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 整理:尹非凡
免安裝就是進步。
如果將與王俊煜的採訪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這句。
從豌豆莢到輕芒,從專注 app 分發到力挺微信小程序,面對最近甚囂塵上的「快應用」,王俊煜應該是最適合談論這個話題的人了。
而王俊煜也絲毫不避諱討論快應用,但他對這個話題的思考卻有點超乎人們的預料。
是的,知曉程序在獨家對話輕芒聯合創始人、CEO 的過程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對應用趨勢本身的興趣要大於其它。他也非常警惕媒體從對抗、競爭與風口、紅利等角度,作為判斷一種應用趨勢的習慣口吻與慣常思維。
在外界普遍喜歡用一種技術陣營化的方式討論快應用與小程序的時候,王俊煜是難得的能堅持第一性原理去看問題的人。
在他看來,小程序與快應用並沒有那麼多的排斥性,而是共存關係。
贏家與輸家的討論是第二位的,應用革新與趨向是第一位的;商家紅利是第二位的,用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這就是王俊煜的核心思考。
但同時,王俊煜也認為,「免安裝並不是真正免去了安裝,而是免掉了用戶所認知的安裝成本。」
而且,王俊煜還這樣預測,「如果蘋果保持思路正常的話, 應該考慮 App Store 的應用也不需要安裝。」
關於快應用與小程序,相當「較真」的王俊煜還說了些什麼?以下為知曉程序與之對話的詳細內容。
「快應用」是對已有路徑的優化
1、為什麼在 2018 年初「免下載應用」會有這麼重大的推進?
豌豆莢從 2010 年開始創業,那幾年智慧型手機人口的增長還非常快,還不用考慮用戶應用下載意願的問題。
到了 2015 年,該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逐步都用上智慧型手機了,那個時候獲取新用戶沒那麼容易了,老用戶也不會普遍地、經常性去尋找新應用。那時,業界才開始感覺應該有一些新的方案出來。因為我們自己就是做應用分發,所以這點的感受會更明顯。
然後是微信小程序在 2016 年年底推出,我覺得微信算是開了一個頭,雖然中途會有一些質疑,但走到今天,大家應該還是能看到了這個方案的潛力。
為什麼 2018 年會出現快應用?我覺得是跟之前的這些過程有關係的。
2. 快應用在哪些地方打動你?
要打動我並不難。
因為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情,只要是免去下載安裝步驟的應用都是對用戶有利的。但是好像 Keso 老師不太同意這句話。
支付寶和微信是有很大不同的。支付寶和業務有關係,用戶打開的直接想法是支付,那只有和支付綁定的場景,小程序放進去才合適。微信則可以裝下幾乎萬能的東西,用戶在裡面花的時間也足夠多。但快應用不太一樣,比如小米的直達服務,它在系統的搜索框以及應用商店的搜索,其實都算快應用的整合,我覺得這個路徑是比較順暢的。只是,它不像微信小程序那樣開了一個新的路徑,它其實是對已有的一些路徑的優化。
大家看微信小程序的紅利,跟我的注意力也不太一樣。很多人看的是微信的社交關係,但我主要看免下載這個屬性。社交雖然我也看重,但不是出發點,我覺得小程序更直接的是方便用戶免安裝,直接使用輕芒等應用,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是很基礎性的效率提升。
「快應用」與微信小程序不存在競爭關係
1. 快應用和微信小程序比較,有什麼優勢?
我覺得快應用沒有必要去跟微信小程序去比。
就輕芒來說,我們會做 iOS 的 app,會做 Android 的 app;我們會做微信小程序,我們也會做快應用,它就是不同渠道。
2. 快應用和微信小程序是否存在競爭關係?
快應用和小程序,當用戶打開它的時候,想的東西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一個所謂的路徑問題。
我其實也不覺得微信小程序和快應用之間存在什麼競爭關係。
舉個例子,快應用有點像你在街上開的一家店,小程序有點像你在大商場裡面租了一個攤位,可能是這種區別。
3. 從用戶接受與使用習慣的角度,你是否真的認為快應用會有機會?
因為快應用剛剛上線,還不好說。
從我現在使用小米直達服務,以及試著用快應用的感受來說,我覺得快應用還是會更像應用。快應用和普通應用基本沒什麼區別,它可以添加到桌面,下次直接在桌面打開;也可以發送推送之類的。但微信的話你還得先打開 app,然後下拉或者搜索。微信雖然也提供了添加到桌面功能,但沒有那麼方便。
「免下載應用」不會顛覆現有的利益模式和應用分發模式
1. 快應用會不會催生一些新的分成關係、合作模式出現?
這個我不太清楚,我也沒有在想這個問題。
因為我想的東西很簡單,快應用就是減少了用戶下載安裝的成本。我覺得交易費用降低,對交易雙方都有好處,這是很樸素的經濟學上面的道理。
2. 相比較 App 時代,你認為快應用推出之後,應用開發者與手機廠商的關係地位顛覆了嗎?
我覺得沒有太大的變化,畢竟現在廠商仍然是控制著軟體的。
但是這裡面有很多頗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以前我們要給手機廠商應用付費,但現在也有很多應用就不給了,微信從來就是不給的。以前上網的決定性因素是默認瀏覽器,因為那時候大部分用不都不知道怎麼改變系統默認首頁,但現在,哪怕最小白的用戶都知道怎麼改動手機的桌面。所以,行業中類似的事情與規則在慢慢發生變化,我覺得更多的選擇權其實掌握在用戶手裡。
3. 「免下載應用」整體的應用分發模式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可能還是要看各個平臺的開放程度。
比如微信。輕芒大部分的用戶都來自微信中的搜索,並非依靠社交鏈條的傳播而來。當然,這跟輕芒的業務模式也是相關的,我們相對來講是做的是高品質內容,它本身的社交性也不強。
所以在我看來,外界的變化其實只是外界的變化,它不會在根本上決定一個公司或者一個應用的運營模式以及獲客的方法。
應用是要免下載的,蘋果也應該這麼做
1. 如何看待免下載應用接下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市場的實踐應該說不斷在驗證我之前的判斷(也包括很多其他人共同的認知),就是,應用其實是要免下載的。我覺得大家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這個趨勢。
下載一個應用到底意味著什麼?它其實就是把一個下載包從伺服器放到用戶的手機上,解壓放到對應的地方,然後徵得了用戶的同意,能用你的手機做一些事情。以前還有付費的過程,現在基本也沒有了。所以,不再需要一個這麼重的過程。
在技術層面上,免安裝的應用也是可以達到 app 的效果的。比如用 Google Play 使用 Instant Apps 免安裝去玩《皇室戰爭》,效果跟下載一個 app 幾乎完全一樣。
這種效果的達到,不同廠商有不同方案。Google 的做法實際上是把應用拆分了,比如說一個用 300M,但是你可能一開始的時候你只需要玩其中的 10 M,它就只下載那 10 M。 因為它不需要用到太多權限,也沒必要讓用戶確認,所以當用戶需要使用其它的空間時,它理論上可以做到繼續進行下載。
豌豆莢之前也推過「應用內搜索」,其實是希望用戶直接在豌豆莢搜索結果裡面的一個卡片,能夠完成更多的操作;輕芒也推過一個叫「輕桌面」的產品,跟後來我們跟阿里合作的夸克瀏覽器有點像,可以在裡面閱讀一個個很完整的資訊類 App,比如像愛範兒、好奇心日報等,都可以有一個比較完整的體驗。
2. 趨勢之下,你覺得蘋果接下來會怎麼做?
我不知道。
但是我認為蘋果如果思路正常的話,它應該考慮 App Store 的應用也不需要安裝,能直接打開。這個技術上肯定是可以實現的。比如,升級 iOS 10 之後,有個新功能是在手機空間不夠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提示用戶移除幾個應用。
當然,它其實還不是真的刪掉,只是把它暫時挪走,數據都不會丟。其實是為了解決一樣的問題,主要是看蘋果評估這個問題有多重要罷了。
其實 Google 現在也具備了在搜索結果裡面,直接秒開一個應用的能力。我覺得技術都不是難題,難題就是我們人類的腦子總是落後的,需要要去習慣、去接受新的事物,這個是更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