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劉恆 龍開松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中央、省、市部署要求,3月20日,洛陽師範學院舉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為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河南、在洛陽落地見效建言獻策。
據悉,擁有百年歷史的洛陽師範學院,近年來在智庫建設上邁出堅實步伐,現有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中原經濟區智慧旅遊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智慧旅遊與物聯網技術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省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發展軟科學基地、河南省旅遊公共服務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等40多個省級科研平臺,產出了一大批優秀研究成果。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之後,洛陽師範學院及時行動,主動融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為進一步加強這一國家戰略的基礎研究和重大問題專項研究,洛陽師範學院專門成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研究院下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研究中心、黃河流域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紅色文化研究中心、黃河流域大數據中心等六個研究中心。研究院成立後先後承擔河南省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項規劃、洛陽市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洛陽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欒川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多個規劃項目;為沿黃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研討會上,洛陽師範學院院長梁留科表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作為沿黃高校,要以高度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結合各自單位專業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交流,貢獻洛師方案與洛師智慧。
與會專家表示,要緊緊抓住研究的重大機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深入研究,提供有價值的政府決策諮詢:要通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賦能,把河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洛陽打造更強;要通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洛陽段的建設,使其成為全國樣板,洛陽有大運河顯著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底蘊,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已有大量成功實踐,在大運河文化要素提煉、文化標識注入方面做了有益探討,要努力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洛陽段建設成為引導工程、樣板工程,努力為全國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貢獻「洛陽智慧」,創造「洛陽經驗」;要統籌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洛陽成為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要以黃河文化為統領,融合河洛文化、大運河文化,建設黃河文化園區與示範區,打造河洛文化特區。重點建設國家黃河文化公園先行區、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
研討會經過深入探討,進一步明晰了學校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的具體任務書與路線圖。確定了建立黃河中下遊溼地生態系統觀測站、建立黃河中下遊動植物標本館,助力黃河流域中下遊生態保護與修復;針對設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對策建議展開研究,探討黃河流域文旅深度融合路徑,以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究建設洛陽都市圈、形成河南發展「雙引擎」的實施路徑和策略,推進洛陽高質量發展;深入梳理和挖掘黃河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沿黃紅色文化的當代價值,突出黃河文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中華大一統的思想,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構建集黃河中下遊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為一體的大數據平臺,對黃河流域生態資源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與挖掘,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集成、融合黃河流域文化資源,打造黃河文化公共服務平臺;舉辦以「黃河魂·母親河」為主題的龍門詩會、策劃專題美術作品展和黃河文化期刊創刊號展,創作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舞臺劇等多項重點工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和活化工作儘快落地見效。
「下一步,洛陽師範學院將積極發揮高校智庫作用,建立與這一國家戰略相關的常態化研究機制和對話平臺,形成高水平的建議和研究成果,助力洛陽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奮勇爭先,助力我省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譜寫出彩的河南篇章。」洛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王洪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