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擬行路難•其四》賞析及備考集錦

2021-02-13 文化說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擬行路難 • 其四

南北朝•宋朝 鮑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擬行路難(其四) 南北朝•鮑照

來自古典詩詞悅讀

00:00

00:33

【詞句注釋】

1.「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瀉,傾,倒。

2.「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

3.吞聲:聲將發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緻的事。躑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舉杯斷絕歌路難: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斷絕:停止。

【白話譯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是既定的,怎麼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酒來寬慰自己,因舉杯飲酒而中斷歌唱《行路難》。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麼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麼。

【創作背景】

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社會動蕩。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貧寒,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卻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於是常借詩歌來抒發他建功立業的願望,表現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傳達出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這種憂憤的情感發於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的獨特風格。

【作品賞析】

《擬行路難》共十八首,主要抒發對人生艱難的感慨,表達出身寒門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寫遊子和思婦之作。大多感情強烈,語言遒勁,辭藻華麗。有五言、七言及雜言句。

《擬行路難•其四》是南北朝時期詩人鮑照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是《擬行路難》中的第四首。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裡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剖白。全篇構思迂曲婉轉,蘊藉深厚,此詩託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

詩歌開首「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兩句由瀉水於地起興,以水流方向的不一,來喻指人生窮達的各殊。它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貴賤窮達就好比水流的東西南北一樣,是命運註定,那又何必煩愁苦怨、長籲短嘆呢?表面上,這是叫人們放寬心胸,承認現實,其實內裡蘊蓄著無限的酸辛與憤慨。把社會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現象歸之於「命」,這本身就包含著無言的控訴。

認了「命」,就應設法自我寬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悶的好辦法。我們的詩人於是斟滿美酒,舉起杯盞,大口大口地喝將起來,連歌唱《行路難》也暫時中斷了,更不用說其餘的牢騷和感嘆。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陡然翻轉,用反詰語氣強調指出:活著的心靈不同於無知的樹木、石塊,怎麼可能沒有感慨不平!簡簡單單七個字,把前面諸種自寬自解、認命聽命的說法一筆抹倒,讓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憤之情如火山般噴射出來。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橫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對不公平的命運大聲抗辯。

可是,他卻輕輕一掉,用「吞聲躑躅不敢言」一句收結全詩,硬是將已經爆發出來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蘊藏著無窮的含意,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憤激不平的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容;愈是不敢言說,愈見出感憤的深切。經過詩篇結末兩句這樣一縱一收、一揚一抑,就把詩人內心悲憤難忍、起伏頓宕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這首詩在音節上有獨到之處。它採用長短相間的雜言體。雜言詩有個好處,就是能靈活組織句子,便於選擇合適的聲腔,以配合文情的傳遞。本詩頭上六句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錯,建構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欲說還休的語感。而到了結尾處,則又改為連用七言長調,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湧出閘門,形成了情感的高潮。聲情並茂,可以說是鮑照樂府歌行的一大特點,它對唐人歌行體詩篇也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值得我們細心玩味。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鮑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語文備考——中國古代文學史複習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四)
    簡述鮑照詩歌的內容。一.由於他「才秀人微」,更能認識到門閥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對高門世族壓抑人才憤慨不平,所以他的許多詩作是對這種社會現象的不滿與抨擊。如《擬行路難》其四。二.邊塞題材之作,描寫邊塞的艱苦及將士衛國的決心,如《代出自薊北門行》。三.描寫婦女題材的詩,如寫相思的《擬行路難》其三。
  • 唐李白《行路難其一》賞析
    唐李白行路難·其一賞析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複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
  • 李白《行路難》什麼背景寫就?有人說要從這兩方面理解他的詩作
    李白的三首《行路難》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寫下。《行路難》是漢代樂府詩歌的題目,常用來描繪世事艱難、離別之苦。不少詩人以此題目寫過詩,其中鮑照的《擬行路難》影響較大,對李白也有一定影響。李白善寫古體詩,在鬱悶無解時,他自然也發出了行路難的感嘆。三首《行路難》中最出名的是第一首:「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新高考必背古詩文72篇篇目及全文集錦,收藏起來有空就背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9.《山居秋暝》(王維) 10.《蜀道難》(李白)11.《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12.《將進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適)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嶽陽樓》(杜甫) 18.
  • 《行路難》(其一)全文與翻譯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擊柱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 古詩古韻之《從軍行(其四)》賞析
    從軍行(其四)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賞析 該詩開篇兩句都是遠景,氣魄渾厚高遠,意境蒼茫遼闊。
  • 【古文探奇】登大雷岸與妹書-鮑照
    作者鮑照,是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之一。他出身寒微,自稱曾「負鍤下田」,從事農耕,但才高氣盛,他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向劉義慶獻詩述志。有人說他社會地位太低,不應該去見王者。鮑照勃然大怒道:「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聞者,安可數哉! 大丈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辨,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結果得到愛好文學的劉義慶的賞識,被提拔作國侍郎。
  • 中考作文經典題目集錦(附範文賞析)!題材新穎全面,值得借鑑
    中考作文經典題目集錦(附範文賞析)!題材新穎全面,值得借鑑其實隨著近幾年教育部的不斷教改,語文這門科目在初中階段的重要性也是越來越高,同學們如果想中考能取得好成績,好的排名,就必須要重視語文這門科目。所以今天老師專門整理了,一份中考作文經典題目集錦分享給大家,並附有範文欣賞!題材非常新穎全面,值得借鑑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列印收藏好。中考作文經典題目集錦
  • 鮑照|李白的偶像(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大詩仙李白也不例外,李白的偶像就是鮑照。杜甫讚美李白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裡面的鮑參軍就是鮑照。鮑照生活在我們國家歷史上一個非常傳奇的朝代,就是南北朝,南北朝之前是三國爭霸,後面就是隋唐盛世,這是一個充滿詩意和傳奇的時代,我們非常多的文化歷史在這個時代破土而出。這也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
  • 黃維樑:星雲呼應余光中《行路難》
    星雲呼應余光中《行路難》黃維樑一、《行路難》(余光中作)欲去江東卻無顏面對父老問子弟而今安在欲去江北卻無鶴可以乘載況腰間萬貫何來欲去江南暮春卻已過三月三、余光中行路難?世途艱難,人生失意,古人乃有《行路難》之作。唐朝就有盧照鄰、李白、柳宗元等以此為題的詩篇,李白的尤其著名:「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行路難!……」余光中的近作《行路難》寫他「行路難」?
  • 古詩詞鑑賞:賞析詩句含義題
    擬古詩(其六)[南北朝]鮑照束薪幽篁①裡,刈黍寒澗陰。朔風傷我肌,號鳥驚思心。歲暮井賦②訖,程課③相追尋。田租送函谷,獸藁④甲輸上林。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束薪幽篁裡,刈黍寒澗陰」兩句寫人民不畏嚴寒,辛勤勞作,營造了豐收的氛圍。B. 從「訖」到「相追尋」,時間上緊迫急促,情勢上咄咄逼人,揭示了統治者貪婪的嘴臉。C.
  • 古代那些有腳氣病的名人:鮑照、柳宗元、蔡襄、黃庭堅都無法倖免
    六朝詩人鮑照鮑照何許人也,是李白的偶像,杜甫經常誇的一個六朝詩人。杜甫當年表達對李白的崇拜,就誇李白是:白也詩無敵,飄然四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詩歌的俊逸,就來自於鮑照。這樣被人崇拜的鮑照,也是逃不掉一些疾病的困擾。他在《松柏篇》的小序中講述自己患腳氣病的經歷:餘患腳上氣四十餘日。知舊先借傅玄集。以餘病劇。遂見還。開帙。適見樂府詩龜鶴篇。於危病中見長逝詞。惻然酸懷抱。如此重病。彌時不差。呼吸乏喘。舉目悲矣。火藥間闕而擬之。
  • 中考將近,複習九年級上冊古詩《行路難》,助你中考取勝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 杜甫《月夜》賞析及備考集錦
    【作品賞析】《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被禁於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此詩藉助想像,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注釋、譯文、賞析集錦(附55首必背古詩)今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小雨,但是同學們還是早早地到了教室,開始了新一天的學習。這學期同學們升入三年級,都說三年級是個轉折期,三年級語文更是一道坎,基礎知識不紮實的同學,語文成績將會逐漸下滑,因此,同學們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