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是否「機靈」,主要取決於這三大要素

2020-09-05 九霄心理

當人們受限於自己的才智時,往往表現出「呆呆的」樣子。

一個人機靈與否,屬於外顯特質。通過簡單的觀察和交流,我們可以很容易判斷這個人是否足夠機靈。無論你是否學過心理學,都可以輕鬆判斷他人是否足夠機靈,但是往往說不上什麼原因。心理學是一門總結性學科,能夠將一些規律進行概述性總結。通常評價個體是否機靈,往往有這三大要素:對當前處境的理解能力;對當前處境的應變能力;當前處境中個體的靈活性。本文,將對這三大要素進行一一解讀。

判斷個體是否機靈,取決於三大要素

對當前處境的理解能力

所謂對當前處境的理解能力,指的是個體能夠清醒的知覺到當前的客觀現實,明白自己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之中。這要求個體要有很好的現實感,不要整天迷迷糊糊跟做夢一樣。增強對現實的知覺,要明確的對當前環境做出判斷:是信任或者是不信任,是安全或是威脅,都要有清醒的判斷力。理解當前的處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求個體對現實有所感知,還要對未來有所感知。如果個體僅僅是看到當前,沒有看到未來,那麼對於處境的判斷就是失誤。

對當前處境的應變能力

所謂對當前處境的應變能力,指的是個體根據當前處境的變化做出最恰當的反應。例如,別人跟你打招呼,你也要跟別人打招呼。有時候甚至需要你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而不只是被動的反饋。再例如,別人跟你打招呼,你反而罵別人。這意味著你沒有很好的理解當前處境,所以你沒有恰當的對當前處境做出反應。個體能否有良好的應變能力,也是要建立在對當前處境的理解之上的。

當前處境中個體的靈活性

所謂當前處境中個體的靈活性,主要是指個體的思維靈活性。個體思維是否靈活,取決於他的見識、閱歷以及格局。一個見多識廣的人,頭腦的靈活性也會更強。因為他見過,所以見怪不怪。一個人的閱歷,是對生活經驗的積累。生活經驗足夠多,對於當前判斷也就足夠清醒,思維也會更加靈活。一個人有著宏大的格局,他的思維也就更加靈活,他的認知層次也會更高。一個站在高處俯瞰低處的人,會更容易理解當前的處境。

如何通過提升三大要素,讓自己變「機靈」?

與環境建立一個可信任關係

心理學研究發現,個體對環境信任程度直接決定了個性的發展。通常而言,個體越不信任周圍的環境,就會越壓抑自己的個性。只有當個體對所處環境有了足夠信任感的時候,才會展示出自己的個性來。這就意味著,你需要對環境有足夠的信任。這並不取決於環境中存在多少真實的威脅,而是取決於你對環境中這些威脅的掌控力有多少。如果你自信可以應對現實中的威脅,那麼你會更加信任周圍的環境,你對當前處境的理解力也就越客觀。

提升自我應變能力

面對環境中的諸多威脅,你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面對。這些威脅是為了讓你更好的成長,如果你不能夠面對他們,在未來的某一刻你還會遇到同樣的威脅,而你只能一味地逃避。提升自我應變能力,除了硬著頭皮直面問題之外,還要有基本的能力。例如最基礎的社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溝通能力等等。如果這些還不夠,你可以進行適當的心理建設,想像自己未來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威脅,而你可以提前做好應變的準備。

迎難而上

思維的特性是這樣的,當它遇到挫折時就會傾向於逃避。但是當你克服逃避心理,迎難而上突破瓶頸時,思維就會越來越靈活。思維拓展的過程,是向外延伸的過程,就像是把你的身體往外拉扯一樣,所以是痛苦的。但是當你的思維拓展到一定的邊界之後,你就能夠應付足夠的問題了。就好像是你已經變高了,變強了,就不會再退回去了。不要放過任何突破邊界的機會,對你而言是挑戰,更多的是機遇。人,總是要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延伸。

總而言之,讓自己更好的理解當前處境,更多的應變手段,更靈活的頭腦,就會變得越來越「機靈」。這不是一種小聰明,而是一種適應能力。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否「機靈」,主要取決於這3大要素
    無論你學過或者是沒有學過心理學,你都可以做出簡單的判斷。其實「機靈」是屬於外形的氣質,我們可以通過溝通交流,就可以簡單的判斷出這個人是否機靈。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不僅會豐富我們的頭腦,還能在實踐中運用。
  • 「智商、情商和逆商」能決定未來成功的三大要素!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能決定你未來的有三大要素。「第一大要素叫做智商,第二大要素叫做情商,第三大要素叫做逆商」,在他看來,智商、情商與逆商的高低,決定了人生成就的大小和個人幸福感的高低。的確,未來社會的競爭裡,不僅僅是智商的競爭,同時也是情商的競爭,而逆商更是不必多言。
  • 心理學:高層次人士與低層次人士,有這三大本質區別
    -菲茨傑拉人與人是大不同,而決定一個人是否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往往取決於他的思維,一個人只有具備正確思維,才能成為高層次的人,你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心理學:高層次人士1、不了解自我VS了解自我低層次的人往往是喜歡人云亦云,不了解自我的天賦在哪裡,而高層次的人往往比他人更能了解自我,但凡來說
  •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
    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判斷對方是否有沒有說謊,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從這5招來看看,是否在交談中被隱瞞欺騙了!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一、以開放式的問題,來看對方是否說謊。
  • 苛勒的心理學思想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心理學的知識一直作為重點來考察,其中對於各位心理學家及其理論觀點的考查比重逐漸上升,難度逐漸增加。例如對於桑代克、斯金納、託爾曼、奧蘇貝爾等的考頻不斷增加,甚至一些細小的知識點也頻頻出現。這一部分主要考查的就是對各個人物的觀點、地位和代表作的對應,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 特價房為什麼便宜,購買特價房謹防這三大要素
    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很多人望價興嘆,因此更多購房者把目光投向了特價房,由於購房者缺乏購房的知識和經驗,購買後後悔莫及,那麼開發商為什麼要推出特價房,購買特價房要謹防這三大要素?今天我們就一起分享一下。
  • 「堪輿學」學習三大要素
    堪輿學,即我們通俗所稱的「風水學」,您覺得這是一門非常難懂並且特別挑人的學問嗎?仰或你覺得根本就是迷信,無任何科學依據?
  • 心理學三大勢力之行為主義
    本文所說的行為主義主要是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它是西方心理學三大勢力中的第一勢力這門自然科學把人類適應的整個領域作為它的主要對象。它最親密的夥伴是生理學」。俄國神經生理學家謝切諾夫認為,心理學進行客觀研究也應該採用生理學的可觀方法。行為主義者所使用的「反射」這一概念就是在神經生理學中提出來的,它所指的是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謝切諾夫認為,反射不僅是動物活動的方式,也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方式。
  • 泡茶的三大要素介紹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衝泡得好喝,茶葉衝泡大有學問,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要掌握茶葉、茶具、選水三大要素,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泡茶的三大要素。以上就是關於泡茶三大要素的介紹,要泡好杯茶或壺茶,首先要掌據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 決定一個人獲得成功的七大要素
    當我們擁有了這些成功的要素,它們能夠幫助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取得好成績,在工作的時候精益求精,在創業的時候勇往直前,在未來的家庭生活中不斷克服困難,走向成功。一個人的心態和態度對成功非常重要,一個人遇到事情所展現出來的人格、品格和性格特徵,共同構成了他未來是否成功的重要因 素。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在過去幾十年中對美國的幾千位成功人士進行了深刻研究。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這個人是不是有決斷性。決斷性強的人,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經歷、實踐,果斷作出決策。這不等於他們不會徵求意見,而是在意見不統一或者沒人發聲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做出決策,甚至在徵求旁人的意見時,心裡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甚至在某種情況下,他們不會去徵求旁人的意見,直接做決策。
  • 區分共同要素說、概括說、關係轉化說
    共同要素說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來的,強調學習的遷移取決於前後兩種學習之間是否存在共同的要素,注重共同要素在學習遷移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概括原理說是由賈德提出來的,強調學習遷移的發生是將前一種學習習得的概括化的原理遷移到後一種學習中去,遷移取決於主體概括原理的能力或水平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going」中的「ing」,再教學生學習「playing」」
  • 談三大生產力要素
    因此編輯個人理解,能否創造生產力其實與產品本身關係並不密切,而是取決於個人使用需求和工作複雜程度,不同工作環境和屬性的人,對生產力替代方式理解不同。如果大家真的想在一臺平板電腦上去完成更多工作,以下三大因素絕對不容忽視。
  • 電商選品的三大核心要素
    今天就來分享電商選品的三大核心要素。1、 商品具有大眾化;大眾化是指這個商品是消費者都會使用的產品,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般經營這些商品能夠有很高的客戶認知度,並且客戶群體會相對小眾的商品而言更容易銷售。
  • 心理學領域的主要學派
    考夫卡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任務是研究行為與心理物理場的因果關係,所謂心理物理場含有自我和環境的兩極性,而這兩極性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結構。他把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即外部實際的環境;行為的環境,即個人心目中的環境。行為產生於行為的環境。五、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學說又稱弗洛伊德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
  • 教改實驗效果評估要素分析
    但總體而言,關於實驗效果評估的要素仍有待釐清。筆者認為,對任何一項教改實驗進行效果評估,必須基於以下四個要素並正確處理其互動關係。學生發展教改實驗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尊重學生發展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切教改實驗必須基於並服務於學生的發展。這既是我國教育方針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內在規定。
  • CPI負增長,中國經濟到底是否進入通縮?三大要素決定
    導致人們對我國經濟是否進入了通縮時代而擔心,更反映的股市上出現下跌。甚至一些專家也說,中國進入了「雙通縮」時代。即「三要素論」。因此,我們是否得出通縮的結論,主要分析以下三大因素:第一大因素,物價整體水平是否已經進入普遍的持續下降?如果是普遍的持續下降才是通縮從今年11月份的物價指數看,似乎非常符合通縮的特徵,即物價水平出現負增長,而且與2009年10月份的降幅為0.5%非常類似。
  • 心理學: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力傾向?只需要看這4個方面
    從心理學角度看,在所有心理問題中暴力傾向帶來的傷害是最嚴重的。被施暴者不管是在身體還是心理都會受到嚴重的摧殘。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暴力傾向尤為重要。有暴力傾向的人都是有跡象的,可以從下面這四個方面判斷。
  •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可以對照一下這兩個字
    其實這都離不開兩個字——敬與恕!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言:「聖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徹始徹終,性功事功,俱可包括。」意思就是說:聖人教導人們不外乎「敬恕」兩個字,天德王道,有始有終,性功事功,都可以涵蓋在內。
  • 心理學:你的氣場是否強大,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氣場是一個人的氣質綜合特徵,他是一個人對自己命運的掌控,也是一個人自信與底蘊的顯現。一個人氣場是否強大,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據心理學發現,氣場強大的人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來:而這種眼神的堅定主要來源自身的底氣與底蘊。曾國藩在識人的時候也非常注重看這個方面,有次李鴻章帶了三個人給曾國藩看,曾國藩散完步看了一下就說我已經知道他們的底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