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的第一人是誰嗎?

2020-08-27 手子心說

當下,正是國家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後,全國各大院校寄發《通知書》錄取新生的日子。在此,我真心祝願莘莘學子們鯉魚跳龍門,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大家都知道,國家「文革」後恢復高考的決策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那麼,你知道,是誰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的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說。

1977年8月,第三次復出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主持召開了國家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時任武漢大學化學系的查全性副教授,經武漢大學推薦、教育部邀請參加了會議。

查全性,江蘇南京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後留校任教。1957年--1959年曾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學習。



1977年8月6日,鄧小平同志繼續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座談會並就恢復高考事項開展討論。查全性副教授受到會議氛圍的影響,之前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了個發言提綱,面對鄧小平慷慨建言,他說:「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而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大學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們改進招生制度,每年從600多萬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的知識青年、青年工人、農民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大學生是完全可能的。現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熱愛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一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佔據了招生名額」。坐在沙發上的鄧小平一邊仔細地聽著,一邊示意查副教授繼續說下去。



查教授受到鄧小平的鼓勵越說越激動,他當場痛陳了當前招生制度的幾個弊端,歸納為:「一是埋沒了人才;二是卡了工農兵子弟;三是助長了不正之風;四是嚴重影響了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最後查教授建議恢復國家統一招生的高考制度,他建議說:「入學招生名額不要下放到基層,改成由省、市、自治區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並要嚴防洩露試題。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和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從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可以看出學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維能力。另外,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和自願選擇專業。應屆高中畢業生、社會青年,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達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報考。」



鄧小平聽完後,向查全性點點頭,然後環視四周問大家對此事還有什麼意見?與會的吳文俊、王大珩等著名科學家都點頭表示贊同查教授的意見。查教授的發言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人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補充著他的發言,心情也越來越激動。鄧小平又問在場的教育部部長劉西堯,還來不來得及?劉西堯說,還來得及。鄧小平略略地思考了一下就一錘定音說:「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高考!」其實,在召開這次座談會前,恢復高考就是鄧小平醞釀多年的一個撥亂反正的重大舉措。他最初的想法是1977年用一年的時間做準備,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這次座談會查教授的肺腑之言感染了鄧小平,推動了高考政策的提前推出 。

所以,查全性是當面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人,統一高考制度的重新確立,查教授功不可沒。



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1977年,鄧小平如何決策恢復高考
    你看我講點什麼為好?』……我向這位代表建議說:『代表們的確講了很多意見,但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沒有講,那就是由遲群一夥在北京兩校推行的「十六字」招生方針。會前,我在天津、順義縣作過調查,廣大群眾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開後門的方針,強烈要求推倒「十六字」方針,恢復統一高考,而且廣大工農子弟說,他們不怕考。因此,希望你明天就集中講這個問題,明確提出推倒「十六字」方針。』
  • 弄潮丨恢復高考,鄧小平與華國鋒起了什麼作用?
    鄧小平1977年8月6日公開說:恢復高考「如果來得及從今年開始改,不要耽誤。招生十六字方針可以改一改嘛。改成『自願報名、單位同意、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十六字建議比較好,但第二句有點問題,比如考生很好,要報考,隊裡不同意,或者領導脾氣壞一些,不同意報名怎麼辦?我取四分之三,不要這一句。」⒀8月17日鄧小平會見丁肇中時說:「我還想管十年科學教育。
  • 1977年大學恢復高考和鄧小平有什麼關係?
    上圖:1977年8月4日清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和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果斷決策——恢復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試圖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但由於受「左」錯誤的影響,鄧小平的努力沒有成功。
  • 恢復高考幾近夭折,鄧小平衝冠一怒力挽狂瀾!
    當時鄧小平決定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尚未公布,接到緊急通知的基層教育工作者滿心疑惑,誰都不知道為什麼要重開招生會。一年內連續召開兩次招生工作會議,這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恢復高考的決策,事關國家走向和幾千萬知識青年的命運,許多政策問題牽一髮而動全局,這讓第二次北京招生會議舉步維艱!
  • 恢復高考後北大自費留學第一人:想要看看外部世界
    海聞說,高考成為他「改變命運的裡程碑」。  1977年距今已40年,從虎林到北加州,出國又回國,海聞的人生軌跡隨著時代的洪流奔向更廣闊處:「文革」中的中學生、支邊插隊知青、恢復高考後北大經濟系首屆學生、北大自費出國留學第一人、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美國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創辦人、北大副校長、滙豐商學院院長。
  • 張玉鍾:一位「老三屆」的高考故事—給鄧小平寫信請求報考權利。
    我看了報上刊登的招生消息,心想自己是1968屆高中生,正符合報考條件,於是向專案組領導請求讓我出去向招生辦報名,當時我已失去人身自由,規定不能外出。領導給我一個鄙視的眼神並一口拒絕了。我想報考大學的事在學習班裡傳開了,一個學習班的積極分子好心地「勸慰」我,你太天真了,你不想想李慶霖是與「四人幫」掛上鉤的人,而你是與李慶霖掛上鉤的人,不給你一個「反革命」的帽子就算你祖宗有福了,你還想去考大學?
  • 美國首次恢復死刑,而中國主張廢除死刑第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今天上班還沒坐定,就看到一個熱門新聞推送,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在當地時間周四宣布,美國聯邦政府將恢復執行死刑,這是時隔20年,美國第一次恢復死刑。死刑在美國廢除年月已久,而我們中國,主張死刑廢除的第一人,恐怕鮮有人知道。但是說起法學鬼才,法學界傳奇人物,無一人不曉,邱興隆。邱興隆,196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
  • 高考記憶|鄧小平刪掉的這四個字價值萬億
    作 者 | 劉勝軍40 多年前的 1977 年冬天,570 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最終 27.3 萬人走進高等學府,成為「文革」後第一批通過高考被錄取的幸運兒,其中就有李克強總理。高考前,他還是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
  • 1977年,恢復高考的來龍去脈
    雖然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去今不遠,但是關於恢復高考的具體過程和一些細節,不同的人回憶有多種說法,有的還互為矛盾。例如,鄧小平主持召開的科教工作座談會地點是在人民大會堂江西廳,還是四川廳,抑或臺灣廳?查全性在向鄧小平建言前一晚到底是否受到劉道玉的提示?溫元凱是否為建議恢復高考者?當年是否真的動用印製《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紙張來印製高考試卷?等等,這都需要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 1977恢復高考第一年,劉少奇的兒子劉源給「小平叔叔」寫了一封信
    如今人們談到高考,更多的是關注考試本身,而對1977年恢復的第一次高考,人們關注更多的,是關於高考的既辛酸又激動,既無奈又充滿希望的故事和回憶。那麼,1977年恢復高考時,考生想考就可以考嗎?在當時的考生身上發生過哪些讓人唏噓的故事?
  • 恢復高考的來龍去脈 ——序《冬季裡的春闈》
    例如,恢復高考的當年,福建省文科的語文試卷有這樣的一道 2 分的填充題:「《紅樓夢》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朝的著名小說家。」如果是現在,大概連小學高年級學生都能答出這道題,但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 1977 年的高考這麼淺顯的題目,還有不少考生答不上來。然而,恢復高考兩三年後,高考試題的難度已大大增加,考生的文化水平得到迅速恢復和提高。
  • 鄧小平刪掉的這四個字價值萬億
    ——經濟學家張維迎40多年前的1977年冬天,570萬考生走進高考考場,最終27.3萬人走進高等學府,成為「文革」後第一批通過高考被錄取的幸運兒,其中就有李克強總理。高考前,他還是安徽省鳳陽縣大廟公社大廟大隊黨支部書記。
  • 你知道嗎?鄧小平在1955年元帥名單中曾經位列第七
    今天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誕辰113周年紀念日。我們知道,鄧小平的一生歷經風雨,起起落落。他倡導和推進的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 電視劇《鄧小平》央視熱播 平視偉人重溫一個時代
    記者:後來看片,有細節錯誤的地方嗎?   龍平平:缺點多得很,前晚就看出了問題。有臺詞說「現在高三學生不會做一元一次方程」,但我今天查了,那時候沒有高三。毛主席要求那時縮短學制,初中、高中各兩年。我作為主編劇,向觀眾道歉,這是我們的不嚴謹。
  • 北師大原校長揭秘教師節設立內幕:鄧小平講話受寵若驚
    提議設立教師節的第一人、北師大原校長王梓坤。   今天是第三十個教師節。30年前,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王梓坤呼籲將「九月的一天定為全國教師節」,他因此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後提議設立教師節的第一人。如今,85歲的王梓坤仍保留著教師節設立前後的珍貴文稿複印件。王梓坤是為何想起呼籲設立教師節?教師節為何選在9月10日?王梓坤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還原教師節設立前後的內幕。
  • 0910.你知道網際網路教育的第一人是誰嗎?
    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沒想到,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汗通過短短12分鐘的視頻,就讓孩子融會貫通。蓋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讓可汗給孩子輔導數學。可汗想,這樣輔導效率太低,不如做成視頻,放到網際網路上,讓大家免費觀看。結果回到家他就躲進衣帽間裡,把自己關起來,拿攝像頭開始錄製視頻。 通過把自己關在衣帽間錄製了一年的視頻,從小學數學,到高中的微積分,再到大學的高等數學,統統講了個遍,共計4800個視頻。
  • 回憶1977年恢復高考的那些日子
    看今朝,志坦蕩,恢復高考,放飛夢想。(1)1977年,全國恢復了高考,我榮幸地參加了這次高考並被寧都師範學校錄取,安排在數理(2)班學習。至今已有四十三年了,但那些刻骨銘心的日子依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 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思想是「權宜之計」嗎?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等一系列思想,是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的「特殊時期」提出來的。當時中國面臨「怎麼辦」、「向何處去」等尖銳問題急需回答,鄧小平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對策。雖然有些是直接為應對當時的嚴峻形勢而提出的,譬如要「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等。
  • 老照片:1978年,北大迎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新生
    1977年8月,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會議決定恢復中斷了 11年的高考。這個會議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恢復高考,也是整個會議最重要的一句話。1977年,中國科技大學成立少年班,招收了21名少年大學生。這是少年班的學生在上物理實驗課。
  • 高考作文滿分第一人,如今怎樣了?若沒有這部名著,人生可能改寫
    高考,最難拿滿分的是啥?一定是作文!2019年,高顏值高智商,創下廣西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最高分的楊晨煜,英語數學雙滿分,語文得了140。但是在2001年,有位考生卻拿到了高考作文滿分,被稱高考作文滿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