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電氣安全的發展綜述
電氣安全 ,直接關係到社會中用電環境的健康狀況 ,並且成為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當前電力能源在社會環境中的不斷深入應用 ,對於這一方面的研究以及相關規範也日漸成熟 ,並且成為伴隨電力應用共同進步的一個重要課題。
相對於電力的發展而言 ,電氣安全的體系化成熟略微落後 ,最早出現於 20 世紀 50 年代。當時我國的幾個出版社先後出版了一些關於電氣安全的書籍 ,其中包括 1955 年燃料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譯自俄文的《電力裝置的安全技術》,以及 1959 年北京供電局編印了《電氣安全工作規程》,而在更為專業的領域中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工具機工人用電安全常識》也是整個電氣安全領域發展的重要體現。在當時與這些書籍同時出現的 ,還包括一些相應的培訓和教學 ,這些以及蘇聯一些電氣安全著作的中文譯本 ,對於切實推動我國電氣安全領域的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 ,電氣安全的相關研究和學習都進入低潮 ,這個時期出版的相關書籍的數量明顯減少 ,但是在一線的實踐過程中研製出一些基礎的電氣安全裝置 ,並且在七十年代末期 ,某些期刊也開始基於生產環境的需要社裡電氣安全專欄。截止到七十年代末期 ,我國度過了電氣安全的初步探索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 ,國外的借鑑和在電力領域中的生產實踐是我國電氣安全相關理論的主要來源。七十年代後半葉 ,尤其是最後的幾年 ,是電氣安全發展承啟的重要階段 ,肩負著開啟我國電氣安全體系建立新局面的重要任務。
電氣安全體系的建立 ,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到 90 年代中期 ,都在以此作為主要方向展開努力。在這個階段之前 ,電氣安全一直列入工程技術範疇 ,而在這個階段中 ,大量的國外安全管理文獻引入國內 ,電氣安全成為安全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被人們所廣泛接受。這個階段中大量的會議文獻引入我國 ,並且來自於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諸多論著開始出現中譯本 ,其中包括 1988 年冶金工業出版社的《電氣安全圖解指南》以及1986 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危險場所的電氣安全與儀器防護》等 ,都是當時推動我國電氣安全領域相關思想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期 ,開始出現大學將該電氣安全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引入課堂 ,這也成為電氣安全思想體系建立重要表現。在隨後的時期內 ,我國的電氣安全發展開始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國的電氣安全研究領域開始呈顯出幾個方面的主要特徵 ,其中包括專業性和自主性兩個主要方面。
從出版的書籍角度看 ,2002 年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煤礦電氣安全》,而 2003 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則出版了《建築防雷與電氣安全技術》。由此可見 ,這種專業性開始出現橫縱兩個層面的發展方向 ,其一在於電力安全技術以及思想體系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呈現出不同特徵 ,其二則是將電力安全技術體系進行進一步細分 ,將包括防雷、布線等操作從整個安全體系中剝離出來加以深入研究。同時這個階段的研究呈現出極強的自主性 ,對於外來觀點和理論的引入已經無法繼續作為我國電氣安全領域引入的主導 ,而相關我國自主研究開始蓬勃興起 ,成為發展出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實用性電氣安全理論和技術的基本依據。
2我國安全體系建立階段
這一階段大體上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在這一階段,我國電氣安全逐漸走向成熟,並建立了自己的學科體系。進入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全國數十所高等院校相繼設立了安全工程系或安全工程專業,或多或少地開設了電氣安全課程。但對於電氣安全是屬於管理科學還是屬於工程技術,人們出現過不同的看法。20 世紀80 年代以前,電氣安全一直列入工程技術範疇。20 世紀80 年代,大量國外安全管理文獻引進國內,電氣安全作為安全學科的一個分支,一些管理工作者看重了電氣安全管理的一面。
電氣安全事業存在建立學科體系的可能性。電氣安全有明確的服務對象和專業目標。其任務是研究各種與電能關聯的事故預防,研究良好的電氣作業環境,研究用電氣的方法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安全問題。電氣安全與起重機安全、工具機安全不同。電氣安全具有綜合性的特徵,低壓領域有電氣安全,高壓領域也有電氣安全;流電領域有電氣安全,靜電(包括雷電)領域也有電氣安全;電路、磁路有電氣安全,電磁場與電磁波也有電氣安全。這些都與電能有關,而且不是其他任何一個電氣專業所能代替的。
20 世紀80 年代,我國大型工具書《電機工程手冊》將電氣安全專門列為一篇。1980 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這一篇在總結國內經驗的同時,吸收了國外的一些做法,將防雷、防靜電等內容納入了電氣安全的範疇。這期間,與電氣安全關聯的書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例如:1981 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了《採礦工業電氣安全》(譯自俄文)、1983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電氣安全技術》、1983 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了《靜電安全技術》、1986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危險場所的電氣安全與儀器防護》(譯自英文)、1987年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了《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1987 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了《化學工業中的電氣安全技術》(譯自俄文)、1988年冶金工業出版社了《電氣安全圖解指南》(譯自日文)、1990 年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了《電磁輻射的抑制技術》、1991 年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出版了《電氣安全工程》、1994年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了《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1995 年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出版了《電氣防火實用技術》等等。《電氣安全工程》是我國正式出版的大學本科教材。全書80 多萬字。該書從電氣安全體系的角度考慮,按照造成事故的電能形態,將電氣事故分為觸電事故、雷電事故、靜電事故、電磁輻射事故和電路事故。
觸電事故是由電流形態的電能造成的事故。觸電分為電擊和電傷害。電擊是電流直接流過人體對人造成的傷害;電傷害泛指電流轉換成其他形態的能量作用於人體對人造成的傷害。電傷害中最為嚴重的是電弧燒傷。不僅僅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工作電壓會帶來觸電的危險,雷電、靜電、感應電也會帶來觸電的危險。雷電事故是由自然界產生的相對靜止的正、負電荷形態的電能造成的事故。雖然每次雷電放電的能量有限,但其能量集中在數十微秒內釋放出來,形成強烈的衝擊,具有很強的破壞力。靜電事故是由工藝生產過程中或人們行動中產生的相對靜止的正、負電荷形態的電能造成的事故。這些靜電的能量雖然不大,但其放電火花足以引燃大部分氣體、蒸氣爆炸性混合物。靜電還會給人以電擊,還會妨礙生產和影響產品質量。隨著高分子工業的發展,靜電問題變得更加突出。電磁輻射事故是由輻射電磁波形態的電能造成的事故。電磁輻射屬於不引起中性分子電離的輻射。輻射電磁波指頻率 100 kHz 的電磁波。電磁輻射除可能直接傷害人外,還可能產生有害的感應放電和產生電磁幹擾。電路事故是由於電能失去控制或電氣元件損壞造成的事故。短路、接地、斷線、突然來電、供電中斷、系統失步等都屬於電路事故。按照電能形態劃分電氣事故,電氣安全就有了一個主線。這條主線不是其他學科可以替代的。沿著這條主線展開,就是電氣安全的體系。電氣防火防爆屬於電氣安全的範疇。電氣設備的危險溫度、各種電火花及電弧都可能引起火災和爆炸。上述電流形態的電能、電荷形態的電能、電磁波形態的電能以及電能失去控制,在一定條件下引起火災和爆炸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