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舉行
無人機拍攝的黃河鞏義段新華社發
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考察時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昨日下午,作為2019國際智慧城市峰會的重要分論壇之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水利、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圍繞黃河安瀾示範、生態保護標杆、文化自信地標以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建言獻策。
作為區域中心城市鄭州將成為黃河沿線發展的戰略支點
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沈磊表示,黃河流域從「人進沙退」到長治久安,從遺產保護到彰顯文化時代價值,從脫貧攻堅到全面高質量發展,這一歷程將是這一時期向世界注入中國力量,輸出中國智慧,彰顯中國高度的偉大壯舉。沿黃河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支持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鄭州作為區域中心城市,鄭州的先行作用、引領作用、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將成為黃河沿線發展的戰略支點,國家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引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為國際「大河治理」「文化傳播」「創新發展」提供中國經驗,全面回答「國家使命、黃河戰略、鄭州作為」這一命題。
沿著黃河河道水系打造高品位的生態經濟帶和生態廊道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生態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田世民建議,黃河鄭州段可以按照「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標準去打造。田世民說,鄭州緊鄰黃河,近些年黃河防洪方面與以前比有所緩解,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生態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生態保護主要是保護黃河的河道、流域。鄭州可以沿著黃河的河道水系,打造高品位的生態經濟帶和生態廊道,這裡的空間非常適合。
水資源極度缺乏建議鄭州調節用水結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彭緒庶,從歷史維度分享了人類對大河自然規律的認識,並對新時期「人河」關係作出深入剖析。他說,鄭州是一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城市,而鄭州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經濟要發展,人口要發展,土地要發展,這些都要用水。他建議鄭州調節用水結構。「對農業、工業、生活、生態用水結構進行調整,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來實現水資源效益的提高。同時,提高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的利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以鄭州為中心向外輻射把周邊衛星城市帶動起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正高級研究員、產業部處長馬慶斌認為,從黃河流域來看,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可以作為未來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業平臺和增長極。在這個基礎上,把中部地區中原城市群的人口、產業向鄭州聚集。聚集之後,以鄭州為中心向外輻射,把周邊的衛星城市帶動起來,形成一個真正的鄭州都市圈,從而實現協同發展、良性發展。他還建議,以鄭州為中心的都市圈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角度,對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進行高質量重固。「比如把一些研髮型產業、總部,以及面向世界的銷售環節、展示環節放在鄭州,把製造環節、加工環節放到其他城市。這樣既減少了鄭州人口和房價的壓力,同時又提升了鄭州在價值鏈、產業鏈中的水平。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既要中心城市發展起來,推動經濟增長,變成一個增長極,同時也可保護其他片區的糧食、生態等方面的安全。」(記者李麗君 董豔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