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判斷對方是否有沒有說謊,對於每個人來說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從這5招來看看,是否在交談中被隱瞞欺騙了!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
一、以開放式的問題,來看對方是否說謊。
當我們想要知道對方是的否有沒有說謊,我們就可以嘗試用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同時不斷的希望對方就此事,能夠提出更多的細節問題,而這件事情中所出現的漏洞,往往比單純的問對方問題,要來的靠譜多了,因為這樣問一個人的話,要比簡單的是或不是更易被識別。比如,你懷疑男朋友晚上只是在玩遊戲,更本就不是工作上忙,那麼這是你不要直接問他:晚上是不是去打遊戲了?
而是應該換一種方式去問他,比如:你晚上都幹些什麼哪?如果對方在說謊,那麼他一定會去編故事,而在這臨時編撰的故事中,極有可能會存在各樣的前後矛盾,這樣就會很容易識破了。
二、認知負荷理論
認知負荷理論用我們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讓對方費腦子。好比一個人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的時候。這時他的大腦認知資源被嚴重分散,在開車和打電話這兩件事情上,他會覺得在電話中事情說不清楚,並且擔心開車出事。為此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在說謊,我們完全可以參照上面的情況,提升對方的認知負荷,並從中看出更多的蛛絲馬跡。
比如我們可以讓對方以倒敘的方法,反覆的去敘述一件事情,並以此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在說謊。這時候,對於說謊者來說,他不僅要編造故事,還要額外的耗費大腦的認知資源,以一種陌生的方式去敘述編造的故事,所以其中的馬腳,自然而然的就會露出來。
三、提出適當的情緒挑戰。
因為,說謊者的情緒,與你是否相信他們的故事有著很大的聯繫。當他們發現你相信的時候,情緒變現的往往很好,侃侃而談且顯得很是得意。可一旦他們發現你不相信時,且問道他們不懂的地方,他們就會表現出緊張、沉默、支支吾吾不願意多說。這時候,你就可以判定對方一定說了謊言。所以要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話,你完全可以來次情緒挑戰,提一些和情緒有關的問題,挑戰一下對方的信心。那麼至於說沒說話,一眼就看出來了。
因為說謊者會因為你的一句「我為什麼相信你」,而變得惱羞成怒,並指責你不願意相信他們。而那些說實話的人,則會更加詳細的向你敘述事實,以便你的理解。
四、關注對方敘述中細小的細節。
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我們往往會關注許多於此相關的細節,而這點在說謊者的記憶中,這可能是不存在的。比如你的異性朋友說自己晚上在加班,與其反覆的問TA「你真的在加班嗎?」還不如問TA「加班都有誰?;辦公室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從幾點到幾點辦公室開始沒有人的?「如果這些細節TA們都沒辦法說清楚,那麼TA們說的也許就是一個謊言。
五、「放長線、釣大魚」
心理學研究者認為,撒謊者能不能說謊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TA的聽眾是都信任TA。比如,你在和一個撒謊者對話時,你發現了許多語言邏輯上的問題,但在這時你不要立刻去戳穿、糾正、提問,因為這會讓對方產生防備,給對方去調節自己語言思維的機會。而若此時你仍是一副信服的表情,對方就更有可能放鬆警惕,更多的去講述當時的事情,從而使你捕捉到更多的漏洞。當一個個的矛盾發生之後,你就完全可以斷定對方是不是在說謊了。
最後要跟大家說的是,以上這些技巧想要被有效使用,其前提便是需要提問者保持開放的心態,切勿先入為主判斷對方就是在說謊,會一定沒有說謊。因為有的時候,有些人只是看起來有些慌張,或是在極力回憶當時的某些細節,使其過錯的判斷對方在說謊。當然,也有一些人可能會將謊言說得十分詳細,並獲取了你們的信任。
最後友情提示大家,以上技巧請適度使用,切勿過度猜疑,引發不必要的家庭(情感)矛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