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由重慶大學、兩江新區、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共建的明月科創實驗班(以下簡稱「實驗班」)2020年首屆招生正式開啟,將為重慶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
據介紹,實驗班將重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以項目為驅動的新工科教學,打破傳統學科分類界限,促進學生跨界思考以產生新的知識和創意,並在學習、思考和實踐中突破現有學科領域邊界,形成設計思維、工程思維和系統思維等創新核心能力,培養科創領軍人才。
據了解,實驗班本科學制四年,將在重慶大學2020級理工科和設計學相關專業新生中選拔30人組成,每年給予150萬元課程項目經費。課程設計借鑑美國歐林工學院,由30名不同學科老師組成交叉團隊,每門課程都有2-3位老師上課,生師比接近1:1。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基礎上,可根據個人興趣專長選修不同領域方向的交叉創新課程,並進入實驗室開展持續研究。
在學生畢業時,實驗班將結合項目研究所屬領域方向的畢業要求進行畢業資格審查,對達到對應培養方案且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可授予機器人工程、智能醫學工程、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工科專業學士學位。
此外,明月湖科創實驗班對接重慶兩江產業基地科創研究生班,學生擁有推薦免試就讀研究生,以及獲得產業基地基金資助的機會。
據悉,為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的變革,兩江新區正在構建包含新工科教育、科創人才培育、項目孵化、產業鏈協同的「科創+生態」生態體系,已協助多所在渝高校開展新工科教育。
例如,在8月30日結營的2020智能C端科創訓練營中,由兩江新區搭建的渠道將11名來自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在渝高校的大學生送到東莞市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經歷發現問題、客戶調研、產品定義、樣機製作的產品開發流程,幫助「六忙星」等4個團隊完成從「0」到「1」的智能C端產品(面向最終用戶或消費者的產品)開發,斬獲「最佳設計獎」「最佳技術獎」「優秀團隊獎」等4個獎項。
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將以明月科創實驗班建設為契機,探索與高校聯合開展新工科教育的經驗和方法,同時實現相關活動在「智匯兩江」品牌下的常態化開展,為重慶培養更多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的未來產業創新領軍人才。(見習記者 王天翊)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