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校密集入渝意在何為

2020-09-03 高中升學資訊

北京大學來了,湖南大學來了,四川大學也來了。最近這一周,重慶和國內三所知名高校牽手合作,釋放出積極信號。

國內知名高校為何密集入渝?重慶如此大力引智是何用意?眾多知名高校入渝對重慶意味著什麼?這值得好好說道。

重慶市人民政府與北京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圖:北京大學官網

合作什麼?

「重慶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近年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幹事創業氛圍濃厚。」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郝平的觀點,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以來的兩個多月時間裡,至少有7所國內知名高校籤約並落戶重慶,看好重慶未來發展前景,數量之多和頻率之高實屬少見。

➣6月3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清華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6月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6月11日,重慶兩江新區與中國藥科大學共同籤署《共建中國藥科大學重慶研究院合作協議》;

➣7月17日,重慶兩江新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籤署《共建哈工大重慶研究院合作協議》;

➣8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北京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8月19日,重慶兩江新區與湖南大學籤署合作協議;

➣8月2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四川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藥科大學重慶研究院項目籤約現場 張瑋真 攝

從市校合作來看,多所高校均與重慶共建相關科研平臺。比如,北京大學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與重慶共建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科學中心;上海交大將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上海交大重慶研究院;哈工大將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與重慶共建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

此外,除了市校層面合作之外,重慶企業還與各個高校下屬企業展開密切合作。比如,重慶兩江產業集團與清華控股、健坤投資、紫光集團籤署合作框架協議,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並不是第一次和重慶籤約合作,而是重慶名副其實的「常客」,雙方合作基礎堅實。比如,對重慶有著特殊情感的上海交大和重慶此次籤約屬於是深度合作,因為在與兩江新區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之前,上海交通大學臨近空間創新研發中心去年已在兩江新區揭牌成立,填補了重慶在臨近空間研究領域的空白。

兩江新區 張坤琨 攝

從合作的具體內容來看,助推重慶「雙一流」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交流培養等是重慶和國內知名高校合作的重點。比如,重慶和清華大學將立足清華大學科教資源優勢和重慶發展實際,開展戰略決策諮詢;共同開展以智能化和生態文明為引領的科技創新,聯合開展重大科學研究,推動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教育領域合作,助力重慶「雙一流」建設,促進人才交流以及推動產學研合作等。

重慶作為國家現代製造業基地,產業基礎紮實、門類齊全,近年來深入推動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科技創新,是眾多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高校所看重的。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重慶研究院聚焦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哈工大重慶研究院將結合重慶產業定位及發展方向,聚焦汽車、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智能化裝備、網絡空間安全、新材料、環境工程、航天技術等領域;湖南大學重慶研究院聚焦新能源動力系統與輕型特種發動機技術、車輛減振與緩衝新技術、新一代智能信息技術、智慧交通與出行體驗創新設計等領域。

無論是新來重慶牽手合作,還是加大在渝戰略布局,知名高校密集入渝的背後,都是基於合作共贏的初衷:高校能夠拓寬辦學範圍、技術轉化和創新應用,重慶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科技研究院有機材料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鍾志兵 攝

成效何在?

高校的品質決定城市的品位,高校的水平決定城市的高度。高校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更是人才搖籃、科技創新的源泉和精神文化的高地,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數據顯示,2020年重慶擁有普通高等學校68所,其中有本科院校26所,高職專科院校42所,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但與頭部的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本科院校,不僅「雙一流」學校偏少、層次結構不夠優化,而且整體實力和水平偏低。顯然,這與重慶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優秀人才是不匹配的,與重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科技創新中心是不匹配的。

實踐證明,通過引進國內外知名高校,彌補創新發展人才不足的短板,是一條可操作、效果明顯的路徑。2019年,重慶強勢引進了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德國包浩斯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14所國內外知名高校,豐富了重慶創新資源。

今年年初,重慶公布《重慶市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到2022年,累計引進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與重慶開展合作。同時,將設立高端研發機構、共建聯合研發基地(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心)或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合作推動「雙一流」建設、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等列為五大重點任務。

近段時間以來,重慶頻頻引進國內知名高校,可以看作是對衝疫情影響,搶抓發展機遇,盡力把時間搶回來的具體行動。不難發現,重慶引智的目標和決心沒有動搖。而這一切的背後,是重慶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經濟圈、培育增長點的大布局。

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8吋先導特色工藝平臺生產的180納米矽光結構性工程批首片。張錦輝 攝

首先,對重慶來說,要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就是要練好「內功」,增強本領,提升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換而言之,引進高校資源,補足教育和創新上的短板,可以為重慶長遠發展奠定紮實基礎。

其次,在建好經濟圈的重點任務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科技創新中心被擺在重要位置,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就要用足用好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等平臺,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激發創新活力,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發展一批優勢產業。重慶科技創新中心的平臺已建立,關鍵就是往裡面「裝東西」。吸引國內知名高校落戶,就成為了重慶建設好、發揮好各類創新平臺的「剛需」。

再者,在加快恢復性增長,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過程中,重慶要搶抓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戰略機遇,一手抓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一手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經濟新業態,培育新增長點,激發新動能。可以看到,重慶和國內知名高校的合作,不是簡單地辦學,而是把招才引智、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等一體化統籌推進,尤其是注重對接重慶產業創新發展的實際需求,既培育一大批創新人才隊伍,又增強重慶創新發展的實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為創新人才「搖籃」,高校的角色至關重要。國內知名高校加持,對國家中心城市重慶的發展無疑是極大的利好,要利用好引進高校的契機,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推動相關戰略合作早落地、快見效。

相關焦點

  • 兩江觀察:知名高校密集入渝意在何為
    最近這一周,重慶和國內三所知名高校牽手合作,釋放出積極信號。國內知名高校為何密集入渝?重慶如此大力引智是何用意?眾多知名高校入渝對重慶意味著什麼?這值得好好說道。「重慶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近年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幹事創業氛圍濃厚。」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郝平的觀點,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 重慶人嘴巴太挑剔外地餐飲巨頭怕入渝
    重慶人嘴巴太挑剔外地餐飲巨頭怕入渝   本報訊 都說入「渝」得水,外地一些餐飲企業卻怕水土不服。昨日,來渝參加2009中國餐飲精英峰會的部分外地餐飲巨頭表示,重慶人胃口比較挑,口味難徵服,因此外地餐飲進入重慶相對門檻較高。
  • 微信公眾號500粉絲即可開通流量主,意在何為?
    這到底對於微信公眾號來說,其意在何為?相信很多投放了微信公眾號的廣告主來說,從最開始到現如今,有個很大的感觸就是效果越來越不好,成本是越來越高。現在,公眾號又放低了門檻準入,一大波之前不滿足的公眾號又激活了。
  • 渝湘學術期刊交流會在中南大學舉行 聚焦高校英文期刊發展
    6月19日,渝湘學術期刊交流會暨湖南省第一屆高校英文期刊交流研討會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6月21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趙俊)六月的長沙校園,鬱鬱蔥蔥、蓬勃向上。6月19日,渝湘學術期刊交流會暨湖南省第一屆高校英文期刊交流研討會在中南大學鐵道校區舉行。會議由重慶期刊「編輯大碗茶」學術沙龍和湖南省期刊協會主辦,重慶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重慶高校學報研究會和湖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湖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聯合協辦,中南大學出版社承辦。
  • 1663所高校在渝錄取26.18萬人
    來源:重慶日報網原標題:重慶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結束1663所高校在渝錄取26.18萬人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麗)9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教育考試院獲悉,重慶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已於9月16日結束,在渝招生普通高校共1663所,各類各批次共錄取26.18萬人。
  • 精準對接實現網際網路+引才 重慶面向25所全國知名高校攬才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8日19時10分訊(記者 李嫋)今(28)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獲悉,由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主辦,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辦的「百萬英才興重慶」全國知名高校網絡巡迴引才活動,將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等25所全國知名高校開展。
  • 百餘高校完成在渝二本批次錄取
    截至7月21日11時,共有100餘所高校完成在我市的文理科錄取工作。本科第二批的二次徵集志願時間為22日12:00至22日22:00。  據悉,本科第二批錄取自20日啟動,截至昨日上午11時,首都體育學院等73所高校完成在渝本科第二批文史類錄取工作。其中,最高錄取分為621分,錄取院校為南京審計學院;最低錄取分為499分,錄取院校分別為大連大學和安徽建築大學。
  • 本科提前批,97所高校在渝錄取6780人
    目前,重慶高考本科提前批錄取結束,97所高校在渝錄取新生6780人。整個錄取工作組織科學、操作規範:首先由計劃組根據高校有關要求,確定調檔比例;然後由投檔組按照錄取領導小組指令和錄取時間安排進行投檔;接下來是高校審錄提交後,由錄檢組審核高校預錄取和預退檔情況;最後是秘書組列印、寄送錄取名冊。
  • 李建勤在渝與知名企業家座談並發出誠摯邀請
    李建勤在渝與知名企業家座談並發出誠摯邀請 2020-10-15 21: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創新守正 立德樹人 在渝普通高校教務處處長交流探討新時代高校...
    15時56分訊(張華)11月2日,由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主辦,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和昭信教育研究院協辦的2020年在渝普通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交流會在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2020年在渝普通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交流會在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 重慶市高教學會供圖 華龍網發重慶大學原黨委書記、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歐可平,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首席專家張宗蔭,重慶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範卿澤
  • 兩江新區攜手在渝高校培養新工科人才
    據悉,為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的變革,兩江新區正在構建包含新工科教育、科創人才培育、項目孵化、產業鏈協同的「科創+生態」生態體系,已協助多所在渝高校開展新工科教育。例如,在8月30日結營的2020智能C端科創訓練營中,由兩江新區搭建的渠道將11名來自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在渝高校的大學生送到東莞市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經歷發現問題、客戶調研、產品定義、樣機製作的產品開發流程,幫助「六忙星」等4個團隊完成從「0」到「1」的智能C端產品
  • 容聲品牌淨水器產品接連被曝不合格 「屢教不改」意在何為?
    全然不顧消費者安全又意在何為?容聲「質量取勝」的背後是對消費者的極度不負責任,從此次質檢總局公布的情況並結合容聲連續兩次的不合格項目,不難發現此次容聲的淨水器不合格似乎並不是個意外。作為知名家電品牌,容聲沒有在產品質量上嚴把關,在產品問題出現後無動於衷,依然我行我素。全然不顧產品質量,將問題產品依然投入市場,這難道是容聲取勝的「捷徑」?一次次的被國家質檢總局點名,不知容聲作何感想?
  • 臺灣40所高校逾百名師生赴渝參訪實習
    臺灣40所高校逾百名師生赴渝參訪實習 2018-07-06 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圖為渝臺兩地大學生結對交流互換禮物
  • 重慶市2020年高考本科提前批錄取結束 97所高校在渝錄取6780人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王麗 實習生 唐苓玲)8月19日,市教育考試院發布消息,重慶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錄取工作結束。全國共有97所高校在渝錄取新生6780人,其中文史類錄取2247人,理工類錄取4533人。據了解,提前批招生錄取類型呈多樣性。
  • 明略科技集團重慶分公司總經理陳東濤:鞍前馬後撮合「獨角獸」入渝
    陳東濤每周都要數次往返於京渝兩地處理工作,特別是今年8月,隨著明略科技重慶分公司正式落戶重慶高新區,組建研發團隊、負責市場開拓以及諸多行政事務等,每一件都離不開他。按計劃,明略科技在渝項目將投資約3億元,用於西南區域總部及智能製造全球業務總部建設,包括西南區域研發中心和西南區域結算中心。從明略科技與重慶高新區從接觸,到入駐高新區,一年間,陳東濤全程參與、親力親為。可以說,明略科技這隻「獨角獸」能夠入渝,與陳東濤一番「鞍前馬後」的運作密不可分。
  • 重慶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結束 1663所高校在渝錄取26.18萬人
    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麗)9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教育考試院獲悉,重慶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已於9月16日結束,在渝招生普通高校共1663所,各類各批次共錄取26.18萬人。據悉,重慶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於8月8日正式啟動,全市普通高考報名28.3萬人,在渝招生普通高校共1663所,各類各批次共錄取26.18萬人。
  • 卓美兒童戲劇入渝,山城掀起戲劇表演學習熱潮
    (原標題:卓美兒童戲劇入渝,山城掀起戲劇表演學習熱潮) 齊魯晚報11
  • 今年只有這6所高校在渝招生面試
    今年只有這6所高校在渝招生面試", "url":"/hot/2019-01-11/1375211.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hot/2019-01-11/c4d44171009e28909d57ad90a38e3d60.jpg",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id":"1375211", "classid":
  • 重慶攜手北大在渝建設大數據研究院
    此外,我市與北京大學還將在戰略決策諮詢、重慶高校「雙一流」建設、人才交流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高端研發機構最高補助5000萬元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出臺了《重慶市引進科技創新資源行動計劃(2019-2022年)》等文件,不斷推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世界500強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對落地的高端研發機構實行建設和科研雙專項補助,最高達5000萬元。
  • 重慶市高考本科提前批錄取結束,97所高校在渝錄取新生6780人
    姚於 攝 重慶市教育考試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市招生錄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勇華介紹,重慶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場自8月初招錄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即實行封閉管理,整個錄取工作預計到9月中旬結束。目前,重慶高考本科提前批錄取結束,97所高校在渝錄取新生67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