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孩子的興趣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基本在孩子五歲左右的時候,就會為其開始選擇興趣班,當然,有些家長還是比較民主的,尊重孩子,帶孩子各個班都去試一試,讓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當然,我相信,大多數孩子中途都會拋棄自己最初的選擇,對其失去興趣,也就是俗稱的堅持不下去。這也是我們做為家長的一個苦惱。
那麼,為什麼孩子容易對自己最初的選擇失去興趣呢?
我總結了三點:1.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我們讓其選擇興趣的時候,大概都是在5歲左右的時候,那個時候,孩子並不明白興趣是什麼,只是覺得這個好玩,就要學這個。
2.課程枯燥泛味以及課程難度的增加,也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3.教學老師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無法理解與接受,也容易讓孩子失去興趣。
結合了以上三個讓孩子失去興趣的問題,我總結了我給女兒報興趣班的經驗:
我女孩是5歲時開始報興趣班的,當時是幼兒園老師組織的,只有兩個班,一個舞蹈班,一個繪畫班;當時在選班這個問題上,婆婆的建議是兩個班都報,被我否掉了,問了女兒的意見,她是說想學舞蹈,但是在我的心裏面,我是希望她報繪畫班的,後來經過不斷的引導,終於令女兒改變了主意,報了繪畫班。
剛開始入班的時候,女兒的畫,那叫一個畫得稀裡糊塗,顏色塗得真是極醜,為此,我也沒少被婆婆嘲笑,她總說,女兒不是畫畫的料,偏要去讓她學這個,簡直是浪費錢。這中間,女兒也曾言過要放棄,都被我一票否決的堅持下來了。我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飯,7點開始,我都會陪著她每天堅持一幅畫,有時哪怕是練個線條,我也這樣子日復一日的堅持著。
一晃,四年過去了,女兒現已是三年級小學生了,學校每次舉行的手抄報比賽,繪畫比賽,女兒總能在這些比賽中拿回點名次,現在繪畫考級已經過了四級了,所以,這就是當時,我不顧反對,堅持下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