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催催催,孩子越慢慢慢!孩子磨蹭?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2020-08-28 寶寶樹官方

小時候,你被媽媽催過麼?

昨天一位朋友發過來一首《媽媽之歌》,歌詞是這樣的: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

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沒有在聽啊?!

快起來!然後記得疊被子!

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

太形象了,瞬間讓我回憶起小時候被媽媽催的場景,和朋友聊起,每個人都說自己被催過。

催孩子似乎是每個媽媽的必備技能,催吃飯催洗手催出門,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伴隨著家長的催促。

前段時間,育兒高手孫儷也在微博吐槽,為了讓孩子洗個手,催了孩子800遍。

隔著屏幕,我似乎都看到了孫儷的無奈。

但很多人會發現,孩子可不是家長能催動的,甚至是越催越磨蹭。這是怎麼回事呢?

01

為什麼孩子越催越慢?

首先,催促會引起孩子非常不舒適的情緒體驗。

每天早上出門前,我都會聽到鄰居家媽媽的咆哮:

「跟你說了多少遍,快點,快點,快點!」

「吃早飯吃大半天,穿衣服恨不得穿半小時,說了快遲到了,你還給我慢吞吞的……」

我在旁邊聽著都心驚肉跳,心理壓力倍增,更別提孩子了。

我們一聲聲的「快點快點」,正在掀起一場孩子的情緒風波。

孩子在被催促時,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反應。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沮喪、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憤怒、有些孩子感受到的是麻木混亂。無論是哪種反應,被催促帶給孩子的感受都是不舒服的。

而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會綁架孩子,讓孩子變得煩躁、叛逆。

其次,催促孩子,不僅會讓孩子壓力倍增,還會打亂孩子的節奏。

孩子也是有自己節奏的,尤其是2歲以後的孩子,剛開始有強烈的「自我主體意識」,也就是孩子開始有「我」的概念,並希望自己掌控自己的事情,決定自己的事情。

你會發現這時候孩子常常對你說不,不斷地拒絕,這就是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的表現。

這時候如果家長催孩子,就會打亂孩子自己的節奏,讓孩子產生困惑:吃飯、整理玩具不是我自己的事情麼?那應該按我自己的節奏來呀,為什麼要聽爸爸媽媽的?

當孩子感覺自己的自我節奏被父母幹擾後,會觸發孩子的自我反抗機制:不聽家長的話,和家長反著來。

家長讓自己快,那就慢吧,於是孩子變得更加磨磨蹭蹭。然後家長又不斷地催,孩子更加叛逆磨蹭,陷入惡性循環。

而且成年人和孩子的節奏是不一樣的,這有明顯的生理差別、智力認知差別。孩子很難達到成年人眼中的快。

尤其是這個快是個主觀題,爸爸和媽媽的標準不一樣,媽媽這次和上次的標準又不一樣,多快才算快?孩子沒有辦法認識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難變快。

孩子在這種認知混亂的情況下,自然快不起來。

02

過度催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催孩子除了可能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磨蹭,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因為家長的過度幹涉導致孩子形成依賴心理,不愛思考。

1.常被催促的孩子很容易脾氣急。

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有哪些特性多半會反應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發火催促,孩子也容易變得性格暴躁,經常發火。

一位朋友說自己說由於小時候總被父母催,長大後即使脫離了那個環境,做事情的時候依然覺得有人在後面催,點滑鼠總是連點幾次,心態容易崩,,一點小事就會讓他煩躁鬧心。

2.常被催促的孩子很容易沒有耐心。

幼兒時期是孩子耐心和專注力培養的敏感期,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催孩子,孩子往往這件事還沒有完整的做完,又在催促聲中去做另一件事,很可能會導致他們習慣了匆匆忙忙做事,不注意細節,然後想迅速完成的心態,也就養成了他們缺乏耐心的性格。

3.常被催促的孩子很容易依賴心強,不善於思考。

慢慢來的過程就是孩子探索思考的過程,如果父母通過催促加速了這個過程,那孩子可能會為了迎合父母對速度的要求減少思考。

長此以往,慢慢的孩子就不喜歡也不習慣動腦,更多的是傾向依賴別人,聽從別人的安排。

03

如何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

1.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其實有時候孩子並不是磨蹭,而是ta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5分鐘是什麼概念,也不知道車還有半小時就到了是什麼意思,這就需要父母幫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通過看、聽、感受,將抽象的時間形象化。比如手撕日曆,每天讓孩子來撕掉舊的一頁,這個過程會讓孩子感受時間的流逝,他才有時間的概念。

2.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磨蹭的後果

父母催促當然是為了幫孩子更好更快的做事,但在孩子眼裡,這就變成了父母在替自己做決定,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叛逆。

如果父母能轉換下角色,變成給孩子提意見的人,不為孩子的拖延買單,那這就變成孩子自己的事情了。

當孩子發現,自己要去承擔這些的時候,他就會自己決定聽父母的話,不磨蹭。

3.用正面引導代替催促

「快點起床!要遲到了!快點吃飯!你為什麼這麼磨嘰」···

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中會讀出這樣的信息:在爸爸媽媽的眼裡,我就是個拖拉、磨蹭的孩子。孩子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行為可能更加磨蹭。

所以,與其催促,不如用正面來引導孩子:比如你看到孩子刷牙在玩泡泡,不要說:「怎麼又在玩?」

換成這樣:「寶貝刷完牙就可以吃早餐了,美味早餐在等你哦!」

正面鼓勵會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情緒體驗和明確的目標,更容易快快做好這件事。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裡描述到: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有自己學習和探索的節奏,家長可以試著去感受和理解孩子,多給孩子點時間,讓他慢慢長大。

相關焦點

  • 家長越催,孩子越慢?對付磨蹭,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但是實習報告、畢業論文這些東西,他都是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去完成的。老師每天催他,他卻像是無動於衷。弟弟小時候也常被媽媽催促,包括現在,我媽還是忍不住每天催他做這做那。我催孩子的感覺跟我媽催弟弟的感覺一樣!
  • 為什麼孩子的拖延症屢教不改?父母「催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你的孩子平時有拖延症嗎?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天自己早早起床,為孩子做好早餐,打點好一切,可是孩子卻磨磨蹭蹭,穿衣服都要二十分鐘,而且自己「催得越多」,孩子越磨蹭,本來自己精心算計好的時間,卻耽誤來耽誤去最後還差點遲到。
  • 孩子總是磨蹭,父母"催催催"完全沒有用,該怎麼對付磨蹭的娃?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總會有某些時刻讓家長特別抓狂,如果現在統計一下最讓家長抓狂的某個瞬間,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回答是孩子磨蹭的時候。每當孩子磨磨蹭蹭不積極做事情的時候,家長都恨不得替他去做,這樣孩子也就不用再拖延了。孩子拖延時都會浪費大把的時間,而且還會連累父母,有些父母表示本來可以5分鐘就能做好的事兒,孩子硬是拖成了一個小時。
  •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這樣磨蹭的孩子快急壞家長了
    每天是不是要催著孩子幹這幹那?催一下孩子動一下,甚至總覺得ta太磨蹭?家長們總覺得孩子磨蹭是一個「問題」,可是首先要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特點:羽熹童書:家長催促、拉扯、責備,總想孩子能快一點。可是這樣做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ta已經盡了全力。磨蹭並不是一個「毛病」,家長需要做的是引導、幫助孩子掌握節奏。下一篇我們將具體談談怎麼做,歡迎關注我們,還有更多好文!
  • 越催孩子越磨蹭?這個方法助你「藥到病除」
    還有像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吃了許多零食,一點都不餓,當然就會磨蹭了,甚至一顆米粒嚼半天。這些表現在家長看來就是磨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事情變得有趣起來。有些時候磨蹭是孩子偷懶的一種策略,案例中的孩子吃飯慢,催他就讓媽媽喂,如果媽媽餵他的話,那他的計謀就得逞了。以後還會用同樣的計謀在其它事情上偷懶磨蹭。在家裡,如果孩子洗臉慢,媽媽就過來幫他洗,整理玩具慢,媽媽就過來幫忙整理,這樣,孩子有什麼理由不磨蹭呢?
  • 孩子為什麼磨蹭?因為你只會催催催
    提起孩子磨蹭問題,我估計現場會立馬開啟吐槽模式: 「出門像打仗,去趟廁所就二十分鐘。」「晚上聽睡前故事又磨蹭半小時。」「我家這個吃頓飯都能兩小時!」......看到這裡,可能有焦慮的家長要問:「那怎麼改掉孩子這個壞毛病呢?」
  • 為什麼大人越催,孩子越磨蹭?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事喜歡磨蹭,有的時候就算自己在旁邊催促著他去做像是: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催促著準備上學;吃飯的時候也是大人催著吃;放心回來作業要催著寫;就連晚上睡覺都得催……可以說是從早催到晚
  • 心理學家:孩子太磨蹭?因為你總是催催催
    ,第一肯定是貪玩成績差,第二是不聽你的話,第三是就是孩子太磨蹭,遲遲不肯聽你的話。然而前兩個問題的原因,都可以歸結於第三個問題造成的原因。磨蹭,貌似是一大頑症。小到餵飯需要的嬰兒,大到帶孫子的爺爺,橫掃各個年齡段,很多家長頭疼不已,無計可施。特別是女性媽媽一類的人物。「磨蹭/催促」模式曾經在我家天天上演:早起被催起床,中午催吃飯,放學催寫作業,晚上催睡覺,一天無數場,循環上演。
  • 越催孩子越磨蹭?快來試試這個方法助你「藥到病除」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慢吞吞的,這是很多小孩的通病。像案例中的孩子很可能是不喜歡刷牙,但是無奈媽媽的逼迫,只能消極抵抗,一邊刷一邊玩。還有像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吃了許多零食,一點都不餓,當然就會磨蹭了,甚至一顆米粒嚼半天。這些表現在家長看來就是磨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事情變得有趣起來。
  • 孫儷每天催娃800遍:孩子的磨蹭,其實是你催出來的
    :「我越催,孩子越慢,看著心煩!」何止吃飯催洗手,孩子每做一件事,似乎都需要老母親的催促。無論學過多少育兒知識,一個磨蹭的娃都能讓你敗下陣來,無數次告訴自己要淡定,脫口而出卻又成了「快點、快點」。不過,這也不能全怪孩子,因為大部分家長只看到娃磨蹭的表層行為,並沒有真正了解背後的原因。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快來試試這幾招
    每天早晨都要叫孩子起床,催他們穿衣、洗漱、吃飯;等到了放學,還要催他們做作業、睡覺......很多家長都能感覺到,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中,不管什麼事都得催一下孩子,但孩子還是漫不經心。是不是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
  • 孩子磨蹭拖拉,家長越催越慢:3個方法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
    這一句,很形象地描述出了家長在催孩子寫作業時的場面。孩子磨蹭是所有家長的痛,孫儷作為育兒典範也忍受不了孩子的磨蹭,曾經在微博上吐槽孩子吸收磨蹭:「我叫了八百遍先去洗手,沒人理我......「,」我又叫了八百遍催他們去洗手了。」
  • 孩子寫作業「磨洋工」,越催越磨蹭?家長這做好4點,能事半功倍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寫作業「磨洋工」的時候,往往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這是為什麼呢?
  • 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越催越磨蹭?
    當你對一個孩子得越多,孩子做得越慢,不停地催促,家長和孩子都越來越不耐煩。為什麼孩子越催做得越慢呢?耗儘自己的力氣折磨家長的耐性,他是故意的嗎?01了解孩子的正常發展水平發展心理學認為:0-6歲的孩子,正處在各種敏感期。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父母做好這3件事,孩子才能更自律
    大多小孩子都有一個通病,做事情磨磨蹭蹭,尤其是寫作業,爸爸媽媽都催了好幾遍,孩子就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肯挪窩。好不容易起來去寫作業,寫3分鐘玩5分鐘,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硬是花了一個多小時,甚至還出現了"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的情況,讓父母瀕臨抓狂。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這4個小技巧,專治孩子磨蹭!(轉給家長)
    「孩子磨蹭、大人催促」的場景會在很多家庭中上演,家長常常因為孩子的漫不經心而大發脾氣,之後卻又非常後悔。很多家長都非常希望幫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卻苦於沒有具體方法。今天這篇對於這類家長有很大指導意義,推薦老師轉給家長看看!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
  • 孩子磨蹭,竟是家長催出來的?90%的家長都中招
    很多父母每天都是這樣跟孩子「作戰」的:,家長的火氣就往上躥一分,到最後,往往以吼來結束這部「催催催」交響曲。家長再這麼催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只會以家長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去做,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識到該去做了。
  • 為何孩子越催越磨蹭?其實不「催」,娃會做得更好,只是需要技巧
    當你生氣地一股腦兒掀開孩子被子的時候,把她立起來,她依然保持睡姿,眼睛閉睜閉開。「起來,我數十!」河東獅吼,孩子終於是極不情願的醒了。而生活中,這樣的「催促」無處不在,令孩子跟媽媽都感到無比地崩潰。2、催促,又成了孩子眼中的「嘮叨老媽子」催的話,連自己都感覺自己很討厭,成為了一個「嘮叨」的不行的黃臉婆。這樣下去的話,不僅是孩子,就連自己就要變得麻木了。這可如何是好?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孩子天生就具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潑開朗而有的則比較內向。內向的孩子往往做事比較慢,這就會讓家長非常頭疼。每天早上催他們起床上學都需要好多遍,長此以往誰都會不耐煩。家長覺得孩子性子慢,多催催就好了,可是就算再怎麼催促孩子似乎也快不起來,甚至會因此變得越來越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家長需要了解這背後的真正原因。
  • 孩子天生「慢性子」,家長越催反而越慢,這些原因在作祟
    孩子天生就具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潑開朗而有的則比較內向。內向的孩子往往做事比較慢,這就會讓家長非常頭疼。每天早上催他們起床上學都需要好多遍,長此以往誰都會不耐煩。家長覺得孩子性子慢,多催催就好了,可是就算再怎麼催促孩子似乎也快不起來,甚至會因此變得越來越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