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萬元還款未註明用途,引來連環官司!借錢人通過不當得利起訴

2021-01-07 南國早報

陸某母子借款後,按照債權人韓某的口頭指令,將260萬元還款轉入第三人黃某的銀行帳戶,但未註明用途。豈料,事後韓某不認帳,雙方打了3場官司。陸某母子最終以不當得利起訴黃某和韓某。4月26日,南寧市邕寧區法院一審判定,黃某返還給陸某不當得利260萬元並支付利息。黃某不服,5月8日提出上訴。

網絡圖片

2011年四五月份,陸某母子因投資需要向韓某先後借款1900萬元。陸某還款付息時,按照韓某口頭要求,先後將260萬元付至黃某銀行帳戶,但未註明用途。此後陸某陸續歸還了部分欠款。

2016年10月,陸某母子自願籤訂一份《確認書》,確認截至2016年10月13日,陸某母子尚欠韓某本金683萬元,利息117萬元,總計800萬元。雙方在確認書中沒有對陸某已還款260萬元進行確認扣除本金或利息。此後,陸某兒子張某又向韓某借款90萬元。

2017年2月23日,韓某將陸某母子告上南寧市青秀區法院,要求歸還800萬元並支付利息。而對陸某母子支付到黃某帳戶的260萬元,韓某稱與其無關。青秀區法院判定陸某母子要歸還韓某800萬元本金及利息。陸某母子不服上訴,由於陸某提供的260萬元銀行轉帳憑證上並未註明匯款用途,且韓某不予認可,二審法院也未予認可。該判決於2019年1月15日發生法律效力。

今年1月底,陸某以不當得利將黃某作為被告,韓某作為第三人,告上邕寧區法院,要求黃某返還260萬元不當得利,並支付利息。黃某稱該筆款已轉給韓某,自己未拿,不存在不當得利。而韓某也承認拿到該筆款項,但稱該案已超過訴訟時效。

法院認為,黃某對收到陸某共260萬元的銀行轉帳沒有異議,且之前的判決中,對該筆款項為還款事實未予認定。在已生效判決客觀存在的基礎上,依據陸某向黃某轉帳260萬元,黃某已經構成不當得利,應該予以返還。法院遂判定,黃某返還陸某260萬元,並支付相應利息。

來源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王斯 通訊員 鄭嚇保

編輯丨何秀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轉帳還款證據確鑿 起訴不當得利獲賠
    ,因為是熟人就沒讓對方打收條,結果事情並沒有像他想的那樣了結,而是為此惹上了兩起官司。近日,安徽省五河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不當得利債權糾紛案,判令張長紅母子償還原告孫君11萬元。  孫君在安徽五河縣城做建築材料生意,經人介紹於2011年6月開始向張長紅多次借款,後也陸續歸還欠款。2012年1月18日和2012年4月3日,張長紅說家中也需要錢,要求將錢打入其母親在徽商銀行開戶的卡中。孫君通過妻子的徽商銀行卡向對方提供的帳戶分別匯款5萬元和6萬元。
  • 不當得利糾紛案|煥廷案例
    不當得利糾紛案例審理法院: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 案號:(2019)豫0105民初15053號 案件類型:民事 案由:不當得利糾紛 原告: 熊某某被告: 張某某 原告代理律師:牛涵-河南煥廷律師事務所  劉暘-河南煥廷律師事務所【案情簡介】原告與被告張某某系通過微信認識。
  • 原告以借款起訴被駁回,又以不當得利起訴能支持嗎?
    實踐中,一些原告會通過民間借貸糾紛起訴被告要求償還借款,但可能會因證據不足被駁回訴訟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律師可能會支招,再按照不當得利起訴,那麼,這種情況是否會得到支持呢?2007年4月、5月,穆某先後兩次通過銀行從其帳戶將5萬元、20萬元轉帳至項某名下的帳戶。2008年12月,穆某以民間借貸起訴要求項某歸還借款25萬元,因證據不足被駁回訴訟請求。2009年12月,樓某再次以不當得利起訴要求項某返還不當得利款25萬元。項某認為此款的性質為雙方合作買賣股票的盈利,25萬元是其應從中分得的部分,不同意償還借款。
  • 「不當得利」不能拒不歸還
    對於起訴,黃某卻辯稱不清楚所參加活動的內容,認為該保險公司發放90405元是一種贈與行為。  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不當得利」案件。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法律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 民間借貸出借人因證據不足敗訴,能否以不當得利另行起訴?
    借貸糾紛案件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被駁回後,又以不當得利為由另行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案情簡介 一、2008年6月30日,謝伯焱通過銀行向陳月文轉帳10萬元。後謝伯焱訴至上虞法院,要求徐建坤歸還借款。
  • 民法典案例解讀之依約履行義務不屬於不當得利
    2016年3月14日,A公司與中國銀行蘭州某支行籤訂《流動資金借款合同》,約定借款4000萬元,借款用途為專項用於B公司及案外第三人在中國銀行逾期貸款的承接。A公司收到該筆貸款後代B公司清償了3000萬元的貸款。後A公司起訴要求B公司償還欠款3000萬元及利息。
  • 是合同糾紛還是不當得利
    通過對一則案例的分析,就可窺此一斑。  【案情】  原告:某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下簡稱「信用社」)。  被告:肖某,男,46歲,漢族,某縣四村農民。  2005年4月7日,被告肖某從信用社的儲蓄所處借款2萬元,借款日期自2005年4月7日至2006年5月7日,借款月利率9.6‰,年利息金額為2 521.6元。
  • 是善意取得還是不當得利?
    房地產開發商在陸續的付款中,給付了一張其他單位開具的60萬元的支票,房產開發商沒有背書,現在FU公司起訴了,訴稱他們與這家福利企業素無業務往來,這60萬元是不當得利,應予返還。一審法院判決應予返還。我國的法律對不當得利是這樣定義和規定的: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見民法通則第92條)。
  • pos機刷卡50萬元能否認定為不當得利?
    原告表示因為案外人李某向其借款,要求直接到其好友(被告)的pos機刷卡50萬元,然後被告會轉給案外人李某。後原告王某與李某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另案訴至法院,其訴請的250萬元借款中包括了該50萬元pos機轉款,但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並未認定該50萬元系原告出借給案外人李某的借款,原告王某遂認為被告獲得的刷卡50萬元構成不當得利,遂以不當得利糾紛訴至法院。
  • ...不當得利為由起訴,被駁回後,又以其他案由起訴的,不構成重複起訴
    2.當事人(原告)在本案之前,先後以不當得利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為由提起訴訟,其中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經人民法院審理,已作出生效民事判決,認定其不構成不當得利,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租賃合同糾紛一案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原告)申請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準許撤訴。據此,本案訴訟與前述已裁判生效的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的訴訟標的不同,不構成重複起訴。
  • 民間借貸出借人因證據不足敗訴,能否以不當得利另行起訴?(附6個典型判例)
    借貸糾紛案件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被駁回後,又以不當得利為由另行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2008年6月30日,謝伯焱通過銀行向陳月文轉帳10萬元。後謝伯焱訴至上虞法院,要求徐建坤歸還借款。在審理過程中,原告提供的借條經鑑定,借款人「徐建坤」的籤名非本人所書寫。原告遂撤回起訴。
  • 80萬元是償還的借款還是不當得利
    李某自認杜某、胡某累計還款100萬元。杜某辯稱已經償還150萬元,其中2012年7月16日轉帳給被告郭某的80萬元是用於償還李某的,李某未予認可,法院依法未採信。現原告杜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郭某返還該80萬元。  上述借款系杜某、胡某通過郭某介紹向李某所借。
  • 【以案說法】借款未果先付5萬元,不當得利應當歸還
    期間,王某於2018年2月4日通過其個人帳戶向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劉某的個人帳戶轉帳支付5萬元。2018年2月13日,A公司與B公司籤訂《借款合同書》,合同載明A公司向B公司借款500萬元,並約定還款期限、月利率以及擔保條款等。嗣後,雙方未履行該合同並已經解除合同,王某要求劉某返還5萬元,而劉某認為該款項不應返還,A公司遂將劉某告上法庭。
  • 無因管理之債與不當得利之債認定
    同年11月周某與丈夫付某協議離婚後外出打工,一直未歸還借款。某銀行遂讓姜向周某催款,因無法聯繫周某,姜某便代周某還清了借款本金3萬元及利息。之後,姜某向周某催討未果而形成糾紛。  第二種意見認為,周某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到一定利益,致使姜某遭受損失,雙方形成了不當得利之債,此案應適用不當得利的規定,判決周某返還所得不當利益借款本金3萬元及利息。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所謂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律規定或約定的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所謂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
  • 女子匯款60萬元,是借款還是不當得利?雙方當事人爭執不下
    法律對於不當得利是有直接的規定的,但很多人其實還是不是很了解,不當得利的情形在我們生活中是屬於比較常見的,有時候不經意間就會出現。不當得利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通過非法途徑侵犯了他人權益的,終究要還給他人,所以我們在收到不當得利時要積極上交,配合相應人員的工作。案例:薛女士將當地一家木材公司的老總賈先生和他的妻子林女士一起告上法庭。
  • 【以案釋法】民間借貸出借人因證據不足敗訴,能否以不當得利另行...
    借貸糾紛案件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被駁回後,又以不當得利為由另行起訴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案情簡介 一、2008年6月30日,謝伯焱通過銀行向陳月文轉帳10萬元。後謝伯焱訴至上虞法院,要求徐建坤歸還借款。在審理過程中,原告提供的借條經鑑定,借款人「徐建坤」的籤名非本人所書寫。原告遂撤回起訴。
  • 網銀轉帳誤打款 起訴返還不當得利獲支持
    近日,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因網上銀行轉帳引發的不當得利案件。法院經過多次開庭審理,最終查明了形成不當得利的事實,依法判決支持原告王文要求被告李剛返還不當得利的訴訟請求。  王文系丹陽某公司的老闆,其對員工工資的發放及客戶貨款的支付一般都通過網銀操作。為了便於操作,他專門在網銀上把所有人的信息進行了編排,操作時只需點擊名字,即可完成轉帳支付。
  • 【以案釋法】微信轉錯帳 不當得利應返還
    隨著現今社會的發展,利用微信進行轉帳、付款已成為人們進行市場交易、借款或還款的一種生活方式,但遇上轉帳轉錯人、協商無果、對方不願意退款時,當事人可以到人民法院進行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最高院:原告先以不當得利糾紛為由起訴被告,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後,又以其他案由起訴的,不構成重複起訴
    2.當事人(原告)在本案之前,先後以不當得利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為由提起訴訟,其中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經人民法院審理,已作出生效民事判決,認定其不構成不當得利,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租賃合同糾紛一案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原告)申請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準許撤訴。據此,本案訴訟與前述已裁判生效的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的訴訟標的不同,不構成重複起訴。
  • 【說法】不當得利造成他人損失 均應返還
    典型案例  案例一 私自轉走男友9萬元法院判定屬不當得利  陳玲和顧勤已經準備談婚論嫁,顧勤將自己的銀行卡交與陳玲保管,陳玲卻瞞著他從銀行卡中將9萬元轉入自己的銀行帳戶內。後因顧勤母親不同意這門親事,他要求陳玲歸還取走的9萬元。但陳玲卻稱這筆錢是顧勤對她的贈與而不肯歸還。無奈之下,顧勤將陳玲訴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