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始終都是羨慕高學歷人才的,因為自古以來也是這樣,唯有高學歷的人才才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所以很多學生都是從很小就樹立了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報復,未來一定要考大學,考完大學考碩士,然後再考博士,博士出來雖然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但是你的學歷卻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這麼多年的書沒有白讀,去任何一家單位都對你刮目相看。
高學歷人才多=科研實力強?
如今的中國,高學歷其實並不是是一件難事,如今的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畢業生最多的國家,當然這也讓我們本身就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相比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中國這麼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實力卻和美國差了這麼多?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其實就好比,人家一門大炮等於中國一排三八大蓋一樣,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體制就差了太多,所以從某些角度來講,中國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
與美國博士相比,中國博士含金量有多少?
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雖然我們大家都很清楚這是一個現實,但是我們卻始終沒法迴避這個問題。中國的博士跟美國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
差在哪裡?難道中國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麼?其實根本不是這樣,而是目前中國博士的培養方式本身就很成問題。
其實中國現在的學士培養方式學習的就是美國的體制,但是在這種學習和模仿中,中國卻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裡面,所以這一下就變得不倫不類。如今我們經常在探討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那就是中國的博士生和老師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是最近卻因為楊寶德和陳曉武事件而被人熟知。
中國的導師與學生關係「變味了」!老闆與打工仔?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現在中國博士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定義是非常模糊的,國家給了導師最大的自由,由這些導師自己去定義跟博士生之間的關係。
通常來說,導師和學生之間,要麼是導師關係,要麼就可以是老闆關係,而目前的歐美很多國家,老闆關係就是一個廣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國,這兩種關係卻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學士培養方式,其實問題很大。
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導師同時帶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帶這麼多的學生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工資給的多,這就很尷尬了。一名博士生導師同時帶47名學生,這怎麼可能給學生教的好的呢?
中國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東西」!
所以在中國,這些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導師和學士導師不是導師,老闆不是老闆,大部分的學生從博士生畢業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崗位上,因為他們都發現,自己並不是搞科研的那塊料,這當然跟導師的關係不可分開。
博士生和博士生導師就如同當下社會的一面鏡子,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提及的話題,因為國家的問題並不是可以輕易的拿到檯面上來說,但是如今真的出現了這些問題,所以我們不說也不現實了。
總之,在國外,博士是因為喜愛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國,確實因為實際了工作考了博士,膽識這兩點的不同,就決定了博士生的品質。中國博士比國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幾個層次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