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真的會沒「前途」嗎?

2020-08-10 財經百夫長

作者 | 特派員方涵

首發 | 思想潮

高考落幕,迎來了萬眾矚目報志願環節。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規律同樣適用於高考:「考得好,不如報的好」。但當打開形形色色的專業名稱列表,剛剛走出高考工廠的考生們才發現這道選擇題並不簡單。對家境平凡,想靠教育改變階層的考生來說,那句「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顯得很重要了。


有兩位女生在千萬學子中格外引人關注,成為新聞當事人。


  • 江蘇女孩白湘菱以430分高分的榮登「文科狀元」,卻因為歷史選修是B+,無緣清北,引發的是關於高考制度設計的爭論。
  • 湖南女孩鍾芳蓉的以676分位列湖南文科第4名,她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學習全靠自覺,「留守女孩」的標籤,激起了社會對底層青年命運的關注。



眼下,兩人都已有歸宿。


白同學申請了香港大學的王牌專業——金融類專業;


鍾同學報考了北大,選擇了一個大眾認知裡頗為冷門的專業——考古專業。


可謂是一熱一冷;一個「多金」,一個沒「錢」途;一個身處繁華、風生水起,一個青燈古卷、風餐露宿。


一時間,網友們紛紛看好白湘菱未來實現階層躍遷、改變家庭命運,而質疑鍾芳蓉的選擇沒「錢」途:


「為什麼不利用自己的選擇權,找個來錢快的專業呢?」

「學考古?就業就哭了,分分鐘教你做人」

「這種家庭還敢學考古,學經濟它不香嗎?」

「別傻了,姑娘,考古是最沒『錢』途的行業。」

……


01

專業鄙視鏈


究竟哪些專業,是大家認為的就業好、又賺錢的專業呢?


下面,通過這張高薪專業榜單簡要盤點


專業選擇可以劃分為幾大梯隊——


第一梯隊


✦計算機大類,包括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大數據、人工智慧等。


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突破口,可與各各業對接。不依賴家庭背景,只吃智商,堪稱草根出身小鎮做題家們的最佳選擇。996的程式設計師是成功紮根一線城市的主力群體,中產階級的新貴。


✦商科,包括金融、經濟、會計、市場營銷、投資管理等。


作為經濟社會的基石,商科的適應就業面廣,從業視野格局高,是打開通往經濟社會上層的金鑰匙。對於一個家境普通的白湘菱而言,十年寒窗最大的價值就是改變自身,申請頂級名校的金融專業,很大概率可以實現這一訴求。


第二梯隊


✦法律

法學是公務員招考第一大專業,不僅僅是公檢法招收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許多政府部門也會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是立志未來進入體制內的學子的首選。


✦醫學

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培養周期長,雖然「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段子不絕於耳,但在後期能享受地位高、社會關係豐富的紅利,是底層孩子改變階層最穩妥的路子。


鏈條繼續向下延伸,不滿的情緒逐漸發酵。

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土木機械左右護法。

網絡平臺上,各種過來人的勸退貼滿天飛。


第三梯隊—建築、通信、電子、應用數學、機械自動化、小語種(非英語)。


第四梯隊—工業工程、物理、理論數學、英語。


第五梯隊—材料、礦業、生物、化學、環境、農學


哦,險些遺忘了,在這條鄙視鏈的末端,文史哲抱團瑟瑟發抖


從屬於歷史學門類的考古專業,不幸淪為「坑」中之「坑」,難怪鍾芳蓉的「任性」招來網友鋪天蓋地一通噴。


02

鍾芳蓉的小「任性」與大智慧


鍾芳蓉本人通過微博進行了回應,表示「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隨後北京大學官方微博轉發支持:「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鍾芳蓉從千軍萬馬的高考大軍中脫穎而出,自然是天資和毅力皆不凡。人中龍鳳的她,能否突破這條專業鄙視鏈限制,無悔於今天的選擇?


世界由無數個行業組成,每個行業內又有無數個等級。


基於常人的思維,評價某個行業的好壞,首先盯住它的待遇下限,考古專業的下限實在不知道低到哪去了。去找好一些的專業,還能為未來就業兜底,鎖定下限,更有安全感。


出身和基因我們沒法選擇,但理論上我們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天賦點(興趣+擅長),一旦被你找到,並激活,你就能在某個行業的起點開始,比別人多了無數個推動器,克服外人無法承受的艱辛過程,到達所屬行業的上限。


可惜發覺天賦點的機緣並不多,有的人高考前就找到了,但絕大多數人臨死都不知何為一生所愛。大多數人為了規避試錯成本,從事著一份下限還不錯,但並不十分熱愛的工作,用生命換工資,用工資換生存。最好的回報,是從寒門躋身為普通的中產,或者保持階層不下跌。看似順風順水,但更進一步的瓶頸顯而易見。


鍾芳蓉選擇專業的出發點則不同,是奔著行業的上限的去的,甚至要重新定義所在行業的上限。


好專業和差專業的上限,差距有那麼大嗎?


  • 鍾芳蓉的偶像,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推動殘破的莫高窟重煥華彩,大膽構建「數字敦煌」,讓中華文物的魅力昭然於世界,被授予國家榮譽稱號。


  • 成就斐然的90後教授、博導們,大多聚集於生化環材這類「天坑」專業。這些專業的下限慘不忍睹,上限讓人大開眼界。儘管炮灰無數,年少有為的機率卻很高。


  • 「四大天坑」之首的生物專業,近年連續收到就業「紅牌」警告,卻不乏執教清北、名揚海外的施一公、饒毅等學術大咖,領航我國教育和創新體制改革。


  • 恐龍足跡學專業本來比北極圈還冷,中國地質大學的副教授邢立達卻是擁有269萬微博粉絲的「網紅」,其知識付費產品「邢立達的恐龍課」已經賣出無數份,收入遠超其他大學教授。


可見,那條約定俗成的專業鄙視鏈在行業頂尖精英圈裡失效了。


尋找改變階層、改變命運的路徑時,往往會在「錢」途中迷失,因為紙面的財富的邊際效應遞減。對於家境並不殷實的孩子,即便是畢業於清北名校,即便踩中了熱門專業,距離實現財務自由也很遙遠,更枉談幾年內就可能對面的學區房焦慮。


帶著對某個領域的好奇、熱情和使命感,深耕下去,用實打實的成績和影響力,成為任何行業頂端的明珠,衣食無憂的生活只是副產品。


而要達到頂級成就,高考分數並不好使,背景和關係也得靠邊站,必須依託於個人的天賦點。


之前的十年寒窗苦讀,只是鋪墊而已,為了擁有從容的選擇的權利,為了順暢地進入某個領域實現自我價值。


有了目標清晰、理念先進的人生規劃,在填報志願時,就會從整個喧鬧的世界,轉移回自己身上,優先體察自己的興趣和擅長,不被外界的聲音分散注意力。


目前來看,鍾芳蓉的興趣和擅長這兩項的重合範圍,恰巧不是風口型、創新型專業(計算機、經管等),也非經久不衰的古典專業(醫學、法律等公務員後備專業),而考古專業赫然在列,大概率是機緣所賜的天賦點。



03

興趣為王,背後也有「現實考量」


很多雲監護人擔心鍾芳蓉讀考古將來沒「錢」途,這個現象其實並不可怕。

令人後怕的是,這些人真的是出於好心,那條專業鄙視鏈牢牢刻在了他們的心底。


放眼各地,專業之間嚴重分化、選擇面變窄,往往是階層流動放緩、社會陷入危機的徵兆,預示著「錢」途將盡。


  • 2017年香港六名高考狀元全部學醫。
  • 韓國對公務員考試的痴狂程度有甚於中國。
  • 六成以上的美國應屆生都有去華爾街供職的意向。


從歷史的縱深來看,莫過於科舉取士發展至畸形的明清時代。平均每年中榜的舉人不及現在清北錄取人數的二十分之一,每錄取1位進士更是以10萬讀書人做分母。這場地獄級的殘酷競爭的出口,只有出仕為官這唯一的正途。


國家和家庭傾注了大量資源供學子讀書,到頭來卻不給發展多元興趣的出口,扼殺了無數潛在的伽利略和牛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單一的價值觀,早就了萬馬齊喑,自然科學停滯不前,社會陷入空前內卷。


在螞蟻王國中也有一套專業體系。除了忙於搬運食物和清理蟻穴,另有20%的工蟻不直接從事生產建設活動,而是花時間偵查信息,保持著對環境的探索狀態,以便應對食物來源斷絕或洞穴遭破壞的危機。這些「懶螞蟻」並沒有蟻群中受到歧視,反而享有很高的地位。


螞蟻王國中的二八定律在人類分工中的同樣適用。考古專業大概可歸類為「懶螞蟻」中的一員,既不直接創造財富,又不在政治組織建構的核心,因此被視作沒「錢」途,眾人選報專業時避之不及。



然而,正是被嘲笑沒「錢」途的這群人,構成了一個國家軟實力,在悄無聲息的向各個維度拓展認知邊界,在為所有人的「錢」途保駕護航。


其中,考古學看似不接人間煙火氣,卻能回答我們來自何處,無形之中構建了文化歸屬感和民族凝聚力,抵禦了一波又一波的外來侵蝕。


教育要配套國家發展。門類齊全的專業設置,不僅是為了承載每位學子的興趣,更是因為當專業選擇從多元化變得趨同,經濟發展就有停滯甚至坍塌的趨勢。


這也是為什麼鍾芳蓉被噴沒「錢」途,《人民日報》媒體矩陣第一時間力挺鍾芳蓉的選擇,十省份考古圈聯動,為鍾芳蓉送去祝福。鍾芳蓉的興趣,被一眾大佬出手相罩。


網上關於鍾芳蓉專業的選擇的激烈爭議,又一次暴露了「錢」途與興趣之間張力,個體的利益訴求與國家人才需求的鴻溝。


鍾芳蓉是幸運的,站在高考金字塔頂端的她,既忠於了理想和興趣,又兼顧了現實。


很多做出同樣選擇的優秀學子,沒有像鍾芳蓉那樣被圈寵的高起點。


像考古學這樣的人文學科,通常需要長時段考察和研究的沉澱。傾注半生心血,或許依舊無法取得與自己智力相匹配的物質報酬。


希望鍾芳蓉之後,能有更多真正為理想和興趣默默耕耘的人,不要因擔憂「錢」途,丟掉人生的份量感,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沒「錢途」?未必吧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不僅引發網友熱議,也驚動了整個考古圈。鍾芳蓉今年考出676分好成績,填報了北大考古專業。對於這一選擇,部分網友覺得可惜,認為「這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也有網友擔心女孩家庭收入,認為好不容易考上北大了,還不選個熱門的,為什麼選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高考填報志願,原本是考生的個人選擇;能夠進入北大,原本是眾多考生的夢想。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來源:湖南民生網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事件回顧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被「噴」沒前途,引考古界轟動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最終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這一決定引發網友大量關注。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這些考古大佬決定罩她!得知有網友覺得考古沒前途,有一群大佬表示不同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
  • 「留守女孩」高分進入北大考古系:別拿世俗的眼光衡量夢想
    而是一位來自湖南的留守女孩讓考古界沸騰了.....事情起因源自:總分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了在大多數人看來頗為「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一事。消息衝上微博熱搜後,網上立刻出現了一種聲音:學考古專業既沒「錢」途又沒前途!!!
  • 擔心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不賺錢?你們真的想多了
    近日,一位看起來很普通的女孩進入了廣大網友的視線,原因就是:這個女孩是一個湖南的留守兒童,但是人家是留守兒童裡的翹楚,高考成績為676分,然後她選擇了北大考古系。很多網友表示,考古這個專業沒錢途,跟金融啥的不能比,你選了這個專業真是白瞎了676的高分呀!
  • 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有人說被忽悠,不賺錢就是傻嗎?
    湖南留守女孩本身她考的北京大學,就是一件很厲害的一件事,但是因為她選擇的是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引發了大家的網絡熱議,考古專業她能掙錢嗎?湖南留守女孩選北大考古專業,有人說被忽悠,不能掙錢就是傻嗎?很多人拿就業,收入來說這件事,不要拿我們物化自己的標準來物化別人,北大學生都要去學金融賺高薪嗎?學考古就是傻嗎?
  • 留守女孩高考676報北大考古,網友:「沒前途,對得起父母嗎?」
    017月23日,高考成績出爐,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在看到成績的那一瞬間,老師們在辦公室裡跳起來歡呼,校長帶領50多名老師乘坐9臺車跑了連夜趕到了村裡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專業,被「噴」沒前途,大佬:我罩的
    在鍾同學的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很多高校的招生老師都主動聯繫到她,希望她報考本校,但鍾芳蓉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報考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專業,被「噴」沒前途鍾芳蓉作為農村留守兒童能夠考得這樣好的成績著實讓人佩服,這件事情被傳到網上之後網友們紛紛表示祝賀。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就是不成功?不要小瞧一...
    其中,最受關注應該就是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了,接二連三地被推上熱搜。 廣大網友也紛紛送上祝福,但是,就鍾芳蓉報考了北大考古系之後,卻引來了眾多爭議。 考古=沒「錢途」+讓老師失望?
  • 湖南留守女孩考取北大,意想不到,她報考了最有前途的冷門專業
    沒錯,我想建議你,勇敢報考自己感興趣的冷門專業。當時,我還不知道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蓉芳報考了北大考古系的事情,不敢說英雄所見略同,至少對這個女孩的勇敢和單純,我是非常欣賞的。今天這個專業熱門,一窩蜂都去報考,等到四年大學畢業一看,所謂的熱門早已經是明日黃花,豈不是聰明自誤?專業的前途是專出來的。專業這個事,業是可以選擇的,但有沒有前途,得靠專。也就是說,專業有沒有前途,不是由專業本身決定的,根本取決於對專業的掌握情況。真正學好一門專業,是不怕沒有前途的。
  • 寒門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噴沒「錢」途,考古大佬齊發聲
    所以,鑑於她的現實情況,網友們都建議,上大學就應該選擇一個熱門、高薪專業,將來才會有前途……面對眾多網友對女孩的質疑,我們可否深入探討幾個問題呢:一、報考北大考古真的沒&34;嗎?不是的!對此,鍾芳蓉表示,因為報考的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和基本生活應該能得到保障。
  • 留守女孩 676 分報考北大考古系,興趣VS 現實
    然而有這樣一個女孩,她考上了北大,卻招致非議和嘲諷。留守女孩鍾芳蓉憑藉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當大家都在祝賀這樣一位爭氣的女孩時,網上開始出現不少質疑聲。因為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 湖南第四名留守女孩 676 分報考北大考古系?網友:被忽悠了
    近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 676 分的成績,校長帶著 50 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影響,她報了北大考古專業,以後想讀研深造做研究。鍾芳蓉說,弟弟把她當成偶像,見到誰都要說 &34;。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瞬間上了熱搜。網友認為這是被北大招生老師騙了!
  • 被噴沒「錢」途,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是幼稚還是追夢?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的高分報考北京大學考古系引起熱議,眾所周知,「考古」是靠「冷」出圈的專業,這位女孩的選擇也被網友認為沒「錢」途。照這些人的說法,大概做考古這一行的沒有大佬,只有窮人。對於自己的專業選擇在網上引起的熱議,鍾芳蓉發微博回應:「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北大考古系是冷門?留守女孩的選擇真的錯了嗎?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成績676分,報考了北大的冷門專業考古系。作為一個大山走出的女孩,能考入中國最好的學府之一的北京大學,無疑是讓人佩服和稱讚的。但是很多人質疑女孩應該從自身的家庭情況著眼,報一些回報更好的熱門專業。您怎麼看呢?
  • 報北大考古的鐘芳蓉踏上求學路,冷門專業真的沒前途嗎?
    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也將啟程前往北大報到,將開啟她的大學生活。「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圍繞著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的討論和關注就從沒有間斷過。
  • 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收到50斤禮物,網友:考古圈的團寵
    文 | 小微爸爸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近日再度走進人們的視野,8月20日她收到了9家考古所、博物館的包裹,9個包裹將近50斤重,堆滿了桌子,這讓鍾芳蓉驚喜不已,提前感受雙十一拆包裹的快樂。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該專業真的這麼沒前景嗎?
    【文/觀察者網 郭肖】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經歷輿論幾番「博弈」後,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對於其「沒有錢途」的擔憂在「人家可是北大呀」、「夢想不該用錢來衡量」等發問中幾近失聲。然而,對於想深入了解事實的普通人來說,考古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被噴沒「錢」途?北大霸氣回復
    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對此,鍾芳蓉表示,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得知有網友覺得考古沒前途,有一群大佬表示不同意!(知識點:北大考古全國專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