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博士是最高學歷,博士培養主要是培養在某一專業、某一具體的領域中的高層次的學術人才,博士的培養更注重的是專業的高度和深度,研究內容並不一定是非常實用的,但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前沿的。這就需要在閱讀大量文獻後再總結出自己的方法,然後再梳理總結自己科研計劃。這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非在職博士而言,顯然時間精力投入不及全日制博士,但是在職博士一般情況下是企業贊助讀博士,經費來源不用發愁,畢業後也回原單位繼續上班;而全日制博士則需要交學費,畢業後自行就業,但單叢社會認可度來說,自然是全日制博士更好一些。
網友二:
不過針對到個人情況的"含金量"的前提是看需求,比如行政單位的工作人員,不管是什麼博士,有個學位就可以,可若是想走科研工作者的道路,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哪裡會有成果啊?在科研圈,博士遍地跑,沒點成果混不下去啊?個人建議,慎重選擇讀博,尤其是在職的朋友,最近小西就有個朋友從公務員辭職讀博,他們專業年招博士不多,屬於稀有專業,但是我們幾個朋友還是覺得很惋惜,畢竟好工作不容易找啊。
"在職博士"最近聽到的比較少啦,和之前的在職研究生一樣調整為非全日研究生類似,知名高校(能有博士點的學校基本可以的)對博士都會要求全脫產學習,即脫離工作崗位在學校學習、和導師一起的學習方式。
網友三:
首先要糾正幾個概念,博士按學習形式可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按錄取類別可分為定向就業(在職委培)和非定向就業。按學位類型有學術型和專業學位(如工程博士),在職博士一般為定向就業,也可以選擇讀全日制。但全日制各個高校錄取定向就業的比例非常低,甚至不錄,若被錄取,必須選擇脫產,轉戶口、人事關係、檔案。專業學位博士錄取非全日制相對較多,對在職人員來說選擇工程博士相對較好。但工程博士一般限於工學專業。從含金量來說,如果做學術研究的話,學術博士、全日制博士更受重視。
網友四:
很多人沒有將碩士和博士的在職和全日制分開!
在錄取方式上,非定向主要是統招的方式(部分改為申請考核制),需要將個人的學籍檔案、人事關係檔案調入學校,也是許多人在職朋友想讀博比較猶豫的地方。
另外還有定向、委託培養等,相對比例,部分院校規定是不超過同期錄取人數的5%,這類的名額不容易獲得,有這個能力的就不會考慮所謂的在職讀博一說。
網友五:
1)部分單位和以前不放檔案不同,持支持單位員工外出讀博(同意檔案遷出),不過需要籤訂回來工作協議,要求畢業後回原單位工作,這樣的操作可減少單位的開支。
2)部分單位,如高校、研究所等之前的工作人員,如不少大學的副教授、輔導員之前就是碩士畢業後留校,可水漲船高,他們有意願讀博,甚至不少行政崗的轉科研崗,這個時候讀自己學校、外校的博士,也是持鼓勵態度,甚至給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