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海口的公共運輸經過多年發展取得很大成績,面對市民的出行需求,海口分步驟、分區域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改善交通出行環境,著力提升公共運輸服務水平。目前,海口正在構建多層次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來滿足由於城市空間結構變化產生的交通需求。
海口公交站
記者乘車體驗
十分鐘一班車,速度不慢且較「空閒」
12月22日上午11時左右,記者花一塊錢車費,從金嶺路站乘坐一輛26路公交車體驗,這路公交車的起點是海醫第二附屬醫院東門至麗海雲霞,記者乘坐金嶺路公交站至市醫院站,途經海口市商圈、醫院等21個站點,只需要34分鐘。
記者在等車時,不到6分鐘,就來了一輛車,再過十分鐘,又有一輛車到達。記者上車時看到,這輛公交車上空位比較多,20多個座位的公交車只有4、5個人乘坐,行駛至海醫第一附屬醫院時,乘坐的人數逐漸多了起來。
在市醫院站,記者下車換乘時,發現公交車站前被一排計程車擋著,多輛公交車只能繞道在左側停車,乘客只能從計程車縫隙穿過趕公交。
對於市醫院站的情況,87路公交車司機稱,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大概一年多的時間,他遇到這種情況只能往外靠停車,這種現象也造成市民乘公交車不便。
市醫院站,一排計程車停在站內。
市民
無縫換乘便捷出行,但司機開車顛簸剎車有點急
在記者走訪的過程中,海南醫學院的學生蔡同學告訴記者,她是「公交達人」,每天上下學都乘坐公交車,兩年來,看到了海口公共運輸服務水平不斷地在提升。
「我是三亞人,相對海口的公交車,三亞的公交車等待的時間比較長,海口大概十分鐘就有一班車經過,但是三亞的公交車比海口的公交車穩,有時司機開得太快顛簸,又急剎車,這個體驗感不怎麼好。」蔡同學說,現在的公交車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到哪兒都有直達的車。
公交車內
「我通常在家門口乘坐210路公交車到長流站,再轉市域列車去美蘭站,全程約一個小時,既省錢又省時。」符女士說,市域列車開通後,她可以坐公交車到長流站再轉乘市域列車直達美蘭機場,一張僅8元錢的車票買來了準時與高效。
在魏先生看來,從始發站「零換乘」坐到終點站,在節省打車費用的同時,還有機會欣賞海口美麗的濱海街景。「海口很多景點間都有公交快線直達,為遊客提供了很大方便。」魏先生說道。
「從金山小區去國貿有很多路線可以選擇。」在金山小區公交車站候車的市民張女士說,現在手機上即可查詢實時到站信息,搜索『乘車碼』即可掃碼乘車,公交車還有專用道,無須擔心會堵車,方便又快捷。
公交車內
構建多層次公共運輸服務
城市公共運輸的建設與發展,維繫著群眾日常出行的便捷度和滿意度。近年來,海口逐步構建多層次公交服務模式,精準施策打通市民遊客出行的「最後一公裡」,讓更多人感受到便捷交通帶來的出行幸福感。
12月19日,《海口市公共運輸全面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發布,海口市將積極優化和改善海口市公交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該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構建公交快線網,海口市公交集團近期計劃於2021年元旦前調整1條公交快線(起始點調整為長濱五路公交場站至省檢察院,編號為K5路),新增1條快線(長濱五路公交場站—白沙門公園,編號為K6路);2021年春節前新增1條公交快線(長天公交場站—椰博公交場站,編號為K7路);2021年博鰲論壇前新增1條快線(桂林洋大學城—萬綠園,編號為K8路)。
持續優化普線網,削減重複,均衡線網,改善骨幹線路服務能力和水平。近期計劃於2021年博鰲論壇前調整1條公交幹線(1路);2021年國際商品博覽會前調整2條公交幹線(8路、23路)。
擴大支線網服務範圍,增加微循環線路規模,滿足最後一公裡出行需求。近期計劃於2021年春節前開通1條大學城微循環公交線(海師東二門—海經院,往返裡程約8公裡);2021年國際商品博覽會前開通1條高鐵東站公交樞紐站環線(高鐵東站—高鐵東站,往返裡程約8.6公裡)。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孫春麗
增加微循環線路規模
春節前開通1條大學城微循環公交線
擴大支線網服務範圍,增加微循環線路規模,滿足最後一公裡出行需求。
近期計劃於2021年春節前開通1條大學城微循環公交線(海師東二門—海經院,往返裡程約8公裡);2021年國際商品博覽會前開通1條高鐵東站公交樞紐站環線(高鐵東站—高鐵東站,往返裡程約8.6公裡)。
對接差異化乘車需求,依託網際網路信息平臺,推出網絡定製公交,包括夜市公交、通勤公交、醫院專線、高校專線、高新區專線、熱門景點專線、大型活動專線、樞紐專線等多元化公交服務產品,力爭開通70條定製公交線路。
此外,近期計劃於2020年12月底前將主城區大客流量線路的高峰期發班間隔壓縮至8—10分鐘/班。
2021年1月底前啟用海秀路等公交專用道
全面提升公交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解決進場率低、運行速度慢、公交路權匱乏的問題。
大力推進公交專用道施劃和利用率提升工作,實現公交專用道連續成網,重點圍繞海甸五西路、海秀路、長堤路、海府路、紅城湖路、秀英大道等道路,優先施劃公交專用道;2021至2022年,適時啟用海甸五西路、海秀路、海府路、海港路、濱海大道等公交專用道,並優化、提升利用率;2022至2023年,適時施劃長堤路、紅城湖路、秀英大道公交專用道。2023年12月底前,新增公交專用道45—55公裡,公交專用道總規模力爭達到90公裡,公交車平均運行速度由15公裡/小時提升至20公裡/小時。
近期計劃2021年1月底前啟用海秀路、海府路、海港路、濱海大道等公交專用道。
12月啟動交叉口公交信號優先試點
對電動自行車實行「疏堵結合」管控
《計劃》提出,提升公交快速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解決道路交通體系運轉不暢的問題。
按照「強管控、控需求、增供給」的總體思路,制定、完善相應的政策調控機制,按照使用時間、行駛區域,對電動自行車實行「疏堵結合」的精細化交通管控。
近期計劃2020年12月啟動海口市道路交叉口公交信號優先試點方案研究工作,初步篩選3—5個主幹道交叉路口試行公交信號優先,預計2021年4月完成方案並啟動項目建設,2022年底完成項目建設並投入使用。
試點「人臉識別」支付在公共運輸領域應用
推進公交智能化建設,打造智慧公交體系,解決公交出行體驗感不強的問題。
2021年6月底前,在海口市已推行的微信、支付寶、銀聯雲閃付等11種支付方式的基礎上,繼續拓寬支付渠道。結合聚合支付營銷特點,繼續推出多種優惠乘車活動,鼓勵市民綠色出行,並試點「人臉識別」支付在公共運輸領域的應用。
優化升級實時公交系統,增加英文翻譯功能,結合智能公交調度系統的客流統計數據,展示車輛擁擠度。在與高德地圖、騰訊地圖、車來了等主流app合作的基礎上,通過拓寬合作渠道等方式深化實時公交的應用。
加快推進社保卡一卡通加載公共運輸領域的應用,逐步實現在校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通過第三代社保卡享受公共運輸優待政策。
建立一整套保障公交場站規劃、建設、驗收的管理機制
強化公交優先地位,做好政策制度保障,解決公交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2022年6月底前,制定《海口市公交場站規劃建設及綜合利用管理辦法》《海口市公交場站專項規劃建設指引》,建立一整套保障公交場站規劃、建設、驗收的管理機制,明確大型公共建築項目和房地產開發項目配套公交場站的配建標準,推動公交場站投融資模式和開發模式的轉變。具備條件的公交場站,可通過調整控規或繳納土地出讓金等方式,允許配建適當的商業、居住等指標。
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
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