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國家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後,全國各大院校寄發《通知書》錄取新生的日子。在此,我真心祝願莘莘學子們鯉魚跳龍門,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大家都知道,國家「文革」後恢復高考的決策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那麼,你知道,是誰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的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說。
1977年8月,第三次復出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主持召開了國家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時任武漢大學化學系的查全性副教授,經武漢大學推薦、教育部邀請參加了會議。
查全性,江蘇南京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後留校任教。1957年--1959年曾在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學習。
1977年8月6日,鄧小平同志繼續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座談會並就恢復高考事項開展討論。查全性副教授受到會議氛圍的影響,之前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了個發言提綱,面對鄧小平慷慨建言,他說:「招生是保證大學教育質量的第一關,它的作用就像工廠原材料的檢驗一樣,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當前新生的質量沒有保證,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不高,而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大學不是沒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現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們改進招生制度,每年從600多萬高中畢業生和大量的知識青年、青年工人、農民中招收20多萬合格的大學生是完全可能的。現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沒人才,一些熱愛科學、熱愛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選不上來,一些不想讀書、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佔據了招生名額」。坐在沙發上的鄧小平一邊仔細地聽著,一邊示意查副教授繼續說下去。
查教授受到鄧小平的鼓勵越說越激動,他當場痛陳了當前招生制度的幾個弊端,歸納為:「一是埋沒了人才;二是卡了工農兵子弟;三是助長了不正之風;四是嚴重影響了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最後查教授建議恢復國家統一招生的高考制度,他建議說:「入學招生名額不要下放到基層,改成由省、市、自治區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統一考試,並要嚴防洩露試題。考試要從實際出發,重點考語文和數學,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則可以暫時要求低一點。從語文和數學的成績,可以看出學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維能力。另外,要真正做到廣大青年有機會報考和自願選擇專業。應屆高中畢業生、社會青年,沒有上過高中但實際達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報考。」
鄧小平聽完後,向查全性點點頭,然後環視四周問大家對此事還有什麼意見?與會的吳文俊、王大珩等著名科學家都點頭表示贊同查教授的意見。查教授的發言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人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補充著他的發言,心情也越來越激動。鄧小平又問在場的教育部部長劉西堯,還來不來得及?劉西堯說,還來得及。鄧小平略略地思考了一下就一錘定音說:「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高考!」其實,在召開這次座談會前,恢復高考就是鄧小平醞釀多年的一個撥亂反正的重大舉措。他最初的想法是1977年用一年的時間做準備,1978年正式恢復高考。這次座談會查教授的肺腑之言感染了鄧小平,推動了高考政策的提前推出 。
所以,查全性是當面向鄧小平建議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人,統一高考制度的重新確立,查教授功不可沒。
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