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地理學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一門介於地理學、人口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等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人口地理學主要研究一定時期內,某一地區的人口分布、人口構成、人口變動以及人口增長情況,而以一個國家為單位研究人口問題是最為常見的。準確研究和分析一個國家人口狀況,並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對於一個國家當下和未來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對於人口發展趨勢的錯誤判斷,也會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我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
我們「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是具有多重屬性的,比如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消耗許多物質和能量,我們需要吃食物才能生存,我們需要穿衣、交通、娛樂等等,消耗各類工業產品,這就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消費屬性」。那麼,我們人類所消耗的這麼多物質和能量從哪裡來的呢?當然其最終來源是來自於自然界,但是需要一部分通過勞動把它們生產出來,所以這一部分人就具有了「勞動屬性」。
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
一般來說,我國把15至59周歲的人口定義為「勞動年齡人口」,而0至14周歲的少年兒童人口和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於主要體現消費屬性,我們多定義為「非勞動人口」,當然部分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還會發揮餘熱,體現一定的勞動屬性,不過總體而言老年人口主要還是以消費屬性為主。這麼一來,我們一般可以理解為16至59周歲的人口將會主要承擔整個社會的發展壓力,除了養活自己以外,還需要撫養青少年以及贍養老人。所以研究一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國2019年的人口年齡結構數據:
人口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的人口總數為140005萬人,從人口的年齡構成來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2.6%。
日本、中國和美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圖
從上述數據來看,從2018年至2019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呈減少的趨勢,截止2018年末我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約為8972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64.3%,到2019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大約減少了89萬人,雖然從絕對數量上來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並不是很多,但是這可能代表了一個發展趨勢,表明我國的廉價勞動力紅利時期即將逐步過去。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所負擔的撫養和養老壓力進一步加大,為此,我們必須提高勞動生產力水平,提高勞動效率,通過產業升級以及機器替代等方式,從而應對將來逐步出現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趨勢。
老齡化
關於老齡化社會,一般來說國際上通常的標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以上,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以上,那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我國從2000年左右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2018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的數量約為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7.9%,2019年末60周歲以上人口比2018年末增加了約439萬人,這個增加幅度還是比較大的,未來我國將會無可避免的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為了應對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一方面我國正逐步推出延遲退休的政策,另一方面我國也在多方面加強養老保障,包括國有股權轉給養老金等措施,以應對「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的挑戰。
老齡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