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四月》云:「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從青藏高原奔湧而下,長江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黃金水道」之稱當之無愧。
天門山下,水波不興的長江及霞光掩映的蕪湖長江大橋。 攝影/趙瑋
在蜿蜒萬裡的長江上,橫臥著115座長江大橋(數據截至2019年11月2日),它們或宏偉、或精巧、或雄奇……相較之下,蕪湖長江大橋顯得內斂許多,但江闊雲低、大道通衢,一座橋撬動一座城,我們不能抹殺它的功業,更不能小覷蕪湖這座江城。
1
一帶江城渾似畫
蕪湖,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素有「江東名邑」、「吳楚名區」的美譽。蕪湖古稱「鳩茲」,因「湖沼一片,鳩鳥繁多」而得名,屬吳國。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前置縣,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蕪藻」,始名「蕪湖」。
翻開一張安徽省地圖,抬眼看去,蕪湖不過是個「平平無奇」的江城罷了:
地貌上屬長江中、下遊平原的組成部分,以階地和河漫灘構成的平原為主,零星散落些低丘殘陵。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峰是無為縣三公山,海拔676米,較皖南山系巍峨的群山相去甚遠。
沒有高海拔的山峰那又何妨?河流眾多、水網密布的蕪湖也可以擁有別樣的精彩。青弋江、漳河、水陽江、裕溪河貫穿境內,以長江蕪湖段為主幹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水系。另有鏡湖、竹絲湖、黑沙湖、龍窩湖、奎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星子般散布其間。可以說,自「呱呱墜地」起,蕪湖這座城市就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蕪湖因水而生,也以水為界。浩浩長江自城西南向東北緩緩流過,行經蕪湖段,因地質構造運動而突然拐彎,形成了東西至南北直角拐彎的河勢,一個黃金港灣——大龍灣「從天而降」。雖然區劃幾經變遷,但是蕪湖大抵都保持著沿長江分布的南北條形輪廓,江南、江北隔江迢迢相望、遙寄衷腸。
蕪者,草掩地也;湖者,大陂也。草木為芳魂、秀水作骨肉,這座城湖泊縱橫,襟江帶河,風景秀麗。遠山如黛,近水含煙,她斯文秀氣而又含羞帶怯,萬千閨閣風致,盡在不言之中。
2
久在深閨人未識
漫步鳩茲古邑,詩意繾綣間夢回《詩經》,眼前浮現出芳草萋萋的河邊小洲,耳邊仿佛聽到了雎鳩鳥關關的和鳴聲。上接2500年歷史,下承徽州文脈滋養,小小一方城,多少文人故跡、詩詞雅句,或隱於街頭巷陌,或散至埠頭渡口。
薄霧輕籠的小城蕪湖。亭臺、樓宇影影綽綽,好似一幅水墨丹青圖。攝影/趙瑋
「詩仙」李白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那首膾炙人口的《望天門山》正是作於長江上:「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此天門山非彼張家界之天門山, 《江南通志》載:「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即今蕪湖市東梁山與和縣西梁山的總稱。此詩意境開闊清朗,汪洋恣意地展現了一幅雄渾壯闊的天門山江景圖,這便是如今的蕪湖十景之一——天門煙浪。
南宋高宗時狀元張孝祥曾作一闕《蝶戀花·懷於湖》,懷念家鄉蕪湖的風物。「春到家山須小住。芍藥櫻桃,更是尋芳處。」「留春伴我春應許。」摹景以寄情,賞春、惜春至留春,字字珠璣,流露出他對蕪湖的熱愛和眷念。他曾捐田百畝,匯而成湖,「環種芙蓉楊柳,鷺鷗出沒,煙雨變態」,為「邑中風景最佳處」(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正是得益於這位狀元郎,方有今日長廊依依、細柳掩映的鏡湖。
「幹將昔此鑄芙蓉,風雨千秋石上松。借問閶門騰虎氣,何如江上鎖蛟龍。」這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遊歷赤鑄山時所作的一首詠景詩,短短28個字,承載著一座城的故事。據《蕪湖縣誌》記載,湯顯祖晚年曾寓居蕪湖雅積樓,並在此完成了情文兼至的絕世名作――《牡丹亭》。歲月悠悠,長江依舊東流,昔年鑄劍留下的淬劍池靜默如初,「赤鑄青峰」也早已成了蕪湖一張亮眼的名片。
但街知巷聞的「蕪湖十景」並不足以比擬蕪湖這位「大家閨秀」。蕪湖是底蘊深厚的,它有目前歐亞地區發現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址——人字洞遺址,它是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的桑梓,也是「汪辜會談」中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的故裡。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在此駐足,又有多少少年郎從這裡走出去,建立一番功業?
蕪湖是靈動活潑的,她有萬種風情,忽而是鐵畫中一道蒼勁有力的鎏紋,忽而是長江大橋下一朵淘氣的浪花,忽而是窯裡一件潤澤無瑕的青白瓷物件兒,忽而又是廣濟寺中一陣清明悠遠的鐘聲……半城山水半城詩,既有江南閨閣女子的溫潤清雅,又不乏些許冷俏嬌蠻,這是最生動真實的蕪湖。
3
巧借東風謀新篇
蕪湖,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南唐時即有「樓臺森列」、「煙火萬家」之稱,明代中後期已是全國著名的漿染業中心,中國近代四大米市之首……它的身上有太多驚喜,太多未知。
然而,十裡長街成舊夢,通商巨埠卻已風光不再。那麼,濱江小城蕪湖如何才能打破長江對城市布局的約束,進而搏擊風浪,做時代的弄潮兒呢?
蕪湖現代化夜景掠影,縱橫交錯的幹道構成了城市的血脈。攝影/趙瑋
蕪湖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很佔優勢的,距省會合肥約150公裡,是合肥都市圈的重要成員。在合肥迎來高鐵7年後,高鐵列車也緩緩駛進了蕪湖。目前,乘坐高鐵從蕪湖站到南京南站最快只需38分鐘。
半小時的路程,30元出頭的票價,「雙城生活」眨眼間就變成了現實。交通的便利,帶來的不僅僅是普通老百姓出行方式的選擇,更多是激發出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無限潛能。在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後的今天,相信這點會展露得更加透徹。
「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蕪湖市以全省5.9%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省10.9%的地區生產總值,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2020年,蕪湖乘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東風,一路加速前行。
2020年4月15日,皖江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正式揭牌,總投資352億元,3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今年計劃投資88.4億元。與此同時,蕪湖城南過江隧道正式動工,城南、江北兩大重要板塊真正實現「一家親」。
6月28日,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蕪湖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長三角四大中心城市實現直通,「遠親」成功晉級「近鄰」。
7月24日,安徽16地市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出爐,蕪湖排在第二位,經濟總量達到1706.78億元。
「雲開看樹色,江靜聽潮聲」
緣起湖沼旁的關關鳩鳴
蕪湖的故事藏於滔滔江水
匿在街頭巷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