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讀博士的人不在少數,為什麼讀博士,還不是看重了博士待遇薪資嗎,或許小編說的太直接了。還有部分人也許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識和開拓自己的眼界,結交一些有學識的人才,最後再順便那個博士學位。呵呵~博士學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嗎?並不是。
十個考博的就有一大半抱怨博士的道路太坎坷。為什麼說博士的道路如此坎坷呢?我們就來看看廣大考博網友的訴說:
第一英語難:為什麼?想進入複試,初試的英語必須過線(也有破格錄取的,這是幸運當年那所高校報考的人少或是導師實在找不到人了降分錄取,不要把自己放在幸運上。)。如果你是應屆生,那你在研究生期間的英語有沒有落下,有很多考生告訴過我,研究生期間每怎麼接觸英語的,如果是這樣,你應該好好複習下了;另外是你現在是不是在職的,平時工作忙的很,很長時間沒有也沒有機會接觸英語了,但上學期間有一些基礎,那你需要把它撿起來了。一個09年考北大的考生這樣描述到,幸運的自己的英語比其他人的高,專業課的分數沒有人家高,還是被錄取了。
第二專業課難:專業課考查博士生在基本理論基礎上對學術動態的把握和現實問題分析,而很少考名詞解釋、簡答題,大多都是大的論述題;考博肯定要廣泛讀書,刻苦攻讀,這些我們不必贅述。抓住專業重點是任何複習考試的關鍵。博士考題一般不會很偏,但是答好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很多專業的基礎課考題。
第三導師難。為什麼?考過博的人都知道,或者沒考過在網上搜羅下也就知道了,導師在考博過程中起了最關鍵作用。問問與你報考的導師關係怎麼樣?每個導師的博士招生名額一般非常有限,而且博士生的培養費大部分學校規定很大部分從導師的科研項目經費走,所以在英語過線的前提下基本上考上考不上看導師的一句話,所以只要考前導師點頭了,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我同意「沒有考不上的博士」 ,現在不能一概而言,而是分院校、分專業。而且現在考博的人多了起來,但錄取率還是在國家控制下的。
網友二:
考博簡單與否我覺得自己有一點發言權,今年外校考南大博士。這樣說吧,高考準備了三年,考研準備一年。考博士只準備了一個月,但是考博還是有一定淘汰率的,因為國家限定博士名額非常嚴。多年來基本沒有擴招,但是考博的人多了。幾年前可能比較好考,但是我們這屆淘汰了一半多,淘汰的這些人也是一些非常優秀的碩士研究生,有些院士只能招收兩個博士研究生但是報考的學生達到十個左右。
這裡競爭就比較激烈了,另外讀博士相對來說寬進嚴出,你的SCI需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或者影響因子才能畢業。這只能靠自己,並且選的課題沒人會給你具體指導,導師只是起一個指引作用!我碩士導師一句話非常形象。讀博士好比上山打虎,導師只是給你說南山上有隻老虎,具體怎麼去?什麼時候去?怎麼打?用什麼工具?
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博士研究生自己要思考的,科研的路上布滿荊棘,壓力巨大。社會壓力,年齡壓力,買房壓力等等科研外壓力也會接踵而來。據說成功博士畢業的研究生在思考問題的深度方面要更深,最後千萬不要覺得學歷沒用,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
這也就不難看出博士學位的含金量為什麼如此之高了,畢竟在獲得道路上太過艱難。但是不是考不上的同學就與博士學位無緣了呢,其實並不是如此。如咱們的免聯考在職博士就可幫大家解決博士學位的問題。
海外國際博士院校,不用聯考,不用擔心任何的學位問題。在職就讀,2-3年的學制,如新與成商學院旗下的熱舒夫信息技術與管理大學。
波蘭熱舒夫信息技術與管理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推薦予中國學生留學波蘭的大學之一,根據中國與19個歐盟成員國籤訂的相互承認學位、學歷和文憑協議,波蘭熱舒夫信息技術與管理大學頒發的學位全球通用。
課程結束後經考試、考查、符合博士學位申請且博士論文正文英文不低於50000字,同時論文答辯通過者,可獲取波蘭熱舒夫信息技術與管理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所獲的學位證書與全日制波蘭學校本部修讀學員完全一樣,國際公認;博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申請美國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博士後研究深造。所以並不是說讀博士只有一條道路,其實在失敗的道路之前都有一條成功的道路在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