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服務中心,向工作人員仔細詢問「平時村民都來辦哪些事項」「大家都滿意嗎」「這樣的便民服務中心推廣得怎麼樣」……習近平說,基層公共服務關鍵看實效,要提高針對性,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基層公共服務,主要是指基層組織為百姓提供就業、社保、扶貧、醫療、衛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體育、普法、託老、養老、託幼、助殘等基本公共服務,是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基層公共服務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基層公共服務做得怎麼樣,不在於便民服務中心的房子有多麼漂亮,設施有多麼齊全,承諾有多麼響亮,而在於百姓辦事是否方便,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是否得到有效解決。做好基層公共服務,關鍵要把百姓需要作為第一信號,把各項服務辦到百姓心坎上。
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思想必須求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然而,有的人群眾觀念不強,與群眾說不到一塊兒去,坐不到一條板凳上;有的人講了不少原則性的大話、正確的廢話,為民服務的實招硬招卻沒有幾條。做好基層公共服務,沒有求實的思想,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甚至貽誤為民服務的事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辦事情前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場上,是不是有助於解決百姓難題,是不是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才能多幹讓百姓滿意的好事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作風必須務實。一招一式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服務就落不到實處、見不到實效。黨中央關於加強基層公共服務的決策部署,是管全局、管根本、指引大方向的,不可能具體到哪個地區、哪個社區、哪件事該怎麼幹、幹到什麼程度。基層情況千差萬別,也不可能一個模式、一個路徑。尤其在一個利益多元、觀念多樣的時代,百姓需求更加複雜。做實基層公共服務,最實在的辦法就是實事求是,多徵求百姓意見,多傾聽百姓呼聲,老百姓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樣的公共服務。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基層公共服務的大事。要善於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把百姓需求細化為一個個具體項目、一項項實際舉措,精準聚焦、精準施策,以 「繡花」之功,扎紮實實把每一件事幹好、幹出成效。
把百姓需要作為基層公共服務的第一信號,結果必須真實。基層公共服務怎麼樣,基層百姓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百姓說好才是好,不務實、不紮實,搞「差不多」「過得去」,在百姓那裡就「過不去」。有的基層幹部走訪群眾熱衷「拍照」留檔,開會布置工作過度「留痕」等做法,是「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做實基層公共服務,不能在數字、報告、報表上做「文章」,更不能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而要真心實意辦好民生實事,聚焦百姓最關心的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環境、安全等現實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服務,為百姓解煩解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做實基層公共服務,就要把百姓有沒有笑臉作為評價標尺,讓每一項服務都能與百姓想在一起,經得起百姓檢驗,讓基層公共服務更有「含金量」、更加得民心。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導)