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琳琅滿目的興趣班,該給寶寶選擇哪種才合適呢?聽了專家的講解,相信你會做出合適的選擇。
大多數爸媽對寶寶有什麼興趣,興趣班給寶寶帶來的是快樂還是負擔憂慮,寶寶能學到什麼,究竟如何選擇興趣班等都疑惑重重。
何謂興趣班
興趣班,顧名思義,就是能讓寶寶比較興奮,很感興趣,能給他們帶來樂趣的課堂。但是絕大多數爸媽可能會把興趣班與「特長班」混淆起來。事實上,兩者所持的宗旨並不相同。興趣班意在令寶寶快樂,因快樂而收穫著能力;而特長班則是一種快速成長的方法,其目的是為了使寶寶在某項技能上有飛速發展。
參加興趣班需考慮年齡
通常3歲以上的寶寶,才建議參加興趣班。因為3歲以上的寶寶才會出現某種能力的定向,而3歲以下的寶寶專注力不夠,興趣點廣泛而不持久。
興趣班種類多
根據寶寶不同的興趣,興趣班和特長班一樣有很多種類,簡單分類如下:
1. 音樂教育類:學習樂器、形體舞蹈、聲樂演唱等。
2. 運動教育類:如輪滑、遊泳、桌球等。
3. 美術教育類:如蠟筆畫、水粉、國畫等。
4. 語言教育類:如口才訓練、第二語種訓練等。
5. 其它教育類:啟蒙教育綜合訓練、創造力邏輯力訓練、書法等。
選擇興趣班從寶寶興趣出發
調查發現,上什麼樣的興趣班一般都是爸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而寶寶的興趣卻被放在了次要地位甚至被忽視。這種成人的主觀意識往往導致興趣班的效果不佳,而且還可能令寶寶對興趣班失去興趣。
了解優勢學習渠道
這是指寶寶通過哪種渠道進行學習信息的接收,哪種渠道是優先發展的。學習渠道包括聽覺渠道、視覺渠道、觸覺渠道三種。如語言信息需要通過聽覺渠道實現傳遞,而舞蹈時的表情信息、形體信息則需要通過視覺渠道獲知。
參考優勢智能表現
以3~4歲的寶寶為例,如果寶寶對詩歌吟唱、圖譜類有興趣,唱歌不走調,喜歡樂器訓練,容易受歌聲感染,對樂器的愛好顯示出更強的專注,對節律敏感等等,這都表明寶寶在音樂智能上有優勢,所以可以給他選擇相應的音樂教育類興趣班。
如果寶寶願意背唐詩、歌謠,敘事有條理,喜歡聽故事,會看圖說故事,能記住班級裡小朋友的名字,能說出10對基本的反義詞,能寫出50個常見漢字,喜歡諸如猜謎語等的語言遊戲,喜歡看圖書等等,都表明寶寶在語言智能上有優勢,可以選擇口才班、表演班等。
如果寶寶可以玩競技類遊戲如踢球,平常走路、跑跳不會摔倒,能玩一整套的動作:開水龍頭→打肥皂→洗手→關掉水龍頭→用毛巾擦手,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肌體運動積極,自我保護意識強,容易適應環境等,表明寶寶在運動智能上有優勢,可以選擇運動教育類的興趣班。
其它智能也有類似的評測標準,爸媽可以根據這些評測標準來分析自己寶寶的優勢智能,從而有效選擇興趣班。
同時,爸媽要記住:參加興趣班是揚長補短,讓強勢更強。如果寶寶在某方面是弱勢,爸媽不要強迫寶寶去相應的興趣班,否則寶寶容易因自卑而更加弱勢。
抓住興趣敏感期
人的一生有許多能力發展的敏感期,只要抓住這些敏感期,給以相應的培養,學習效果會更好,可以達到終身效果。
3~4歲:色彩、語言、內省智能敏感期
對色彩敏感,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顏色;
對語言敏銳度提高,模仿成人說話;
剪、貼、塗的能力提高;
開始追求完美;
不斷追問為什麼。
4~5歲:數學邏輯、音樂智能敏感期
開始建立數學概念;
審美期到來,對穿著有講究;
對音樂、識字敏感。
5~6歲:語言、自然智能敏感期
出現書寫敏感期;
數學-邏輯能力上升;
喜歡收集動植物標本,喜歡做實驗。
除了這些一般規律外,敏感期到來的早晚還與後天的環境創設有關。如果爸媽及時抓到寶寶所出現的星星點點的行為表現,並且創設環境加以培養,勢必能夠幫助寶寶提升潛質。
選擇興趣班的原則
面對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爸媽還真的有些手足無措。以下幾點建議供爸媽參考,相信會對選擇興趣班很有幫助。
1. 師資配置:包括教育體系、教師的受教經歷、教育方法等,而且還要看是否重視個體差異。
2. 學習環境:包括是否有配套的教材,學習氛圍是否輕鬆自在。
3. 寶寶的情緒:寶寶在學習時是否體現出開心快樂,這是選擇的關鍵點之一。
[結語]
總之,爸媽要保持一種適可而止的心態,培養寶寶的興趣是最重要的。不要只顧短時效應,寶寶體驗到了快樂和自信才是重要的。惟有如此,「興趣班」才會名副其實。
觀察寶寶上興趣班的表現
寶寶上興趣班,通常有以下4種表現:
1. 比較積極主動,對課程充滿希望和渴求。
2. 討厭去上課,又哭又鬧。
3. 不哭不鬧,對爸媽說:求求你們,我不去,我很痛苦。
4. 不支持不反對,沒有學習效果。
這4種表現中只有第一種表明寶寶所上的興趣班正是投其所好了,而其餘3種則需要爸媽去反思並作好重新選擇的準備。※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懷孕手冊 早期教育 寶寶手冊 媽咪佳人
編輯:幽幽草
(責任編輯:騰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