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創業48歲開出438家店,賣三明治一年掙2.17億美元

2020-12-19 界面新聞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48歲的傑夫·西內利,如今的他在全世界擁有438家店面,2016年的總營業額達到2.17億美元,而這一切,來源於三明治。

現年48歲的傑夫·西內利開玩笑說:「我一絲不掛地從娘胎裡出來,把臍帶賣給了醫生,此後就再也沒有停止做生意。」

地點換到密西根州的一棟二層小樓裡,傑夫在此出生,他和父母、祖父母住在一起,傑夫出生的環境不是很好,一家只能靠政府接濟的糧食解決吃飯問題,且還要同時打三份工才能勉強維持生計。傑夫的商業頭腦在其父親從法學院畢業後做夜總會生意開始起被激發。

傑夫十歲的時候,每周六都跟著父親去夜總會上班,當然,十歲的傑夫上班是做正事的,在夜總會的停車場撿菸頭和瓶蓋。那時候的傑夫已經知道自己的勞動力是可以換錢的,於是他跟父親不停地討價還價,用自己撿垃圾的辛苦錢去換自己一周的零食糖果。

創業歷程

第一桶金

傑夫考上了密西根州立大學,並在1990年獲得通信工程學位。之後在他飛到達拉斯去看哥哥的一次探親中,他就愛上了達拉斯這個城市,幾乎是一瞬間,他就判定了這個城市是他想要發展的地方。於是28歲那年,他創辦了一家名一家名為「主街避難所」(Main Street Asylum)的俱樂部。

1996年, 一場大火吞噬了俱樂部的屋頂。但是傑夫獲得了一份很划算的租約,然後將其改造為一個戶外庭院酒吧,從裝修到開門迎客,總共花費了10萬美元左右。這筆錢來自傑夫的2萬美元存款,從親戚朋友那裡借的幾千美元,以及分散在20張信用卡上的8萬美元債務。

當酒吧重新營業的時候,他們利用一個4天的長周末,在俱樂部門外舉辦了一個啤酒藝術節,一下子就吸金10萬美金。這一次,開店的所有債務都得以償還,酒吧也火了。

野心

傑夫有著一顆進取的心,也有著一顆野心,在有了一家穩定收入的酒吧後,他決定多開幾家。在隨後的幾年裡,傑夫開設了10家夜總會和餐館,每當一家店趨於穩定的時候,他就開始經營下一家店。從馬提尼酒吧到漢堡店,他不停地「折騰」,同時也向其他城市開始擴張。

有錢了膽子就大,人也變得更自信了。1998年的時候,傑夫發現自己的一個朋友正在做蒙古燒烤,雖然做的很不錯,但傑夫認為如果是自己做可以做得更好,能把這個概念展現得更加現代化和品牌化。於是他變賣所有手頭上的生意,創立了成吉思汗烤肉坊(Genghis Grill)。還從美國小企業局(SBA)獲得了一筆政府資助的貸款。

烤肉果然沒有辜負傑夫的期望,生意越來越紅火,好多人打電話給傑夫想要加盟他的烤肉店。本來傑夫是沒打算開分店的,但扛不住這麼多人扛著鈔票來找他,他就妥協了,但始終堅持一點的是,烤肉店的經營制度必須統一,要保證客戶走進每一家店,享受到的都是同樣的用餐體驗。旦總有不守規矩的人,有一次,有個加盟商在店裡出售未經授權的產品,傑夫直接把它們統統丟進垃圾桶裡。

三明治起飛

後來,烤肉坊被收購,傑夫拿到了足夠的錢,雄心勃勃地打算開啟新的旅程。在研究了三明治大戶們的發家史後,傑夫打算搞一番大事業,這一次,就是我們文章標題介紹的Which Wich了。

這家連鎖餐廳以其可定製的產品和訂購流程而聞名:客戶只需用店裡提供的水筆,在一個附有菜單的紙袋上勾出自己喜歡的食材,交給店員,就可以吃到一份為自己量身定製,裝在那個紙袋的新鮮三明治。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三明治和漢堡可以說是最平常不過的東西,大名鼎鼎的賽百味(Subway)、奎茲諾斯(Quiznos)都是美國三明治的代表。而傑夫創辦的Which Wich 至尊三明治餐廳,卻只用了一個小小的紙袋,擊敗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並在強者的世界中站穩了腳跟。

逸馬點睛

堅持與不放棄,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兩點,在賽百味等三明治已經做得足夠成功的時候,難以超越,但就像以前一樣,傑夫總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更好。2003年,Which Wich的第一家店在達拉斯開業,為了勸房東不要跟賽百味籤約,而是跟他籤,他不斷說服房東,給他講自己創建烤肉坊的輝煌歷史。到最後,房東問他:「你們跟賽百味到底有啥不同?」 他說:「我們賣奶昔」 房東二話不說,成交了。

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不是半路出家的商人,傑夫所有的財富都是自己勤勤懇懇一分一釐地賺出來的,這樣的經驗才更寶貴,這個純正的business man留給想要創業的人幾條建議:

1. 要讓顧客感受到你的緊迫

只要接到袋子,立馬投入製作,因為客戶的時間是最珍貴的。

2. 不要耗盡任何東西

貨架要及時補貨,時刻保證貨架滿滿,這會給人傳遞出一種信息,這家店一定資本充足,顧客想要的我們都有。

3. 相信直覺

男人的直覺也一樣準確,只要你的直覺,內心和頭腦都覺得這事沒問題,就大膽去做。猶豫會讓你錯失良機。

相關焦點

  • 17歲青年借了1000美元開店,誤打誤撞下創造出全球最大速食品牌
    根據知名地圖及教育網站WorldAtlas於2019年做出的統計,Subway在全世界共112個國家開了42998間分店,穩居世界第一,而其品牌價值也被評為速食業界的世界第三。 然而,這麼大的一家企業,其實卻只是一個17歲青年借了1000美元開店起家。
  • 賽百味聯合創始人德盧卡去世 享年67歲
    德盧卡17歲高中畢業後開始創業(資料配圖)中國日報網9月17日電(信蓮)綜合外媒報導,9月15日,賽百味(Subway)公司宣布,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弗雷德賽百味面臨更多挑戰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賽百味公司剛於數星期前慶祝建店50周年,並發展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分店的快餐連鎖店,全球有4.4萬多家分店。2013年7月,德盧卡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他患病前定期與管理團隊聯繫,在接受治療後開始減少次數。
  • 28歲小夥開奶茶店,利用一個「杯子」,一年開5家分店,套路簡單
    如今奶茶貴得離譜,甚至有些網紅奶茶賣到58一杯,打的是鮮榨水果的名義,關鍵還有很多人去打卡排隊購買。奶茶店這個香餑餑,不少人都一直望著,想要進去分一杯羹。我身邊就有兩個開奶茶店的朋友,兩人的生意都很好,一個是主打薄利多銷。而另一個是主打網紅爆款,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兩個人的總營業額相差十萬八千裡,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7歲創業9歲開糖果店 生意火爆程度超想像(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9日報導,英國貝德福德郡9歲男孩亨利·帕特森是個極具商業頭腦的孩子,他從7歲的時候就自己創業,如今已開創出屬於他自己的小天地——經營糖果店。據信他是英國最年輕的創業者。  亨利雖然年紀很小,創業經歷卻稱得上豐富。
  • 剛剛,賣盲盒的夫妻店上市,暴漲108%33歲創始人身價超550億港元
    截至發稿,股價80.15港元/股,總市值達到1108億港元。2017年1月25日,泡泡瑪特還曾於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號為870578,2019年4月2日於新三板退市。退市完成前,北京泡泡瑪特的市值為人民幣20.0億元。短短一年半時間,泡泡瑪特的估值「膨脹」近55倍。
  • 他初中沒畢業,19歲擺地攤,靠賣鴨子成「鴨王」,一年收入30個億
    今天要講的主人翁,是中國「鴨王」,周黑鴨創始人周富裕的故事,他從一個初中沒有畢業的重慶娃娃,19歲擺地攤賣鴨子開始,通過25年,一步一步成為中國賣鴨最多的「鴨王」之一,在全國開設了1300多家門店,年收入超過30個億,個人身家更是達70億之巨!
  • 不到30歲就掙下億萬身家的創業者們
    30歲身家就超過了1億美元,同樣有不少創業者在不滿30歲就已經擁有一家上市公司。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不滿30歲就擁有億萬身家的創業者們吧:Aaron Patzer:28歲時以1.7億美元賣掉Mint.comAaron Patzer2002年畢業於名校杜克大學,2007年,其創辦的創業公司,金融工具與管理平臺mint.com在TechCrunch 40大賽中贏得50000美元獎金。
  • 開了掛的印度酒店!2年開出10000家店,力壓如家7天逆襲成第一!
    中國快捷酒店巨頭,如家、7天、漢庭用十幾年的時間,在中國開了2000多家店。而有一個印度品牌,像開了掛一樣,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在中國320個城市開了一萬多家酒店。它就是印度連鎖品牌「OYO」,短短6年時間,其估值就達到了100億美元(合人民幣700億),軟銀為最大的投資者。孫正義稱讚OYO說:這是一種全新的酒店管理模式。
  • 青島大爺賣饅頭一年掙70萬?真相居然是這樣…
    今年快70歲的隋仁俊不會想到,因為自己的一句話,一夜之間「出名」了。中秋節那天,面對青島一家媒體的鏡頭,隋仁俊說:這個饅頭一年就得70來萬吧。接著,一篇名為「青島大爺賣饅頭一年掙70萬」的文章在網絡上迅速流傳開來。
  • 28歲超級巨星拒絕休息,為一場季後賽,沒了2億美元險些沒球打
    隨後,阿德巴約又拿到了5年1.956億美元的續約合同,儘管這位新星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但他已經開出了上億的續約合同。此外還有戈貝爾,最近也全面續約了,他的5年合約是2.05億美元,而他的5年合約只有2.28億美元,只是這個數字有所下降。無論是阿德巴約還是戈貝爾,他們都是中鋒,特別是戈貝爾,更像傳統的中鋒,但是他們都得到了一份新的合約。
  • 48歲羅永浩,兩年內6億欠債還4億,妻子曾說:咱們也去美國吧?
    01 2020年9月23日,48歲的羅永浩又一次語出驚人,他說: 「1989年,17歲的他從高中二年級退學,之後靠著賣二手書,倒賣汽車營生。後來迫於經濟壓力,他停了倒買倒賣的生意,決定做英語老師。 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次「跨界」。
  • 41歲下崗女工,用6000元逆襲人生,開3000家鴨店
    結果這樣認真工作的她還是在41歲被迫下崗,但是她沒有洩氣,轉而走上了創業之路,短短幾年間,就憑藉自己的醬鴨而名聲大噪,前幾年,她的公司市值就飆升至120億,身價也水漲船高,突破70億。此時的徐桂芬剛剛十五歲,她決定為母親減輕負擔,於是她就孤身一人來到火車站,向過往的行人賣"大碗茶",以作解渴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辛苦勞動,徐桂芬掙了一點錢,但還是無法解決家中的生計問題。
  • 19歲創業第1年賺20萬,29歲身價45億
    很多人都想創業,但他們似乎有一個同樣不創業的理由:我沒有錢,我要是有錢的話,怎麼怎麼樣……似乎只要有錢,他就一定能創業成功。可是馬雲的創業經歷告訴我們,沒錢,同樣可以創業,同樣可以創出一番偉大的事業。聶雲宸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2020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顯示,29歲的喜茶聶雲宸以45億財富首次上榜,成為榜單上唯一一位「90後」白手起家企業家。
  • 他是遼寧首富48歲創業送妻子24億城堡,在王健林飛機上打撲克
    彼時,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募資額為50億-60億美元,估值最高會達到600億美元,將會成為香港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地產企業上市交易。而孫喜雙就是萬達地產僅次於王健林的第二大自然人股東,持股6.3%。2010年,孫喜雙以4.2%的持股比例入股萬達院線,同樣也是持股量僅次於王健林的自然人股東。
  • 女孩19歲開小飾品店,一年淨賺27萬
    實習期間,沒有選擇與專業對口的美容美髮,而是開了一家飾品店。初到濰坊時,市中心的和平路上有一家門面是關著的,我就跑去問一下,房租是1.8萬/年,我覺得市口不錯。但畢竟是我第一次創業,所以我讓我媽來了一趟淮坊,幫我實地考察一下。選好店鋪後,我自己有1.5萬元,又跟媽媽借了3萬元,然後跟房東訂了三年的合同,半年一付。
  • 35歲後不知道幹啥?兩個門檻低創業方向:幫女人脫毛 擺攤賣包子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網絡上有個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就是「35歲以後去幹啥?」,很多人到了35歲會發現,真的沒法再打工了,就算自己還想打工也沒人要了。疫情之下經濟不景氣,更是讓很多人把這個煩惱提前了,實在找不到工作,很多人紛紛有了自己創業的打算。
  • 大學畢業賣起包子 「包子哥」一年掙上百萬
    範徵笑著說,2004年被山東藝術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錄取後,他便開始琢磨自己賺點學費,大一功課多比較「老實」,大二便開始自謀「錢」路,那時同學們都去發傳單,他卻選擇了去賣電話卡。  「發一天傳單才掙20元,賣一張電話卡就能掙40元!」腦子活泛的範徵沒有「隨大流」,而是自己聯繫業務賣手機卡,一個月賣了30多張,一下子賺了1000多元,而這也是他的第一筆進帳。
  • 14歲賣孔明燈,19歲成千萬富翁,羅敬宇當年有哪些創業經?
    14歲賣孔明燈掘得第一桶金後,幾年之內,便與人合夥創辦了4家公司,自開8家實體店、3家網店,成為當地媒體爭相報導的學子學習、創業兩不誤典型。羅敬宇父親下海經商,母親是小學教師,收入都不高,卻鼓勵孩子自立自強,一切靠自己爭取,生活費靠做家務去「掙」。這樣的生活和家教磨鍊了他創業的意志。
  • 90年代,28歲小夥幹一年掙了1000萬,如今營業額比阿里加騰訊還多
    蘇寧創始人 張近東蘇寧創立到現在已經有28年的歷史了,走過28個年頭,蘇寧創始人張近東也已青春不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掀起了一股「下海」潮,「下海」成了許多人的選擇,那時,年僅27歲的張近東,也蠢蠢欲動,最終還是沒有抵擋住誘惑,一頭扎進了市場經濟的海洋。中文系專業卻對做起了生意
  • 大學生創業一年開10家店 要做"烤紅薯CEO"/圖
    記者 李丹 攝  「賣紅薯沒有什麼不好的。」2010年的最後一天,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門商鋪內,戴著眼鏡的李鏗鏘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大學生身份,這天是25歲的他在大學賣紅薯的第235天。「早晨8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工作不累,生活挺開心的。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半個小時才能買得到我的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