在手中仔細端詳,愛不釋手。

  

  交流的最後,我書寫了行、楷、篆三種書體的「福」字,以表達我們一行人對桃小的美好祝願,也得到了日方老師們的歡迎,大家手持「福」字合影留戀,桃小校長還提議用「福到了」的方式,可見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

  

  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桃山小學還專門開設了古箏課。學校目前有40多臺古箏,古箏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彈奏的機會。學校介紹說,古箏是京都地區的重要樂器,我們參觀的學校都屬於大阪、京都區域,而這些地區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又非常有特色,這次在桃山小學確實也親身感受了日本傳統文化教育的魅力。

  古箏其實是中國獨特的、土生土長的中國樂器,8世紀初,中國唐代十三弦箏傳入日本。古箏其表現方法非常豐富,因為音色聽起來像豎琴一樣,所以也被稱為「東方的鋼琴」。中國國內的學校都很少見到的古箏,在桃山小學被列入了學習課程,他們對傳統文化,尤其很多從中國文化流傳過去的東西進行了很好的保存和繼承,值得深思。現場我還專門試彈了一曲,很有意思。

  

  校長的名字自己寫

  兵庫縣立長田高等學校是當地的名牌高中,原本想自己來自於小學,對國外的中學並不會有太多共鳴,結果剛坐下來,日方校長的自我介紹,就讓我眼前一亮。這位校長一邊說著自己的名字,一邊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中村晶平」四個字,雖然只有名字,但已經徹底暴露出這是一位書法功底過硬的校長。

  

  在中村校長的介紹中,我知道了該校每年有90%以上的學生會升入高等學府,這個比例數字在當地排名第一,在別的學校通常只有半數左右。我不禁好奇心起,對於這樣一所名牌學校,學生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習狀態呢?學校裡參觀了一圈下來,沒有看見桌上堆起高高的書山,也沒有看見多少學生佩戴眼鏡,據說有的戴了隱形銀鏡,但我想總不會個個都戴吧,戴眼鏡的學生真的很少。總之,除了我在拍照時,有個別學生會因為有點害羞而躲閃鏡頭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它似乎都和我想像中的重點高中不太一樣。

  參觀沿途,學校牆壁或玻璃上一幅幅小巧別致的宣傳畫,吸引了我,大致能猜測到每副的意思,當中用毛筆書寫和繪畫的作品時有可見。其實,大家都知道,高中生應該已經忙碌到無暇再每周練習書法,最多只能參加相關的社團去進一步學習了,但是他們從小打下的根基,讓他們樂於在高中校園裡一顯身手。

  

  學校還有一面吸睛的文化牆,名為「部活動聯絡黑板」,學校為每一個學習部設立了一塊區域,其實類似於咱們國內學校的社團,但不同的是這些學習部都由學生進行自主招募和報名,每個學習部都會在這塊文化牆上打廣告,寫下自己的過人之處,以吸引更多的同學前來報名。

  

  學校特別重視體育教育,在教學樓通往大操場的路上,設置了很多大塊醒目的獎牌,哦不對應該說是獎碑,真的是在石碑上刻上了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突出成績,其中有不少學生是在全國獲大獎。到了大操場,一群學生滿場奔跑歡快地打著棒球,沒有戴帽子的,沒有穿防曬衣的,更沒有戴墨鏡的,額頭上的汗水在陽光下熠熠發光,滿場都是蓬勃的朝氣。

  我突然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並不是身處一所高中校園,而是在一所大學裡參觀,這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交流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從而賦予學生積極、自信與開放的生活態度,學生又將這些優良品質發揮在學習當中,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即將離開長田高中之時,已是午餐時間,詫異地發現學校竟然沒有設立食堂,學生可以自行在校園中聚餐,室內外均可。走到一圈用餐的學生旁,靠我最近的一個女生熱情地用英語和我打招呼,還給我看她餐盒裡的食物。中村校長此時也走到學生的身邊說了幾句話,估計是向學生介紹我們吧,學生們聽後更熱情了,紛紛與我們揮手打招呼。遠處看到有一圈男生,集體做著伏地挺身,難道是為了多吃點?操場上一個個圍坐的聚餐圈,這畫面甚是可愛。

  

  告別之際,和親筆書寫名字的中村校長交換了聯繫方式,他得知慧小是以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書法特色教育突出的學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約定保持聯繫,以後有機會組織師生相互交流學習。

  

  由於我所在的慧小,是一所長期以來尤為重視弘揚傳統文化的學校,因此我此行的觀察角度亦更多側重於此。無論走在街頭看到一個個街牌店招,亦或是超市裡陳列的一些商品,都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得到了較大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尤其是幾乎到處可見的寺廟和神宮,每一塊牌匾上都能看到蒼勁有力的中國書法,進入當地的中小學感受更是深刻,感慨於那裡師生對於傳統文化的推崇和喜愛。在欣喜同時,更加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作為書法發源地的中國,作為一名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擔負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將上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通過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發揚。

  作為首屆「新竹獎」獲獎者參訪日本學校,我對日本學校的「科技+傳統」的融合感同身受也獲益匪淺,這種交流活動對於促進中日教育互相了解、互相學習借鑑很有幫助,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更好推進教育發展很有建設意義!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校長訪學筆記:日本為什麼這麼重視傳統文化教育?
    編者按:5月10日,一起教育科技發起的首屆「新竹獎-教育者訪學計劃」訪學團從北京出發,抵達日本開啟正式訪學之旅。當地接待人員告訴我們,這次訪學是令和元年的首次中日教育交流活動。隨團人員包括中國國內教育學者、首屆新竹獎獲獎校長和老師以及媒體記者等。
  • 訪日初中生在東京與日本學生開展交流活動
    訪日初中生在東京與日本學生開展交流活動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2013年07月17日20:12 訪日的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實驗學校學生在東京西臺中學的歡迎會上。 這項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動由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東京都日中友好協會共同主辦,活動旨在通過互訪的形式促進兩國青少年相互了解,自1988年以來已經舉辦21屆,其中中國青少年訪日11次。除東京外,本次訪日團還將前往京都、大阪、箱根等地參觀學習。
  • 八一學校開啟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新華教育北京12月15日電 今日,「讀聖賢之書 做厚德之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活動啟動暨首場研討會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舉行。本次活動由海澱區教育委員會和中華書局主辦,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所、海澱敬德書院、北京市八一學校聯合承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 中國文化走進國際學校 近距離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麵塑大熊貓(學校供圖)   這些讓孩子們深深著迷的課程,都來自10月23日至11月13日由北京市順義國際人才社區辦策劃,順義區成人教育學校籌辦的「學中國風,共順義情」系列活動之「中國文化進校園」活動。
  • 如此重視東方傳統節日的日本為何不過春節
    春節被合併到了元旦我的兩位留學生客人來自廣東,廣東人是頗為傳統的,自然希望春節能過得熱鬧,我就開車拉上他們直奔神戶的南京町,準備在那看舞獅、吃餃子,高高興興地過年。我們到時,滿街張燈結彩,中國人和日本人把整條街擠得水洩不通,以至於兩位留學生大叫吃不消,說在老家春節都沒有這麼多人上街的。
  • 日內閤府報告:中國訪日遊客消費激活日本各地經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內閤府12月28日公布的《日本經濟2015-2016》指出,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訪日外國遊客激增帶動的國內消費正作為日本的「吸金力」,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報告還指出,鑑於2020年將迎來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訪日遊客數今後也會有很大增長餘地」,官民合作努力展開工作很重要。
  • 傳統文化特色課程
    21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日本科學家中已有18人獲得諾貝爾獎,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按照目前的情況推算,日本這項諾獎計劃有可能成為現實。   日本人為何能頻頻獲得諾貝爾獎?
  • 大阪市教委對話中國國際學校校長 | 新學說日本研學團回顧
    為國際學校提供行業最新資訊,會議組 織,海外考察;研究報告,行業資料庫;學校投建,運營管理,品牌管理,人才培養等專業諮詢服務。森曉教育的主要業務之一是對接中日教育行業資源,承接各個層級(學生/教師/校長/經營者/教育行政)的訪日研學活動和細分行業考察項目。
  • 日本傳統書包成訪日購物者新寵兒
    原標題:日本傳統書包成訪日購物者新寵兒 帶上書本和便當盒、背起小書包開開心心上學堂的時光,也許離我們已經十分遙遠。但是如果想要重溫學生時代的美好感覺,有個地方絕對能幫上忙。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25日報導,日本的傳統學生書包近來在訪日旅客當中人氣急升,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新式紀念品。
  • 中日民間交流的橋梁 訪平成日本語學校校長郝志強(組圖)
    推薦閱讀更多美槍擊案背後的社會問題探訪紐約曼哈頓廉租房組圖:伊朗一波音客機墜毀日媒體稱日本外相擬在美演講暗批中國  看到這一串的經歷介紹,就能想到郝志強在日本留學期間肯定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
  • 傳統文化項目走進中小學校園項目學校考察
    2019年10月11日,由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周昌新藝術基金髮起的傳統文化項目走進雄縣大莊小學,並同時舉行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啟動儀式;2019年10月13日,在偉大祖國70華誕、少先隊建隊70周年之際,由基金主辦,北京興隆小學原創的,少兒紅色史詩劇《我們的英雄》多幕兒童話劇,在北京朝陽區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禮堂成功演出。
  • 中國有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傳統
    後來聽說齊地有一位老先生叫伏生,他還會背誦《尚書》,政府立刻派官員前往學習記錄,因為當時伏生已經九十多歲,沒有能力長途跋涉到長安來。這就是後來還能夠流傳的今文《尚書》。為什麼國家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保留下來一部古書?這就是珍視文化傳統。所以,幾乎歷朝歷代,在政權穩定之後,都會出臺鼓勵民間獻書的政策。民間收藏的圖書,國家花大成本購進,如果不同意出賣,國家就派人抄寫。
  •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說說多大年齡做校長合適?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多大年齡做校長合適?中國基礎教育有數億學生,一校之長為一所學校的領頭雁,校長的眼界、格局和心胸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辦學層次,校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01我們來看看國外的校長制度:在日本,據說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校長的任職有年齡限制,必須達到50歲,這個規定似乎有點奇怪。實際情況是,日本等級制度森嚴,色情文化泛濫。
  • 英國Portslade Aldridge Community Academy學校Katie Scott校長來校訪學交流
    Aldridge Community Academy學校Katie Scott校長來校訪學交流     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內容和途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規模、層次和質量代表一所學校的國際化視野、胸懷、辦學層次和水平。省錫中實驗學校自成立以來,始終把國際交流與合作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充分利用國際友城交流等渠道,積極爭取與境外學校結成友好學校或姊妹學校,擴大交流範圍,形成比較穩定的交流協作關係。寒暑假期間的學生境外修學旅行成為傳統特色,增加了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直接體驗,培養了國際觀念和全球意識。
  • 一位好校長=一所好學校?盤點滬上國際學校明星校長圈!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位好校長就等於一所好學校」。於學校而言,一位優秀的校長正如一位穩健的舵手,帶領著學校駛向更明朗開闊的海岸!校長對於一所學校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一所學校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校長的教育理念,而現在的家長用來越來越關注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否與自己的所契合,因此也越來越關注起其背後的校長履歷。一位好校長是成就一所好學校的重要因素,一所好學校離不開一個好校長。
  • 旅日作家毛丹青:日本文化是給中國的一面鏡子
    [摘要]《孤島集》濃縮了毛丹青在日本孤島27年的經歷,用色彩來講述人生,從生活的細小「塵埃」入手,感悟一段段人生路程上的談笑,帶來這位雙語作家對於日本文化的獨特感受。活動現場騰訊文化北京訊(張迿)8月23日下午,著名旅日作家、學者毛丹青攜新書《孤島集》現身北京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與讀者分享創作初衷及人生經歷。
  • 日本小學怎樣教傳統文化?
    中國80年代以來,傳統文化教育逐漸復興,各地書院逐漸興起,體制內傳統文化教育的各種探索也不斷豐富。近年來,在社會需求、政府倡導、各方推動下,傳統文化教育更是一派繁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然而在小學,傳統到底怎麼教,小學生能接受的傳統文化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不妨將視野放至國際,先來看看日本的小學都是怎麼教他們的傳統文化的吧!
  • 教師,是學校文化、傳統、精神的主要傳承者!
    12月17日下午,新安二高高一年級召開本學期第二次聯考教師總結會。校德育處王喜特主任,最後應邀總結髮言,在談到教師的團隊協作、捆綁考核、整體創優時,他說道:「團隊協作、捆綁考核、整體創優,是我們新安二高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這一點,我們千萬不能丟!
  • 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日意義大,程永華揭秘鄧小平訪日三大目的
    「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我作為中國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學生之一,1973年赴日本學習,1977年開始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工作,2010年起擔任中國駐日本大使,直到今年5月離任。可以說,我的職業生涯起點跟中日邦交正常化同步。」回憶起在日本種種經歷,程永華最為難忘的是,曾作為鄧小平訪日的聯絡員,親身參與了那一場重大歷史事件。
  • 1978年鄧小平訪日 開創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先河
    也就在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同志踏上日本國土,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成為首位訪問日本的我國國家領導人。訪日期間,鄧小平參觀過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公司,乘坐新幹線列車從東京到京都,在日本親身體驗了「現代化」。 乘坐日本新幹線時,鄧小平談到感受時說,「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