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的《人生海海》:請你花一花4個小時,讀一讀上校的一生

2020-12-16 小詩看世界

人生海海:4小時讀一生。

《人生海海》是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麥加著有著名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這些小說成功地影視化落地對諜戰類型劇發展,意義重大。作者功力深厚,整個故事可讀性非常強,情節發展順暢,不複雜的故事又總有懸念,將深刻藏於細節,整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能於無聲處震撼人心。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 你說那是消磨 笑柄 罪過 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這是封面上的話。

4小時4分鐘讀完了《人生海海》。它的精彩在於不是掐頭去尾的一齣戲,而是潮起潮落的完整一生。

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故事是清晰的三段式結構,從"我"的視角,講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上校在村裡有個外號,叫太監,跟村裡其他的人很不同,養著一對貓。他年輕的時候在抗日戰爭中做過臥底,當過國民黨軍隊的上校,就過共產黨的大領導,做過軍醫,有一套金子做的手術刀,救了無數人。他回到村裡以後,村裡人好奇他為什麼放棄外邊大好的前程,一邊說閒話埋汰他,一邊受他的照顧。後來發生了文革,他被紅衛兵批鬥,割了一個叫"小瞎子"的紅衛兵的舌頭,挑斷了他的手腳筋,逃了出去。後來,上校被爺爺舉報,被抓了回來,在批鬥中瘋了。

原來,他為了保護一個被人侵犯又愛上他的女孩,從來告訴過她那個殘忍的事實。那個女孩一直以為自己在和上校談戀愛,其實並不是。上校從前臥底被日本軍俘虜的時候,身上紋上了一個恥辱的記號,他決定不結婚。女孩誤會他無情,四處控告他,他才回到了村子。大家都叫他太監,他可以隱忍,卻無法忍受,別人看到他恥辱的印記,這也是他對紅衛兵"動刀"的原因。

他瘋了之後,那個女孩,照顧了他半生。

潮落之後,又是潮起,他沒有因為就過無數人的命就獲得好運,一直站在潮頭上。也沒有因為變成瘋子而徹底跌落谷底。人生海海,就是殘酷和溫情交織出的瑰麗。

"他奇怪我為什麼哭,我奇怪這世界怎麼會這麼殘酷無情。"

規則裡的順與逆

魯迅問:"從來如此,便對麼?"

麥家答,對不對,從來不重要。

一個小村落,能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活得好的規則就是一個"順"字。

規則已經在寫的明明白白,一是損人利己可以做;二是順。

村裡人從一開始就對上校充滿惡意,叫他太監,原因就是他學不會"老實",學不會"順"著大多數人,順著大家的生活和思維習慣,學不會讓大家舒服。

爺爺講:"你看,他現在還養貓,不吸教訓,不回頭。他這人就這樣,骨頭太硬,心氣太傲,仗著聰明能幹,由著性子活,對老天爺也不肯低頭。這樣不好的,人啊,心頭一定要有個怕,有個躲。世間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著性子,該低頭時要低頭,該認錯時要認錯"

"驚蟄不動土,春分不上山。

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餅。

立夏小滿足,大雪兆豐年。

鯉魚跳龍門,雷公進屋門。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

"因為驚蟄是蛇蟲百豸甦醒的節氣,地裡土裡都窠著各種幼蟲胎卵,嬌氣得很,動了土就要了它們命了。哪怕害蟲也是性命,要讓它們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們投不了胎,死在胎盤裡,這是做人的起碼。"

"村裡幾乎年年有人尋死,上吊,投井,跳水庫,吞剪刀,割腕子、頸子,什麼手法都會冒出來。但最常見的是吃農藥,便當,擰開瓶蓋,眼睛一閉,倒進喉嚨完事,門都不用出,也不要做任何準備"。

規則一:順字當頭

"祖宗定下的道德是長在我們身上的,像胎記,抹不掉的"

規則二:損人不利己可以做

"什麼是道德?損人利己的事可以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不能做。"

生命有時候無比珍貴、有時候一錢不值。對蛇蟲百豸的憐憫和對村裡生命逝去的描述放在一起對比的時候,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人們愛聽瞎話,不愛聽真話,正如大家互相不叫名字,愛叫綽號一樣"。

每個尋死的人,每個消逝的生命都不是一個獨立剝離的單元,不愛聽真話愛聽瞎話的"人們"扮演了什麼角色。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對複雜人性的多面刻畫。

這個順字,不是順天意,不是順從內心,不是忠誠,甚至也不是孝順。順,就是順著大多數人的觀點。兩個規則結合起來就是把第一條小心翼翼地藏在第二條裡。小瞎子編造上校的謊言、爺爺肆無忌憚地嘲笑小瞎子、父親最終與爺爺翻臉……損人不利己是可以做的,愧疚也會滋生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發現。爺爺出賣上校的時候提到村裡的流言,害得他們家名聲壞,不好堂正做人。到這裡,書開頭爺爺對上校的態度就解釋的清了,爺爺其實對父親的性取向有所了解,也許一直誤會他和父親的關係,所以把上校成為"鬼"。從家族血緣的連結上看,爺爺會認為,出了這樣的事,都是"鬼"帶壞了父親,所以不願意他們多來往。即使誤會澄清,只要流言還在,他們就不好"堂正"做人。但出賣上校的事情只要不敗露,爺爺雖然內心愧疚,似乎依然可以在流言消散之後"堂正"的。書裡講到爺爺會講很多道理,證明自己是對的。其中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同。

但損人利己的事被發現,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如同被無數人掀起的巨浪打翻,總有一群人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把生活裡的苦難化成一支銳利的箭,對準大家共同的目標,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這隻箭用射出去。宣洩和滿足好奇的同時,也聲明他/她順從了大多數,找到了原生態、自然聚集、相互認同的群落。這隻箭會刺破友誼、會撕裂親情。於是,多年後,會有一聲嘆息,說,這都是命。就是這樣奇怪,對微小的生物保持著對生命的敬畏,又把如上校一樣鮮活的生命逼入死角。生活是部壓榨機,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壓榨機中的頭號零件。

當人們知道爺爺出賣了上校之後,"我"家就出了怪事。

"窗戶裡丟進一隻死老鼠;兩隻水鴨出門回不來,回來的是一地鴨毛,撒在我家門口,顯明是被人做了下酒菜,還羞辱你;我大哥跟人打了一架,因為人家罵他是白眼狼的種操;我去七阿太小店打醬油,矮腳虎趁機要同我下軍棋--這是以往常有的事,這回卻被七阿太扇一個巴掌,叫他滾,其實是叫我滾。"

"小爺爺平時滿口阿門阿門的善良,連牲口都不殺不吃的,這回卻破口大罵,把爺爺從頭到腳罵出血。"

"大家知道,在試卷上叉代表做錯題,這麼多叉叉,沒一個鉤,叫剃光頭,吃鴨蛋,考零分;在大字報上,叉代表壞蛋、反革命分子、人民公敵,群眾要群起攻之,甚至要殺頭。但在課桌上代表什麼呢?我不知道,希望你知道。你要不知道可以回家問你爺爺,他是什麼都知曉的老巫頭。"

爺爺出賣了上校,為背了道德,所以大家可以理所應當的攻擊"我"家的任何人。

攻擊"我"家,就是順。

只會順,不會反,也可以理解為不會反思的一種態度。書裡,年邁的父親年邁地他已經沒有機會改正,也沒有勇氣面對,最終將一切歸之於鬼神。放棄了思考,或者從來沒有選擇過思考,生命就會定型,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將一切歸於虛無是最常見的,末代皇帝溥儀在解放前生活的日常也可以歸結為:"打罵、算卦、吃藥、害怕"。書中,"我"用冷漠自私來形容父親,因為他不會愛人。村子裡死去了那麼多人,就是因為沒有人能一輩子站在流言的潮頭,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人生,書裡的"人們"拿著擴音器,把一個人的缺點無限無限的放大,把他們冰冷的態度砌成一堵堅實的牆,把牆狠狠的推過去,擠壓暴露出缺點的人的每一絲生存空間,好像有些人生本惡,而這些推手都是道德和正義的代表。這不是一個人的"惡",是群體的可怕之處,把他們拆開都是一個一個生活碾壓下無助掙扎的生靈,合在一起又是一部殺人不見血的機器。

精彩的人性刻畫,躍然紙上的細節之美

全書帶給讀者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鮮活。

"這種橫窗因為太寬,開不來窗門,只能上排門,在窗框上下挖一條凹槽,一塊塊木板依次嵌入凹槽,排成一排,居中再橫一槓栓--就是這種門,我們叫排門。"

每一個物事的描寫的都有畫面感。

每一個人物都是充實而立體的。

爺爺講:"綽號是人臉上的疤,難看。但沒綽號,像部隊裡的小戰士,沒職務,再好看也是沒人看的,沒斤量的。"

上校的綽號是太監,爺爺不喜歡他,每次上校來"我"家,家裡都雞飛狗跳的。這個時候"我"心裡是偏向爺爺的。

上校救了小爺爺,還給他錢買耶穌像,"我"對上校的看法和態度大變樣。爺爺難已改變,像盤根錯節的老榕樹,而"我像三月裡的桃樹,一夜之間變成一幅畫、一本詩,花枝招展,燦爛得連自己都認不得"。"我"還沒有長成,觀念隨著際遇和經歷不斷改變。知道上校救人,"我"對爺爺說上校是個好人。爺爺態度有些鬆動,"我"可以去上校家了,我把他的故事帶回來。爺爺把他的悲劇堅決的歸咎於"女人"和"悲劇"。這樣的敘述生動真實,就像家長會把所有出現的情況,都歸咎於孩子"不聽話"。本質目的還是教育"我"聽話,要符合"順"的規則。

後來,我羨慕紅衛兵,對威風凜凜頭頭是道的人非常佩服。上校是國軍的上校,為了自己的兩隻貓被抓起來,我期待看他的批鬥會老保長為他說話,我還有些失望。後來,上校挨了打,兩隻貓也境遇悲慘,我不忍,看到兩隻貓從"我"腳邊走過的時候,覺得放出來的是自己的兩個親人。作者完全把握住了年少懵懂的"我"心裡活動變化,筆觸細膩,非常讓人感動。

另一個鮮活的例子,是小瞎子一家。小瞎子被逃走的上校割了舌頭,挑斷了手腳筋。他家生活一年不如一年,錢都給小瞎子治病了,小瞎子有爹沒媽,爹又是瞎佬,這麼多年沒有拋棄他,最終為了讓大家照顧小瞎子一生,選擇了壯烈地以死相求,以命相託,令人唏噓。小瞎子做過紅衛兵曾經官比"表哥"還大,他曾經威風過。為了撕開上校的傷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被上校"動了刀子",後來有了網絡,他把自己裝扮成精通陰文的算命先生,半生的沉浮讓他大徹大悟,在虛擬的世界裡笑傲江湖。小瞎子的一生同樣是浪潮裡的起起伏伏。

意義不同的人生海海

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書裡這樣解釋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閩南語,是對人生的一種感嘆,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樣茫然,總是起起落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百度這樣解釋人生海海。

上校的一生。他的這一片海洋呼應著時代的波瀾壯闊。最後在電燈、油燈和燭光的交相輝映下,安靜死去。生命的溫暖與寒冷交織,歸於最深最深的寧靜裡。

村子裡沒有出場的大部分人。他們是一個又一個悲劇的推手,在一生中也一個一個成為受害者。時而站在潮頭頤指氣使,時而被巨浪掀翻,喘不過氣。

這是兩種意義上的人生海海,有時候分離,有時候又交融在一起。

"人像一枚硬幣,有兩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運氣,遇到壞的一面是你晦氣,如果兩面都叫你遇到則不免要喪氣嘆氣。"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大多數人不是英雄,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採烈地活著,是因為懷著對未來的希望,堅信能遇到更多美好的人。也許讀完下面這本《人生海海》,我們都能遇見更多的美好。

相關焦點

  • 《人生海海》:一本有人生厚度的書,你值得一讀!
    更是很少有人能參透人生的真諦。我們身處的快節奏時代,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坐下來,慢慢地喝一壺茶,認真仔細地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為何而奮鬥。沒關係,麥家已為我們嘗過了生活所有的苦,他曾經受到過的所有傷害,已被他化解接納,因此有了《人生海海》這本書。
  •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讀麥家《人生海海》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讀麥家《人生海海》朋友很久以前就給我推薦了一本小說,它的名字很有魅力——《人生海海》。雖然工作很忙,平時很少讀小說的我還是對它很感興趣,出差搭飛機的時候也決心去看看這部23萬字的「與眾不同的作品」。
  • 麥家《人生海海》從3個角度告訴我們,如何用「愛」與人生和解
    沒錯,這正是麥家的用意,他要打破固有的自己,去挑戰一種全新的創作體驗,這才有了今天的《人生海海》。這部書是通過"我"的視角,刻畫了一個經過戰爭洗禮的退役軍人,在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下,被逼迫,被摧殘,最後走向瘋狂的故事。作者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批判,對人性的善惡進行了區分,也對人生的無常進行了詮釋。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中國諜戰文學之父」的麥家,如何從《人生海海》中解開人生密碼
    《人生海海》是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故事講了上校傳奇跌宕的一生,通過周圍人對上校的遭遇所產生的態度以及自命運,讓人看到人生百態和人性的善惡。常常聽到一句話:「不要去挑戰人性」。但是對待人生的態度卻可以自己決定,就像瘋癲了的上校依然熱愛生活,做好自己可以做的事,再如小瞎子在最後也沒有真正的善良。人生海海,希望所有經歷了浮浮沉沉的人都可以像上校那樣,保留住那顆純真的心。
  • 《人生海海》:從諜戰英雄到況味人生,蘊藏麥家怎樣的文學思索?
    麥家那時只有 11 歲,但這個人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面,後來成為了《人生海海》的核心人物——"上校"。而《人生海海》以第一人稱"我",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視角去揭秘上校傳奇的一生。生活不易,苦澀中也能覓得一絲甘甜。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是勇氣。在大家都因為麥家之後還會寫諜戰小說的時候,麥家卻寫出了最新力作《人生海海》,沉澱八年,打磨五年,和以往的諜戰不同,寫的是麥家自己。這一次,他依然在寫人性,而是選擇了回歸故鄉,不再逃避父親,不再逃避童年,也不再逃避故鄉。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初讀《人生海海》,是因為喜歡麥家。但讀罷全書,卻完全被上校的魅力所徵服。這樣一個人生歷經大起大落,享受過榮譽,也受盡了屈辱的英雄,實在是讓人著迷不已,更是讓人佩服不已。連莫言都直呼看得興奮,把董卿感動到流淚,足見《人生海海》的精彩。
  • 《人生海海》:麥家筆下的童年和父子情,歸根結底是為了自我療愈
    直到今年年初,湊單時入手了一本《人生海海》,才開始正兒八經接觸他的書,通過文字認識他這個人,這本書一開始便停不下來。花了一整天時間,忘掉了世俗的一切,就沉浸在書中,跟著書中的我,去體會童年,去解密上校這個人。
  • 麥家|《人生海海》:短短幾句話,卻說透了人生,莫言高度讚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人生海海,願你我都能好好生活,做最好的自己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歷時五載,從小說的內容到語言再到方方面面麥家《人生海海》到底講了什麼?這是一個長輩的故事,一個關於時代命運的故事。以「我」的角度講故事,回憶村子,回憶關於上校的事情。寫人,也是寫事。故事講得順暢,而且帶有些歷史的味道。每個人物,每個細節,每個動作,一 一展現在觀眾面前。
  • 《人生海海》:渾身是迷的上校,離奇的人生故事,解讀英雄的一生
    7.上校是天底下最有擔當的人在動亂的世界中,如何與人性的惡相處的故事,百轉千回,深邃複雜。要想解開這些謎底,請您打開《人生海海》這本豆瓣評分她8.7分的書。故事背景跨越近一個世紀,講述了上線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悠長嘆息的人生況味。
  • 麥家《人生海海》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有時活著才需要更大勇氣
    《人生海海》這本書讓他的作者麥家獲得了2019年的茅盾文學獎。最近,寫他的文章比比皆是,很多人肯定已經看得視覺疲勞了。我們今天不談,麥家,只談這本書,從這本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他到底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 詳解《人生海海》主人公上校or太監的三個側面
    我是在火車上讀完了《人生海海》大部分的文字,斷斷續續地看,本來睏倦,翻了幾頁之後便被故事吸引著一直讀了下去。麥家的文字雖然信息量很大,但是簡潔並富有節奏,所以通篇下來,閱讀流暢,一個完整的人物故事,如同月光之於長夜蒼茫大地一樣,清爽地傾瀉流淌而下。
  • 一生至少讀一次,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莫言高贊「荒謬」
    何物人生人生是什麼?很多人都喜歡高談闊論人生價值,但往往只生活在昏聵和荒唐裡面。因為人生看似輕描淡寫的兩個字,其背後卻意味著厚重,意味著酸甜苦辣。而麥家的小說《人生海海》,其實就是對人生的一種探討、一種揭示。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讀,活著需要多大的勇氣?
    2019年,麥家帶著自己的新作品《人生海海》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這是他時隔八年之後的首次長篇之作。《人生海海》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人生海海》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就是懂得和解。「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 麥家:人生海海,活著才是對人生最大的尊重
    他曾經說過,這輩子總要有一本書是關於自己的故鄉的。他回到故鄉,回到自己長大的小山村,追憶曾經痛苦的兒時光景,以筆為媒,書寫了一部直指人心和人性的作品。求死算什麼本事,敢活著直面人生才是勇氣《人生海海》中,麥家這次刻畫了一個更加悲慘而殘酷的故事。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麥家《人生海海》
    他知道我最愛《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就說:「這本書裡也有上校。」於是我就央求爸爸給我買來了《人生海海》這本「網紅」書。它真的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很簡單,講的是生活在農村的一位上校的平凡一生。耗費了幾天,看完最後一頁,我疲憊地趴在了桌子上,腦海裡反反覆覆地想著一句話,這句話徘徊遊走,仿佛在鳴響——上校這一生,走得鏗鏘,活得敞亮。
  •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
    人在不同的階段閱讀同一本書是有著不同的感受的,剛開始你看的是一個故事,後來,你讀的是人生。麥家的《人生海海》便是這種感覺。微信讀書看過一遍,如今有了實體書,便再看一遍。那個很遙遠的時代,在作者的筆下,似乎又很近,我們沒有經歷那個時代,卻可以在作者的筆下感受那個時代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人們最為樸實的面孔。人們似乎總是愛懷念過去,在不經意間提起,有時候並不是因為過去太美好,也可能是因為太多的苦難,我們經歷過,告訴自己那樣就可以了,不再需要這樣的苦難了,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是一生而已。
  • 麥家《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潮落之後是潮起
    人生海海,說的是人的一生像大海一樣,起伏不定。人生是充滿變卦的,不管是愛情還是人生,都要笑著去面對,人生就會快樂了。麥家的這部《人生海海》以「我」一個小孩子的視角,來敘述我看到的一切有關於那個時代的故事,其中又以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為主,我們稱他為「上校」。上校有三怪:第一,他是村裡人既鬥爭又討好的對象;第二,他天天待在家看報,不幹農活,卻有閒情逸緻養兩隻貓;第三,他是太監,但褲襠裡卻滿滿當當。
  • 《人生海海》:人生吶,你到底是個啥?是苦難,是救贖還是宿命
    告別,和解,就像一劑救世良方,一下子打通了人的任督二脈……人生吶!你到底是個啥?回顧童年的過往,這位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耗時8年寫下獲」茅盾文學獎「的小說《人生海海》。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渾身是迷的「上校」,村裡的人都喊他」太監「。」上校「在時代的變革中纏鬥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百態。生活是殘忍的,但是時間總是仁慈的。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海海》告訴我們該以何種心態面對人生
    一是,關於長篇小說,我是讀得少,也不會讀小說。二是,讀小說之前,我都需要去找作者的資料和寫作背景。對於我來說,麥家是一位相對陌生的作家。認識一位作家,猶如認識一位人,需要花極大的心思去讀其作品,去了解其生平。2.今年,我有一個讀書計劃,那就是讀人性。怎麼讀人性呢?方法有很多,但有一個好方式就是讀文學作品。故我在刻意練習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