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北大學子弒母案」的犯罪嫌疑人吳謝宇,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被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檢察院依法予以逮捕。縱觀吳謝宇落網前後,他隨身攜帶的「30多張身份證」成為一個焦點。假身份證真能輕易搞到手嗎?記者進行了調查。
賣家一:普通證件兩天做好
記者首先在購物網站和APP中輸入「身份證」等相關字樣,但隨即看到了「沒有找到相關內容」的提示。隨後,記者又在搜尋引擎中輸入「辦理身份證」、「買身份證」等字樣,發現很多顯示可以辦身份證的網頁和貼吧,如今已經無法正常打開。最後,記者輸入簡單的關鍵字,發現了一個聲稱可以辦理各種證件的公司。網頁中顯示,該公司的位置在山西晉城,通過網頁中的客服QQ號碼,記者順利聯繫到賣家。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自稱可以為全國各地的「用戶」辦理各種偽造的證件。「我這裡都有樣本,如果你有特殊的樣子,可以發過來。」當被問到是否能辦身份證的時候,對方客服表示沒問題。「普通身份證400元一張,兩天能做好,帶磁芯的1200元一張。」隨後還給記者發來幾張假身份證的樣品,從表面看,確實可以以假亂真。
那麼,客服口中的「帶磁芯」身份證能否買火車票或辦銀行卡呢?對此疑問,客服始終閃爍其詞,表示要加微信私聊,然後便不再回復任何消息了。
賣家二:丟失證件網上現身
有了前一次的經驗,記者似乎發現了網上搜索的規律,在某社交軟體中搜索「身份證」,根本找不到匹配用戶,但輸入簡單的字母或關鍵性漢字後,便會彈出很多相關用戶,大部分用戶的頭像是「全國可做」、「誠信業務」等字樣圖標,也有一部分是直接給出了「加微信xxxxxxx」或「加QQxxxxxxx」。
記者按照頭像中的指示,隨機選擇了一個名為「S某某」的用戶。對方通過驗證後,「敬業」的賣家沒有任何客套,直奔主題。
賣家:選sfz是嗎,有什麼要求?
記者:有沒有那種可以辦銀行卡、買火車票的?
賣家:明白。你挑相似度高的就可以。我這裡都是真的二代身份證,可以給你選一下。
隨後,賣家給記者發來另一個號碼。記者通過驗證後,賣家發來一個雲盤連結及密碼,並承諾他們可以長期穩定供貨,而且回購率高。帶著好奇,記者點開雲盤連結,發現裡面有三個文件夾。
在其中一個文件夾裡,還有四個神秘的子文件夾,文件夾以性別和年代命名,分別為「男70-90」、「男80-89」、「男90-00」和「女70-00」。記者分別點開這四個文件夾發現,每一個文件夾中都存有上百張身份證的翻拍圖片,賣家或許為了謹慎起見,每一張身份證照片都隱藏了「公民身份號碼」那一行。
記者:這些身份證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賣家:看上哪張截圖給我,我給你查背面。
隨後,記者截圖其中一張身份證照片。很快,賣家給記者截圖了該身份證背面的有效期限,圖片顯示為「2012.11.12—2020.11.12」。
比起前一個承諾「兩天做好」的賣家,這個賣家的身份證有什麼玄機呢?用賣家的話講,「這些身份證都是保真的」。當然,這些證件的價格也很有「吸引力」,每張550元,承諾可以隨意使用。
「買車票、辦卡,都行。人家丟的,都沒有註銷過,只會到期限過期。有新貨來了,我們隨時會補貨。」同時,賣家還表示,這種「真貨」不會保留,誰趕上就賣給誰,想買就必須馬上拍下來。「放心吧,不會有問題的。」為了表示自己的貨源可靠,賣家一再向記者承諾售後,並表示這些丟失的身份證絕對安全。
賣家三:打包銷售主打轉帳
在與「S某某」交談的同時,又有一個賣家主動加記者為好友。通過交談發現,這個賣家不但承諾能做高仿的身份證,還能製作銀行卡、網銀和手機卡,著實把記者嚇了一跳。
賣家:我們不單賣身份證。網銀、銀行卡、身份證、手機卡,4件套一起銷售,一套950元。
記者:銀行卡是真的嗎?能收到錢嗎?
賣家:可以。我這裡主要賣網銀轉帳類的卡,都有卡號。
記者:身份證是真的嗎?
賣家:不是。我們只做高仿身份證,只能保證銀行卡網銀轉帳等操作,其他的不保證。
對話雖然很簡短,但是內容很豐富,主動上門的賣家對「假證四件套」沒有做過多介紹,也沒有解釋能夠網銀轉帳的原理,只是表示願意交易再聯繫。
記者手記:
這次採訪,過程遠比看到的困難。賣家都是「老油條」,幾句話搭不對,二話不說立即拉黑,根本沒有深入了解的可能。只有用他們的思考方式、說話口氣來與之聯繫,才能和他們搭上話。
如其中一位賣家所說:「買假身份證的,都不是什么正經人,也沒有什么正經事。」沒錯,假身份證交易,本身就是一次壞人與壞人的交易,沒有例外。
當我打開第二個賣家的雲盤裡的四個文件夾時,看到海量身份證圖片,我真的震驚了,賣家還告訴我,這些證件都是保真的,只要挑一張像自己的就行。就這麼簡單,就可以成為另外的一個人,而且還是保真的。
更可笑的是,賣假的人,竟會用「誠信業務」的字樣圖標,大肆推銷甚至承諾售後……
從法律角度來說,不管是買還是賣,都屬於違法犯罪,從你「動心思」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遊走在犯罪的邊緣。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是一個「念頭」。
警方說法:
買賣公民身份證違法 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記者從公安機關了解到,民警在偵辦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件中發現,網上非法買賣身份證、銀行卡,從收購到冒名代辦再到出售已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可辦全套。這些身份證、銀行卡、電話卡會被用在一系列非法活動中,如電信詐騙、行賄受賄、洗錢、偷稅漏稅等。民警表示,買賣他人身份證的行為一旦被認定,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將「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整合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三,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警方提醒:
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隨著網絡的普及,基於公民個人的專屬服務日趨增多,網絡的便捷讓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更強,由此洩漏個人信息的事件屢屢發生,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民警將目前洩漏個人信息較多的情況總結為四條主要途徑: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實名制購買的行為成為信息洩漏的第一來源。如快遞單、郵政單據、物業帳單、電信帳單、水電費帳單等以及個人信息證券市場、4S 店、房地產商、學校、旅行社等場所機構。
二是在網絡交友和網絡訪問成為個人信息洩漏另一大源頭。如各種網絡社交工具、釣魚網站、非法連結以及駭客發起的網絡攻擊等。如人們喜歡在網上進行各種測試小遊戲、拼單購物、集贊轉發、幫砍價等小程序均有可能洩露個人信息。
三是其他方式洩露個人信息。如在列印店複印資料或身份證件時,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打字店、複印店利用便利,將客戶信息資料存檔留底,然後轉手賣掉等,這些都洩露了個人信息。
四是個人不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也會有信息被盜取的風險。民警提示公民注意不要在朋友圈曬機票、護照、演唱會門票,以及個人有效證件,很多證件票面上的二維碼存儲了大量個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讀取,將有個人信息被盜取的可能。(津雲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