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學位「含金量」高不高?高,博士值得讀

2020-12-12 帥小西De

一路本科、碩士、博士讀下來,小西和不少博士生一樣,畢業後留在高校做一個普通科研工作者。談不上大富大貴和人中龍鳳,但是生活卻也過得溫馨、快樂。作為一個從蘇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個人覺得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有必要堅持"讀博值得"。

不少人持有"國內博士學位含量不高"的觀點,想要說清楚這個疑惑,可能得扯出"土博"和"海龜"的糾葛。和之前不同,如今博士畢業生求職除了看學校層次,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科研成果,如論文、獎勵等。

比如,小西結識的一個師弟,985大學本科碩士後選擇去南洋理工大學讀博,也許是不習慣環境或者個人鬆懈,幾年間實驗進展不順利(導師散養型)、沒有科研產出,只能遺憾回國,之後在一家環保公司。

另外,博士學位的"含金量"得看具體的單位和區域,在很多單位碩士學位都有不小的競爭力。如何認定的關鍵是看個人的職業規劃。

2017年,我的一個老鄉,同城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去了省內一家"果園",年薪15萬左右的他出路並不算差。他們果園之前還來省內幾所高校引進一些博士生,當地能給一套房(或給等值安家費)、科研經費,做一些品種改良和技術升級。

聊上面的一些個例,我是想說明某些博士生的"出路"不能代表整個群體,就大概率上來說,博士生求職有難度,但是可供選擇的崗位真不少。

2019年,我曾去工信部組織的博士生巡迴招聘會現場觀察過,地方院校對於博士的需求真不小,而會場登記、投遞簡歷的人卻不多,大部分都已提前鎖定工作崗位(比如導師推薦)。相對來說,博士夫妻求職同單位的難度大些。

比如,湖南省除"長株潭"之外的幾個地級市給出的博士人才引進待遇真的不錯,關鍵是很多博士生都想留長沙。記得在會場,有一對博士戀人,男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女的是湖南大學材料學博士,和吉首大學(已升入一本)的老師達成意向。部分高校,對於科研成果顯著的博士,甚至放開男生35歲的年齡限制到38歲。

其實,博士生就業具有明顯的"屬地就業"特徵,如在什麼地方讀書,就傾向於留那邊工作。一是學校的影響力和導師關係網在本地,較容易就業;二是不少人讀博期間已戀愛或成家,對象同城工作、自己讀博,很自然地留下,比如我。

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往往進入博士階段學習後都沒有想明白一個核心的問題:"我為什麼讀博?"。這個問題和9月底很多人迷茫的"我為何考研?"一樣。就我個人而言,選擇讀博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就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我想了2年,博士期間曾想過放棄。

給大家分享我熟悉的兩個博士朋友經歷:

1.本科階段校學生會共事時結識的數學專業的妹子,碩士轉本校計算機方向。

她讀研後發現,對於編程等不是很感興趣,不想去一些IT公司做技術骨幹、工程師等。後來,他和自己的導師聊了之後發現,原來留高校教學、科研就可以有些不一樣的改變。因此,她留本校繼續跟著碩士生導師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在長沙理工大學任教。

時常有些聚會,曾和她也聊過這個話題。她給出的答"讀博值得",非常喜歡如今的工作和生活。

2.媳婦單位的一個同事,放棄公務員崗位繼續讀博。

碩士畢業後,他考公成功,工作一年後又放棄了很多人羨慕的崗位。繼續回華中科技大學跟著他之前的導師讀博。之前,他猶豫的時候曾找我聊過是否要去讀博,個人還是傾向於值得讀。聊天時他說過,大約是預計4年半畢業(2020年12月)。

之後,他導師有心讓他出國做2年博士後,力爭多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留校。

當然,讀博之後,比如說進入普通高校做個講師起步,收入也許真不如大家想像的高。年薪大約在10-12萬比較常見(985高校特聘副教授能給到24萬元/年),甚至還少一點。可是,發表高水平論文、申請國家、省部級課題後的科研獎勵還是十分不錯的。

後期個人成長晉升後,收入和其他人一樣都會水漲船高,潛力還是挺高的。不過,博士畢業不容易,碩士畢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想走科研路的同學沒必要強求讀博。這也是為何每個博士畢業後對博士學位比較認可的原因,真的不容易!

每個人選擇讀博的理由不同,不想讀博的理由也有很大差異。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赴韓讀速成博士,「買」來的博士學位含金量有多高?
    學歷是現在很多企業比較看重的,普遍來說高學歷在工作中獲得的機會會更多,許多人辛苦做研究,熬夜寫論文,就是想要獲得碩士、博士學位,而有些人赴韓讀速成博士,12天修完一學期課程。中國人赴韓讀速成博士已成風。
  • 在職博士含金量怎麼樣?高嗎?
    企事業單位對高端人才需求比較大,所以沒有競爭力的人是無法獲得發展機會的,因此不少人想要學習提升,如報讀在職博士,那麼在職博士含金量怎麼樣?高嗎? 在職博士雖然是在職教育,但除了學習方式與全日制不同外,培養方式都是一樣的,獲得的證書含金量也相當,值得上班族報讀。
  • 報讀在職博士能獲得哪些證書?含金量高嗎?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在職碩士/在職博士/諮詢服務 關注 近年來想要報讀在職博士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博士學歷是最高學歷代表,成功申博後能夠有效提升競爭力,利於求職就業,那麼報讀在職博士能獲得哪些證書?含金量高嗎?
  • 天津在職博士DBA學位班學位含金量哪家高
    這年頭讀博士的人不在少數,為什麼讀博士,還不是看重了博士待遇薪資嗎,或許小編說的太直接了。還有部分人也許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知識和開拓自己的眼界,結交一些有學識的人才,最後再順便那個博士學位。呵呵~博士學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嗎?並不是。
  • 讀博士需要讀很長時間!博士的含金量有多高,待遇怎麼樣
    所以有些人選擇繼續往上讀,那麼讀書讀到什麼時候是盡頭呢?有人說了,既然學歷越高,在就業上的優勢就是就會更大,那麼我國的最高學歷是什麼呢。這裡小編告訴大家在我們國家,承認的最高學歷是博士,全稱是博士研究生。什麼是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並不是每年我們聽到的考研。
  • 馬雲5獲榮譽博士學位,個個含金量高
    5月18日傍晚,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的第199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被授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至此,算上之前的獲得的榮譽博士學位,馬雲已經榮獲5所名校的博士學位了,馬雲不僅在商業界創造了歷史,也在學術界創造了歷史。
  • 還能考在職博士嗎?含金量高嗎?
    在職教育被國家承認,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加,報讀者也越來越多,許多人為了提升競爭力會想要報讀在職博士,那麼還能考在職博士嗎?含金量高嗎?
  • 在職博士學位含金量與全日制一樣嗎?
    沒有競爭力是不利於職場生存和發展的,所以許多上班族都注重學習提升,報讀在職博士的人有不少,那麼在職博士學位含金量與全日制一樣嗎? 在職博士學位含金量與全日制一樣,具備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被國家承認,社會認可,對於升職加薪,出國留學,積分落戶都有幫助的。
  • 這次全球疫情以後,海歸博士含金量還比國內頂尖高校博士高嗎?
    博士是專業性研究型高級人才,含金量普遍比較高,尤其是公派留學生海歸博士,其含金量一般都會更高!隨著國內讀研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博士人才也不再稀缺了,無論是海歸博士還是國內頂尖高校自產博士,關鍵是要看他的學術成就,學術成果比較豐碩且國內各行各業特別急需,其含金量自然是水漲船高,成為競相高薪爭搶的對象。去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指出優秀的本土人才待遇不如普通海歸,是我國高校人材培養體制中的通病,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 中國博士:與美國博士相比,含金量差多少?高學歷=科研實力?
    中國社會始終都是羨慕高學歷人才的,因為自古以來也是這樣,唯有高學歷的人才才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所以很多學生都是從很小就樹立了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報復,未來一定要考大學,考完大學考碩士,然後再考博士,博士出來雖然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但是你的學歷卻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
  • 翟天臨博士學位被取消,可這些科技大佬是真正的高學歷學霸
    2月19日下午,北京電影學院發布「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正式宣布撤銷翟天臨的博士學位,其導師也被撤銷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至此翟天臨學歷造假事件基本算有個交代了。回顧整個事件,導火索就在於大眾對於一名演員為何有這麼高的學歷,因為在大家看來,博士學位是一件非常困難以及神聖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術研究,而翟天臨做為一個演員,哪來的這麼多時間進行學術研究,如果他能這麼輕鬆的獲取博士學位,那對於那些寒窗苦讀的人就太不公平了。
  • 復旦大學讀6年博士,37歲時帶孩子畢業!網友:在職博士水分高
    當然,高考也不只是唯一提升學歷的辦法,即便是高考考的不好,還可以選擇讀研究生,讀博士等來改變自己。比如很多大學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就有很多都是工作之後寵愛攻讀的。近日在上海復旦大學有一位博士研究生正好畢業,據了解,這位孫先生是在職博士,今年已經37歲了,而且自己的兒子都8歲了。但是因為讀書時有一個帶著博士冒的夢想,在工作後毅然決定再攻讀一個博士學位。
  • 新加坡博士申請,含金量高、可本科直博,THE ASIA榜單前十佔二!
    其中,排行前100院校中,中國院校(不含港澳臺)佔比23%;港澳臺院校佔比14%;日韓院校佔比26%;其他(新加坡、以色列、印度等)佔比37%。其中新加坡作為雙語國家,既有同世界接軌的教育體系,又有適合中國學生的語言環境,成為許多中國學生留學的理想之地。此次THE2020亞洲大學排名前100中,新加坡上榜高校上榜兩所,且均在前十之列,在質不在量。
  • 香港藝人的博士學位,有多少含金量?
    翟天臨的博士學位在內地遭遇「全民打假」,香港藝人的博士學位又有多少含金量?翻查記錄,很多香港藝人擁有的博士學位均為「榮譽博士學位」。樹仁大學2017年頒予劉德華榮譽文學博士,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梁天偉教授在畢業典禮上宣讀讚辭。
  • 非全日制MBA值得讀嗎?含金量高不高?
    一般而言,非全的學費要比全日制高,且大部分非全是沒有獎學金的,少數院校為吸引學生設置了一定的獎學金。基本上,MBA的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報考條件是一樣的,即本科滿3年工作經驗,專科滿5年,碩博滿2年。但也不排除由於項目特殊,個別院校會對工作年限有不同要求。一般參加聯考的同學都會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選擇,全日制學習時間一般為2年,非全日制學習時間一般為2.5-3年。
  • 考研人數創新高,為何博士研究生卻很少人問津?網友:性價比低!
    博士研究生數量稀少2020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創歷史新高,似乎是中國研究生含金量下降的一個表現,然而從2017年的一份人口統計數據來看,中國高學歷人才佔比並不高,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數量非常有限,全國各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平均數量是24945
  • 有人讀博15年沒畢業?博士集中授課班,高排名,短周期,簡畢業
    已嚴重超出博士最長學習年限,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過期博士」。其實,早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公示之前,就已經有多所高校對博士在內的研究生念起了「緊箍咒」——「批量」清退不合格的博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
  • 要不要去德國留學讀博士?先看看哪個專業工資高!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會讀書永遠不過時!尤其是在德國,高學歷永遠是你跟這個世界談條件的最佳入門籌碼。近日,德國工資比較平臺「Gehalt.de」發布了一份調查數據,對網站上6074個用戶的工資信息進行了對比,這些人都是已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畢業生,或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
  • 單證在職博士靠譜嗎?
    不少人為了提升競爭力,會想要報讀在職博士,那麼單證在職博士靠譜嗎? 在職博士即使是單證也是靠譜的,因為通過課程學習後是可以提升專業知識水平,拓展高端人脈,獲得與全日制一樣的博士學位,含金量高,值得報讀。
  • 官員博士的名利場:高學歷成撈取名利的墊腳石
    全國政協委員孟學農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抨擊部分貪官「不學無術,圖虛名,招實禍」,稱「真想建議中組部把這些博士招來考一下」。  博士,高學歷、高學識之代名詞,令人肅然起敬。然而曾幾何時,這一學術至高榮譽卻被部分貪官運用權術玩弄於股掌之間,成為後者仕途上升、撈取名利的墊腳石,令為之寒窗苦讀十餘載的莘莘學子汗顏。如此醜聞,實為對知識尊嚴的強烈嘲諷和莫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