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今天第二天上幼兒園,下午老師來家裡家訪,說到悠悠這兩天經常有情緒激動,流眼淚的情況,問我孩子平時是不是這樣。
悠悠昨天從幼兒園接回來是哭著回來的,說老師不讓她講鱷魚怕怕的繪本故事,就把她從教室拉出來。作為家長,昨天是第一天上幼兒園,一個班有36個孩子,老師又不認識小朋友,想必第一天很忙亂。我告訴孩子,是不是老師沒有時間給你們講故事了(因為11:30分就要離園)。然後我問她今天上幼兒園都幹了什麼,悠悠說先進幼兒園,然後上樓梯,然後進教室,然後找桌子椅子,然後我找錯了,然後老師幫我找到,然後吃饅頭,喝牛奶,還吃了提子。我想這個邏輯和表達都很清晰啊。然後還會形容穿綠色衣服的老師,穿紅白條紋的戴眼睛的老師,穿黑色衣服的老師。我問喜歡上幼兒園嗎?她說喜歡。
今天老師說悠悠哭的問題,我還有點吃驚。孩子回來從來沒對我說不想上幼兒園,也沒說幼兒園不好,更沒有說自己哭的事情。悠悠性格樂觀開朗,情緒變化快,一會開心一會不開心的,孩子沒和我說,是什麼原因?是我不會和孩子溝通,還是孩子覺得沒必要說,哭一下不是什麼事,還是孩子忘了。
又回想從昨天到今天看到班級群裡老師發的視頻,照片,還有今天我去接悠悠拍的照片,孩子照片和視頻裡面,表現出來的有:對老師講故事的沒興趣(老師講故事時玩自己衣服,沒怎麼聽),擺積木時的規規矩矩(擺好了就規矩坐在那裡不動了),去接她時一副懂事堅強的成熟表情。特別是去接孩子時她排隊時那個成熟規矩的表情,瞬間覺得孩子長大了,好像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不是在我身邊那個咿咿呀呀,吵鬧不講理的小煩人,心裡感到一陣心酸。
孩子在家裡都是父母的唯一,在父母眼中能獲得想要的肯定,讚許和滿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基本能得到滿足。去了幼兒園,一堂課,一個老師三四十個孩子,孩子可能得不到一個屬於自己5秒鐘肯定的眼神,得不到發自內心喜愛的擁抱,孩子心理難免會委屈,會有很大落差,別說孩子,就是大人,這個落差也有點大。
今天我送悠悠去幼兒園,校醫檢查完了我就和悠悠說再見就分開了,我在門口看著悠悠,她不知道去哪裡,就站在門口看看小朋友,看看老師,再看看外面的我,那個表情,我心酸了那麼一會。孩子沒有哭,就像是對自己說這是我的路,我該這樣走下去一樣。
作為家長的我對於入園前的工作也許是沒有做足功課。或許想想,孩子哭也是一種情緒宣洩,沒什麼不好的,誰不是在眼淚和困境中成長呢?難道真的是上了幼兒園真是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孩子開始初步的邁入社會,漸漸地開始學會約束自己,規範自己,離那個想幹嘛幹嘛,離那個快樂無憂的自己漸行漸遠了呢……
關於幼兒園小班新生入園,是不是能有一些改進,能夠讓我們的孩子不像坐過山車那樣去陡然的適應這種過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