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精準對接百姓需求,借力實現公共服務品質躍升

2020-12-18 今日相城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市三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在更高層次的協同發展中,形成了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位於長三角腹地,與上海通勤時間不到半小時的蘇州市相城區,正通過主動對接上海,全面融入長三角,展現出一個新興城區的擔當與作為。在相城這片土地上,人們已切實感受到一體化發展帶來的種種紅利,無數「追夢人」找到了未來奮鬥的方向。

01

近日,56歲的相城區居民高老伯,在家門口的長三角合作醫院順利完成了消化內鏡手術,解除了困擾他多年的病痛。為高老伯親自操刀的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國際頂級內鏡專家周平紅。

「簡直不敢相信,我去上海排了幾次隊都沒看得著的大醫生,會在家門口給我做手術。」手術當天,高老伯一直緊握周平紅的手,難掩心中喜悅。他說,以前每次去上海看病,都得起大早趕火車再轉公交,路上折騰不說,要掛上像周平紅這樣的專家號,還得看運氣。

高老伯享受到的這種就醫「福利」,得益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在相城區的順利「落地」。

「相城區缺少一家三甲醫院,而相城人民醫院作為區域內唯一一所區屬公立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承擔著區內及周邊100萬人口的醫療保健任務,壓力巨大,且已不能滿足居民對高端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分管醫療衛生的相城區政府副區長黃靖一直思考著如何破題,並著力推進相關工作。

幸運的是,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相城區迅速找到了「妙方」:通過主動對接上海名醫院、名學科、名專家等資源,深化醫院管理合作,實現「彎道超車」。

於是,今年1月2日,相城區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了框架協議,以相城人民醫院為基礎,合作共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從開設專家工作站、科室幫帶、科研互動、醫聯體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全面提升相城區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籤約落戶相城

短短四個月後,合作醫院便迎來實質性進展: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級專家診療中心、「大國工匠」周平紅內鏡工作站相繼在相城人民醫院啟用。同時,以周平紅為首的30多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頂級專家也迅速開啟了「雙城工作模式」,每周奔赴相城為病患把脈問診、開展手術。

「這是目前為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在長三角地區建設的唯一一家合作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表示,中山醫院將依託自身在醫療、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優勢,全力支持相城區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發展,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紅利。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執行院長邱雙健說,下一步,相城區將通過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合作創建的長三角合作醫院平臺,不斷完善醫聯體架構建設,推動相城人民醫院三級醫院創建,探索建立「中山醫院+相城人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的「1+1+N」的醫聯體模式,快速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讓長三角合作醫院的利好輻射全區。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來,相城還將依託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等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國際醫療健康(蘇州)中心,加強與上海醫學技術協同創新和醫療衛生人才聯合培養,謀劃共建長三角國際醫療健康示範區,同時推進兩地社保、醫療結算一體化。

02

事實上,為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當前相城區不僅在醫療服務領域逐步深化與上海的優質資源合作,還在教育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借鑑內化上海先進的國際化教育辦學思路和模式,實現教育理念的同步提升。

華師教育集團漕湖學校

華師教育集團漕湖學校就是最好的寫照。當前,位於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漕湖學校已率先開啟與華東師範大學的合作辦學之路。經過持續探索實踐,這所家門口的「上海學校」,不僅滿足了周邊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還通過凝聚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乃至全國的優質教育資源,對轄區內兄弟學校產生輻射帶動效應。

不僅如此,相城還多次赴上海考察學習國際化辦學,通過引進國際頂級教育集團「諾德安達」等,進一步提升區域教育配套環境水平,形成有效輻射全區的國際教育服務資源。

此外,相城區還借力科技鎮長團等平臺,深化對接上海高水平高等院校,推動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共建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蘇州創新中心、同濟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學蘇州精密製造技術研究院等政產學研合作項目,進一步實現高等教育資源擴面、提質、升等的同城效應。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黃梅

編輯:今日相城工作室 張露

相關焦點

  • 公共服務決策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
    票決項目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民生實事的實施,讓富世鎮鎖江村村民嘗到了甜頭:如今該村村道增設了8米長的交通減速帶,行人更安全。  鎮人大代表蔣常文說,他在收集村民建議時,有村民提議增設減速帶,這個提議也票決為14個民生實事項目之一。
  • 公共法律服務「雲平臺」 打破時空限制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近日,赤坎鎮農戶陳先生來到鎮上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諮詢,通過公共法律服務「雲平臺」的屏幕,開平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當值的鄺律師以視頻通話形式為他提供了專業的解答和指引。目前,開平市共有10家律師事務所、1家公證機構,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基本集中在開平中心城區,偏遠地區的基層群眾在享受公共法律服務方面存在障礙。
  • 公共服務如何實現精準化供給
    原標題:公共服務如何實現精準化供給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幾乎所有管理領域,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都不可避免地開啟了「大數據之旅」。在這一背景下,做好相關配套機制建設,大數據將在提升公共服務精準化方面大有可為。
  •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魚臺「菜單式」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暖民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0日訊 魚臺縣創新推行線上線下「菜單式」志願服務模式,重點打造群眾急需、特色鮮明、高質量的志願服務項目,實現「點單—接單」一條龍服務,不斷提高服務項目的精準化程度、專業化水平,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切實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濟寧魚臺「菜單式」志願服務暖民心
    濟寧市魚臺縣創新推行線上線下「菜單式」志願服務模式,重點打造群眾急需、特色鮮明、高質量的志願服務項目,實現「點單—接單」一條龍服務,不斷提高服務項目的精準化程度、專業化水平,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切實增強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河北:力推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原標題:公共文化服務浸潤百姓心田  文化事業的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最根本的出發點是滿足群眾需求。今年以來,我省著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文化設施、增強文化供給、改進服務方式,有效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公共場館熱了,文化活動多了,百姓心裡暖了,文化惠民的陽光更加照亮了城鄉。
  •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瞄準精細需求
    老舊小區集中的下城區,通過推行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許多小區都實現了這樣的全面提升改造,社區文化空間得以煥然一新。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課題之一。為解決城市社區人口密度大、公共文化資源有限的難題,2015年以來,下城區每年為社區文化做「體檢」,通過七大類30項指標的科學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社區文化發展報告,為社區文化建設精準把脈。
  • 精準服務企業需求 打造一流專業園區 長春高新區召開產業園公共...
    精準服務企業需求 打造一流專業園區 長春高新區召開產業園公共基礎配套設施企業需求交流會 2020-07-29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作為一種公共服務模式的公共服務精準化
    信息技術具有注重個人需求、關注個性發展的功能,能通過細化分類實現與個性需求的對接,不可避免將對公共服務供給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應在公共服務領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回應公眾需要,實現供需精準對接,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實現公共服務的針對性、定製化。  第四,「精準扶貧」工作的撬動效應。扶貧在本質上是政府為促進社會發展而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
  • 鳳陽「大數據」精準提供公共法律服務
    今年以來,鳳陽縣注重運用「大數據」精準對接新常態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適銷對路」的公共法律服務。定期採集信息。該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堅持每季度對全縣法律諮詢、法律援助、律師、公證、人民調解、司法鑑定等公共法律服務信息進行一次系統搜集、梳理和匯總,以便及時、全面、準確掌握社會需求變化動態,為實施更加科學、更切實際的公共法律服務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專業分析研判。
  • 不斷加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精準幫扶、補齊短板,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共享。補短板是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關鍵,也是實現文化小康目標的攻堅重點。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在政策、資金和項目上向老少邊窮地區和特殊人群傾斜,儘快縮小差距、促進均衡,努力使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普惠全國各族人民。瞄準貧困地區,助力精準扶貧。瞄準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提升供給能力。
  • 公共服務應在精準上著力
    廣西工會力推服務精準化,根據職工的不同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這樣的服務更有針對性,無疑更受職工歡迎,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其實,不僅工會的服務要精準化,各項公共服務均需精準化。以往,各地往往追求標準化服務,在統一化、「一刀切」的標準之下,服務的「錨向性」不足、精準性欠缺,很少照顧到群眾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無法通過彈性的機制,使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導致服務效果不佳。
  • 淮陰:聚焦文明實踐「供給側」,探索精準服務「新模式」!
    淮陰:聚焦文明實踐「供給側」,探索精準服務「新模式」!將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統籌城區、鎮村公共文化資源,打造線下「便民驛站」和線上「服務之家」,推動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 大眾銳評|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
    基層公共服務,主要是指基層組織為百姓提供就業、社保、扶貧、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託老、養老、託幼、助殘等基本公共服務,是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基層公共服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基層公共服務做得怎麼樣,不在於便民服務中心的房子有多麼漂亮,設施有多麼齊全,承諾有多麼響亮,而在於百姓辦事是否方便,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否得到有效解決。做好基層公共服務,關鍵要把百姓需要作為第一信號,把各項服務辦到百姓心坎上。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思想必須求實。
  • 深圳鹽田區:"全周期"服務鏈條對接更精準
    智能政務、秒批改革、主動精準上門服務……深圳市鹽田區全面聚焦「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創新實施精準化智能化政務服務改革,構建全周期服務鏈條、升級便民服務網絡、提供多樣化服務體驗,著力探索出以「主動、精準、整體式、智能化」為主的鹽田特色政務服務模式。
  • 精準服務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原標題:精準服務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我國農村留守老人已經超過5000萬人,他們一邊忍受著與子女空間距離分隔所帶來的親情孤獨,一邊承擔著農業生產與照顧孫輩的重任,承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壓力。
  • 大眾銳評丨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
    基層公共服務,主要是指基層組織為百姓提供就業、社保、扶貧、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託老、養老、託幼、助殘等基本公共服務,是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基層公共服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基層公共服務做得怎麼樣,不在於便民服務中心的房子有多麼漂亮,設施有多麼齊全,承諾有多麼響亮,而在於百姓辦事是否方便,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否得到有效解決。做好基層公共服務,關鍵要把百姓需要作為第一信號,把各項服務辦到百姓心坎上。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思想必須求實。
  • 河北大學:全力做好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各項對接工作
    會上,與會人員集體觀看學習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有關新聞報導,並圍繞規劃綱要內容分別發言,就河北大學如何更好地對接服務雄安新區進行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規劃綱要對於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河北雄安新區,對於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於構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 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 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
    來源:華夏時報劉振傑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揮群團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健全關愛殘疾人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的社會福利制度」,為「十四五」時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指明了方向。
  • 評論: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
    原標題:評論: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   原標題: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    「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及時準確搜集群眾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近日,《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出臺,明確提出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切實提升服務效能,把群眾喜不喜歡、滿不滿意作為評判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