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初茶」門店 受訪者供圖
近些年,奶茶市場很紅,很多人瞄準商機,也想加盟開個奶茶店,但一不小心就遇到了坑。近日,有多名網友向現代快報反映,稱自己遇到了「奶茶欺詐」。他們本想加盟知名奶茶品牌「一點點」,卻被誘騙加盟了另一奶茶品牌——「麥地初茶」,經濟上遭受了很大損失。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加盟商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狀告「麥地初茶」所屬的南京澤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見習記者周明白雪銀
爆
料
想加盟「一點點」,最後開成「麥地初茶」
廣州的杜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2018年10月,她按照「一點點」奶茶杯子上的官網地址(www.alittle-tea.com)登錄了「一點點」官網,向官網上顯示的郵箱發了郵件,表達了想加盟的意願並留下了聯繫方式。按照杜女士提供的網址,記者登錄後發現確為「一點點」官網。
大約3天後,杜女士接到了一個自稱「一點點」客服小劉的電話,小劉讓杜女士選好要加盟的區域。「小劉提到『一點點』所屬集團有一個新項目,說現在老的『一點點』加盟商都在參與這個項目。」杜女士表示,自己出於好奇就問了兩句,接著小劉就將「麥地初茶」的相關介紹發了過來。
「小劉跟我說,『一點點』在我想加盟的區域已經沒有名額了,『麥樂初茶』是集團主推的一個產品,運營團隊非常強大,都是『一點點』的運營團隊在做,肯定會火,建議我改做這個。」杜女士想既然「一點點」的區域滿了,就提交了「麥地初茶」的加盟申請。
2018年11月9日,杜女士一行三人來到「麥地初茶」所屬的南京澤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南京澤樂餐飲」)。杜女士說她原本只想在一個區域加盟,但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其他地區的人都是一次加好幾個。最終,杜女士花費51萬元拿下了兩個區域的代理和一個單店。
「籤完合同後就要選址,之前公司說自己有大數據選址,但實際上就是給了我一個中介電話,讓我自己去聯繫。」杜女士告訴記者,這個中介來自第三方服務平臺,與南京澤樂餐飲並無關聯。
加盟後,杜女士發現,經營成本太高,遠超過自己的預期,公司承諾的運營支持也沒有很好地實現。一個月後,她便將加盟的店給關了。杜女士告訴記者,從公司購買的原材料都很貴,之前公司說一杯奶茶的成本不會超過4元,但事實上已經達到了售價的一半。
杜女士告訴記者,「麥地初茶」的全國加盟商有一個微信群,目前共有277個人。大家在群裡交流後發現,一開始都想加盟「一點點」「coco」等知名奶茶品牌,但在向官網投遞郵件或在網站上留下聯繫方式後,最後加盟對象變成了「麥地初茶」。這個群裡的人,付出加盟費幾十萬至上百萬不等,累計金額有六七千萬。
調
查
南京加盟店陸續倒閉
「麥地初茶」在南京也有加盟店,現在的經營狀況如何呢?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依據網絡地圖前往「麥地初茶(夫子廟店)」,到達後卻發現門頭已經更換,正在營業的是另一品牌的奶茶店。
記者聯繫到「麥地初茶(夫子廟店)」的店主黃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初也是被告知「麥地初茶」和「一點點」是同一集團旗下運營的品牌,也是因為這個才被吸引過來加盟的,加盟費和押金一共6萬元,但加盟之後承諾的運營幫助都沒有兌現。黃先生表示,從公司購買的原材料價格很高,尤其是茶葉,比市場價高出幾倍。
同樣已經停業的「麥地初茶(瑞金路店)」店主陳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的店開了三個月就支撐不下去了,「平均一天賣20杯吧,和之前招商經理說的一天3000多杯完全不一樣。」
針對店主質疑的奶茶成本過高導致無法盈利的問題,現代快報記者致電南京澤樂餐飲總經理劉詩婷。她表示,奶茶的實際成本會受市場變動的影響,尤其是一些牛奶和鮮果,不同區域不同季節的價格不一樣。
記者詢問為何「麥地初茶」紛紛倒閉,劉詩婷表示,一家店關門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比如店鋪的租金高低、人員薪資等,不可能只有原料成本這一種原因。
回
應
「一點點」稱旗下沒有任何品牌
南京澤樂餐飲與「一點點」是否有關係呢?記者發現,早在2019年8月8日,「一點點」在大陸所屬的公司——生根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便發布情況聲明,稱「我司未曾授權南京澤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1點點』奶茶品牌,該公司所有行為與我司無關」。
現代快報記者向「一點點」官方郵箱發送郵件反映此問題,「一點點」回復稱:「一點點」旗下沒有任何其他品牌,也沒有委託任何公司和個人代理,其他都是山寨品牌,請勿相信!
進
展
加盟商起訴
南京澤樂餐飲
杜女士意識到自己被騙後,便和其他十幾位加盟商一起找南京澤樂餐飲維權,但對方以「你們可直接向法院起訴」作回應。
針對此事,現代快報記者近日聯繫了南京市雨花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雨花分局,負責處理該投訴的蔣姓工作人員表示,由於該公司發布的廣告信息中未提及與「一點點」等其他奶茶品牌的關係,依據廣告法中的相關規定,僅根據投訴人提供的聊天記錄還不能認定該公司存在虛假宣傳。他表示已建議投訴人收集證據,通過法律訴訟的途徑來維權。
就杜女士等加盟商的情況,北京市中銀(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羅巍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最多構成民事上的欺詐,構不成刑事上的犯罪,杜女士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欺詐的訴訟。
對於此類奶茶加盟的現象,曾經經手過相關案件的羅巍律師認為,是否構成刑事上的詐騙,要看公司主觀上是不是有詐騙的故意。如果公司主觀上真的是想做成一個品牌,讓人加盟,好好運營公司,即使效果不理想,那也算不上刑事詐騙。但如果公司只是隨便註冊一個品牌,用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的手段,忽悠客戶加盟,之後不提供任何實質服務,付出極少的成本獲取完全不對等的高額收益,加盟者卻因此蒙受巨額損失,造成嚴重社會問題,這可能就涉及犯罪了。這種主觀目的上的「不合法」可能需要有關部門去深入調查取證。
杜女士介紹說,據她了解現在已有23人向法院提出了訴訟,狀告南京澤樂餐飲民事欺詐(具體起訴內容包括招商欺詐、廣告欺詐、服務欺詐、產品欺詐)。法院已經受理。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